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腾讯推出的个人征信产品「腾讯信用」?它的信用分与芝麻信用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优势或劣势?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如何看待腾讯推出的个人征信产品「腾讯信用」?它的信用分与芝麻信用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优势或劣势?

更新:从去年8月底以来,腾讯信用分在小范围开放测试的进展不时传出,今日(2018年1月30日)确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公测。在此之前,广州、深圳、江苏省皆已开通信用分服务。
偶然发现腾讯也出了腾讯信用,目前来看和芝麻信用没啥区别。芝麻信用主要是依托大量的消费数据和理财数据分析,那么腾讯做信用有什么优势吗?有什么角度可以切入吗?














已邀请:

凌乐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现在好多朋友都流行快餐文化,也喜欢把问题直接抛到知乎上来解决,其实很多媒体的报道是很专业且具有参考价值的,为避免难打字,我直接给你摘一篇过来。
  难以转化的社交数据

  自2015年推出后,一直颇为安静的腾讯征信近期悄然对部分用户推出信用分。

  据了解,腾讯信用分从社交指数、安全指数、财富指数、履约指数和消费指数5个维度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与芝麻信用分类似,腾讯信用分达到一定标准可以享受申办信用卡、出行等特权,但目前仅对QQ超级会员开放。据悉,此次开放信用分查询为腾讯征信和QQ超级会员合作活动的小范围灰度测试,目前已结束,并非腾讯信用分的正式发布。

  近年来,腾讯一直大力推广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个人征信方面却显得相当谨慎。在2015年获得首批个人征信试点之后,相比于其他试点机构,腾讯征信动作稍显迟缓。目前在微信App可搜索到“腾讯征信”和“腾讯信用”两个公众号,账号主体都是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查看历史消息后发现,其中一个自2016年9月之后没有发布过新内容,另一个在2016年只推送了两篇消息,直到今年7月才又有更新动作。

  在芝麻信用、考拉征信等试点企业纷纷展开动作,甚至连没有获得试点名额的京东金融、拍拍贷等机构都在涉足征信领域的情况下,腾讯征信为何起步缓慢?

  对此,易观金融行业分析师田杰表示,腾讯征信在推动方面是比较稳健的,在数据覆盖量没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没有激进地推行信用产品,但是腾讯征信没有推出产品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征信是一个需要时间积淀数据的过程,不仅要求数据涵盖面积广,更重要的是包含个人数据的深度,若只有一个人的聊天数据是无法判断信用状况的。第二,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信用数据,不是所有的信用数据都是征信,严格意义来讲,通讯数据算不上是征信数据,以通讯数据为核心的信用分也难以算做征信分。征信数据是需要用户授权才能使用的,只要能联系到个人的信息所有权都是属于个人信息,用户可没听说过登录通讯工具的时候有授权被采集数据。

  事实上,在低调的背后,腾讯也有自己的焦虑,通讯数据使用存在争议以及数据的弱金融属性都是其征信业务面临的问题。田杰表示,微信在用户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微信的活跃用户接近9亿,约等于全网用户,腾讯征信最大的挑战在于个人信息的深度,如何获取与个人信用相关的金融信息,行为信息才是最大的问题,只依靠通讯信息,顶多能做个风控系统。

  为何腾讯选择在此时试水信用分?背后有何考量?对此,北京商报记者给腾讯方面发去采访问题,不过,腾讯方面表示,腾讯征信暂时不接受采访。

  在分析人士看来,如何从单独的支付向更深层面的金融业务推进成为腾讯金融必须考虑的问题。

  数据使用合理性存争议

  有业内人士猜测,腾讯此次推出信用分可能也想在当下征信业千亿级蓝海中分一杯羹。

  田杰补充,近期多家机构联合创办了信联,作为市场中认为最有可能拿到牌照的合资机构,大家都想在信联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一个有价值的产品都没有显然有点不合适。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腾讯金融与蚂蚁金服的对垒最为引人关注,但后者在征信方面动作无疑快得多,芝麻信用在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租房、旅游签证、共享单车等领域的合作已是多面开花。

