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or
写作

写作

如何用一句话让恐怖故事更恐怖?

如何用一句话让恐怖故事不恐怖? - 知乎

小白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13009723 次浏览 • 2017-08-01 13:07

试在 100 字内写出结局反转的故事?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33152818 次浏览 • 2016-01-08 19:27

怎样遣词造句才能使自己的文字具有历史沧桑感?

就好比这段文字的所带来的阅读感受: 引自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的自序开头 如今世界變灰色了,但是,如果探尋其底流,可能潛藏著令人憂慮的事。 歷史經常會重演,在歷...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43825 次浏览 • 2015-06-12 11:51

怎样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

深入浅出的意思是,你掌握了一个专业领域内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且可以让一个毫无专业基础的人可以阅读并且理解你的答案。

BigMoyan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96931 次浏览 • 2015-03-14 12:44

条新动态, 点击查看
李靖

李靖 回答了问题 • 2015-03-14 12:44 • 20 个回复 不感兴趣

怎样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

赞同来自:

实际上,楼上很多答案本身都不“深入浅出”,怎么教别人深入浅出?
其实几乎所有“深入浅出”的奥秘都是:利用对方已有的认知基模。
怎么做呢?首先来看问题:
[b]你可能经常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向别人解释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而且对方还缺乏... 显示全部 »
实际上,楼上很多答案本身都不“深入浅出”,怎么教别人深入浅出?
其实几乎所有“深入浅出”的奥秘都是:利用对方已有的认知基模。
怎么做呢?首先来看问题:
你可能经常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向别人解释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而且对方还缺乏理解这个概念的背景知识。
比如,
[list][*]你过年回家向吴阿姨介绍“什么是产品经理”,向张大叔介绍大学专业“市场营销”;
[/*][*]新电影上市,制作方让大众和新闻媒体了解这是什么风格的电影;
[/*][*]创业家偶遇投资人,在电梯内1分钟解释自己的商业模式;
[/*][*]公司宣讲会,HR向提问的应届生解释“我们的项目助理岗位实际上不是秘书,而是XX”;
[/*][*]甚至,你向朋友推荐一个全新的智能硬件产品,或者他没有吃过的一个水果。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向0基础的人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这意味着你需要在相当简单的信息中装进去更多的内容。
但是文字本身的表现力总是有限的,你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装进去这么多内容呢?
实际上这是可以做到的,方法就是:利用对方已有的基模。
举个栗子!
https://pic1.zhimg.com/50/8f755962961247056e5d21a96865e4b9_hd.jpg


假设你需要跟朋友介绍一种他没有见过的水果,第一种介绍方法是:
“这是一种水果,长在树上,长大约5厘米左右,款大约2厘米,外面有厚厚的绿色的皮。外面的皮是不能吃的,剥开之后是另一层褐色的皮,干干的,不是很厚。再剥开这个皮之后,就是可以吃的果仁了。果仁吃起来很脆很香,含有很多油脂……”

第二种介绍方法:
“这是一种类似核桃的果子,和核桃大小、口感等各方面都差不多,区别是外形更加细长,而且壳更薄,更容易剥开。吃起来比核桃更脆,而且没有苦味。”

同样是介绍“碧根果”,上面这两种方式那种更容易让人瞬间理解呢?显然是第二种。
https://pic3.zhimg.com/50/e9f682143d5df94bfd304198df054c55_hd.jpg



因为第二种解释跟对方的已知概念(核桃)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知道,关于“核桃”这个概念,对方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印象(比如核桃是长在树上的、核桃仁是脆的等)。而这种一系列的印象就叫做一个“基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
对于一个人来说,建立一个全新的基模是非常难的—那意味着大量的未知信息,所以我们小时候花费了很大精力才认识了什么叫做“桌子”。
但是在现有的基模上加以修改是非常容易的,因为这仅仅意味着少量的新信息。(比如一旦你知道了什么是“会议桌”,继续理解什么是“电脑桌”就容易多了,甚至继续理解虚拟的电脑“windows桌面”都容易多了)
上面的第二种解释就是让对方在现有的基模“核桃”上进行修改,从而避免创建新基模的难度。
https://pic2.zhimg.com/50/34d5f20755258a8c66f1eee544befafb_hd.jpg


建立新的基模就好像你需要重新创作一篇完整的文章,而在已有基模上修改就好像在文档上改几个字一样简单。
比如请你记忆下面这一串数字,你看看需要多久:
1221084907985109
如果把这一串数字重新排一下序,你看看需要记忆多久:
1949197820082015
我想明显是后者记忆更加容易。因为前者你难以同头脑中已有的“基模”联系起来。
但是对于后者的数字,你就很容易跟大脑中已有的“基模”联系起来—你只需要记忆“建国”、“改革开放”、“北京奥运”、“今年”这4个基模就行了。
为什么人类需要这样的“基模”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而不是像电脑一样直接存储这些信息呢?
因为对复杂的世界来说,人的大脑容量和计算能力简直太小了,以至于不得不靠基模来简化信息。
人脑的CPU主频不到小米手机的千分之一,而且存储空间狭小—如果不对信息进行高效地压缩和整理,一部XX.avi的动作片可能都足够把你的大脑空间完全占满了。
但是我们仍然能记忆相当多的知识和无数的回忆,这是因为我们大脑具有强大的数据压缩整理能力。
就拿记忆照片为例,计算机存储1000张人脸照片需要1000倍的存储量,而人脑实际上只相当于存储了1张人脸照片(基模),然后看到新的人脸只需要在那个基模上做相应的改动—比如鼻子更高。
正是因为各种各样基模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方便、不费脑地理解复杂的信息:
[list]描述一个人的长相很麻烦?你会说她具有Angela Baby的脸型和舒淇的嘴型。
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很麻烦?你会说他是一个典型的狮子座男生的性格,即使他是白羊座的。(虽然出生日期本身无法预测性格,但是星座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概括别人的方法,从而减少了脑力的使用)
跟外国人描述《小苹果》很麻烦?你会说这是中国版的《江南style》
跟投资人10s内讲清楚商业模式很困难?你会说“我是装修市场的小米模式”。
[/list]

因此,如果你想让别人迅速地理解一个全新的概念,就一定要利用对方已有的基模—看看他过去的记忆中,有哪些跟这个概念类似的地方。
那我们如何利用“基模”来用简短的语言传达复杂的观点呢?
你只需要2步走!
1,避免偏见—避开不必要的基模
2,套用已有的基模
1,避免偏见—避开不必要的基模
看看这个最经常的例子:
过年回家,你可能会被亲戚阿姨问:
“小张啊,毕业有一年了吧,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是啊,阿姨,我去年毕业的,现在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

“这么牛啊,刚毕业1年就当了经理啊,我就说吧,我从小抱过的孩子将来都有出息!说说,现在手下管了了多少人?”
“阿姨,您搞错了,产品经理不是管人的,而是相当于管产品的,而且在我们公司也不是高级职位。”
“那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啊?”
你觉得实在词穷了,求救万能的百度百科,然后读给她:
“产品经理就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
“哎,小张,晚上在我这吃饭我给你煮羊肉饺子好不好?”——看来阿姨也放弃了。
为什么小张改掉他阿姨对产品经理的偏见这么难—不论小张多么努力地去解释,阿姨还是觉得“产品经理是高管级别职位,是管很多人的”?
因为阿姨过去已经形成了“经理”的基模,当小张说出“产品经理”这个头衔的时候,她就自动激活了自己关于“经理”的各种记忆—高级职位、管很多人、有经验的人才做的等。
因此在这个阿姨听到“产品经理”的时候,她就自动套用了“经理”这个基模,来帮助她理解“产品经理”这一新概念。而这样的理解却是于小张的概念是冲突的。
https://pic3.zhimg.com/50/542a5f364295c834b807691c8662fee5_hd.jpg


所以对小张来说,阿姨过去的基模让她形成了对产品经理的偏见,就很难再让她改正过来这一个观点了。
那么怎么办呢?
一种方法是直接告诉阿姨:“阿姨,你刚刚的大脑中自动套用了’经理’这个基模,从而扭曲了你对’产品经理’这个概念的理解。”(呃,前提是这个阿姨学习过认知心理学)
既然大部分阿姨并没有心理学博士学位,你往往就需要用第二种方法:避开不必要的基模。
假设你想向阿姨介绍“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那么“经理”这个基模对于阿姨理解的你的工作几乎毫无帮助,反而会导致她产生不必要的偏见。
如果你一开始像这样避开了“可能带来偏见”的基模,不提“经理”,就会好很多:
“小张,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做一些XXXXX……”
“原来是这样啊,那这个工作具体职位叫什么啊?”
“阿姨,根据我刚刚的描述,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合适?”
“我看吧,’产品策划师’?”阿姨疑惑的问。
“其实吧,它的名字叫’产品经理’,不过您刚才也看到了,和传统的经理其实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所以,当你给别人介绍一个陌生概念时,要先避开容易导致误解的基模。
2,套用已有的基模
如何让别人理解“碧根果”?你可以套用“核桃”这个定义,然后在核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比如皮更薄。
如何向美国人介绍“春节”?你可以说“中国人的圣诞节”。
如何介绍第一代iPhone?乔布斯说的是“一个大屏幕iPod+一个手机+一个上网设备”。
如何跟学物理的人解释“大企业被颠覆”?你可以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质量越大,改变其加速度就越难—需要更大的合外力。同样,企业越大,灵活顺应市场来调整其定位及策略也就越难。”
https://pic2.zhimg.com/50/ff68e1d23f2b3ea49942bdbc8c326a96_hd.jpg


