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首次点名要求清理现金贷,在这个现金贷的高速发展期,是先观望还是强势出击?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银监会首次点名要求清理现金贷,在这个现金贷的高速发展期,是先观望还是强势出击?

4月10日,银监会再次重申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要求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专项整治,并首次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本想要进入现金贷领域的公司是先观望一段时间好还是继续顺着这股热潮上架现金贷呢?
已邀请:

老夫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既然你问题的主语是公司,那我们就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看,现金贷业务到底有什么优缺点?
[h1]1 现金贷最大的好处——变现快[/h1]以最近一直刷频的2345为例,2345原本是做网站导航的,用户量4700万左右,排名第三。但是公司却一直难寻变现之道,变现难也是网站导航的痼疾。
但是在现金贷业务开展后,2014年利润增长率达到302%,2015年为253%。

(2345营业收入及净利润)
除了2345,很多缺乏变现方式的公司都在考虑用现金贷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把流量变成现金。
[h1]2 为什么说现金贷是简单粗暴的模式?[/h1]说简单,因为纯线上放款真的太容易了,如果你有流量那真的是想放多少就能放多少。而且因为现金贷的高利息,短期内财务报表肯定会出现漂亮的数字。说粗暴,因为大多数公司并没有正视现金贷最难的一个环节,风控。
我们用最简单的思维来想,你在浏览网页时候跳出一个给你贷款的广告,你会很迫切的点开就借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吧。那通过这样推广方式吸引到的是什么样的客户呢?是对借款极其渴望,却没办法通过亲朋好友/信用卡/P2P 借到钱的人,你觉得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更何况现金贷的高利率,本身就是一个漏斗,筛掉的都是优质客户。老赖是不会考虑利息高不高的,他们只看额度大不大。货比三家,追求低利率的才是想还钱的人。
再有就是共债率,或者叫杠杆率。高到天际的共债率就是一个火药桶,等着看什么时间爆吧。不然你以为次贷危机,双卡危机是因为什么。
[h1]3 现金贷业务到底能不能做?[/h1]

如果你有非常可观的流量渠道,并且流量人群直指非信用卡人群;
如果你有非常牛逼的风控技术,能保证客户都是优质客户;
如果你对自己眼光非常自信,肯定自己能在爆雷前一年就抽手而走。

如果你的公司能做到上面两点,那就大胆去做吧。如果不能,那么多爆雷跑路的p2p公司已经是前车之鉴。和p2p比起来,现金贷爆起来只会更加猛烈,稍有不慎尸骨无存。
[h1]想了解消费金融更多深度观点,关注我吧[/h1]