  不过,虽然芝麻信用在业务落地方面明显领先于腾讯征信,但是在发展道路上也是多次碰壁,例如,机场安检快速通道的特权争议、芝麻分700分以上办理日本五年多次往返签证无需提交银行流水的乌龙事件等。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其实也是征信行业共有的问题,包括征信应用的边界问题,市场其他机构对征信机构的认可问题等。

  
  田杰认为,芝麻信用在信用服务领域做出了许多探索和贡献,但是在信用信息的使用上犯了一些错误,一般认为,征信信息只能用于市场交易中的借贷行为,用于其他生活类场景的时候一定要格外谨慎,不能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能对他人造成损害,不能投放到一些不适合的领域。另外,芝麻信用的信用数据和风控能力也是有待持续性观察的。近期芝麻信用与一些网贷机构展开合作,一方面是提供风控服务,另一方面是验证自己的信用数据是否有效。相较于央行征信系统,芝麻信用的数据还相去甚远,且芝麻信用的核心数据来源于网购等行为数据,缺乏借贷数据,有效性肯定差了很多,所以银行业不可能广泛采用。严格来讲,芝麻信用与腾讯征信是相似的,在缺乏征信基础数据的背景下用大量大数据弥补风控能力,这也不算征信。

  牌照痛点

  随着腾讯征信的入局,个人征信试点领域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不过监管的谨慎态度成为未来试点企业探索业务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

  今年4月,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综合判断,八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审慎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万存知指出,八家都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这样就分割了市场信息链,而且每一家的信息覆盖受限,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此外,各自依托某一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上和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

  万存知也提到信用分的问题,他指出,八家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规则不了解,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的情况下,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披露使用,存在信息误采误用的现象。

  田杰对于信用分的推广也不看好。在他看来,市场对征信的误解颇多,征信是记录、共享,是债务人和债务信息的共享,比如央行征信系统,比如算话征信债务人信息共享平台,这些才是征信。市场总以为买菜是征信、聊天是征信、闯红灯也是征信,这些都是错误的。在市场基础信用体系建立之前,信用分都不具有普及推广的意义。

  “两家巨头应该规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股东背景,征信机构需要独立第三方机构,有这么强大的股东掌控且股东都有涉及借贷业务,本身就不能从事征信业,但是股权稀释又会导致动力不足,不能完全投入信用建设,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需要让市场自我稀释,达到一个股权与动力的平衡点。第二个问题就是隐私保护,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不同,信息更加敏感,央行征信数据尚有违规查询的问题,市场化的征信机构隐私保护能力更让人存疑。第三个问题就是推动征信业发展,央行也多次发声,个人征信只能采集债务信息,很多征信机构都不为所动,不断打政策的擦边球。”田杰进一步指出。“所以,监管层对征信牌照的发放肯定是慎之又慎。”
下面附两个关于腾讯征信的链接,供大家参考。
http://mp.weixin.qq.com/s/-D_xJXKSTjR5CwblnG9vdQ

http://mp.weixin.qq.com/s/h8iAagswCikilpSY4iCoXg

http://epaper.bjbusiness.com.cn/site1/bjsb/html/2017-08/14/content_378251.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哈哈欠为你违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2015年1月初,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通知》强调,上述机构要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进行准备和完善,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合规。
2015年1月28日,芝麻信用评分正式上线,为用户开启全新的信用生活。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筹码显然是淘宝天猫长期积累下来的电商数据和支付宝的支付数据,包括了消费者的消费记录、水电煤气缴费情况、信用卡还款乃至包括余额宝在内理财的情况。
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芝麻信用已经在信用卡、消费金融、融资租赁、酒店、租房、出行、婚恋、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上百个场景为用户、商户提供信用服务。在可预见的未来,芝麻信用会是蚂蚁金服手中的一张好牌。
腾讯当然不甘示弱。腾讯手中则有大量的社交数据,包括QQ的8亿用户、4000亿张QQ空间照片,以及腾讯安全积累的反欺诈黑名单数据库等。
2015年6月底,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宣布与腾讯征信开展合作,浦发信用卡中心将接入腾讯征信信用评分、反欺诈等征信产品。浦发银行成为腾讯征信接入的腾讯外部首家商业银行。

