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有多少?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有多少?

已邀请:

疯坦克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互联网不是个独立的生产或者资源调配者。而是个信息流通工具。互联网在各个渠道的价值主要在于快速的信息流通,信息搜集,信息统计上。
而金融也主要是对资源进行调配,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这个工具整合而已。对于金融来说,资源,政策,运作才是内核。作为一个高门槛的行业,最终的赢家,必然还是良好的利用了互联网的金融企业。
传统银行?现在所谓的传统银行应该已经不存在了,没有任何一家银行会愚蠢的不使用这个强大的工具。只有用的好与不好之分。
至于现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除了几家抢占先机的佼佼者。大多数也可以不必在意。无非是拉大旗做虎皮罢了。

封停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金融的核心是融资,融资的核心是经营风险,当前经济形势下,四大行这些正规军以及各个雇佣兵一样的股份制银行无数制度和机制的内部控制再加上银监和人行外部高压的监管,尚且疯狂的冒不良,你跟我谈网络金融?他靠什么控制风险?在一定规模下,特地区域或依靠特定渠道或许可以形成某种风控机制,但一旦做大,最后极有可能变成不依赖基础信贷资产的纯资本运作或干脆庞氏骗局。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问题是资产荒,或者说优质资产荒;中国金融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或者说根本没形成信用体系。在此基础上,无论金融以什么形式存在,意义都不大。所以,网络金融短期来看,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哪天有作为了,银行会发展的更快,要知道,中国银行业真的只是朝阳行业,和世界先进水平比,简直弱爆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纵观整个商业发展的历史,银行一直都是山顶上的城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马丁·迈耶在《大银行家》一书的开篇简介中如是写到。
在互联网风靡之前,或者说在互联网深入人心并深刻改变商业社会之前,银行总是高高在上且不接受任何挑战。当然,也没有谁可以去挑战这一“经济制高点”。
而在今天,互联网所带来的颠覆和创新基因,对于任何一个传统行业来说,都充满了“挑衅和不适”。消费者正在享受着互联网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他们同样也会期望能够在银行得到独特的数字化体验。
“中国银行业正在面临一把双刃剑。”埃森哲大中华区银行业总经理陈文辉认为,一方面是银行贷款和存款的自然增长放慢,更重要的是,跨行业的数字产业竞争者引进了替代金融业务,使客户可以更轻松的向更高回报、更低成本的投资产品转移。
的确,从余额宝到微信红包,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银行不得已去应对哪些从未遇到过的挑战。比如说,正式上线不到一年的余额宝已经吸引了超过8100万用户,普通民众能够自由、平等的参与到金融体系中,并且能够得到理财所带来的财富增值和心理满足感。这一用户数是银行们需要用数十年才能达到的量级,而这种普惠式的金融服务,更是银行们无法满足的。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疯狂进攻,银行不仅应该加大自己的互联网业务以及体验,更应该把自己线下的网点优势发挥出来,去接触客户、去了解客户,寻求给客户更好、更有价值的服务,这才是对抗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的不二法门。
与全球领先银行相比,中国银行的网点密度实在是太低。网点密度是指每10万使用银行业务人口占有的网点数,密度越大则说明客户可以以银行面对面交流其需求的场地越多。来自埃森哲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每10万名客户(使用银行业务的人口)仅有12.1个网点,相比之下西班牙有91个、美国40个、澳大利亚32个……随着城市规模的变化,这一数字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在一线城市中,富国银行和澳洲联邦银行客户与银行职员面对面交流的场地是中国银行业的1.5-1.9倍,而这一比值在二线城市则会增至3.7倍。这意味着,中国银行较少通过与客户对话来了解其需求,缺乏足够的客户认知。
网点密度是一方面,网点定位则是另外一个关键所在。中国银行的实体网点往往千篇一律,从网点定位到职员构成,甚至是装修设计,都毫无区别。而且,中国银行也较少利用在线/移动渠道吸引客户,网点与数字化渠道之间的整合力度太小,各银行网站原本可作为更多产品的销售平台,却对互联网用户吸引力不够。“两张皮”就会导致银行通过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机会较少,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提升满意度的机会也较少。
早在1996年,时任花旗银行主席的约翰·瑞德(John Reed)就说过:“这个产业在电子化以后,开始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电子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概念。”虽然比国外晚了些,但这种改变终究还是来了——这种从山顶到山谷的刺激,谁能适应,谁就能掌控未来。
-------------------------------------------------------------------转自《埃森哲陈文辉:谁来拯救中国银行?》

