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荷华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伊曼努尔.康德 白米Ⅲ级
Home鸿 白米Ⅲ级
庄渔 白米Ⅲ级
王舒翟 白米Ⅲ级
张小白 白米Ⅲ级
曹昂 白米Ⅲ级
水陌轻寒 白米Ⅲ级
安公子 白米Ⅲ级
别鹤 白米Ⅲ级
竹叶青 白米Ⅲ级
我要改名 白米Ⅲ级
桓志远 白米Ⅲ级
师爷孙 白米Ⅲ级
李小喵 白米Ⅲ级
林耳 白米Ⅲ级
Achilles Li 白米Ⅲ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0 个回复
荷华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有个好儿子才是最吼的啊··
鳌拜,人家不想反啊,四爷就给鳌拜平反了····人家鳌拜冤死了···,只能算是跋扈,然后被康熙给关了,鳌拜真相反,康麻子早死了···
吴三桂,被逼反,本来都快死的认了,傻子才造反呢
被逼反了,然后直接席卷大半个南中国,然后病死了···康熙真是人品好啊(云南一地起兵,席卷大半个中国····鹿鼎记里扯淡叫我们打的吴三桂不行不行的,想过皇帝的瘾就称帝了··呵呵····不愧金包衣)
准格尔,康熙怎么都打不下来,怎么吹都白瞎,结果马上风了··康熙人品啊
郑成功,早死···有能的儿子被当妈的气死··
李定国,被队友坑成傻逼,最后一搏也被叛徒破坏···
这人品···这怎么瞎胡搞都有老天爷帮忙擦屁股的人品
真真的是当时中国的神仙已经死完了··
基督教的神仙过来坑中国给西方争取时间呢这是······
好容易四爷即位,辛辛苦苦,哗· 累死了··
光官绅一体纳粮这个,四爷可谓千古一帝,现在中特美帝苏修,都不敢搞这个
索罗斯不是说过吗,他秘书纳税比他高····
四爷儿子又是大草包···
但是家底厚,随便败家
无解啊··········巧合的令人发指啊
-----------------------------------------
有人说我为什么写的东一句西一句···
因为我要正常的写
那就是修改或者秒删的命啊··
我也没影射谁啊····
伊曼努尔.康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个人看法,不可比。
始皇帝率大秦铁蹄,灭六国,首次一统华夏。此其一。
命蒙恬北戍长城,使得匈奴未能趁乱灭我种族,断我文明,此其二。
统一文字,我华夏从此血脉相连,文化相通,再不是一盘散沙,中华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因之,日后华夏大地虽久经战火,屡次分裂,但是没人放弃统一的信念。此其三。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开历史先河,后代沿用两千余年,此其四。
这四个,因始皇首创,后世皇帝都是添砖加瓦,我想没哪个皇帝敢把自己功劳和开天辟地的秦始皇相提并论吧。
秦始皇在中国皇帝里的地位,就好像牛顿老爷子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一样。后世物理学家,哪个自称比肩牛顿了?我反正不知道。
第二个,与西方君主比千古一帝在什么地方。
首先,康熙登基于1662年。
这一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这一年,朱由榔被杀。
这一年,吴三桂被封平西王。
这一年,荷兰早已是殖民帝国,所谓“海上马车夫”是也,欧洲金融业开始兴盛起来。
这一年,西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早已开始。
这一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病逝。
康熙死于1722年。
这六十年的皇帝期间,西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开始领跑全世界。
欧洲政治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蓬勃发展。
到康熙孙子十全老人乾隆的时候,法国大革命都完成了。
乾隆死于1799年,死后仅仅四十一年,鸦片战争爆发,所谓诞生过十全武功,千古一帝的王朝,被按在下水道理摩擦。直到1911年灭亡,都没站起来过。
英法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开始了自己征服世界的道路。
所以和西方比较千古一帝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有答案了。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Home鸿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5月21日更新:
这几天忙着准备教师资格证的面试,没有搜集史料给大家,今天看评论,有人说历朝历代的史官都美化皇帝,清朝之后因为民国、共和国没有官方修纂清朝历史,所以新政权没有以具体的方式批判清朝,导致现在看到的清朝史书全是溢美之词。正因如此,才更应该说明《清史稿》和《清实录》的危害,不然大家要是全都信了这两部史书的吹嘘之词,该如何正确看待之前的王朝?
放干货!大家看看正常的史书该怎么评价皇帝!我翻译的文言文难免有错误之处,欢迎指出!