“腾讯认为,征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金融机构风控提供服务,一方面帮助银行提供反欺诈服务,一方面提供包括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在内的信用产品服务。目前,腾讯征信已和广发银行和浦发银行的银行卡中心开始合作”。

为了看腾讯信用分,特意充了超级会员。

泰逗熊Tedy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最好和 QQ 微信挂钩。

以后 QQ 发一条马化腾过生日扣 10 分,发一条马云过生日扣 20 分...诸如此类的

微信消息同上。

微信朋友圈分享一条谣言扣 50 分,分享一条鸡汤扣 100 分,分享一条「你不知道的 99 种 xx」直接梭哈。

王小征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 信用分的基础是“有效数据”:1)AT都能从公开渠道获取的公共数据 -- 这点都一样 -- 打平2) 独有数据做征信的有效性 -- 好像A > T , 但没法证明 -- 打平
  2. 信用分的产生靠“模型” -- 这点谁优也是没法证明 -- 打平
  3. 信用分是通用产品 -- A没法用T的信用分、T也不用A的信用分、银行AT的信用分都不用 -- 打平
  4. 信用分是征信公司出的 -- AT现在都是“无照经营” -- 打平
所以本质上A和T的信用分没啥区别。

张青云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们先来说下什么是腾讯信用分?
  腾讯信用分,与支付宝芝麻信用相似,腾讯信用分同样是依据履约、安全、财富、消费以及交际这五项成果来断定归纳成果,最低300分,最高850分。特权方面,比较支付宝略差劲,但现已包含了同享单车免押金 。
  腾讯信用分是腾讯信用查询的积分。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席卷职业之后,腾讯终于拿出了应对策略:腾讯信用分。
  腾讯退出为何会在三日内火爆网络?
  下面我们来看下百度指数的数据。

2017年11月27号,指数还未破千,短短4天时间搜索指数直接突破3万,而且直线上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和支付宝芝麻分有着很大的关系。
  稍微关注过网络新闻的人都应该知道最近芝麻分终止了某平台的合作,停止授权芝麻信用分,个人每天最多只能授权三次芝麻分信用分。这导致很多lu友无法向平台带款,加之朋友圈炒作,腾讯信用分开通后对带款有帮助。羊群效应就此产生,短短4天,一传十,十传百,上图的数据就此产生。
  目前腾讯信用分只在广州地区开放,等条件成熟腾讯会和芝麻分一样面向大部分用户。不在广州地区的人也是可以开通的,只需要定位到广州地区,微信关注腾讯信用公众号,认证资料即可开通腾讯信用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没有开通的朋友也不要着急,都会有的。
https://u.wechat.com/MMgp7lUe-j8OSjocwMgTLKc (二维码自动识别)

富盈瑞吉咨询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翻遍各大资讯网站;充值QQ超级会员,体验了一把腾讯信用分。
提炼总结了以下的内容,相信看完本文后一定对你有帮助!
随着8月份的到来,微信与支付宝不约而同的开始实施支付奖励活动。双方在支付大战火热之际,8月6日,腾讯悄无声息的对部分用户(超级会员)开放了““腾讯信用分””查询,这也宣告着腾讯和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的竞争战场从移动支付扩散到了信用体系。

其实,对于“腾讯信用分”,大家应该也不是很陌生。早在2015年,腾讯就是央行首批获得个人征信拍照的试点单位之一,腾讯信用的官网也在那时就建立了,只是迟迟没有动静所以被人们所遗忘而已。但随着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体系建设的越发完整,市场份额不断扩张,腾讯发觉不能光看着了。