融360 银米Ⅲ级

赞同来自:

谢邀。
互联网金融是站在传统银行和互联网的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离不开传统银行,在灵活和方便快捷等一些方面更具优势。借用马云的一句话:“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来改变银行。”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那互联网金融势必一定会对传统银行有冲击的。与其说是冲击,更觉得是刺激。

最基本的金融需求是什么?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一样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三大基本金融需求:投资、融资、支付。
投资:资金充裕的人想让钱生钱(存款、保险也是投资一种)。

融资:缺乏资金的人需要钱,融资则要付出成本(如借贷的利息和手续费),其实是用钱买钱。支付:金钱的流动。

以上一段话的介绍,从现在看来,互联网金融在投资(余额宝)、融资(P2P)、支付(第三方支付方式)等都对传统银行产生了各种刺激。用支付宝对传统银行的刺激来举例说明:
1、对长尾用户的投资习惯的冲击。

有一部分屌丝客户,这些屌丝客户给银行带来的价值基本都是负值。存的钱不多,千方百计避开收费项目,信用卡极少拖欠,银行还有付着利息,没有什么赚钱的看头。针对这部分客户,银行会超级贴心地推荐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这些通道成本相对比较低。银行赚不到钱,巴不得让屌丝客户快走。这些屌丝客户构成的群体一般被称作长尾。

余额宝的问世,很好地消化了这部分长尾用户。拥有支付宝账户的用户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成功买入基金。门槛低,1元起购;较高收益,余额宝在刚问世的时候,给这些用户带来了较高的回报;灵活,申购赎回不用钱且赎回时间短。

三年间,余额宝的用户数从2013年底的4303万人、2014年底的1.85亿人,增长到2015年底的2.6亿人。而据李骏透露,截止至2016年6月12日,余额宝最新用户数已超过2.95亿。

2、对支付习惯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前,银行们的利差越来越窄,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将随之下滑。银行只能从非利息收入,即中间业务处获取收入——其中支付业务是大头。移动互联网支付中的O2O支付(扫码支付)可以替代线下银行卡刷卡交易。这种支付模式其实是对银联主导的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的替代。
这引起了各大银行对支付宝更加抵触,2014年3月,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但是,也从中刺激了银行们开始大力发展自身支付业务:平安收购了两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了“平安付”品牌,中信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产品“异度支付”等等。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不是相对立的,带来的冲击也是暂时的,而以后的相濡以沫是必然的。

最后,借用融360叶大清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很合适:互联网和金融的未来趋势是要融合,共同服务于以前未曾被好好服务过的长尾人群。互联网金融来了,银行并不会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专心做金融产品的生产,其次才是营销、渠道。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没有冲击,所谓的冲击都是表面的,暂时的

P2P平台只是中介,第三方支付只是通道,但是交易双方的资金载体仍然是银行,不可改变

大家所看到的一些银行存款下降什么的,其实都不是问题,只是一些小银行,城商行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有幸成为了P2P某一端资金的载体,实现了对大银行的资金分流而已

另外,P2P影响不了银行的信贷业务,他们只是继续优化次级贷、次次级贷

当然,他们有机会承担普惠金融的责任,但鉴于P2P不能向投资人担保,只是中介,所以普惠的任务任重道远

呵呵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现在看来,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虚张声势,把很多老百姓的钱给转卷跑了,他们以为银行经营的是金钱,却不知本质上经营的是风险,在这一点,那些互联网金融们没有学去