所以,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而利用对方已经理解的事物(基模),再在这个事物上修修补补就容易多了。
(比如当你在解释碧根果前先解释“核桃”时,对方脑中立马浮现出了核桃的形象,这时候你再说“皮变薄一边”,他就容易想象多了。)
总之,不要跟养羊人说“1+1=2”,而要说“一只羊+一只羊=两只羊”。
而至于具体套用什么“基模”,是需要慎重选择的,因为使用的“基模”不同,最后产生的理解和感知是天壤之别。
比如这样一个新闻“美国对非洲的援助每年仅有10亿美元”。一个普通人看过之后,可能会疑问“10亿美元很多啊,美国真土豪,这还少!”
这时他潜意识中使用的“基模”是“金钱”,他自己过去对金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印象(也就是基模),在他的基模中,可能“100块”是小钱,“10000块”是大钱,而10亿美元是绝对的巨款了。
所以,如果使用“金钱”作为基模,激活别人过去对“金钱”的记忆,别人自然不会感觉10亿美元的援助不够。
但是如果说“美国每年用于援助非洲的钱只相当于其中一架B-2轰炸机的造价,也就是区区10亿美元。”
这时所有人就会觉得“天啊!美国真是太缺乏人道了!”这是因为大家此时理解“非洲援助”这个事件时,使用地是“轰炸机的价格”这个基模。
这样的技巧也常常使用于诉讼中,比如有人被肯德基的水烫伤了,如果诉讼时要求赔偿几百万美元,陪审团肯定觉得太多太不合理的了。
但是如果说“对于这样的无良企业,我们要求他拿出当天销售额的千分之一来赔偿消费者,是一个绝对合理的诉求!”这样听起来就更合理了,即使金额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介绍你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又想装得一手好逼,与其拿“小区门口的湖南菜馆”做基模来类比,不如说:
“阿姨,我看到您经常关注军事内容啊,昨天你还跟我说美国的最新电磁轨道炮呢!你知道吗,美国的军工企业在研制轨道炮时,需要有一个人去协调整个过程,其中包括—跟政府军队沟通调查潜在的战争需求,根据战争需求来跟研发工程师沟通设计轨道炮,并且协调产品交付时间等等,他不管人,他管的是轨道炮这个产品。而我在互联网公司做的工作就是类似这种,协调我们的APP整个过程。”

使用“基模”可以加快别人的理解,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专业人士”很不喜欢用?因为这种“加快理解”是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的。
为了跟初中生解释原子的结构,你可以说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就好像地球围着太阳转。但是实际上这是不争取的—电子在原子内是以概率云的形式运动,远远比单纯的“绕着转”要复杂得多。
https://pic1.zhimg.com/50/24a6760c22d464b374c76cfdb2f15800_hd.jpg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可能并不需要也不想要理解准确而严谨的知识,这时候你就需要找一个对方已经理解过的事物,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
更多“深入浅出”的商业分析,可以搜索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李叫兽(ID:Professor-Li)
或者扫描二维码:
http://weixin.qq.com/r/bEMIEKTElvnpreBz9xZ_ (二维码自动识别)

回答了问题 • 2016-01-08 19:27 • 20 个回复 不感兴趣

试在 100 字内写出结局反转的故事?

赞同来自:

1.亲爱的,今天有个富二代跟我表白了耶。我答应了。
2.我跟你在一起三年多了,连个像样的房子都租不起。不如我去给他泡几个月,换一套房子来我们住,怎么样?
3.哈哈,看看你的表情。我骗你的啦。其实,我答应他,是因为真心喜欢他。
4.别难过,我不会丢下你的,我们三... 显示全部 »
1.亲爱的,今天有个富二代跟我表白了耶。我答应了。
2.我跟你在一起三年多了,连个像样的房子都租不起。不如我去给他泡几个月,换一套房子来我们住,怎么样?
3.哈哈,看看你的表情。我骗你的啦。其实,我答应他,是因为真心喜欢他。
4.别难过,我不会丢下你的,我们三个可以一起啊。他跟我说,他也很喜欢小猫的。

回答了问题 • 2017-08-01 13:07 • 20 个回复 不感兴趣

如何用一句话让恐怖故事更恐怖?

赞同来自:

《战狼3》
出品公司:乐视影业
发行公司:英皇 万达影业
领衔主演:景甜 吴京 李易峰 吴亦凡 欧豪
陈学冬 张艺兴 鹿晗 TFBOYS
杨幂 谢依霖 郭碧婷 房祖名
... 显示全部 »
《战狼3》
出品公司:乐视影业
发行公司:英皇 万达影业
领衔主演:景甜 吴京 李易峰 吴亦凡 欧豪
陈学冬 张艺兴 鹿晗 TFBOYS
杨幂 谢依霖 郭碧婷 房祖名
柯震东 Angelababy 王祖蓝
快乐家族众星
内容简介:
前战狼中队战士冷锋(吴京饰),为了平复心中对龙小云的思念,来到北欧艾里斯诺克王国流浪。在王宫前舞会上,偶遇微服游玩的公主玛丽莲滴露(景甜饰)。两人萌生爱的火花。
是夜,公国各心怀不轨的爵爷突然群起暴乱,慌乱中,玛丽莲滴露又遇见几位忠诚的骑士,与冷锋一起,陷入了复杂的感情纠葛。
最后,玛丽莲滴露公主和冷锋及众骑士,一起攻入王宫,却发现自身身世的惊天秘密……
一边是王族恩仇,一边是自身至爱,公主将如何决择……

编剧: 郭敬明(代表作:《嚼鸡》)
出品人:变先生(代表作《东北冬天舔铁杆》)
……
……
……
……
……
导演:孙健君(代表作《天鸡•春山富居图》)
谢邀。受之有愧。
这样的题目,应当是一个笔法已然具有历史沧桑感的人来答,而我在浩如烟海的写字的人群中,乃是最为普通的那一个,并无资格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在初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文笔非常好的文艺女青年语文老师,在她的圈子里面,已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者了。我常会... 显示全部 »
谢邀。受之有愧。
这样的题目,应当是一个笔法已然具有历史沧桑感的人来答,而我在浩如烟海的写字的人群中,乃是最为普通的那一个,并无资格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在初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文笔非常好的文艺女青年语文老师,在她的圈子里面,已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者了。我常会在周记里面写一些自编的故事,她也会就每一个故事做下一些批注,与我探讨这个故事的好与坏。有一回,我写了一个悲剧故事。讲的是两个非常爱恋彼此的少年男女,因为战争而永恒分离的故事。我自认为写得感人至深,颇有那种悲怆的苏联味道,原以为老师会给个好评。可是没想到周记本回来的时候,得到的分数是2分,而评语只是两个字:
不好。
我很惊讶,便去找她。周记评分满分5分,一般来说我的周记,分数至少也是5-以上,有时还能得到5+这样破表的分数,所以我是有些自视甚高的。我编过古今中外各种故事,对于自己编故事的能力也颇有信心。这样一个2分的分数让我感到不平。
我对她说:为什么是2分啊?
她对我说:因为我觉得你字写得还不错。
潜台词是,如果不是看在你写字这么辛苦,这2分也是不愿给你的。
后来,她说了让我铭记至今的话:
“你驾驭不好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你太快乐了。在你的生活里不曾有过悲伤,自然也不会写得出悲剧所需要的口吻和笔触。”

题主,对于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推断的出来,你很年轻,不曾有过沧桑也未有参与历史;你可能都很难理解究竟“历史的沧桑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无论你如何遣词造句,也无法使自己的文字具有历史的沧桑感。
文字的风格与感觉,是无法单纯通过遣词造句而形成的。这也是为何虽有很多人邀请我,我也几乎从不参与回答“如何将xxx写出xxx的感觉”的一些题目(当然,有一个例外:怎样才能把几个人钓鱼的事写出武侠和玄幻的感觉? - 徐小疼的回答 ,答这个纯粹是因为正好有个点子,借着机会写了出来。但我承认,其实并没有什么武侠的感觉。),因为我认为,某个作家的风格也好,某部作品的风格也好,是无法通过单纯的对遣词造句的模仿而得来的。单纯对于遣词造句的模仿,只能让你有了一个“形”,而要得到这种“神”,还差得远。
我记得有一回给@飞鸟冰河 看我的一个答案(就是这个:市面上有哪些好吃到升天的酸奶? - 徐小疼的回答),他看了故事的第一句,就把这个答案关上了。
第一句是:
许多年以后,面对冷藏柜,我仍会想起,第一次喝到光明酸奶的那个下午。
@飞鸟冰河 说,最不喜欢看到这种亦步亦趋的单纯的句式的模仿。《百年孤独》的精髓并不是他的句式有多特殊,而是那种时空和地理的交错感,以及对于现实与荒谬的界限的模糊感。这句话看起来很马尔克斯,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说得太对了。所以现在,我彻底地放弃了这种对于某种文风的拙劣的仿制。