2016年2月,“腾讯信用分”开始内测,终于在“8.8无现金日”前正式推出了“腾讯信用分”的查询。
但是相比于支付宝在2015年便推出的芝麻信用分,腾讯于晚2年后的今天才推出类似的“腾讯信用分”,是否能够如同微信支付般再一次成为后起之秀,与支付宝分庭抗礼呢?
“腾讯信用分”是从5个维度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分别为安全指数、财富指数、履约指数、消费指数和社交指数
前四个维度分别于芝麻信用对应,差别不大,而第五个就是腾讯的不同之处了:社交指数。腾讯拥有QQ和微信两大国民通讯应用,社交是它的天然优势。



左为“腾讯信用分”,右为“芝麻信用分”
微信月活跃用户高达9亿,这些用户能够为腾讯提供支付宝所无法拥有的用户行为数据。而腾讯也很清楚自身的优势,在腾讯信用的介绍页面中,将用户的好友关系链和朋友圈等作为衡量信用分数的参考因素。

“腾讯信用分”能做什么?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但在特权应用方面,“腾讯信用分”作为“新生儿”实在是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芝麻信用2年的发展,在特权应用上的完善,如在酒店、租房、租车、共享单车等很多领域推出凭信用减免押金的服务,以及根据芝麻信用体系开发的信贷模式,这些是腾讯所无法匹敌的。

但在8月7日,微信官方正式宣布摩拜用户免押金骑行的消息。据了解,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摩拜单车账户,即可参加“免押金试骑”,每周享受5次免押金骑行。

毫无疑问,微信小程序在这一关键节点联合摩拜推出免押金骑行服务,背后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腾讯信用分”。
摩拜单车从出现在人们视线以来,虽然有着车多、车好、锁先进等优点,但一直被人们所诟病的就是押金过高的问题。
凭借着“腾讯信用分”这一免押金骑行的方式,一方面降低了摩拜新用户的获取门槛,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人们对“腾讯信用分”这一新事物的认知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宣传,用户认知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不得不说,这次“腾讯信用分”的上线是腾讯预谋已久且深思熟虑的决定。在追赶支付宝脚步的同时,腾讯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避轻就重的主打自身的社交属性以及与火热的摩拜单车合作,明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竞争环境中的“我有你没有”,发挥最大优势。
本文内容禁止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tony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如果微信能分析社交行为,这个优势支付宝赶不上

喻伟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下好了,你抄我,我抄你,你抄我的微信小程序,我抄你的芝麻信用,两个抄袭大王,你有的,我必须也有,未来有好戏看了!

乔纳森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区别可能没有 毕竟一类东西
优势:群众基础+特权诱惑 劣势:芝麻已占领大部分份额
或许以后信用分提高成为VIP的另外一个特权
使用腾讯信用加速qq升级(惯用伎俩)
或者充值q币、下载使用腾讯自家产品奖励信用分云云
现在说到腾讯就下意识出现充钱会员下载等标签哈哈哈哈
不是很看好腾讯,毕竟芝麻信用已经一家独大
就算腾讯有qq微信用户 有捆绑 有流氓推广广告 有VIP特权诱惑(筹码真多hhhh)
但我们平民百姓已经习惯盯着芝麻分 离不开支付宝 芝麻都没升满哪有闲工夫弄一个新的
腾讯顶多占部分份额 就像财付通还是没能超过支付宝

田仁政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可能开通不

刘先生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腾开启腾讯信用分两种方法
现在,虽然仍然只有部分用户可以查看,但腾讯信用分的门槛已经开始降低:
QQ:原先在手机QQ侧的用户,目前仍然能以限量公测名额的形式运营,名单是根据信用分全国范围内随机开通的,非公测名额范围内的用户将无法使用。
微信:这两天腾讯信用在广州开放的区域性公测名额,即广州市范围内的用户均可以通过腾讯信用微信公众号查看并使用自己的信用分(需“提供位置信息”),非广州市定位用户暂无法打开。
下面附上开通办法
代开信用分!!!!
具体问题关注公众号给大家详细解说