唐德宗李适,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史称“建中之治”,但是自建中四年的泾源兵变之后,由于文武百官的相继变节,德宗又走上了玄宗、肃宗和代宗的老路:宠幸宦官,且增收苛捐杂税、姑息藩镇,导致民怨日深。
夸他的我就不放了,放几句批评他的。
《旧唐书》“史臣曰:......一旦德音扫地,愁叹连甍,果致五盗僣拟于天王,二朱凭陵于宗社,奉天之窘,可为涕零,罪已之言,补之何益。所赖忠臣戮力,否运再昌。虽知非竟逐于杨炎,而受佞不忘于卢杞。用延赏之私怨,夺李晟之兵符;取延龄之奸谋,罢陆贽之相位。知人则哲,其若是乎!贞元之辰,吾道穷矣。”
大意:一旦皇上松懈下来、自满自负,就会导致接连不断的灾难。此后有逆贼僭越称帝、朱泚朱滔兄弟凌辱宗庙,奉天之难中皇室受到的侮辱,后人看了都要哭泣,但皇帝下的罪己诏《奉天改元大赦制》,对于振兴国家又有什么作用呢?幸好是忠臣同心协力,使得李唐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德宗皇帝即便知道要罢黜杨炎,但不忘记宠幸卢杞。德宗对功臣李晟的官职明升暗降,夺取了他的兵权;德宗偏听奸臣裴延龄的诡计,驱逐了贤亮宰相陆贽。圣贤说:“用人以贤。”然而德宗是这样做的吗?贞元之后,唐朝的王道已经要走到尽头了。
在这段文字中,史官对于唐德宗进行了激烈的批评: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抛弃宗庙社稷及祖宗陵寝、驱逐贤臣、宠信宦寺权奸,以至李唐王朝濒临崩溃。
唐穆宗、唐敬宗:和同治帝一样荒唐,此二帝醉心于马球,宠信奸臣,是无能昏君。
唐文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想恢复皇权,重现帝国盛世,但受制于宦官。
唐武宗:打击藩镇和佛教,收复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出现中兴局面,缺点是偏宠道教、日求长生不老。
唐宣宗:晚唐的最后一个明君,缔造“大中之治”,人称“小太宗”。
《新唐书》(这五位皇帝被记载在一起)
“史臣曰:《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则深责其国,以为无臣子也。宪宗之弑,历三世而贼犹在。至于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恶,以正国之典刑,仅能杀之而已,是可叹也。”
大意是:根据孔圣人所作的《春秋》,君主被逆贼杀害而国家无力讨伐逆贼,那么这个国家就被荼毒已深,无君臣之礼。宪宗皇帝被宦官杀害后,按理说新帝应当立即讨伐逆贼,但经历了穆宗、敬宗,至文宗登基时,逆贼依然还活着。文宗登基以后,也不能以正大光明的名义来判决奸宦陈弘志等人的罪孽,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得以彰显,文宗仅仅只能背地里杀掉陈弘志,真是可悲可叹!
在这一段中,史官将唐末衰世勾勒出来:礼崩乐坏、皇帝无能、刑罚不定、权奸当道。
“穆、敬昏童失德,以其以位不久,故天下未至于败乱,而敬宗卒及其身,是岂有讨贼之志哉!”
大意是:穆宗与敬宗幼冲登基,昏庸并且没有美好的德行,好在他们在位时间不久,所以天下没有败坏。唐敬宗宠信宦官,最终被宦官刘克明杀死,难道他有讨伐逆贼的志向吗?
在这一段中,无一句赞美之词,全是批评之语,若是穆宗、敬宗使用清帝的手段,估计他俩也是千古一帝了。
“文宗恭俭儒雅,出于天惟,尝读太宗《政要》,慨然恭之。及即位,锐意于治,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唐制,天子以只日视朝,乃命辍朝、放朝皆用双日。凡除吏必召见访问,亲察其能否。故太和之初,政事脩饬,号为清明。”
大意是:文宗皇帝恭俭儒雅,这是天命所决定的。他曾经读太宗皇帝编纂的《贞观政要》,心中感慨,并且以太宗皇帝为榜样。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在延英殿与宰相讨论国事,都会讨论到深夜。根据大唐制度,皇帝只在单日上朝,逢双的日子不上朝。升降官员时,皇帝会亲自召见,来观察官员的能力。所以在太和初年,国政清晰有条理,当时之人称这是清明之世。
“然其仁而少断,承父兄之弊,宦官挠权,制之不得其术,故其终困以此。甘露之事,祸及忠良,不胜冤愤,饮恨而已。由是言之,其能杀弘志,亦足伸其志也。”
大意是:但是文宗过于仁慈,难以果断作出抉择,也没有革除顺宗、穆宗和敬宗时期的弊政,宦官掌握大权,文宗想压制宦官却没有方法,所以文宗最终还是被宦官仇士良控制。甘露之变导致众多忠臣被杀,而文宗无法为忠臣平反,只能暗自悔恨。不过话又说回来,文宗杀了宦官陈弘志,还是能够说明文宗是期待有一番作为的。
“昔武丁得一傅说,为商高宗。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然其奋然除去浮图之法甚锐,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见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好恶有不同尔。”
大意是:当年商朝君王武丁得到贤能之人傅说,缔造盛世,史官给了他“高宗”这一个美好的庙号。如今武宗皇帝得到贤臣李德裕,像商高宗武丁那样缔造了治世。但是武宗灭佛的手段过于严厉苛刻,并且他迷信道教,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可以看出武宗虽然明智,但也会受到小人蛊惑,他打击佛教、尊崇道教只是根据喜恶不同而已。”
“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大意是:宣宗皇帝勤于政务,善于作出抉择,但是他以苛察作为明君的标准,没有前朝帝王的仁爱与恩泽。唉,从宣宗皇帝之后,大唐就彻底衰败下去了。
在这一长段史官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史官多在批评,极少夸奖。即便是文宗、武宗、宣宗,在夸奖的时候,也会批评,如文宗志大才疏、武宗受到小人蛊惑、宣宗过于严厉苛刻以至君臣离心,可见《新唐书》并不是一本谄媚之书。
再看看《宋史》对失国之君的评价:
《宋徽宗本纪》:“赞曰: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大意是:宋朝中期爆发的靖康国耻,章惇、蔡京是首恶元凶,赵良嗣也是穷凶极恶的逆贼之一。但是哲宗皇帝驾崩之后,徽宗皇帝还未登基之前,章惇就说:端王行为轻佻放荡,不可以做天下之主!”