一个人的文字,是会有自己的风格的。这种风格在于你的个性,你看食物的角度,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生活和教育背景,甚至你打字的习惯。从一开始写故事到现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我一直在不断地练习和寻找自己的文字的风格。我也有过模仿其他作家的风格,或是用一些词句来故作深沉的时候,但如今开起来,其实都没有什么卵用。文风是自己的,自己的阅历和对历史的理解到位之后,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带上那种风格,而不再需要可以用哪些词句去堆砌出来。
而且,当我们写作有关历史的文字的时候,并非只有带着历史的沧桑感的那种笔法才是好的。有时候一些轻快的笔触,能够和沉重的历史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而更加有张力。
归根到底,就像辛弃疾的《丑奴儿》里写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等你真的历尽沧桑的时候,你一定不再觉得这种阴郁的笔法,有什么迷人之处了。

=======以下是自卖时间========

我喜欢写一些有历史背景的故事。摘几段请大家批评指正。

[quote][b]勘时记 - 从时间尽头回来的人说(节选)[/b]

(一)
一整天的功夫,北京城都在谈论骆驼。
那骆驼在寅时一开门便走进了安定门里来,在城门前趴下,怎么撵都不离开。值门的兵吏心生疑惑,便报了京卫司。京卫司来了人,却也都不知道这骆驼是何处来的,有主没主,为何进城。好大一匹牲畜,不是说拉走就拉走的;又怕是有主人的,也不好随便下了杀手。骆驼堵着门,粪车出不了城;别的城门又不让粪车走。粪车只好停在门边;因此,好些北京城的居民到老了都还记得,崇祯十三年,也就是癸未年的腊月三十那一天,一整天,安定门都是臭气熏天。
听说有骆驼来了,人们也不顾臭气熏天,纷纷从中城、东城、西城、南城赶到北城的安定门,来一睹骆驼的容貌。大约有好几年,京城没见过骆驼这种活物了。骆驼被着土黄色的长毛皮,眯缝着眼睛,长睫毛忽闪忽闪,嘴里似乎嚼着什么似的蠕动着;两个驼峰歪斜着倒在背上,看着像是走了好远的路。有在苑马司当过差的人说,大约这是许久没吃东西了,教兵吏找了草料来给骆驼吃。可骆驼也不吃,只是兀自趴在那里,嚼着口舌。参观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骆驼动也不动;在青得一眼便能望到天顶的天空下,骆驼就那么趴着,直到全城的人几乎都把它参观了个遍。
那一天的夜里是除夕,于是家家户户也都在年饭的桌上谈论骆驼。
“骆驼什么时候死?”孩子问道,“死了便可以吃骆驼肉。”
“骆驼不吃东西可以活两个月,不喝水也能活半个月。”大人回答,“大概得出了正月才能吃上骆驼肉。”
人们谈论着骆驼,其实也是在谈论骆驼的肉。
说是年饭,大部分市民的家里,却是只有些粥菜。有家境略好些的能包些匾食,但也只能打碎了鸡蛋来做馅。肉作为一样食品,久未出现在北京大多数百姓的食谱里了。也只有在谈论骆驼的时候,才会觉得聊无新意的饭食菜蔬有了些滋味。
北京城的米价已经涨到将近十两官银一石,比起崇祯初年来翻了已有三四番;更别提与嘉靖、万历年间的米价相比了。米价一贵,所有东西都跟着涨了价——兹要是人做的物件,都跟着米价贵了上去。就连在除夕夜里放爆竹的人都少了;有这些闲银子去买爆竹,当是多买些好饭菜才对。

现如今无论是江南还是湖广,都已几乎没人种米;稻田早就都被丝商、棉商贱买去了。朝廷三令五申要地方保着稻田,但十几年来,南方几乎年年遭灾,稻农破产以致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弃田逃荒的人更是无算。丝商、棉商贱买了田,种上桑树和棉花,便就有了便宜的生丝和棉纱;自家织坊也就产得出来更多的丝绸和棉布——无论是运往西洋、卖给官家还是自家销售,都赚得了好几倍于从前的银子。这些丝商和棉商因而也得以缴纳更高的税银,对于官员的贡献也就更多:因此地方官员也便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上这些商人在织坊里招雇了许多农民,这些几近饿死的人也因此不会化为反民,这样一来自己治内也就没有流寇之虞:地方官便更懒得管此事了。
南方是这般图景,北方却有所不同:并没有丝商、棉商来贱买田地;但是却也逃不离天灾的魔爪。崇祯年来,陕西也好、河南也好,还有山东和山西,齐刷刷地大旱连着大水、大水连着蝗灾,千里良田尽成荒土。
“天赤如血、寸草不生,”陕西巡按马懋才在他的最后一封奏疏上写道;彼时他正主理陕西的政务,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乡民陷于饥荒之中——陕西几个官仓,一粒粮也掏不出来了;官府也再无法向邻省借贷粮食:山西、甘肃、四川,哪个不在闹饥荒、哪个还有余粮可贷?
地里连荒草也不长,乡民们便陆陆续续都断了炊。于是他们先是吃荒野里的蓬草,蓬草很快便被吃完;吃完了蓬草吃树皮,树皮也很快都被吃完了;吃完了树皮便吃观音土。观音土又腥又腻,吃两口便有饱腹之感了——却也只能聊以不饿而已:这东西原样进去原样出来,到头来还是等于什么都没有吃。
既然吃观音土于事无补,乡民便想到了两脚羊。在城门底下,每日天亮时都有几个被父母遗弃的婴儿坐在那里。那些孩子并不知道父母不会回来了;他们哭号呼叫,饿了便挖土和自己的便溺来吃——那声音直到夜里才会稍停。天亮时若是有人再次经过城门边上,前一日被遗弃的孩子都不在了;又会有新的孩子被丢在那里。
有的时候,若是小孩子贪玩跑出城去,或是单独一人出城赶路的,往往一出城门便没了踪影。有人好奇去看个究竟,却见到有人在城门之外用人骨夹起了锅灶,煮着人肉来吃——人们这才知道,那些失踪了的人究竟哪里去了。
人们也并不是不知道吃人是件忌讳事;可是大灾荒之下,自己的命毕竟是最要紧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躲在城门外猎人来吃。但吃两脚羊也并非长久之计——那些吃了人肉的人,几日之后便也都会面目红肿起来,仿佛要从口鼻眼中喷出血来一样,不久便都死了。
于是被吃了的人也好,吃了人的人也好,都在城里城外横尸;很快,不管哪一个城里,死人都要比活人多了。官府拿不出银子也拿不出粮,尸体越堆越多,便只好找人在城外挖坑,把那些横陈在城里恶臭冲天的尸体埋掉。
那些坑可以容下几百人——人们便可以把把尸体都扔进去。为了多容纳点尸体,还得有人在坑下把这些尸体梳理整齐。
北方没有南方的丝棉商人,也没有织坊;那些侥幸活下来的饥民无处可去,也无粮米可吃。但是他们要活命——于是他们便造了反。朝廷已经再也掏不出一文钱来给官军用度了,自然也再调不出一支军队来给陕西了。于是,先是有高迎祥,然后又是李自成起来造反;什么闯王、混天王、扫地王、整世王、塌天王、混世王、曹操王……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好些王来。马懋才的奏疏还没到北京,流寇便就打进了陕西巡抚衙门去,把马懋才拖出来戮首凌尸,煮成了满满的一锅肉汤,鲜香四溢。各路自立的流寇都说自己是天下百姓的大救星,各个都叫着要打到北京城去做皇帝,用紫禁城里的皇粮来赈济天下。
可现如今这紫禁城里,连一文钱的内帑都没有了,哪还有皇粮?
大明国早已经空了。