历史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你觉得腾讯他自己有信用吗诚信吗
它有原创作品吗
一直在剽窃
从未被抄袭
都是它剽窃别人的东西
你见过哪个人抄袭过腾讯的作品
我从未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林影寺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个人征信机构是极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征信信息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现代兵家必争之地”。2017年8月,腾讯信用分上线,成为了个人征信机构的重要成员,并在部分超级会员中进行公测。直到11月28日,腾讯信用分才开始在广州公测,很多人都争先恐后的去开通。但是除了广州地区,其它城市并未开放。

打开微信,搜索腾讯信用公众号,然后按信用分查询。




如果你不是广州地区的,那就会显示,抱歉目前只对广州地区开放。




大家可能会问开通腾讯信用分之后有什么用?

和支付宝做个比较你就明白了:

腾讯信用分=芝麻信用分

微粒贷=借呗

微乐分=蚂蚁花呗

大家都知道一个平台刚推出来的新东西一般都会给一批红利的,例如之前的芝麻信用分,最初注册开通的那批人,芝麻分涨的很快,花呗和借呗的额度也普遍高于后面开通的那些人,腾讯信用分也一样,越早开通,微粒贷和微享分的额度也会越高。

如果不是广州地区的用户但想开通自己的腾讯信用分的话这边可以代开哟。
林影寺 可以找到我哦

Madyx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腾讯信用,大部分人的关注点在于和它有关的微粒贷还有分期购等的所带来的高额低息额度。至于跟芝麻分相关携带的功能,短期内应该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需要开通请加v:Tan-6668

氢媒工场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本文首发公众号氢媒工场(ID:savemedia)作者:Leo刘尊
目前大多数媒体只看到了腾讯征信“上车”,氢媒工场分析了腾讯征信的优势与劣势后发现,其实腾讯尚无资格,甚至无意与阿里“飙车”。

1、腾讯征信的劣势:数据深度不足,场景、份额较少

根据官方的介绍,腾讯信用分从 5 个维度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分别为社交指数、安全指数、财富指数、履约指数和消费指数,是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综合评估的结果。相对而言芝麻信用的 5 个维度是: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

不难发现一个微妙的细节:腾讯把社交指数排第一位,而支付宝把人脉关系排最后。可以,这很腾讯。

①数据深度不足。

我们知道,征信的基础是数据,但并非所有的数据都可用于征信,严格意义来讲,社交与通讯数据算不上是征信数据,只能其辅助作用。或者说社交数据、通讯数据是弱金融属性的。

有多弱?

先看行业的普遍做法:根据易观此前发布的《中国个人征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央行个人征信中心数据构成中,社保、通讯等非金融数据,只占17%。而芝麻信用虽然将“人脉关系”数据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但也只占5%的权重。




再看专家的评论:国内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做征信的专家丁卓博士曾表示:“其实,社交数据征信在做360度的用户画像刻画中,其作用大概只占5%-10%。对于金融行业的评估来说,这些数据不能作为直接的评价参考。”

可见业内普遍认为,社交与通讯数据不能作为征信的主要衡量标准。

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朋友圈、微博、QQ空间的内容,大部分可归结为感性的“秀炫晒”——它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现实状况,由此简单得出的结果,必定与真实的用户画像相去甚远。

正如易观金融行业分析师田杰此前评论所言,腾讯征信最大的挑战在于个人信息的深度,如何获取与个人信用相关的金融信息,行为信息才是最大的问题。

②市场份额与应用场景被抢占。

除了数据深度不足的劣势外,腾讯信用分还存在一个难题:市场份额与应用场景已被金融系统更为成熟的支付宝占据,并且已形成一定的护城河。

根据艾瑞咨询10月发布的《2017年Q2中国第三方支付季度数据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17Q2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54.5%,财付通市场份额仅为39.8%。而且支付宝的余额宝个人申购份额Q2还环比增长了22.1%。