“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大意是:辽朝天祚帝亡国,张觉从平州回来,赵良嗣认为,如果朝廷接纳了张觉就会失信于金人,必定会遭到金人报复。如果章惇、赵良嗣二人的计谋被宋廷采纳,徽宗不做皇帝。朝廷不接纳张觉,金国即便强大,又怎么会侵略大宋呢?
“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大意是:靖康国耻的爆发,即便是无知小人也能知道缘由,即便是贤能之人也不能阻止。探究徽宗失国的缘由,他不像晋朝孝惠帝那样愚蠢,也不像吴主孙皓那样暴虐,也没有曹氏、司马氏的篡权,只是徽宗有些耍小聪明,用心不正,疏远正直之人,亲近奸臣。
“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
大意是:于是奸臣蔡京以他谄媚、逢迎的本事,来满足徽宗贪图享乐的欲望。徽宗沉溺于道教,烂征民力来大肆修饰道观,致使天下虚耗。徽宗君臣贪图享乐,互相都变得荒诞傲慢,不理朝政,每天都做荒唐事。等到童贯掌权以后,又横征暴敛,国家迅速败坏下去。
“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大意是:国家灭亡时,徽宗也受尽侮辱,与后晋皇帝石重贵一样,难道不是天数使然吗?当年西周刚刚创立,周召公告诫武王:不要做没有用处的事,不要偏宠奇技淫巧而贬低真正有用的东西。况且徽宗上承神宗熙宁元丰之治、哲宗绍圣之治,怎么会重蹈石重贵的覆辙呢?那是因为:自古以来,君主玩物丧志,贪图享乐而败坏法度,尤其在徽宗身上得到体现,所以我写下徽宗本纪,来告诫后世帝王。”
咸丰、同治之时,国家已经濒临灭亡,咸丰之所以没有重蹈徽宗覆辙,是因为他逃出了京城而已。同治时,虽然太平天国被消灭、外夷也放松了侵略,但那时不过如同徽宗御极之初,天下表面虽然承平,但实际已积难重返。而编纂《清实录》的奴才们依然歌功颂德,满朝文武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真是“庙堂有逐鹿之奔、四野有豺狼之叹”。
以下为原答案:
我跑题回答下“为什么有人称康雍乾为千古一帝”。
答案:全都是《清实录》和《清史稿》吹的。尤其是《清实录》,这是部官方史书,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史实都是从这部书里挖出来的,对康雍乾的评价也基于这部书。
这两部史书能信度多少,我也说不清,我只是个爱好历史的大学生而已,但是我可以贴几段这两部史书对于其他清帝的评价,大家就知道被吹成“千古一帝”的康雍乾三帝的真实水平了,也可以明白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是多么肮脏不堪。
先说一下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吧。
秦始皇: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中国两千年基本政治制度。
汉武帝:丝绸之路连接西域,深化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联系,构造了中国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格局。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在清末被废,但是“以才用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明太祖:重塑中华,挽救了被胡化的中国。
清宣宗道光帝,在位期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其人庸懦、腐朽、不思进取,宠幸权奸,选错储君,他为了堵住清流官员的劝谏,专挑奏疏上的错别字和语病,最终导致朝政昏暗、国之不国。
《清史稿》“论曰: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呜呼,悕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宣宗恭俭且宽容仁慈,是守祖宗基业的明君(令:美好的)。朝廷宰辅对于英夷贩卖鸦片,先是操之过急处理不当,然后畏畏缩缩上下推诿,而宣宗始终宵衣旰食、战战兢兢,要不是做臣子的无能,国家早就救活过来了,大清的倾颓都是因为臣子无能,皇上英明着呢。
《清实录》“上寅承宝祚。抚御寰区。荷上天笃眷之隆。嗣列圣昇平之盛。觐光扬烈。德盛化神。下际上蟠。超图溢牒。溯自肄围上塞。宠被宸章。养正潜居。特蒙赐翰。允文允武。式彝训而奉心传。洎至亲御神枪。奠安宗社。百灵翊相。恩赉益隆。骏烈丰功。实依古帝王所未有。”
大意是:皇上承接天命来统治中国,赖上天眷爱,将每个祖宗留下的盛世发扬光大,帝德可以媲美天神的品德。皇上文韬武略,仁宗皇帝尤为钟爱。皇上曾经亲自拿起火枪击退逆贼,安定宗庙社稷。他的丰功伟俊,是历朝历代的帝王所做不到的。
本段说了一则历史故事:天理教攻入紫禁城,宣宗用枪杀了一个人,是的,就杀了一个人,就安定了宗庙社稷,功绩就超越了历代帝王。的确,被一群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逆贼攻入皇宫,“实依古帝王所未有”。