就在北京城的居民纷纷去安定门参观骆驼的时候,朱由检正坐在皇极殿上;他的眼里看着的是朝会,而脑子里全都是马懋才的那封奏疏。原本辽东局势就万分危急,火烧眉毛;没想到如今背后李自成又燃一把火,几乎要烧到朱由检的龙椅上来了——那流寇竟然派人趾高气扬地到北京城来传话,说是要在甲申年大年初一登基称王,连国号都定好了:大顺。
朱由检原本盘算着,让孙传庭去陕西剿寇,辽东也有吴三桂等人坐镇,横竖可以撑上一阵子;再让户部和宦官派人去各处征收税银,尤其是那些丝商、棉商和盐商,收上来的税赋又可以充些许军费。自己的金花银,早已经补贴给京卫武官和大内了;官员的俸禄还都欠着,原本想着把金花银再挪点出来,腊月三十发给官员们回家过年。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刚刚告诉他,癸未年的金花银,早就用得一文钱都不剩了——就在几天前,最后一点的金花银,全都变成了珠宝珍玩,赏赐了周延儒。
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周延儒领兵出京去抗击满鞑,一个月来连传捷报,朱由检一时难抑欣喜,便就下诏大加封赏;先是给封了太保,又赏赐了金帛、珍玩和骏马,还御题四个字“召虎裴度”,让顶好的玉工刻在白玉上做了个腰牌。大约是这么多赏赐浩浩荡荡地从宫里抬到太平桥周府院里声势浩大,惹得城里贼盗眼睛发红——腊月二九的夜里,周府便遭了贼,被窃了好些东西出来。这贼是教兵马司拿住了,一搜赃物却发现,完全没有了皇上赏赐的那些东西。
兵马司指挥使陆坚见此情状心生蹊跷,便就将收缴来的赃物送去了都察院;按照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朝会上呈来的奏疏的说法,兵马司送来的赃物里面,有银票十万两、字画古籍若干——而按常理分析,这意味着周延儒的府上,还藏着更多。
朱由检本想,或许是周延儒将赏赐都换了现银了,那么这金额倒也说得过去;可周延儒现在正在外带兵,家中也无人常住,赏赐了的东西,应当都只是放在那儿的,若是要将赏来的金帛珍玩换了现银,任是谁都替周延儒做不了主。可若是周延儒自己的积蓄,这十万两的金额又太巨大了些:李邦华在奏疏里写得明明白白,周延儒虽是一品大员,但早在洪武年间太祖便已立下规制,一品年俸不过一百八十两而已。二百七十年来,官俸未曾增过一文:哪怕一百年不吃不喝,周延儒也存不下这许多的钱。
听了李邦华的呈奏,朱由检本想让都察院把那些赃物都拿来充了公便不再追究此事——毕竟周延儒虽有贪墨嫌疑,却仍是有节节胜仗的战功的。陕西官军被流寇打得落花流水,好赖靠着辽东的胜仗撑着点大明国的颜面;还是不要让周延儒后院起火为好。
然而锦衣卫左都督骆养性好像约好了似的,紧接着李邦华也上了一道奏疏,却是将整个朝会炸开了锅:
“臣闻属下之官差回报,周延儒明面上带兵出征、凯歌连奏,事实上根本未出通州地界;屯兵于潞河驿馆之外,自己在馆内日夜宴乐。又闻通州县知县郭汜维,私拨漕粮,以行贿于延儒。”
此疏一出,皇极殿里便沸沸扬扬起了嗡嗡声来。周延儒原本也只是个或有的贪墨罪名,这一下便又添了个凿实的欺君罔上。朱由检被骆养性这一封疏狠狠扇了一个耳光——他以为他所大加赏赐的是个善战的骁将,事实上竟是个贪生怕死、谎话连篇之徒。锦衣卫的消息是错不了的:他们便是皇上在宫外的耳目,他们所见,一如朱由检亲见。饶是别的外臣如何欺瞒,这支缇骑亲军是绝然不会,也不敢信口开河的。
朱由检环视一眼殿上站着群臣,尽是穿着绯红补袍的群官。站在近处的是阁臣,首辅周延儒在外,便由次辅、户部尚书陈演暂主阁务;后面跟着吏部尚书李遇知、礼部尚书丘瑜和户部侍郎倪元璐,三人也都是阁员。其他各部及各院、寺、司的掌官也都站在堂上的稍远处,面上垂着眼,底下却也都在窃窃私语。
极近朱由检之处是五名监礼司太监,掌印王承恩在中,四名秉笔左右站着,面朝着群臣。首席秉笔是聂临,掌着东厂和锦衣卫的;次席秉笔常禄,掌市舶和织造。此两人与王承恩最近,也与朱由检最亲:都是从信王府一道来的人。三席和四席秉笔是罗六清和杨来祥,掌的是通政往来和经编修撰。
几个太监站得倒是笔直,不似文官那样低头窃语。王承恩在心里暗自想到,参周延儒这事,既是李邦华开的头,那么接下来约莫是陈演要来说话了。
果不其然,陈演果然站出来奏道:
“周延儒若果真如李院公邦华、骆检校养性所言之贪墨巨蠹、欺君罔上之徒,臣便恳请皇上,坚决要查办此人。此人高居首辅之位,乃是朝中百官之范;上行下效,若是首辅都如此了,底下纷纷然效仿,我大明国之吏制,还有何清明可言?有严嵩、张居正、顾秉谦这些佞臣在前,其祸国之心当诛九族!到时候皇上身边净是这些人,国帤税银都叫他们贪了去,再来个结党营私,这大明国竟要成了他们的国了!”
“陈演!你这是谋逆之言!”都察院右都御史刘泰指着陈演喝道,“什么他们的国,我大明国从来都是皇上的国!”
“刘院公,”被刘泰一喝,陈演倒也仍是不紧不慢,“都察院当是监督百官之言行,周延儒这等人,当是像李院公这般来参的。在下附参之,刘院公何以要这般呼喝?”
吏部尚书李遇知说道:“陈阁老此言却是差矣,刘院公只提醒您言辞不当之处,都是忠君心切,陈阁老何必如此揶揄?”
李邦华倒是对刘泰说道:“刘院公,在下听院里书办讲,那兵马司的指挥使将周府赃物送来的时候,是刘院公引进来的。不妨借此机会与皇上呈明,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刘泰忙向朱由检禀道:“情况净是与李院公奏的一般,清晨丑时那指挥使来敲的门,将赃物送来了都察院。”
朱由检问道:“那指挥使呢?现在哪里?让锦衣卫去找来问个明白,也就晓得大半了。”
刘泰一时没有答话,却看了刑部尚书纪知行一眼。纪知行也瞥一眼刘泰,又顾自垂着头。
倒是刑部侍郎张忻说了话:“禀皇上,清晨上朝之前,臣见部里的司狱匆匆出去拿人;说是拿了个兵马司的官差进狱里。臣还纳闷兵马司的人怎可监守自盗,现在想来,那进了大狱的,莫不是那名送了赃物到都察院的指挥使?”
刘泰登时涨红了脸,又指着张忻说道:“张侍郎莫要胡言栽赃!”
纪知行却幽幽说道:“刘院公何苦犯急,张忻也未说您什么。找到那指挥使,让骆检校去问问,不就都清楚了吗?”
“纪部堂!”刘泰又指着纪知行说道,“人是你们刑部拿的,何苦问我?!”
纪知行瞪一眼刘泰,小声说道:“张忻只说了拿的是兵马司的人,可说了拿的到底是谁?”
纪知行此话一出,竟是满堂的静默。刘泰也没了话语,只好又垂下头去站到群官队伍里去。群臣皆是拿眼睛望着刘泰,想看看刘泰再能说出什么话来。张忻却接着纪知行的话茬,抬高了声音道:
“万岁爷明鉴!皇上都没发话,反贼倒自己跳出来了!亏得你刘泰竟是都察院的御史,原来自己也是不干不净!”
朱由检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朝堂上站的尽是些进士出身的文官,都应理当是些知书达理之人;而现在竟都如骂街一般地吵嚷不堪。朱由检心想道,或许还该暗自庆幸:有明一朝,文官议政时言语不合以致互殴的故事层出不穷,将文官、宦官甚至锦衣卫当堂殴死的情节也是不少。现在还只是嘴上兵仗,仍末见血,倒也算幸甚。
周延儒的案子就让骆养性去办了,接下来赶快议一议赈灾、流寇和满鞑的事吧。朱由检想道。
可还没等朱由检把这话说了,只听得“扑通”一声,站在列末的礼部右侍郎周显跪倒了下来,照着明晃晃的石板地面重重磕了一头,伏身奏道:
“臣周显启奏皇上!”
方才朱由检倒是一直没有注意到周显。他本就品秩不高,站在末尾;加之又是清瘦身形,倒是都被别的堂官遮住了,朱由检坐得远,竟一直没有看见。
周显是周延儒之子,崇祯八年的时候连中三元,从殿试的场上下来便直接就被朱由检朱批送去了翰林院。那时候的周显仅仅十九岁,比乃父二十一岁高中状元的年纪,竟还幼了两岁。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周延儒当年三十五岁便入了阁,周显如今也不过二十七八的年纪,竟也已领了礼部右侍郎,领了从三品官俸了。
“周显,你倒是有趣,”朱由检说道,“周延儒这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倒是自己撞上来了。”
百官也都将目光投向周显。因为父亲是内阁首辅,因此周显这礼部右侍郎,照百官看来,也不过就是个荫官,算不得多大的伟绩。加之周显自幼瘦弱多病,清癯的身形穿着这绯红的锦鸡补服,倒像是只麻雀被上了凤凰毛似地格格不入。
“臣自知周延儒此事,臣定是脱不了干系的。斩头也好,绞死也好,凌迟也好,臣自知是躲也不过。若是皇上现在就拿臣下狱,臣绝不喊冤,甘愿伏诛。”
刘泰圆睁着眼睛瞪着周显,而周显却朝着朱由检抬起了自己的脸。朱由检见到周显大约是在石板上磕破了头,鲜红的血从额头上流得满脸都是;又沾到了绯红的官袍上。自周显殿试高中之后,朱由检便也没再见过周显的面了;现在的周显与十九岁时比起来也没长个,倒是更瘦了些。
“但是,有一件事,臣必须现在就向皇上禀明。请皇上,也请诸位先辈一听。人之将死其言亦善,臣将死之人,绝无虚言。”
“说罢。”朱由检挥手道。
周显又磕头一拜,伏在堂上说道:“今日上朝之前,刘泰来臣所住之锦什坊周府别院找过臣。言是主院挨了贼盗,兵马司缉了贼缴了赃,送到都察院去;还将赃物拿与臣看。那赃物除去适才李院公所奏之银票十万两、字画珍玩古籍若干以外,还有几本账册。”
刘泰整个身子都转向了周显,眼睛里要喷出火来似的。可是周显仍继续说道:“臣本要刘泰将这些赃物尽送回太平桥的主院去,毕竟臣与周延儒分家经年,久无往来,其府遭贼,与臣无涉。可是那些账册,刘泰非要给臣阅览。臣不得已从头到尾一翻,上面竟细细记载着周延儒从崇祯元年进京入阁以来,至今所收受的所有贿赂。日期、品类、数额和行贿者,一一详细记录。”
刘泰从头到脚都涨得通红;堂上吏部尚书李遇知、户部侍郎倪元璐等人都惊惶了起来。