翟山鹰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互联网金融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是史无前例和难以想象的,它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金融的组织构架和理论体系,不了解它的本质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商机。资金在我们生存世界的表现形式只有两种:消费和投资。当资金在消费者手中,大部分都是非理性状态,而在投资者手中则是十分理性的。这就是赌博者(消费)和基金经理(投资)对货币状态完全不同的原因。没有互联网以前,融资人只能从投资者手中拿钱,而投资者的理性货币观会让融资行为变得困难。互联网盛行,融资者开始从网络消费群体手中拿钱(众筹火爆的原因),而消费者的非理性让从他们手中拿钱行为变得超级容易(想想罗振宇的几千万无回报融资如果从投资者手中获取会多么困难,但消费粉丝群则帮助瞬间完成)。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在这种巨大本质转型下飞速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传统金融的所有格局。未来世界,如果你想融资,好好研究你的消费群体吧,他们是你最好的预售平台,哪怕出售的仅仅是思想……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很小,曾经也有但会被逐步取代。
1.现在商业银行也推出了各种互联网为媒介的产品,并在市场上占了62%的份额,对于信用及商业保证,国民更愿意相信银行。
2.独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利润逐渐减少,其代表阿里余额宝,从最开始的7%利润到现在的2.88%,而现在银行互联网产品的利润平均能达到4%以上。
3.美国是最开始产生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国家,中国产品借鉴的原型。而美国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品牌在之前的金融危机中,因为美国央行的零利率和商业银行的负利率,基本已经萎缩,无法运转。
4.当年创立余额宝时,马云就说过,如果这个东西为推动中国银行制定与金融制度做出贡献,它就达到目的了,so。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先亮观点:银行是人民大众经济活动的吸血虫,纯互联网金融平台是银行业的吸血虫。

试想一下,没有银行卡,没有实体的银行柜台业务,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等,怎么进行最开始的转账呢?

但是,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实体的店面,人员更加精简,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实体银行的承压。所以说互联网金融是依附于银行的吸血虫,低成本的瓜分了银行的利润。


2.再说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降低,理财产品等的收益率提高,服务态度更加友好。即,成本提高。

利润减少,成本增加,再加上目前国民经济下滑,去年和上季度的银行业财报都可以看出,银行的利润有了显著下滑,银行从业人员的福利降低,业绩要求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离职现象明显。

3.最后讲趋势:当然只代表个人所见,因为未来的东西是说不准的。

银行业经过外部冲击,进行内部整顿,完成产业优化升级。(不合理收费剔除,线上平台优化,线下服务友好)


互联网金融,在央行的打压(降准降息使得,互联网与银行理财产品方面,收益率差距减少)自己不争气(p2p乱象,使得民众对其失去信心;微信钱包提款收取手续费)会逐步降低自己的竞争优势。

最终二者形成一个两足鼎立的趋势,双方都有话语权,双方都进行合理的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个很大的概念。其实说简单点对银行的影响(还不能称为冲击)。无非这几点
1、第三方支付。2、普众理财。3、贷款平台

首先,第三方支付,我们到大学宣讲手机银行客户端的时候。大家不难发现。现在80、90、00后,都会说谁用你的手机银行,我们用微信,用支付宝。转账、支付都能应对。只需一个验证码,或是大家设置支付密码。当验证码发到你的手机,你输入验证码支付,实际上就是给第三方确认了你本人在银行的信息,确认可以在你的银行账户扣款。转账甚至没有手续费。
但这一点有个矛盾。那就是,如果你的支付出现问题,或是遭遇诈骗,用户会找到的只有银行。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落脚,始终都要回到一点,就是用户资金的实体账户。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给与了大家便利,但是,诈骗方式也随机升级。只需用户提供或泄漏了手机号账号密码。即可不需要实体即扣款。
第二、普众理财
余额宝的光辉历史我就不多讲了。还有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崛起发展垮台,也仍然在现在发生着。余额宝当然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亮点和里程碑,因为狂揽储户资金的同时,统计表明,余额宝中有钱,你的消费会比没钱的多。我们其实也知道,余额宝其实就是天弘基金旗下的一款货币基金。并选择了在货币基金走牛的时期上线。
货币基金其实存在十几年,但淘宝这个平台却将它发扬到了极致。为啥,用户啊。淘宝用户太需要这样一个产品与自己的账户紧密结合了。
第三,小额贷
代表我觉得应该是京东白条。名气呗。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京东可能会让国美走向没落。其他线上小额贷款也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这又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提的问题。不良该由谁来追回呢,风险该如何把控。