可见,相对于近来才发力的腾讯金融而言,支付宝更加成熟的金融体系正在相互协同,产生化反。

就芝麻信用来说,发展至今已在信用卡、消费金融、酒店、租房、出行、婚恋、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上百个场景。反观腾讯信用分,除了摩拜免押金,现在的应用场景主要应用在消费金融领域,包括现金借贷(如微粒贷)、消费分期(如众安车险分期)申请银行信用卡(如光大银行、广州银行)。可见,其引用场景(虽然垂直)其实相对狭窄。

不难看出,芝麻信用的先发优势已让阿里跟腾讯拉开距离。

一方面就心理层面而言,用户习惯和忠诚度已逐渐形成。笔者调查了周围十多个朋友,他们绝大多数都表示不会特别重视腾讯信用分的高低增减。“有一个芝麻信用已经够用了”,一个朋友D说。D自2015年芝麻信用上线以来就已开始使用,近3年时间内他的芝麻信用分已从最初的672增长至目前的751分。“三年才加了不到80分,再换一个平台用分数涨上去又得几年”,D说。这像一种隐形的“养成类游戏”,一旦投入了时间、注意力、金钱,就已成为了沉没成本,用户几乎难以转移。这是主观因素。

另一方面在数据积累层面,2015年芝麻信用的日数据处理量就已经在30PB以上了,相当于5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其中包含了用户网购、还款、转账以及个人信息等方方面面数据,数据不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腾讯短期内难以追赶的。这是客观原因。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腾讯征信其实中短期内无法与芝麻信用一较高低,它可能也无意这么做。

那腾讯到底想要什么?

2、腾讯征信的优势及打法:先跑起来再说

我们知道,腾讯无往不利的一个最重大的优势在于社交流量——根据《2017微信数据报告》数据,微信9月平均日登陆用户达9亿。

虽然前文提到通讯数据、社交数据存在着“深度不足”的天然劣势,但这些数据覆盖广、难以模拟、维度多等特点依旧能作为腾讯信用分强大的支撑。

利用这些特点,腾讯征信其实早已有一个“不十分完美的征信系统”。这个系统的底层逻辑,根据自腾讯数据挖掘高级工程师刘黎春此前的描绘是这样的:

1.针对不同的底层数据类型设计特定的挖掘算法,挖掘用户的行为特征,形成底 层标签。综合考虑不同数据来源的,形成更上层的抽象用户标签

2.建立完善的用户画像标签体系结构,从不同维度、粒度对用户进行描述。

3.搭建用户画像挖掘系统,基于大规模存储和机器学习计算平台,定期对全 量用户数据进行计算和挖掘,并提供用户标签的使用和查询服务。




初级系统有了,现在腾讯征信想要的,是尽快让这个个不十分完美的征信系统进入场景,获取数据反馈。

我们这里引进一个模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将征信模型精简为四步闭环系统:①数据采集整理、②数据分析处理、③信用产品输出、④商业场景应用。腾讯最大的先天劣势在于数据采集整理(即数据缺乏深度),而第②、③步对于腾讯而言并非难事。




因此,它想要的,是用自己的优势环节推动这个闭环系统开始正向循环,先让征信系统先进入场景,获得效果回馈,收集数据,调整算法,提高评估精度。

如果将这个闭环系统想象成一个车轮,那么腾讯的车轮虽然没有阿里的那样高转速,但只要先“转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长远来看必然形成加速度。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数据深度不足”的天然劣势,腾讯与多家保险、银行达成数据层面的合作,如2015年就已与广发银行和浦发银行在数据层面达成合作,最近的11月9日,腾讯又分别与招商银行和富德保险集团达成合作,合作领域就包括金融大数据。