“臣见此册,便要刘泰留此存证,便好参劾周延儒以贪墨之罪。没想到刘泰竟当着臣的面,在臣的家中,将此些账册一一不剩,烧成了一堆纸灰;说是如此便无对证,即便李院公他们参起来,也只是莫须有的贪墨,没有实证了。”
刘泰跳了起来,冲着周显高声嚷道:“你倒推脱得干净,那账册是你让我烧的!”
见刘泰咆哮朝堂,骆养性几步上去便要抓住刘泰的人,朱由检却劝阻了;又对周显说:“你可记得账册里,都记有哪些人?”
周显点了点头,低下了头,从后往前倒背道: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倪元璐,白银若干。
“崇祯十六年八月,李遇知,陕西白玉二。
“崇祯十六年六月,纪知行,白银若干。
“崇祯十六年三月,刘泰,罗锦三百。
“崇祯十六年正月,倪元璐、李遇知、纪知行、刘泰,各白银若干;罗甫才、廖养正,各上品高丽参两株;蒋德璟,南洋红木桌椅一套;段明远,西洋珐琅花瓶一对。
“崇祯十五年腊月,刘泰,西洋钟一口,裘皮若干;倪元璐,罗锦一百、棉布一百。
“崇祯十五年九月,倪元璐,徽砚一,徽墨若干。
“崇祯十五年八月,廖养正,南洋红木床一张,欲与召光,不受。
“崇祯十五年七月,蒋德璟,白银若干。
“崇祯十五年六月,李遇知,白银若干。
“崇祯十五年五月,刘泰,白银若干。
“崇祯十五年三月,纪知行,山西陈酒百坛。
“……
“仅崇祯十五、十六两年,便已有价值数万之巨;若从周延儒入阁之日算起,则所有条款,臣默诵三天三夜而不绝。”
刘泰又抬高了声音,对着周显叫道:
“周显!你捏造事实、胡言栽赃!方才那帐册,你们礼部缘何无人在列?别以为我没读那帐册!尚书丘瑜,还有那些侍郎、郎中,哪个无有和周延儒私下交通?你倒是将你们礼部摘得干净!”
周显看也不看刘泰一眼,高声说道:“刘院公此话,恕在下万难理解:礼部乃是大明国的礼部,何来我们礼部之说!”
李遇知也跟着说道:“惟有周公子说这话难以服众:周延儒在礼部十四年,上上下下哪个不是他的人;从尚书到小小的主事,都是周延儒一个一个保举来的,还说不是周家的礼部?若说这私下交通的账册,没有礼部的人,万难取信。难不成周延儒记帐册,还另给礼部单列一本?——那罪过可就更甚了!”
周显又说道:“李阁老,信则有,不信则无。在下见的帐册既是如此,也没有什么好虚造欺瞒的;在这皇极殿上,谁人敢欺君罔上?若是李阁老怀疑礼部,那么便可与都察院一道来查,便可知礼部清白与否;否则空口无凭,不宜信口雌黄。”
张忻厉声说道:“周延儒是你父亲,此事又关乎你周家身家性命,你说这话,叫人如何信得!”
周显抬起头来,对着刘泰,一字一顿地说道:
“臣没有周延儒这个父亲。臣所尽孝之人,唯有君父而已!”
李邦华问道:“周公子本也是和周延儒分了家的,此事实在是无太大关联。况且这账本若是你不说,大家也便都不知道;何以非要说出来?”
周显答道:
“管子有云:守国之道,在饰四维。其一曰礼,其二曰义,其三曰廉,其四曰耻。
“礼者序也,君臣之纲乃是四维之本。君为臣纲,则臣不可生僭越之心,违君臣之礼;当守上序、从君命:此其一。
“义者忠也,忠君体国乃是为臣之本。《大明律》既是君法,上言不可猥茸贪冒、不可结党营私,则臣万般皆是不可:此其二。
“廉者清也,存天去私之意也。既为上臣,则非孤身一人而已;圣恩万德,准吾侪为其臣、食其禄,则臣惟鞠躬尽瘁而无私耳:此其三。
“耻者省也,省察己过之意也。无耻之事不可为,此乃为人之基本;先为人,后方可为臣:此其四。
“此礼义廉耻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而灭不可复错也。四维既张,则上可安位,民无巧诈;行可自全,邪事不生。
“臣之所以要与皇上说明账册之事,尽是基于此理。若有半点私心、包庇之意,就请皇上将臣当庭杖毙!”
刚听周显说的账册之事时,朱由检胸口像是被堵住了似的喘不过气来;便半晌都黑了脸沉默着。大约刘泰、李遇知等人也是见朱由检不说话,才站出来对周显百般责难。朱由检是明白的:十七年来,朝堂上谁与谁交好、谁与谁相恶,即便做足了表面文章,朱由检还是看得出来的。原本想着铲除了阉党专权,便可让这些饱读圣贤书的文官们中兴朝纲,可没想到魏忠贤是倒了,这些个文官倒也互相倾轧了起来。周延儒也是赶走了温体仁才当上首辅的,而如今陈演、李邦华这些人,倒也想赶走了周延儒。可如若任由他们如此下去,还有谁来商议辽东和陕西的战事?
哪有什么存天去私。
朱由检等周显说完,便叫骆养性道:
“周延儒说是今日拔帐回京,现在到哪了?”
骆养性答道:“周延儒和惠王四更天拔的寨,大队兵马从通州回京,现在当到八里庄了。”
朱由检便说道:“你叫几个锦衣卫去,快马将周延儒带回京来;换装进城,莫要叫人发现了。进京便将其押入诏狱,细细审问。”
骆养性正要接旨,朱由检又说道:
“惠王便不要押了,让他带兵回京便好,莫要牵扯。”
朱由检话音刚落,京营指挥朱纯臣站出来说道:
“皇上,臣有言要谏:自太祖以降便严禁结党营私,《大明律》也是明文刊载;周延儒偌大个贪官,若无个靠山,也不可信。依臣之见,唯有惠王为其庇荫,方能使其放心大胆地贪墨那么许多。以惠王之年纪,仍未肯就藩,其心本就可疑;借此机会,当是让缇骑诸官好好审查一下才是,切不可因兄弟情之小而失国本之大。”
朱纯臣乃是世家子弟,其祖上朱能是成祖朱棣的得力干将,在奉天靖难时立过大功的;便被朱棣封了成国公,禄米二千二百石。到了朱纯臣袭爵,是第十一代,又是娶了朱由检的姐姐怀淑公主为妻,竟算是皇上的姐夫了。倒也是只有他的身份,才能说得出方才这些话来;任是其他任何文官,都是绝不敢说惠王的不是的。
惠王名为朱由橏,是先皇帝光宗朱常洛最幼的一个儿子,是敬妃冯氏所生。其出生时,恰逢朱常洛继位一个月便轰然驾崩,宫廷内外惊魂不定、人心惶惶,冯氏生下这个皇子不久便惊惧去世,尸体竟十日之后才被太监发现——而旁边的朱由橏,仍在吸吮着冯氏的乳汁。太监惊骇,便报了魏忠贤;魏忠贤以朱由橏为不祥,便就将婴儿关进了煤山脚下的高玄观里。
及到朱由检继位的时候,想起有这么一个弟弟,便命王承恩将朱由橏从高玄观里接了出来,封了惠王,让其住进原本的信王府。由此以降,信王府便就成了惠王府;而自小也是孤身长大的朱由检,竟格外喜爱这个弟弟,即便朱由橏早就成年,也不曾让他出去就藩。每当众臣旁敲侧击,朱由检总是以兵荒马乱、无处可封为由,把朱由橏留在京里;而一个月前,借着周延儒号称带兵出京、抵抗满鞑的机会,朱由检干脆给朱由橏任命了个左都督,要其进了五军都督府,便更是名正言顺地不去就藩了。
“不止惠王,”朱由检瞪着朱纯臣道,“所有适才周显所提及的人,朕都不会牵扯。周延儒贪墨,便查周延儒;周延儒欺君罔上,便按《大明律》处置。固然,结党营私是有明一代都严惩不贷的事;可是树倒猢狲散,没有了周延儒这棵树,这些所谓的党羽,便也就没了团聚的由头。
“惠王之前总是和朕说,万事不可急莽,行事必当三思。三国时候为何东吴明明并无猛将而国力积弱,却可残喘延续百年,远胜蜀汉?正是因为孙权万事谨慎,不敢冒进。此事出突然,朕也谨慎一回,单单只处置周延儒一个人,其他的人,仍是各就其职。
“方才周显所明说了的,李遇知、倪元璐、纪知行、刘泰、廖养正、罗甫才、段明远等人,朕都不追究你们。周显没有说到的,自己却做过的,你们心里也需有数。朕只当你们是一时糊涂;京城米贵,居大不易,有所私心,也是人之常理。
“自今日起,毕其终身,朝野百官,当忠孝体国、竭智尽能,谋国辅纲,永远不得再做如此结党营私之事。”
李遇知、倪元璐等人一听朱由检竟当堂提了不追究此事,一时间纷纷痛哭流涕,跪下便拜道:
“臣等叩谢皇上圣恩!”
如此,便可再议辽东与陕西之事了。
朱由检又唤陈演道:“各部决算都已呈给了户部,共是多少银子?”
陈演回道:
“回禀皇上:
“今年两京一十三省,倒是有十个省在遭灾;单是赈粮,至少也是五百万两银子。此是户部的帐。吏部的俸银,今年也是一减再减,如今还拖欠着大大小小官员至少两年年俸,取整为八百万两。礼部倒是有所进项,江南产的丝绸、棉布、茶叶、瓷器,贩至西洋,得银共三百万两。刑部修补牢狱、人犯用度,工部修河道堤坝、巩固宫殿城墙,两部合计七百万两。兵部的奏报,因部内尽出去带兵打仗了,决算尚未呈上,臣估算也在七八百万两上下。六部的决算合在一道共是两千万两支出,除了国库存银,实际还亮着千万余两的亏空。”
朱由检叹口气道:“要锦衣卫去抄了周延儒的家。所有家财,先充了军粮,加急送往辽东和陕西去。”
陈演又道:“陛下圣明。可臣斗胆再奏一句,除却军务用度,赈粮也乃是一大要务。如今饥荒弥漫、米价高居,反民越来越多;陕西赈灾不力,所以才出了高迎祥、李自成。若是再不下力赈灾,恐流民四起,伤及国祚。”
“朕已想好,”朱由检对着众臣说道,“国库无粮,亦无多少税银,官赈行不通;民赈却是可行的。适才陈阁老也提了,江南丝绸、棉布、茶叶、瓷器,贩至海外,可得不少银两。由此推之,江南那些丝棉茶瓷商人,赚得也是不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若是能给些利去,要这些商人以私银来赈灾,也是可行。朕以为,以其愿出的银两为凭,免其部分税银;愈赈愈免,直至完全不交赋税。不赈济者,便课以高税。这样一来,商者有利可图,便会逐利而来;免去赋税,其就有银子去生产更多的丝棉茶瓷,也有了更多的银子来赈济灾荒。有了赈济便就有了活路,灾民也会逐渐回来种米,不至去逃荒甚至造反。除私银赈灾以外,亦可着各地丝棉茶瓷商人仿效江南之先例,雇灾民入作坊,以工代赈,亦是两难自解。多产了丝棉茶瓷,贩去西洋,便可得更多银两;待民生振甦,国库赋税便也有了着落了。”
陈演等人叩首拜道:
“皇上圣明!”
朱由检从皇极殿高大的门梁上向外望去,看到承天门外的国槐上停满了渡鸦。那些渡鸦站在天际的边缘,像极了白色纸上散落的墨点。
[/quote]
[quote][b]扁舟记(一) - 净土 / Untouched - 知乎专栏(节选)