[已重置]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近日银监会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指导意见》首次提及了目前比较火热的现金贷,要求加强现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现在的现金贷平台可谓鱼龙混杂,银监会的整顿,可能给行业带来一波调整。在“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方面,《指导意见》指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现金贷”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对于准入门槛、监管部门、业务限制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前段时间,因聊城“辱母杀人案”背后牵涉出的高利贷纠纷,而现金贷背后暴露出的变相利息畸高、暴力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次,银监会首次提出清理整顿现金贷,规定网络信息中介机构的出借人资金来源,虚假宣传以及暴力催收等方面进行清理整顿,可见银监会对于现金贷整治已经提上日程,同时具体的规章制度可能会相继出台。目前来看,很多网友认为对于现金贷从年化利率和额度上“一刀切”是不太现实。不过,在借款利率和限制重复借贷的方面限制趋严是一个趋势。同时,《指导意见》中提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字样,对于未来现金贷的监管问题,不知道未来是否仅限于网贷中介机构。因为现金贷业务不仅仅存在于网贷信息中介机构,还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等。现金贷业务的监管时代已经来临,相信随着监管办法的相继出台,行业必将走向正规化。
关于现金贷英美监管实践主要是:1.金额控制,英国监管规定不能超过借款人月薪的1/4;2.费率控制,英国规定每天不能超过0.8%;3.总负担封顶,如果不还的话不能无限制增长,英国规定是一倍封顶。中国很可能借鉴国外的监管思路,如果年化利率设定在36%的话,目前很多平台成本根本覆盖不了,所以很难运营下去。
目前对于现金贷的发展思路建议如下:
1. 引进战略投资方,解决资金、流量成本问题,如引入银行系投资者,获取银行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2345贷款网与中银消金及上海银行合作获取低成本资金是比较成功案例;
2. 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实现全自动化审批决策,降低人力运营成本;
3. 增加风控投入,引入风控核心人才,降低不良率。之前随便放款便能盈利的红利期慢慢要过去了,现金贷机构要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机构的风控能力、已有客户经营能力将变得格外重要;
4. 多产品搭配销售策略。需进一步挖掘现金贷客户其他产品需求,如保险、生活需求、旅游需求等等,打造现金贷客群服务生态圈,给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获取差额收益。
目前建议先观望,抓紧时间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降低风控及运营成本,实现已有客户精细化运营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个事实: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校园贷的市场已经超越了信用卡,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借款渠道。
再说到题主提到的这次监管,毫无疑问,最近频繁的校园贷恶性事件牵扯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暴利催收”、“高额利息”成功成为校园贷的两个标签,社会各界媒体大篇幅报道,点燃社会公众情绪,一时间校园贷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这也让银监会也坐不住了,立马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五字方针,即是“停、移、整、教、引”。
从指导方针来看,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校园贷存在还是合理的,银监会并没有一下子禁止了校园贷,而是针对平台和学生双方都出具了指导意见,合理的去引导整个行业,良性的发展。说明消费金融确实存在市场,确实能解决很多信用空白用户的需求。
2、具体的监管措施还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性,所以不能因为媒体几篇新闻就妄下结论,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才能有合理的法律法规出台。
剖析下4月10日银监会的指导意见,大概内容如下具体:“停”针对是些涉及到像暴利催收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校园高利贷停业整顿一点问题没有,就是这样的不良平台,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移”也是涉及到违法违规的行为,也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移交相应部门,不仅要关停,涉及违法违规的也一定要严肃查处,不然让这些平台觉得违法成本太低,不然容易出现换个山头继续称王称霸的现象;“整”是对于现存的这些校园“网贷”业务要进行整改,包括增加对借款人资格的认定、申请资质限制等等,还包括增加第二还款来源,落实一些相对的风险防控的措施;而“教、引”就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加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和财务管理观念。
行业方面:现在市场的风口变化很快,15-16年消费金融作为一个大热门,许多资本开始进入市场,其中有从传统金融进入的,也有从之前风投互联网金融P2P等行业过来的,还有从其他市场转过去的。蓝海迅速变成了红海,因为监管政策没有及时出台,导致许多平台的资质不全,从而出现各种乱象。校园贷进而成为媒体报道热点,也引发了一系列因高额利息和暴利催收而产生的社会性的恶劣事件。随后,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多项文件就陆续出台,地方的监管、金融协会等组织也开始陆续的出台措施,从上到下的开始对消费金融开始整顿,当然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违法的,不合规的平台,及早退出这个行业也是件好事。2017年,陆续有名校贷等等因为多方面原因企业开始推出学生市场,整个行业开始处于良币驱赶劣币的状态。
顺便提下:本人所在的公司也是消费金融,非常早的涉及到消费金融,叫花无缺借款,旗下产品:花无缺应急钱包、花无缺上班贷,做短期1-6个月的现金贷,在学生市场应该属于前三,但是比较低调。2017年政策的压缩和市场舆论的强大压力,平台也是跟随政策而不断完善和整改,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题主提到的问题,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存在并不必然意味着能产生持久的利润,甚至于恰恰相反——面临着重重考验。利润来源于成本与收入的合理匹配关系。收入端,消费金融的收入来自于客户借款利息与服务费,成本则分布于整个业务流程中。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消费金融数额小、数量多,这意味着如果某个环节的运作方式不能实现边际成本递减,那么它将会为成本控制带来压力;此外,直至信贷款项收回,成本核算才能结束,这意味着短期看来良好的经营状况,所以小额的短期的现金借贷平台非常多,反而是长期的只有几个大平台在做,毕竟风险确实不小,可能在长期会问题重重。个人看法:如果是有资产端优势的金融企业考虑进入,可以乘最后一波风,侧重在从资金端、技术端(风控)、渠道端(用户)下手,还是非常有机会做大。

(数据来自艾瑞调研,侵权即删)
最后提下我过消费金融市场状况
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3年开始到2016年,其交易规模从60亿增长到了4367.1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5%。整体市场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参与主体逐步丰富,从之前P2P为主导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和网络分期平台为基础,参与其中的企业数量和类型较2013年有明显突破;其次,新兴市场不断被开拓,大学生、蓝领等新兴消费金融市场被企业深耕,长期被压抑的消费金融需求爆发式释放;最后,我国政府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持鼓励扶持态度,这也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得到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自艾瑞调研,侵权即删)
暂时就聊这么多吧,有兴趣的可以多留言