此前马化腾也在公开信中指出:腾讯将把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与京东的交易体系全面打通,有望实现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跨场景的智慧连接。不难预测,京东的交易数据未来也将助力征信系统。

此外,通过摩拜这个高频出行场景落地自己的信用分服务,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优势。

但总体而言,腾讯没能像阿里那样掌握属于自身优势的线上交易场景,其获取交易数据的渠道更多地源自于社交,以及第三方公司,如京东、招行等。这对腾讯信用分在消费指数、财富指数、履约指数三个维度上的判定会有一定限制。

3、总结

互联网企业的征信领域就像一轮麻将,阿里作为庄家已早早上听,还握着一手烂牌的腾讯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默默地摸牌出牌而已。但在不清楚双方底牌的旁观者眼中,二者就是在明争暗斗。

刻意营造腾讯阿里在金融征信领域的竞争,不过是媒体为营造戏剧性张力的惯用技巧而已。他们脑补加戏,暗示“必有一战”,其实刻意掩盖了对竞争双方是否对等的衡量。

所以你若问腾讯:老司机开车了?
它很可能会答:只兜风,不飙车。


李雪含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本人不是腾讯会员,也不在广州,所以暂时没有资格使用腾讯的信用分。作为一个外行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说最强的支付宝,也就是马云的芝麻信用,基于淘宝提供的消费数据,支付行为产生的产品芝麻信用,它是支付宝最强的武器,也是唯一目前做通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我们都能看到很多的产品免押金什么的都有一个芝麻信用满足一定要求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征信产品,支付宝打通自己的支付——征信——金融——生活,也是因为芝麻信用才正真把普惠金融融入生活。
的确,仅仅是基于阿里自己的数据,不够准确,但是因为阿里作为担保人,把芝麻信用打了出去,之后蚂蚁信用授权,多种产品通用,再加上蚂蚁的借呗花呗,从而实现了消费信用到金融信用和生活信用。
即通过支付数据拓展到了生活大数据。
我们进入信用时代,这是阿里的信用时代。

同样,看到了信用带来的消费刺激,京东出了小白信用,携程出了携程信用分,但是京东具有消费数据,还可以模仿阿里,但是我们的生活里还是芝麻信用的信用时代,其他信用只能作为一种类似vip升级特权使用。

直到腾讯出了腾讯信用。
如果技术上可以实现社交行为的信用化,那么腾讯信用的价值和阿里的芝麻信用将是一样巨大的。
生活最重要的是消费大数据,除此之外就是社交行为数据,基于此的融合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信用体系。
但是,这并不是一家的内容,是阿里和腾讯。

所有人都在谈互联网金融,没有信用做基础的金融不叫金融,只能算融资平台。

所以最有资格做互联网金融的只有掌握了信用数据的企业才有机会做互联网金融,腾讯和阿里争夺支付方式,争夺的是消费数据,也是信用数据,也是金融布局。

也就是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我只看好阿里,期待腾讯,京东是备胎(合作了多家银行)。