(一)
天上若是真的有神明,当祂看着这一叶扁舟远远地驶向九江县城外的埠头的时候,大约就像我们看着裁刀从边缘裁开一匹白绫。
“刷——”地一声,我们看见白绫被划成两半;就好像天上的神明看着这一叶扁舟甩开身后的水道,缓缓地靠向埠头。
埠头上站着一个人;穿着青蓝色的道袍,头顶扎个素髻。他清癯的两颊有两条凹陷的线,周围也有好些皱纹了;但额头却光光亮亮的。他上唇和下颌的胡须也梳理得整整齐齐,在埠头上的清风中划一地微颤。他身后跟着个小小书童,扁舟上的客人一下来,这个穿着道袍的人便吩咐书童说:
“阿二,你先回去,叫驿站备好菜饭来。”
那个阿二诺了一声,一溜小跑就从埠头往驿站的方向跑了;这时候那个客人被那扁舟上的舟夫扶着,刚刚下到埠头的地面。埠头上有些青苔,客人脚下打滑,差点跌倒。
穿着道袍的人作了个揖,深深弯下身躯道:
“南赣巡抚王守仁恭迎——”
还没等王守仁说完,那客人便响亮地清了清嗓子,看着王守仁说道:
“伯安先生啊,好久不见啦。”
王守仁并未起身,仍是作着揖的姿势:
“京城一别多年……”
那客人不断地清着嗓子,几乎像是咳嗽了起来。王守仁暗自发笑;却继续说道:
“朱老爷仍是山岳之姿,风采不减。”
舟夫连忙给那朱老爷拍背,一边冲着王守仁说道:
“你这呆子书生,有贵客来,也不知道找辆马车来接?轿子倒是也不必了,连台马车却也没有,不知礼数!”
王守仁这才直起了身子来,对着这舟夫说道:
“朱老爷此番来,也是为了游赏来的。这山水之间,除却扁舟,还是腿脚最好。兴之所至,便可随时停驻;陡坡窄道,徒步方能登得。那马车大轿,招摇过市,却处处是他人路线,不可随心而至。再者说来,雇人驾车抬轿,未免劳民伤财。是故不为老爷备那劳什子的车轿,又省去车马费用。”
朱老爷听罢,倒也点头赞同;那舟夫还想辩驳,朱老爷抬抬手道:
“罢啦,江彬,这可是王伯安;王先生不比京里那些,你辩他不过。听他的就是了嘛。”
王守仁一笑,做个手势,便让客人随着他上了岸;舟夫也取掉了斗笠蓑衣,跟在后头。走着又说:
“为老爷备了方便酒饭,就在不远驿站处。”
朱老爷饶有兴致地跟在王守仁身后,而那舟夫江彬则还是有些嘟嘟囔囔的。朱老爷看着年轻,不过二十多岁;穿身通体白缎的曳撒,而油黑的鹿皮靴子则从曳撒的摆子下时隐时现。曳撒上暗绣着踏云的麒麟,平常只是个雪白的暗绣,若是有日光的时候,便闪闪地放出金光来。朱老爷在髻上戴个银丝冠,恰与江彬头上戴着的是同个样式;而那江彬,则大约比朱老爷年轻几岁;说是舟夫,脱掉蓑衣之后,却见他身上竟穿的是穿身紫色的缎子团领服,腰间则是挂着把金银装吞龙刀,装在个细细雕了花的刀鞘里面,刀鞘上还缀着些铜色的装饰——根本不像是个舟夫的样子。若是远远看去,朱老爷和江彬,看起来好似是结伴出行的两个纨绔子弟;要说江彬只是个舟夫,谁都不信。
王守仁得隙瞥了江彬一眼,见江彬紧紧跟着朱老爷,锁着眉头,在想什么事似的。而朱老爷倒是满脸轻松,好奇地四处张望。
王守仁突然问道:
“老爷只带江少爷一个来,为何不也将钱少爷带来?”
江彬一愣,刚要接话,朱老爷却应声说道:
“家里总得留个人,朕——正好,钱宁就留下了。”
王守仁笑着说道:
“家中有人留守就好,若是后院起火,也不至乱了阵脚。”
江彬将手放到腰刀上,瞪着王守仁;王守仁却仍在前面缓缓地带路。
原来这朱老爷便是当今的大明国皇帝朱厚照;此回偷偷南下游玩,朱厚照怕朝臣不满,便化名“朱寿”上路,又让近臣钱宁假扮成自己的样子呆在宫里,饮食起居与自己并无二致。这钱宁假扮的皇帝,若是不上朝去,朝臣倒也不会发现什么异样;反正自己平常就是嬉游玩乐,若非急事,朝臣们也不会来进见自己。而自己的身边,朱厚照只叫了江彬随行照应,再无其他人跟随,倒也不太招摇。而这江彬,事实上是御前缇骑、锦衣卫左都督;腰间那一柄刀,正是皇上御赐的绣春刀。以江彬的功夫,以一当十不在话下;若是一人敌百,倒也可以力战数十回合。因此,有他在身边,朱厚照大可将心揣到肚子里去,尽情赏玩江南盛景。
离驿站还有十几步路的时候,朱厚照突然停了下来。他这一停,江彬差些撞到他的身上去;江彬忙往旁边一闪身,皮靴子陷到了江边软烂的泥里去,费了大劲才拔了出来。江彬一看脚上,早已沾满了湿软的烂泥。
朱厚照并没理会江彬口中所发出的一连串厌恶的啧啧声;顾自说道:
“咱们吃什么?”
王守仁回答道:
“回禀老爷,时值盛夏,让书童阿二给老爷准备了清粥瓜果,与黎庶餐饭无有二致。”
朱厚照向远处一指,模模糊糊地有农家的影子;又对王守仁说道:
“伯安先生,我难得来九江一回,见那农家有趣;不如让我去农家,亲自下田去摘瓜果来吃。好过你给我准备粥饭,吃便吃了,却食之无味。”
王守仁作揖答道:
“大盗方止,生民始得喘息。老爷只见如今农家闲趣,却不晓得种这瓜果,劳心费神。老爷只道是踩了一脚,却不知是踩死了农家辛苦培植的秧苗;老爷只道是随手一摘,却可能采掉农家的种子积蓄。老爷只管吃,摘瓜择果之事,叫阿二去农人处采买便可,不必老爷劳神费力。”
朱厚照摸了摸脑袋,发根处早就渗出了好些汗来。这江西不比京城;京城的夏日虽然也热,但总归空气敞亮,若是在屋檐下、树荫里,还是有些凉风的。可这九江三面是山,另一面又全是江河湖水,一到夏天的时候,烈日烤出的江水雾气集聚在城里,人身上的汗水发不出去,又没有风,浑身湿漉漉、黏糊糊,实为难受。
朱厚照喘了口气说道:
“你总是有理。天气溽热,我也没胃口了。你这顿饭我也不想吃了,你花了多少钱,折成现银给我罢了。”
王守仁又作了个揖:
“那可不行。老爷,为人诚恳乃是君子之德,说吃饭就吃饭,银子可要不得。”
朱厚照说:
“给我现银罢!九江这鬼天气,我还是回金陵去,秦淮河边躺着好。”
“使不得,使不得。”王守仁连连摆手,“为人君者,勤以养性,俭以养德。吃饭就是吃饭,谈现银成何体统?”
朱厚照嘟了嘟嘴,转身拍了拍江彬的肩膀。江彬清理不掉靴子上的软泥,忙得满头大汗;见朱厚照转身要走,忙穿上了靴子。
朱厚照边走边对江彬嘟囔道:
“这王守仁好生小气。”
朱厚照和江彬一边走,一边听见王守仁在后面喊道:
“二位贵客远道而来,还是吃了饭再走……”
朱厚照却不理他,径直往埠头返回去。江彬回头望了一眼王守仁,又对朱厚照说道:
“义父,您此番亲至九江,不就是为了和那王呆子谈宁王的事的吗?您就这么走了,也没和他提起宁王的茬……”
江彬一边将朱厚照扶进舟内,一边将扁舟上的凉棚细细敞好;朱厚照说道:
“你都听见了,这王守仁早就说了,没戏。”
江彬一边重新穿戴上蓑笠,一边纳闷道:
“那王呆子何时说了?义父明明连宁王的事都没提……”
朱厚照在扁舟里躺了下来。
“开船吧!咱们去金陵。”