“御极三十年。经纬万端。贞厘百度。盛德大业。厚泽深仁。懿铄哉。超出乎千百王之事功。”
大意是:皇上在位三十年,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亲自处理,小到民间用的厘钱都亲自过问。皇上品德高尚,功绩卓著,他施的恩泽沁润到每个人的心里,他的人品真是美好呀!他的德政遍及中国!超越历朝历代的帝王。(懿:美好的;烁:光亮、光照,意为德政照亮全中国)
做了三十年皇帝,被小小英国打得割地赔款,且战争失败后没有任何反省和改良王朝的措施,竟然是“圣德大业”,超越千古帝王。看来不光康熙、雍正、乾隆是千古一帝,道光也是千古一帝啊。
这段放醒目点,大家看着别吐。
“尧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汤。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汉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万一。”
意思是:历史上那些贤明帝王都与“成”字有关,皇上的谥号为“成皇帝”,真是集历史上贤明君主的优点于一身。皇上的庙号是宣宗,汉朝的孝宣皇帝,唐朝的宣宗皇帝和明朝的宣宗皇帝,在我大清的宣宗皇帝面前,屁都不算一个。
孝武帝征伐太重以至民怨沸腾,孝昭帝与孝宣帝力挽狂澜,治民无为,广施仁政,挽救了西汉王朝。唐宣宗是晚唐的最后一个明君,被称为“小太宗”,大中之治是晚唐的最后一个盛世。明仁宗与明宣宗一起缔造“仁宣之治”,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是与周代成康之治、汉代文景之治相提并论的极盛之世。道光也配和这些贤明帝王相提并论?嘉庆与道光虽然无能昏暗,但好在史官和奴才给力,被史官抬到千古一帝的位置。前朝帝王要是知道笼络史官,只怕中国每个皇帝都是千古一帝了。
清文宗咸丰帝,在位期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烧,皇帝本人逃到承德。被《清实录》吹成千古一帝。
《清史稿》论曰:“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辅弼充位,悉出庙算。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
意思是:文宗在位时,虽然列强环伺、内乱频频,但文宗选贤任能,洞察国政,对待百姓没有苛政,治军严肃,朝廷贤良之臣充当宰辅。要是他活得再久一些,凭他的经纬天地(文:经纬天地)之才,绝对没有光绪帝时期的祸事。
这个皇帝比嘉庆、道光更加无能懦弱,他与乾隆一样好大喜功,他因为跪拜之礼的问题,试图阻止外国公使进京。园子被烧了后,也不反省自己的昏德,反而沉溺于避暑山庄,最终托孤不当,导致辛酉政变的爆发,从此清朝后三帝,基本只是个吉祥物,政权被掌握在女主手上。咸丰的德行顶了天都只能和汉成帝、陈后主、唐懿宗去比。
《清实录》“上在位十一年。圣寿三十有一。上诞膺天命。临御万邦。缵列圣重熙之绪。际四方多事之时。旰食宵衣。勤求上理。终始一德。罔或倦勤。用能新景命。巩丕基。骏烈丰功。日星彪炳。至于若斯之盛也。”
意思是:皇上在位十一年,宵衣旰食,巩固祖宗基业,就像太阳一样!在皇上的勤恳治理下,国家出现了盛世!
皇帝都被打得弃京逃亡了,祖宗修的园子都被烧了,这也是咸丰盛世的功绩之一。
“始从简朴、斥浮华也。进退臣工。知人则哲。明而善断。严以济宽。”
意思是:皇上崇尚节俭,臣工官职的升降都是皇上一手操办。皇上以“哲”用人,贤明并且善于作出选择,治国刚柔并济。
这段真的不是在抄袭唐太宗本纪或明太祖本纪吗?
清穆宗同治帝,在位十三年,两宫听政十二年,实际亲政一年,按理说这个皇帝就是个平庸之君,没有做什么好事也没做什么坏事,看看史书怎么吹的。
《清史稿》“论曰:穆宗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十年之间,盗贼划平,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将相协和,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大意是:皇上在位期间,国家出现中兴(宣宗、文宗朝不是盛世阶段吗?哪来的同光中兴一说?这起子史官,变着法子作践我大清列祖列宗,都要千刀万剐灭九族),外国人也不打了,国内叛乱平息了,如果不是皇上和百官勤勤恳恳,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皇上乾纲独断,没时间休息,遇到变乱就反省自己,真是最勤劳的皇帝啊;听到有灾荒就抚恤灾民,真是最仁慈的皇帝啊;不信祥瑞之说,真是最贤明的皇帝啊!陛下之盛德,可以与前代贤明帝王相比。
我就搞不明白了,一个亲政时才十七八岁的少年也能治国?要不是靠着两宫、宗亲和百官撑着,穆宗能安安心心地逛妓院吗?
《清实录》“亲政后宵衣旰食。纲举目张。庶事用康。八方厎定。懿欤盛哉。洵天生敦毓徇齐之主。上符元会。下济烝民。用是海宇荡平。中外慑服。迩安远至。万国输诚。骏列鸿猷。为千古罕觏之隆轨也。”
大意是:皇上亲政后宵衣旰食,什么事都自己处理,于是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国家太平,四夷宾服,同治盛世是千古所罕见的盛世(那道光盛世呢?咸丰盛世呢?)。这真是美好呀、极盛呀!同治盛世真是千古以来所罕见的盛世呀!