李永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强需求是很难被消灭的。现金贷款能够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有几亿的人办不了信用卡,也不能从银行借到钱。这些需求银行不去做就会有人去做,而收那么高的利息原因也在于中国整体信用体系的缺失,收24%的利息完全不可能覆盖坏账和运营成本,利率不能市场化的定价光靠法律规定是没用的,法律只管得了正规机构,合理的需求不能被正规机构满足,就会有更乱来的公司来填补市场的空缺。
现金贷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在互联网还没出现的时候就一直存在,以后也会继续存在。当然,完全没有风控能力,也没有有效获客能力的公司抱着高利息就能赚钱的思路去做现金贷,显然低估了这个领域的门槛。洗牌过后就知道哪些公司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当然,无论如何现金贷的合理利息都不会是24%,真的规定超过24%的就完全不能做,那想要借钱的人真实的利息反而会高的更夸张。

[已重置]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高利贷的非法催收太恐怖了
天天爆通讯录,天天恐吓。。。。。。。
严重影响了债务人的生活
要整治一下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放贷这种事本来就是胆子大的人在做,你要是考虑这考虑那儿,那么现金贷这行业并不适合你。早些时间第一批搞现金贷的大佬虽然学费交了不少但是现在也是赚的风生水起,现在入行的朋友有着老前辈的风控模型运营经验,也是少走不少弯路,只要尽情的去放款,有风控模型你的风险也没有那么大,也能赚一笔钱。放贷这种事情,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先入行的先赚钱,等监管真的明朗了,现金贷不会死,社会有刚需,只是利润不会像现在那么高了。

刘剑峰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和清理整顿p2p平台是一样的道理。不合格的会被清理掉,合格的会被保留下来。大浪淘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一个过程。不会一棒子全部打死。个人对于现金贷的建议是:要和国家普惠金融的思路对应起来,不要坑蒙拐骗着赚钱。其实现金贷或者小额贷有很多玩法是可以实现批量化和变现的。建议重点考虑两点:一是找准市场和客群,不一定是完全和银行产品排他性的,二是考虑清楚客户体验和风控之间的关系,也不一定风控严格了客户体验就差了。我之前在河南一个县级市放款近10个亿,没有出一笔不良,而且国家政府充分重视,更加推动了业务的发展。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现在欠了3万年化80%的网贷,可以不还那么高的利息吗,一年等额本息还款,光利息差不多1万4

谁知花心泪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你自己的选择咯,现金贷监管其实早就来了,入行门槛在一步步提高,如果现在进的话,就是先挣一波快钱,等明面上的监管文件下来了,在按照要求来,如果先观望也是可以的,等一切尘埃落定了,虽然利润没有现在那么高了,入行也不容易了,但是风险小了,钱赚的比现在长久稳健多了,看楼主自己的选择

[已重置]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现在是好几千家平台,支持网络借贷发展,利息问题后期会统一。我们公司就做这个 几十家平台一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个世界变化很多,行业更新换代的更快,现金贷的争议很多,但是五大门户网站都做了,足以说明它的利润有多大,如果你想赶这波潮流,多挣些钱,欢迎联系我,借用一句宣传的老广告词,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微信号18668120529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银监会此次的现金贷更偏重于年化利率超高的类似paydayloan之类的现金贷产品,对于息费不超36%或者类比同类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大致一致的现金贷产品仍然可以做呀。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市场,先找准产品定位吧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觉得这个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应该快过去了吧,虽然还没有具体的监管文件下发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行业从业者在没有明确监管和立法出台的情况下,要在额度上限,定价上限,债务封顶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同时行业也需要监管和立法部分给予关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企业要始终将技术风控作为重中之重,
《指导意见》第二十九条提到:“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巴曙松认为,现行我国对利率的规定,银行同期借利率4倍以内属于合法利率,超过4倍属于高利率,不受法律保护。从英美经验来看,这一利率上限过低,与现金贷超短期的产品特性不符,不利于商业可持续。“现金贷具有推进金融市场化、完善金融供给体系、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增加消费者选择空间的巨大社会价值,应当给予以生存及发展空间。但要实施有效的监管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块还是可以做做的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打死也别去p2p及类似于这样的公司啊 尤其是没有强大背景的公司
在深圳三年,太多这样的公司跑路了 社会影响很恶劣
那些欺骗学生的裸条贷什么的,难道不和电信诈骗一样恶劣吗??? 没学过金融的人,缺乏常识的人,难道就该被坑吗???

选择做什么事情,最起码不要助纣为虐!

有那么多行业和公司,为何要去这个臭名昭著的行业?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