[quote]如果明朝16位皇帝能聚集到一起,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 徐小疼的回答
大年初二的时候,老当家朱元璋照例在中山东路的老宅子里坐着,等着孩子们的到来;在暖炉上温着的水的轻微咕嘟声中,朱元璋青筋缠绕有如老树枯藤的手缓慢地在结着霜花的窗前,将铜板一堆一堆码好,又抽出了红纸,将铜板仔仔细细地裹成一个个红包。
朱元璋是家里的老祖宗,大家都叫他太爷爷。太爷爷很老了,没有人知道他有多老;就好像没有人知道他的脸有多长。老宅子的地是太爷爷在很久很久以前买下来的,也是太爷爷和他的朋友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老宅子虽不如太爷爷这么老,却也够老的了;半截墙埋在土里,屋顶在下雨的时候也会渗水。儿子们劝太爷爷搬去北京——大家都在那里,可太爷爷不肯走。
因为这座宅子的底下,埋着和太爷爷一道建了宅子的朋友们的尸体。
太爷爷要替他们守坟。

朱棣每次都是来得最早的;今天却比以往更早。和往常每一年一样,朱棣提着稻香村的点心,第一个敲响了太爷爷家的门。照样,点心里不会有椒麻饼这一样——虽然大家都爱吃,可太爷爷总认为这个在饼皮上铺满芝麻的点心是在讽刺自己的外貌。
朱棣也很老很老了,没有人知道他有多老;就像没有人知道谁才能在打架的时候赢过他。大家叫他成爷爷,成爷爷一直住在北京。据说,是太爷爷亲手将成爷爷送到北京去的,给了成爷爷一块地;成爷爷在这块地上建了一座房,从此成爷爷就住在那儿了。后来,成爷爷把所有人都接到了北京,大家就都住在北京了;唯有太爷爷不肯走。成爷爷劝了不知多少回,可太爷爷就是犟;什么也不说,就是不走。后来,成爷爷说:
“老爷子死活不肯走,大概是怕允炆回家的时候,找不到家了。”

朱允炆是太爷爷的长孙,大家叫他惠爷爷。可是除了太爷爷和成爷爷,谁也没有见过惠爷爷的面;也没有人敢问起惠爷爷的事。大家只是隐约听说,惠爷爷一直陪着太爷爷住在南京,而在成爷爷要大家搬家去北京的途中,惠爷爷突然失踪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太爷爷最疼惠爷爷,于是也就和成爷爷翻了脸。

“爹!”朱棣叫道。
朱元璋并不理他,仍顾自制作红包。
朱棣也并未有任何不快,转头对着跟在自己后面的两个家伙招呼道:“高炽、瞻基,快来给太爷爷磕头拜年!”
朱高炽挺着个大肚子,怀胎数月似地跌跌撞撞往前赶;却又被朱瞻基叫住了步子。
“爹!你看!”朱瞻基举起手,捧着什么宝贝似地;“南京这宝地,居然有这么大个的蛐蛐儿!”

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两个,大家叫他们仁爷爷和宣爷爷。仁爷爷和宣爷爷都是和善的人,邻居也都很喜欢他们。他们把北京的宅子加固了些,宅子变得比以前更漂亮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却有个邻居日日想着把太爷爷买下来的、成爷爷建起来的北京的宅子毁了。
这个邻居叫作也先。
也先住在北京宅子的北边。在太爷爷买下北京宅子这块地之前,是也先的祖宗住在这块地上。太爷爷买了地,赶走了也先的祖宗,也先的祖宗不得不迁去了北院子;也是一直怀恨在心。到了也先当家,自然也想着把太爷爷一家赶出去。于是,也先带着自家的几个骠悍兄弟,来砸宅子的门。

“那真是他奶奶的惊心动魄!”朱祁镇边吃绿豆饼边说;饼屑从他的嘴里飞了出来,不断落到坐在他对面的朱祁钰的衣服上,“王振那阉货,先是使劲忽悠老子去和也先互殴。结果一出门,那王老公居然给也先吓得尿了裤子!亏得老子一手一个,照死里剋,也先那智短汉才逃回了家!”
朱祁钰抬手掸掉身上的饼屑。
“啧。”朱祁钰说。
朱祁镇一拍桌子,指着朱祁钰喊道:“你啧什么啧?!你啧什么啧?!”
朱祁钰的话像是从鼻子里出来的似的:“也不知是哪位神仙,打了败架被那也先拐回了去……要不是我,你也只好去也先家里做鞑子。”