外国人不打你就叫做和平了,国内稍稍安定了就叫做盛世了,这姿势水平是不是有点低?大清都要亡了,列强虎视眈眈,国内乱党猖獗,这叫“中外摄服”?
“兴廉举孝。旌节褎忠。炳炳麟麟。同风三代矣。”
大意是:三代之治在大汉、大唐、大宋、大明都没出现,在我大清同治大帝的领导下居然出现啦!你们这些奴才还不叩谢圣恩!
载淳:“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你们看见了吗?我大清远胜于大汉、大唐、大宋、大明!我大清远胜于历朝历代!哈哈哈哈!”
“亿万年之方略长垂。六七作之声灵丕绍。方且扇巍显翼。甄殷陶周。驾两汉而上之。视三唐而蔑如矣。宜乎大德必得寿。无逸则永年。远符耄期之圣人。上媲古稀之天子。”
大意:我大清朝媲美三代,远超两汉,藐视三唐(李唐、后唐、南唐?),皇上虽然只活了十九年,但是他的德行,与活了一百岁的老人是一样的,可以与乾隆相媲美!(说出真相了!)
解释一下:“古稀天子”是乾隆给自己的封号,除此之外,还有“十全老人”。
引用下乾隆自己的话:《古稀说》“所谓得古稀者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刑政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以不足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
大意是:乾隆之前,历史上活到七十多岁的皇帝有六位,分别是:汉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汉武帝晚年偏好杀戮,致使王朝将倾;梁武帝励精图治,但晚年偏宠佛教,导致晚节不保;唐玄宗与宋高宗如丧家之犬,江山几乎易主;元世祖和明太祖重武轻文,礼崩乐坏,政治、刑罚都没确定。朕的偶像只有元世祖与明太祖,其余四帝算个什么东西?就算是元世祖与明太祖,他们缔造的治世,能与朕的盛世相比吗?
先吃饭了,回来再写。
庄渔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因为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清朝的历史没有经历古代史官用儒家的传统做法修订正史的过程。所以对清朝人物的评价和前朝相比,缺乏一贯性。没有后世的史官去把那些过分的溢美之词删除过滤,并客观的对帝王做出评价。相反,大量的充满着歌功颂德内容的文字流传下来直接被现在的毫无历史训练的人阅读。
历朝历代,大臣品行之低很少有超过清朝的。两个原因:一个是早年投靠清朝的都是些汉奸文贼无胆之流,他们留下的传统就是无耻的拍马屁。二是清朝的野蛮统治,尤其是史无前例的残酷的文字狱打断了民间文人的脊梁,敢于直言的人基本灭绝。
稍微清高一点的人,只好在家钻研故纸堆,研究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或者某个字在春秋战国时代怎么读之类的学问。而投身官场的人则只能被迫做一个马屁精。
最简单的例子:明朝的内阁有驳回圣旨的权力,而清朝的军机处则只能跪着用笔记下皇帝的话然后照搬执行。
康熙其实是个比较平庸的皇帝,只能说,他赶上了好时候。
历朝历代,大乱之后就是大治,因为战乱之后人心思定,而且人口少了土地就多了,地主死了一大批,人人都能有田种,自然国家会有一段安定的时间。而且以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水平之高,只要有一段安定的时间,社会经济就能够迅速恢复到史书上的“盛世”。这段时间对统治者的要求就是一条:不要作死。
康熙登基的时候,恰恰就是这样的时期。更何况,此时南美洲的高产作物逐渐在国内得到推广,粮食亩产翻了好几倍(这并不夸张,例如,爱尔兰种植土豆以后,粮食亩产增加了十倍,导致爱尔兰的人口也随之增加了十倍。)大大延缓了土地兼并的周期。所以清朝能够获得一个比前朝都长的稳定期,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但是这个“盛世”是天上掉下来的,根本不算本事。
而且从康熙朝的一些重大事件来看,康熙的水平并不高:
一、鳌拜事件。
鳌拜并无造反的野心,否则不会傻到被几个库部制服。他会在这种地方栽跟头说明他对康熙就没什么防备。一个要造反的权臣会对皇帝没有防备?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皇帝罢黜一个大臣居然不能使用正常程序,而要诉诸于阴谋与暴力,这简直就是耻辱。
二、三番。
吴三桂原本被削弱的很厉害,清廷曾经逼迫他率领自己的手下穿越缅北的原始丛林追杀明朝最后一个流亡的皇帝,和后来的中国远征军一样,吴三桂的精锐手下在原始丛林里损失惨重,此战他的最大倚仗关宁铁骑死去大半;由于他亲手勒死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他也永远失去了“反清复明”的政治号召力。可以说,这一招绝户计基本已经消除了吴三桂造反的可能。
可是,康熙的极度无能却让吴三桂觉得造反有望成功,结果导致战火席卷半个中国。
三、贪腐。
一般来说,贪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朝开国的时候总归会是比较奋进和清廉的。可是康熙当政的时候,腐败极速蔓延,尤其是当年弓马娴熟的八旗,进关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就彻底的变成了混吃等死的寄生虫,已经完全不堪任用了。以至于镇压吴三桂的时候,只能依靠汉军(这里康熙必须感谢吴三桂的臭名声,不然康熙怎么敢派汉军去打吴三桂呢?)。
尤其是到了康熙的晚年,国家的贪腐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极少数的相对清廉和有操守的大臣也不得不参与贪污,以免被同僚孤立。
四、夺嫡。
康熙在对待自己的儿子们的问题上也有很大问题。他担心太子权力太大架空自己,因而纵容其他儿子培植私人力量与太子争夺储位,这就导致朝堂上出现所谓“九龙夺嫡”的乱局。大臣们一方面要应付各个皇子的拉拢,另一方面因为看不清将来的形势而不敢轻易投靠或拒绝哪一方,所以只好不断的揣摩康熙的心思。这就给康熙操纵大臣和玩弄权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可是这样虽然让他能够稳固自己的统治,却让国家的政务乱作一团,各个皇子的势力相互倾轧,大臣相互结党营私,各个集团或者为了自保或者为了夺嫡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故意克扣粮饷导致前方全军覆没,用几万大军的生命来破坏对手的政治根基。
其结果就是,到雍正登基的时候,国家朝政已经极度败坏。
总结一下:
康熙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水平,客观地说,在古代皇帝中可以混得上一个中游水平,仅此而已。
王舒翟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以下为原答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借用高育良书记的一句话,千古一帝?谁发明的词儿啊?