好了说完这些,我来讲讲冲击。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是不会获得银行牌照的。但它崛起的迅速,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究竟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加速我国金融结构的改革。这是一个大概念。
在2000年,可能市上所有融资都来自于银行。而现在不会。银行的利润会越来越少。业务也将趋向国际化和电子化。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促使银行加速转型的诱因。我国的银行经历了几次大型改革,而当互联网的冲击来临时,怎样加速建立一个良好的信贷环境,用卡环境,我国法律如何更加规范支付,完善体制,保护储户。这才是最大的冲击成果。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银行的未来该怎么办?

(1)现有银行的优势


+ 体量巨大,网点遍布每个角落,深入民心。

+ 国家重器,10年内国家不会允许民间力量挑战国有银行(阿里的余额宝被四大行抵制,阿里的民营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最后才批)。

+ 市盈率低,分红率高。若按国际同行12倍PE,大约还有90%上升空间

+ 中国超高的准备金率有不小降低空间

(2)现有银行的劣势

+
行长董事长不是因为经营得好才当上的,而是因为懂政治,所以只需守成听话,没必要搞大动作。

+
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说不定很快,今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大额存单等,都是在做准备。在利率市场化开始几年,大小银行都难受(也许部分小机构会倒,当然出于维稳的原因,前10年银行出现倒闭概率很小)。


+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冲击很大
  依本人为例:每月工资到账,立马转余额宝,每月定期划出交房贷,还信
用卡,交水电气等各种费用。去欧尚、家乐福购物,全部用支付宝钱包付款,根本不用银行卡。朋友之间小额资金来往,全部支付宝转账。我除了开户,基本上都不
需要银行了(以后阿里也会支持网络开户,当然,还有一些监管条例限制)。
  今年初,支付宝占据支付市场69%份额。
  未来银行该怎么办??传统业务的储蓄、支付、汇款、贷款,都被互联网抢走了(现在天天去银行网点排队的只有大爷大妈们,或者部分对公业务)。
  而现代投行业务,国内的银行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很大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冲击银行?取代银行?想不流血革命?做梦吧!泡沫破了以后原来干嘛还得老老实实干嘛去...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互联网拉近了你我获得知识的渠道。
QQ,微信拉近了你我交流的距离。
电商拉近了你我与商家的面对面。
互联网金融提高了借贷的效率,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标签维度提升或者改进了银行的风控模型,另一方面深挖长尾市场,弥补传统金融不能覆盖的领域。
仅此而已,其实对传统银行真没有什么冲击。任何一个传统银行放下身段来从事这个行业,以其低廉的资金成本绝对横扫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金融融资成本决定客户风险!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短期内,还没到伤筋动骨的时候,银行也不傻,真的抢了核心业务,必然要反击。
但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征信的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推动),移动金融应用场景增多、用户习惯养成(互联网推动),届时不会有所谓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都会变成具有互联网特质的银行,跟不上节奏的会被淘汰

[已重置]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短短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让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更加开放和透明,同时在信息对称、传递、处理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都比传统的银行业更具优势。它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对传统银行业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

首先第一个挑战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传统银行业的服务内容、方式发生转变。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挑战和冲击,传统银行业势必会在其业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渠道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客户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基础资源,针对日益成熟的互联网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即发挥自身优势,又创新开发新型支付、结算等服务方式,从而使得其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推动下实现自身传统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的转变和发展,以更好适应技术、信息时代的特点,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市场青睐,同时也促进整个金融行业的变革。