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大家呼作英爷爷、景爷爷,先后在宣爷爷之后当了家。英爷爷当家的时候和也先打架输了,被也先家兄弟架回了家去;家里没了人当家,只好叫景爷爷出来暂时当家。后来也先放了英爷爷回家,景爷爷理说应该英爷爷重新当家的,却并没有从当家的位置退下来;而是把英爷爷关到西厢房里头,九年都没有放他出来见见天日。由是英爷爷和景爷爷结了梁子,见面便要吵架,吵完便打。
见朱祁镇、朱祁钰在太爷爷家的客堂里扭打到一道,朱见深吓得连滚带爬,抱住朱祁镇的大腿哭叫到:
“爹!爹!别打了,别打了!”
见太成仁宣几个爷爷都围拢了来要看究竟,朱祁镇面上一红,一脚将朱见深踢了开去:
“去去去!成天在女人堆里混,就知道哭哭啼啼!”
朱见深被朱祁镇一脚踢到墙角,仍在抽抽搭搭;却听到后屋有人唤他:
“宪爷爷!一道来斗地主啊!”
朱见深抹了把泪,见到后屋厅内一张八仙桌,有三人正围坐酣战,正斗得难分难解;分别是武叔叔朱厚照、世叔叔朱厚熜和神哥哥朱翊钧。唤朱见深的,正是武叔叔朱厚照,他似乎捏了一手好牌,正满面红光。
朱见深拍拍身上的灰,正要去后屋一道打牌,却被朱祐樘搭住了肩膀。
“爹!不哭!吃糖!”朱祐樘递给朱见深一把糖。

“祐樘那孩子,还是懂事些。”窗边的朱元璋包完了十六个红包,停下了他苍老的手。窗上的霜花在朱元璋的呼吸当中融化了些,看得见远处的邻居孩子们开始放炮仗,炮声隐约传来;炮仗偶尔窜上朱家老宅子高高的围墙,在洁白的天上划过一道更白的弧线。
朱载垕端起暖炉上温着的水,冲进朱元璋手边的杯子里。在卷曲的蒸汽下面,绿色的碧螺春叶片上下翻滚。
“孝爷爷里外翻修一遍宅子,我们这些小辈也是得了蔽阴,大树底下好乘凉。”朱载垕将茶推到朱元璋面前,“太爷爷,您吃点茶。”
朱元璋并没有去拿茶杯;只是转眼看着朱载垕。“小穆,你也是踏实孩子;只可惜身体弱了。你看看小武、小世和小神三个倒霉孩子,一个赛一个捣蛋,却都壮得跟牛似的,四处给我惹事。你看看,东巷、北院那些邻居,哪个都不安宁。”
只听得后院朱厚照突然喊道:“八个尖!炸!给钱!”
又听得朱翊钧喊道:“没钱!没钱!别问我要钱!”
朱厚熜念道:“天皇皇,地皇皇,太上老君帮我忙,我要四个2两个王。”

自打朱厚照以降,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几个,大家都喊作是武叔叔、世叔叔和穆叔叔。武叔叔牌打得好,靠斗地主赢了北院子的当家——伯颜不少的钱;又赢掉了江西远亲朱宸濠所有家当,朱宸濠竟被赶出了族谱去。而世叔叔呢,打牌也是好手,东巷、北院的邻居没有不输钱给他的。据说世叔叔之所以打牌赢钱,靠的全是在牌桌旁设醮拜太上老君;到了后来,世叔叔干脆不打牌了,一心拜太上老君去了。至于穆叔叔,人人都说他稳健持重,为人善良;也不和邻居打牌,邻居待他也都不错。只是宅子也旧了,难免小修小补些。
到了朱翊钧,大家都叫他作神哥哥。神哥哥喜欢打牌,也是一把好手,打牌总可以赢钱;但据说神哥哥一但输了钱,便就耍赖不给钱了。

三人正斗得正起劲,从北京赶来的冯保跑进后屋,俯在朱翊君耳边道:
“老爷,东巷新当家丰臣秀吉叫小弟放炮点了咱隔壁李家,现在李家一家老小跑到咱门口来,死活求着要进咱家避难呢!”
朱翊钧半躺在椅子上,缓缓说道:
“让李如松去揍丫的。揍了就老实了。”
冯保应道:
“得嘞!”
朱翊钧又问:
“东北胡同努尔哈赤来拜年没?带多少岁钱?带什么花色的貂?有好吃的先给洵洵送去,可别饿着孩子。”
冯保尴尬地回道:
“努尔哈赤那家伙说是要自立山头,根本没来拜年呢……”
朱翊钧“啪”地将手中的牌往桌上一拍。
“我睡觉去了!叫洛儿来替我打牌。”

这洛儿便是大家口中的光哥哥朱常洛。朱翊钧话音甫落,大家便满院子找光哥哥去了;可哪儿也找不着。终于,有人招呼道:
“光哥哥拉肚子拉得厉害,在厕所里晕过去啦!”

朱载垕搀扶着朱元璋,从里屋缓缓踱到客堂;刚踏进客堂的门槛,便见着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刚刚从北京赶到南京。两人风尘仆仆地跨进老宅,朱元璋赶紧招呼:
“熹儿、思儿,快来太爷爷这儿领红包!”
朱由校一见朱元璋,倒头便拜道:
“给太爷爷拜年!本亲手给太爷爷打了个椅子带来南京,可大管事魏忠贤半路给要回去了,说他坐着舒服,喜欢坐,不肯拿来给太爷爷。”
还没等朱元璋说话,朱由检便抢先说道:
“那魏阉竖的话如何能听?!居然想坐太爷爷的椅子,简直可恶!我早就已将他扫地出门!今天特意来给太爷爷拜年,正好用太爷爷的红包补补北京宅子东北的墙。努尔哈赤那鞑子,放炮把东北墙给炸啦!加上宅子老旧倾颓,我得赶紧回北京搬砖修墙,袁崇焕、毛文龙已备好灰浆,只等我回去就开工。再不补墙,怕是要被东北胡同那群狗崽子们占了宅子啦!”
朱元璋劝道:
“思儿向来是勤勉努力,可今儿是大过年的,修墙不急,先吃了酒饭。”
朱载垕也劝:
“不在这一时半会儿,好容易团聚,一道吃饭。”
爷叔哥哥们也都各自来到客堂,搬出来大桌,又满满摆了一桌酒饭。
“吃饱了酒饭再回北京吧!”大家劝朱由检。
朱由检只好留下来吃酒饭。
老朱家十六个人,十六盏酒杯碰到一道的时候,南京城里开始飘起雪花来。窗上又重新结起了冰霜,而四邻孩童放炮的声音更加响了;倒也衬托得饭桌上热闹非凡。
朱元璋说道:
“这老宅子既非王谢之堂,我老朱家也非太官显贵;虽是平凡之家,过年时节得以团聚,也不失为幸事一件。吃掉这杯酒,诸位新一年当共思进取,戮力同心,光耀老朱家门楣。”
所有人都大声应了。朱载垕小声对朱元璋说道:
“平凡之家也是有福;若是个帝王之家,一家老小如何才能团聚得?”
还没等朱载垕说完,北京宅子大管事王承恩匆匆跑进院子,还没进到客堂便大声报道:
“不得了啦!长工李自成率众放炮,把咱宅子的门楣给烧着啦!”
“哈哈哈!”朱厚照拍桌大笑道,“这回门楣可算是真的得了光耀啦!”
朱由检一扔筷子,来不及和桌上爷叔哥哥们道别,便赶紧跟王承恩往北京返回了。

还没等朱由检走远,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和朱由榔四人赶到了南京宅子;一跨进客堂的门槛,便倒头齐齐拜道:
“给太爷爷拜年啦!”
朱元璋吃力地站起来,眯着昏花的老眼打量四人半晌,喃喃念道:
“酒饭也吃罢了,红包也发完了;又来四个拜年的,这可该如何办啊?”
【完】
[/quote]

如何用一句话让恐怖故事更恐怖?

如何用一句话让恐怖故事不恐怖? - 知乎

小白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13009723 次浏览 • 2017-08-01 13:07

试在 100 字内写出结局反转的故事?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33152818 次浏览 • 2016-01-08 19:27

怎样遣词造句才能使自己的文字具有历史沧桑感?

就好比这段文字的所带来的阅读感受: 引自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的自序开头 如今世界變灰色了,但是,如果探尋其底流,可能潛藏著令人憂慮的事。 歷史經常會重演,在歷...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43825 次浏览 • 2015-06-12 11:51

怎样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

深入浅出的意思是,你掌握了一个专业领域内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且可以让一个毫无专业基础的人可以阅读并且理解你的答案。

BigMoyan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96931 次浏览 • 2015-03-14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