让我们数数各个封建王朝及其优秀帝王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南征南越,北却匈奴。其功绩太大不敢评价。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结束秦末乱世,防止北方匈奴趁乱南下,及时拯救了汉民族,有效的加强了汉族凝聚力,后世华夏族以汉族自称。汉文帝汉景帝也都不错,汉武帝刘彻,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农业,北击匈奴等等,功绩极大,后期黑点也多。汉宣帝刘询,又是一位中兴之君,是他趁乱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使匈奴成为汉朝的藩属国。他继续经营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派赵充国平定羌乱,把现在青海东北部纳入帝国的版图。刘询精于治吏,使得朝政清明,宣帝一朝,一洗自汉武帝后期开始的混乱。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汉匈和亲,嫁出去了王昭君,元帝是一位温和的皇帝,但成就有限,自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走下坡路。
新朝 9-23年 王莽,改革家,穿越者,可惜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自取灭亡。但确实是一位有眼光的政治家。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结束新朝留下的烂摊,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延续了汉朝国祚。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仁义之君。功绩很大,但往往被后人忽略。汉明帝汉章帝都不错,汉和帝,温仁之君,亲政以来社会生产力大幅发展,东汉国力达到顶峰。终东汉一朝,对西域控制稳固,丝绸之路极度繁荣。东汉建国起点较高,综合国力强于西汉。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功绩不如曹操,但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稳定,开启《九品中正制》的士族掌权时代,其文学修养较高,是第一位以文采著名的皇帝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建国艰辛,矢志不渝讨伐中原,臣下诸葛亮等大神大力开发川蜀之地,对云贵等地有效的行使了主权,促进了西南民族融合。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首次对琉球行使主权。后期黑点太多,合肥永远洗不掉,知乎名号一一渣权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垃圾。太康之治名不副实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水货。
十六国,一堆小国就不细讲了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人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人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人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南朝第一帝,北收中原,南灭东晋,在位期间南朝武力强盛,一改晋朝阴柔之气。宋文帝刘义隆,前期励精图治,安心治国,刘宋王朝实力达到顶峰,一度有超越刘裕的霸气,后期黑点多。史称元嘉之治。刘宋王朝声名极差,为世人所不齿。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水货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水货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历史评价高,挽救了汉民族。在为期间,南朝实力有所增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早期励精图治,后期黑点太多。拓拔焘,励精图治,军事水平高,率领北魏铁骑一统北方。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后期黑点多。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烂到不行。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但北周最好的皇帝是武帝宇文邕,由傀儡变成实权的最佳例子,拿下宇文护,灭北齐,一统北方,促进社会发展。为杨坚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结束三百年乱世,创科举,北击突厥,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一生几乎无黑点。功绩极高。
隋炀帝杨广,统兵(挂名)灭南陈,修建大运河,西巡西域,三征高句丽,完善科举制,都是不世之功。奈何国力有限,百姓负担沉重,最终导致亡国。单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考虑隋朝一朝得失,功绩极大。但唐人不给面子,史书评价不足。
隋朝是个不亚于汉唐的朝代,可惜国祚太短。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还行,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在位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北击突厥,征高句丽,社会生产力大福发展,功绩极大,史称贞观之治。但黑点也不少。
唐高宗李治,仁爱君王,父亲和老婆的光环太多,容易被忽视,在位期间唐朝国力进一步发展。