我更期待的是当阿里和腾讯走通了征信,国家全方位进行整合这些信用数据,打造国家级征信体系,从而真正进入信用社会。

蜻蜓点水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让信用等于财富是信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信用大小、强弱会随着社会主体在参与社会分工的地位和行为的正负关系而不同,信用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及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维持好的信用会作为一种自身的财富形成学科上所谓的资产,会带来信用外的价值。作为现代经济运行逻辑的核心--信用在扩大社会再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信用的形式形成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易和价值形式,另一方面,依靠信用关系维持经济周转让社会产品和价值能够顺利实现。体现这种信用关系和具体价值形式的媒介需要使用一个衡量信用大小或强弱的标准来表示,信用分在信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运而生,在应用场景或领域方面正越来越广,背后的分数给出的模型、数据来源等也越来越准确和多样化。基于目前国内信用分比较成型的芝麻信用分和腾讯信用分,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性。
平台及数据主要来源方面。芝麻信用与腾讯信用是依靠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而发展起来的,都是作为首批央行个人征信试点建设单位。芝麻信用分数据来源侧重电商,取值区间为300至950分;腾讯信用数据来源侧重社交,取值区间为300至850分。两大征信公司都背靠互联网巨头,其互联网平台均有大量的用户和数据来源,丰富了信用分的评价结果。
评估维度及计算方法方面。以芝麻信用所构建的信用体系来看,芝麻信用分根据当前采集的个人用户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后得出的信用评分。综合考虑个人用户的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的信息,其中淘宝、支付宝等“阿里系”的数据占30-40%,由电脑对多维度的因子和数据,通过评分模型计算得出,并且会在每个月的6号更新用户信用分。腾讯信用主要是基于社交网络,通过QQ、微信、财付通、QQ 空间、腾讯网、QQ
邮箱等社交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并利用统计学、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出用户信用得分,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个人征信报告,综合考虑个人用户信息的安全指数、财富指数、履约指数、消费指数和社交指数。
应用场景方面。芝麻应用已经形成芝麻信用评分、芝麻信用元素表、行业关注名单、反欺诈等全产品线,其应用场景已超出金融本身,涉入信用卡、消费金融、融资租赁、抵押贷款,到酒店、租房、租车、婚恋、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共享单车等上百个场景。腾讯信用分则应用在现金借贷、银行办卡和消费分期等金融领域,生活特权包括信用出行等,手机Q币延保、车险、车贷等方面都有所应用。
使用人群方面。芝麻信用分只要是支付宝APP用户都可以查看,随着信用历史和信用的积累,信用分数会按一定时间进行动态调整;腾讯信用分目前只有QQ超级会员才有资格查看,入口较为隐蔽,需要先在手机QQ里关注“腾讯信用”公众号,进入“我的信用”,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后便会显示相应的分数。
表 芝麻信用与腾讯信用比较分析

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发展为数据来源、征信、信用应用场景及信用体系建设等带来极大的推动力量。通过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可以更方面的获取数据来源,从而不断丰富信用评分维度,根据用户的信用历史数据和应用场景数据,沉淀大量信用数据,对信用评分模型的构建及信用评分结果带来更多的帮助。由于数据来源和产生的不断增加,需要借助云计算等技术来进行存储,从而保障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随着信用分结果的应用的逐渐成熟,再加上以蚂蚁金服、腾讯不断与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的合作拓展,在接下来的信用分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政府可以依据信用分在政务服务的选择等方面加以应用,比如杭州房管局与芝麻信用合作在租住房方面的应用;金融机构更多的可以依靠不同信用分数为个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其他企业根据信用分来拓展商业上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水平等。数据维度越多样化,信用分可靠性越高;信用分可靠性越高,应用场景越广泛;应用场景越广泛,数据维度越多样化……如此循环,构建一个“以传统征信体系+大数据技术”的信用服务平台,向信用风险管理的其他领域纵深扩展,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场景。
另外,再谈下个人的感想。无论信用分基于数据来源和所得出的过程的多门的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基于个人在日常交易和行为所产生的信用信息来定的,当前的个人征信评分很多来源于平台自由生态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唯独缺少的是银行、小贷以及天朝庞大的民间借贷等数据,这些信息可以说对个人信用评分的结果会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个人感觉蚂蚁金服、腾讯要在信用方面有所建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整个国家的信用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整个信用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监管、隐私保护、群体意识等各方面的认识和发展。

sighingsnail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是典型的数据和场景的争夺
首先要有一个信用分产品(信用分和芝麻信用)、然后这个信用分产品有地方被使用(以阿里和腾讯的广阔产品线这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用户为了提高信用分就会主动提交各种资料
接下来就是良性循环啦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忽然想起了当年的彩钻。。。。。

LaughingMan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核心是场景的争夺,才有数据,才有信用行为。老大老二打架争源头,后面哪些还能活几个?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