第二个挑战是使金融脱媒速度加快。
传统银行业作为资金融通的借贷机构,其中介角色已逐渐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改变这一局面,加速金融脱媒的进程,削弱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
互联网金融只需有一个互联网信息联络平台,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在此信息中介上寻求有用信
息,一旦达成交易协议,之后的融资交易都是由交易双方自己完成,不再需要传统银行中介来促成交易。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银行正好可以趁机提高服务,以适应用户的需求。而不是仗着自己家大业大,用户基数也大,而忽略普通用户的需要。
想深度了解互联网金融圈?微信搜索【共时财经精选】关注我们或下载【共时财经APP】(共时财经_专业的互金媒体)。共时财经:有趣,有料,有思想!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最大的冲击其实是意识上的, 互联网讲究开放,快速,极致用户体验,服务广大屌丝.
传统银行是什么? 封闭,缓慢,讲究风控,虽然有一堆的服务条款,但你还是觉得体验极差.核心服务的是高净值人群.
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 在具体业务上, 短期内不会造成实质的冲击,因为传统银行有牌照和国家背书的巨大优势,优质的客户和业务还是牢牢抓在手里.起码大家现在还觉得钱放银行是绝对安全的吧?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在于银行不愿意做的业务,比如现在很火的P2P,小额支付,这些都是银行原来看不上的业务,或者觉得风险过大,投入产出比不划算. 当然市场是足够大的.
在比较长的时间之后,互联网的相关优势会逐渐显现,才会对银行产生本质的影响,至于程度有多深,还需要看监管的政策了.

颜由之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没有任何冲击。

张小千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存款业务:p2p利率比较高,但是毕竟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传统银行的。
贷款业务:p2p受制于资金端的限制,百亿规模的资金端很了不起了。银行可是有存贷比杠杆的。。不过银行展业1是受地区限制,2是各种合规、风控、流程,很多项目做不了。p2p这点上比银行灵活。不过现在新政规定个人20万,企业100万,算是划分两者的领域。
理财:互联网目前就是一个渠道方,什么余额宝什么的不过是给火鸡包了层皮。智能投顾真的做出来的话,可能真的会对理财有冲击。
支付:这块第三方支付把银行虐的不清。估计银行以后也发展不起来。紧紧丢到支付这块是小事,但是丢掉了支付等于丢掉了资金流。以后第三方支付公司给银行提供征信服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清结算:区块链是个趋势,但是要真的做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其实我对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就仅仅是把金融搬到互联网吗?那似乎也没什么高科技的东西,数年来似乎,只有第三方支付和区块链可以排的上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基础客户流失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普及化,中小企业、企业家和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是那些聚焦于为客户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新兴金融机构,其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客户主要是追求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及年轻消费者,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是客户的基本诉求。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那种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被削弱了。互联网金融使商业银行普通零售业务的竞争基础发生了转变,进而在银行客户群的金字塔底端对基础客户形成了冲击。
产品竞争力欠缺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信息、成本和时空优势。信息优势主要体现为庞大的信息量以及迅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传统的理财服务相比,互联网理财服务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使服务供应商能够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费用,最终使投资者受惠。而且,互联网理财可以摆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区域,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查看网上的理财信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理财产品、掌握更多的理财知识。
服务效率较低下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服务效率远高于商业银行。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商业银行普通零售业务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毛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运用“冲击”这个词,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了。

主要应该是一种对新观念的认知、接受和思考。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传统银行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转型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这一情境之下,传统银行的思维方式要变:不再只是网点、人力、资本的较量,更多的是客户体验、场景、数据的比拼。银行业的重点也要以金融为核心,结合应用场景,满足并挖掘客户需求,将客户的日常生活紧紧地捆绑在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周围,由内向外,构建“金融+ 生活”生态体系。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