武则天,一代女皇,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后期黑点多。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一路bug,励精图治,改革社会,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后期黑点多,功过参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温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军事水平高,后期一团糟。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一代明君,一改五代十国之颓势,减轻社会负担,励精图治,几乎无黑点。周世宗柴荣,一代明君,使后周初步具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北挡契丹,南灭诸国。五代十国最明亮的一颗星,为华夏再次统一做出极大贡献。
如果郭威柴荣能活久一点,后周必定是强盛大一统王朝。奈何赵家人窃取了胜利果实。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仁宗还可以。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宋高宗赵构,垃圾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促进民族统一与融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逆袭大神,恢复中华,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解除汉族精神枷锁,对汉族的重塑有极大贡献。为了朱允炆顺利继位,不惜自毁名声。后期黑点不少。功绩大。朱棣,六征北元(实际上比较水),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社会生产力强大。功绩大。
千古一帝?康师傅与以上诸位相比,比得过哪些人?留了一屁股烂账给雍正。至于是哪些烂账,已经有答主说了我就不讲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忽略了唐朝的一位大神,唐宪宗李纯,元和中兴,把各个藩镇节度使平推了一遍,把个别心怀不轨的割据势力按在下水道里摩擦。貌似唐朝即将要复兴了,可惜宪宗死后(被手下搞死的),唐朝又被节度使给轮了。宪宗后期黑点也不少,终究是让宦官得势。
南朝陈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王朝,除了武帝陈霸先,还有陈文帝陈蒨(522-566),汉族。南朝陈皇帝。公元559---566年在位。字子华。陈武帝侄。是个帅哥。在位期间重农桑,兴水利。使陈朝实力不断增强。陈废帝年少软弱,被陈顼废掉。陈顼即陈宣宗励精图治,沿袭武帝文帝的政策,积极收复故土。(但南朝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已成大势所趋)。陈后主继位,将前朝的遗产败光了。
秦汉隋唐四大强盛王朝功绩极大,渣晋和挫宋就没出过什么雄才大略的皇帝,司马炎和赵匡胤便宜捡了不少,起点可以说是相当高,曹魏,后周没有出现过一位昏庸的皇帝,统一天下的基础都给打好了。愣是搞出了华夏倾覆,神州陆沉!唯一的功绩就是拿着前朝的军队短暂的统一了一下天下。赵匡胤和司马炎不要脸也就算了,后世的评价居然和秦皇汉武在一个层次!
康师傅比不了司马炎赵匡胤,遑论秦皇汉武。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声明:答主罗列的皇帝之所以把他们罗列在这里即表示承认他们一定的功绩而不是说他们都比康师傅强!
再补一个曹魏,曹睿也是一位有能力的皇帝,在位期间沿袭祖制,北方逐渐拉开了与南方的实力,长期与诸葛亮孙权交手,曹芳曹髦曹奂没一个孬种。与后周非常相似。这两王朝证明了:即使一个王朝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昏君也免不了亡国的悲剧。
不过答主最喜欢的还是后周,一个仅存在九年的王朝就已经可以北击游牧南征诸国。要知道后周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宋粉天天吹宋朝接手的是五代十国的烂摊子,那后周接受又是什么?后梁后唐撕逼那么多年,把中原打烂了,石敬塘又把幽云十六州卖掉了,后晋被契丹灭了,中原被糟蹋的不成样子,刘知远在太原白捡了一个便宜,捡到了又不好好珍惜,还是那个烂样子。郭威被逼无奈才反后汉。刘家人不义在先。后周临了还替挫宋拿下了幽云十六周中的三州。要不是柴荣早逝,赵匡胤能这么玩?后周是一个很伟大的王朝。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刘三儿、二凤、八爷
自上古三代到夏商周秦,王天下者莫不血统高贵,而刘三儿提三尺青锋以得江山,打破固化的阶级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岂止王侯,天子亦然!身为战国人,慕无忌公子之高义,兼中央集权与地方分封之两利,外制地方之豪强,内抑中央之奸邪,是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开创了一个后世民族以此命名的王朝,外夷君王如刘渊石勒莫不拜服!
李唐虽非其创建,篡改实录、弑兄杀帝亦失德,然李二凤以弱冠之年征战四方,定中原,“锁五龙”。而立之年即天子位,以大乱后之贫弱,北击突厥,拓土万里,成全骁武凭陵的关陇贵族最后的余晖,说李二凤乱改史书者可以否定其仁德,却无法否定天可汗开拓的大唐万里江山,唐土、唐国至明朝时代仍被外国作为中国称谓,更遑论唐装、唐人了。
自古得国之正,莫过于凤阳的八爷,出身低贱,淮右布衣,鼎定天下,以有道伐无道,打破中国无法自南向北统一的神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内整吏治,外扫漠北,治隆唐宋。紫金山下,大明孝陵,康熙拜过,乾隆拜过,洪秀全拜过,孙中山也拜过,胡汉皆服,威仪显于当时而传于后世,壮哉!
所以我评价千古一帝的标准很简单,营建王朝,战功赫赫,政治清明,胡汉认可,名垂古今,那么康麻子呢?终归只是秦皇汉武辈仗父祖基业耳,当然,还远不如秦皇汉武。
张小白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首席秦始皇:诸位,今天我们要议论什么?
次席的唐老二:老秦啊,我刚听我说,最近地上的人推选你那千古一帝的称号啊。
旁边的朱重八:不会吧?哪个龟孙的后代搞起的事?还不去搞建设?!!
(李世民指了指末端藏的深深的康麻子)
“咯,就在那。”
往前靠那么一点的刘老三不由的望了过去。
康麻子前几位的雍正(脸红无比)喵着康麻子:卧槽您丫的不吹会死??
曹昂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水陌轻寒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康熙什么时候成千古一帝?谁封的?
安公子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别鹤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千古一帝这词,本来是对安内攘外、文治武功、保民驱虏、兴文完制,全部实现伟大复兴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历代推崇:“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明朝王志坚。这是对欧阳修等人评价唐太宗“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浓缩概括。
同样还有如:“天命圣智,率其雄杰,补其裂,纫其绝,续其歇,益其竭,东西南北,张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文皇未起兮四维如毁,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迹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于天地!”--宋朝祭唐太宗昭陵。这样对唐太宗作为千古一帝的定评,古今中外就有接近200条(另篇发过,此处不赘)。
至于康熙,首先是完成八旗奴隶制的民族压迫铁桶的“大帝”:1.平三藩大屠杀;2.针对民族的文狱之始;3.吞华夏明郑,完成剃发易服;4.启百年大饥荒(清史稿灾异志);5.博学鸿儒,为四库毁书奠基;6.迁禁海及其屠杀;7.禁科技;8.野蛮大清律,含20人聚会斩;9.南书房全面专制;10.尚阳堡宁古塔集中营。——以上也包括了对满人平民底层的疯狂奴役(所以许多满人志士也跟着参加辛亥革命),是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变成三百年东亚病夫的关键。
康熙带来的糠钳剩世,如经济上迁海禁关、大饥荒(清史稿灾异志)、禁科技火器练武甚至藤牌,文明上平三藩大屠杀、剃发易服、四库毁书、百年文字狱、边疆划禁、八旗驻防,政治上20人聚会杀、禁异姓结拜、宁古塔集中营、滥用酷刑、军机处、秘折制。正如辛亥先贤言,“廉耻道丧莫此为甚”(孙中山先生《太平天国战史序》)。
至于这个“千古一帝”名号盗版给康熙,有两个转折点:
一是铺天盖地十几年霸占媒体、翻案民族压迫、美化屠杀奴役、丑化抗清先烈、搞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辫子戏,其中的一个典型《康熙王朝》,结尾来个“后人称之千古一帝”。
二是众所周知的阎崇年,其“千年一帝,首推康熙”。
这两个转折点有一个重要伏笔,是余秋雨早年《一个王朝的背影》给前清翻案、涂脂抹粉中,由于底气不足,把唐太宗拉来垫背,剽窃侵华日军的“唐太宗胡人论”,用来稀释与康熙的对比程度,想把受众的尊敬好感慢慢匀给康熙(这个受众大多不是劳动大众,主要是垄断传媒,又不经独立鉴别、人云亦云的姿势分子阶层),这种作品又因为垄断了传媒而持续发酵。
以上即线索,供参考。
竹叶青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
康熙从来没有千古一帝的称号,古人今人从来没有人将此称号授予他。
千古一帝一词来自明代(康熙更没有份),明人只把千古一帝的称号授予了两个人,一个是秦始皇嬴政,另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朱元璋暂且不论)
或者要求更苛刻一些,因为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的千古一帝,所以只有他认同的秦始皇才算真正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结束了邦国时代和分封制,开启了帝国时代和郡县制。
唐太宗,开创了以唐帝国为中心的东方“天可汗”国际体系。
至于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可称为百年一帝,或更加贴切一些,称为六十年一帝。
我要改名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桓志远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师爷孙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没错没有雍正朝,不是我故意的,是真没人说。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雍正皇帝,大清国绝对提前一百年歇业。
历史上有几大错觉:楚国可以灭秦国,季汉差点统一天下,穿越回宋朝比现在过得好,乾隆是个特别英明的皇帝,清朝是同盟会推翻的,抗战没有共产党国民党自己能行的,抗美援朝中国不该参与,一共的制度特别人性,没有美援物资苏联会饿死。
千古一帝,那都是开创一套制度,推动历史发展的,比如始皇帝,隋文帝。武功赫赫的有时候勉强也算,比如汉武帝,逮着匈奴按地上摩擦摩擦,比如唐太宗,逮着突厥按地上摩擦摩擦。但是总的来说武功并不是决定因素。
康熙千古一帝的来源,就是我开头说的那些
李小喵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难不成他怎么说?
这是中国千百个还算不错的皇帝之一。他麻子脸,身高一米六,还搞过几次文字狱,害死成千上万的人。
但我真的很想拍清宫戏。他爸和他儿子都没当几年皇帝。他孙子已经被写烂了。嘉庆以后都是倒霉相,各种苦逼。
大伙来看个戏,不是来添堵的。
所以我能怎么办?
编呗!
千古一帝就千古一帝。
难不成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明太祖还能为这事拉我去地府聊天吗?
谁人生不吹几个牛逼?
林耳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康熙平三藩花了八年;再看看刘启,灭七国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康熙一个太子立了废,废了立,立了再废,九子夺嫡,真 • 千古一帝;而刘启废刘荣后对他的打压可以说毫不手软,虽然最后把他逼死的确是有点用力过猛。
康熙六下江南,奢靡无度,借着马铃薯的引进实现了人口恢复与增长;刘启勤俭治国,轻徭薄赋,粲然文治,海内安靖,为后来的汉武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康熙朝吏治松弛,官员腐败;刘启朝河清海晏,上下用心。
……
当然,康熙当然也是有好的地方的。但是总的来说,绝对超不过汉景帝。
要是这就能叫千古一帝的话,那么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纷纷表示呵呵。
Achilles Li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秦始皇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原话陕西话):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这种段子我觉得也就秦始皇能开得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