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or
运营推广

运营推广

如何看待腾讯推出的个人征信产品「腾讯信用」?它的信用分与芝麻信用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优势或劣势?

更新:从去年8月底以来,腾讯信用分在小范围开放测试的进展不时传出,今日(2018年1月30日)确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公测。在此之前,广州、深圳、江苏省皆已开通信用...

LaughingMan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27973 次浏览 • 2017-08-06 11:59

条新动态, 点击查看
现在好多朋友都流行快餐文化,也喜欢把问题直接抛到知乎上来解决,其实很多媒体的报道是很专业且具有参考价值的,为避免难打字,我直接给你摘一篇过来。
  难以转化的社交数据

  自2015年推出后,一直颇为安静的腾讯征信近期悄然对部分用户推出信用分。

  据了解... 显示全部 »
现在好多朋友都流行快餐文化,也喜欢把问题直接抛到知乎上来解决,其实很多媒体的报道是很专业且具有参考价值的,为避免难打字,我直接给你摘一篇过来。
  难以转化的社交数据

  自2015年推出后,一直颇为安静的腾讯征信近期悄然对部分用户推出信用分。

  据了解,腾讯信用分从社交指数、安全指数、财富指数、履约指数和消费指数5个维度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与芝麻信用分类似,腾讯信用分达到一定标准可以享受申办信用卡、出行等特权,但目前仅对QQ超级会员开放。据悉,此次开放信用分查询为腾讯征信和QQ超级会员合作活动的小范围灰度测试,目前已结束,并非腾讯信用分的正式发布。

  近年来,腾讯一直大力推广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个人征信方面却显得相当谨慎。在2015年获得首批个人征信试点之后,相比于其他试点机构,腾讯征信动作稍显迟缓。目前在微信App可搜索到“腾讯征信”和“腾讯信用”两个公众号,账号主体都是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查看历史消息后发现,其中一个自2016年9月之后没有发布过新内容,另一个在2016年只推送了两篇消息,直到今年7月才又有更新动作。

  在芝麻信用、考拉征信等试点企业纷纷展开动作,甚至连没有获得试点名额的京东金融、拍拍贷等机构都在涉足征信领域的情况下,腾讯征信为何起步缓慢?

  对此,易观金融行业分析师田杰表示,腾讯征信在推动方面是比较稳健的,在数据覆盖量没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没有激进地推行信用产品,但是腾讯征信没有推出产品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征信是一个需要时间积淀数据的过程,不仅要求数据涵盖面积广,更重要的是包含个人数据的深度,若只有一个人的聊天数据是无法判断信用状况的。第二,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信用数据,不是所有的信用数据都是征信,严格意义来讲,通讯数据算不上是征信数据,以通讯数据为核心的信用分也难以算做征信分。征信数据是需要用户授权才能使用的,只要能联系到个人的信息所有权都是属于个人信息,用户可没听说过登录通讯工具的时候有授权被采集数据。

  事实上,在低调的背后,腾讯也有自己的焦虑,通讯数据使用存在争议以及数据的弱金融属性都是其征信业务面临的问题。田杰表示,微信在用户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微信的活跃用户接近9亿,约等于全网用户,腾讯征信最大的挑战在于个人信息的深度,如何获取与个人信用相关的金融信息,行为信息才是最大的问题,只依靠通讯信息,顶多能做个风控系统。

  为何腾讯选择在此时试水信用分?背后有何考量?对此,北京商报记者给腾讯方面发去采访问题,不过,腾讯方面表示,腾讯征信暂时不接受采访。

  在分析人士看来,如何从单独的支付向更深层面的金融业务推进成为腾讯金融必须考虑的问题。

  数据使用合理性存争议

  有业内人士猜测,腾讯此次推出信用分可能也想在当下征信业千亿级蓝海中分一杯羹。

  田杰补充,近期多家机构联合创办了信联,作为市场中认为最有可能拿到牌照的合资机构,大家都想在信联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一个有价值的产品都没有显然有点不合适。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腾讯金融与蚂蚁金服的对垒最为引人关注,但后者在征信方面动作无疑快得多,芝麻信用在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租房、旅游签证、共享单车等领域的合作已是多面开花。

  不过,虽然芝麻信用在业务落地方面明显领先于腾讯征信,但是在发展道路上也是多次碰壁,例如,机场安检快速通道的特权争议、芝麻分700分以上办理日本五年多次往返签证无需提交银行流水的乌龙事件等。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其实也是征信行业共有的问题,包括征信应用的边界问题,市场其他机构对征信机构的认可问题等。

  
  田杰认为,芝麻信用在信用服务领域做出了许多探索和贡献,但是在信用信息的使用上犯了一些错误,一般认为,征信信息只能用于市场交易中的借贷行为,用于其他生活类场景的时候一定要格外谨慎,不能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能对他人造成损害,不能投放到一些不适合的领域。另外,芝麻信用的信用数据和风控能力也是有待持续性观察的。近期芝麻信用与一些网贷机构展开合作,一方面是提供风控服务,另一方面是验证自己的信用数据是否有效。相较于央行征信系统,芝麻信用的数据还相去甚远,且芝麻信用的核心数据来源于网购等行为数据,缺乏借贷数据,有效性肯定差了很多,所以银行业不可能广泛采用。严格来讲,芝麻信用与腾讯征信是相似的,在缺乏征信基础数据的背景下用大量大数据弥补风控能力,这也不算征信。

  牌照痛点

  随着腾讯征信的入局,个人征信试点领域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不过监管的谨慎态度成为未来试点企业探索业务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

  今年4月,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综合判断,八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审慎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万存知指出,八家都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这样就分割了市场信息链,而且每一家的信息覆盖受限,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此外,各自依托某一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上和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

  万存知也提到信用分的问题,他指出,八家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规则不了解,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的情况下,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披露使用,存在信息误采误用的现象。

  田杰对于信用分的推广也不看好。在他看来,市场对征信的误解颇多,征信是记录、共享,是债务人和债务信息的共享,比如央行征信系统,比如算话征信债务人信息共享平台,这些才是征信。市场总以为买菜是征信、聊天是征信、闯红灯也是征信,这些都是错误的。在市场基础信用体系建立之前,信用分都不具有普及推广的意义。

  “两家巨头应该规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股东背景,征信机构需要独立第三方机构,有这么强大的股东掌控且股东都有涉及借贷业务,本身就不能从事征信业,但是股权稀释又会导致动力不足,不能完全投入信用建设,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需要让市场自我稀释,达到一个股权与动力的平衡点。第二个问题就是隐私保护,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不同,信息更加敏感,央行征信数据尚有违规查询的问题,市场化的征信机构隐私保护能力更让人存疑。第三个问题就是推动征信业发展,央行也多次发声,个人征信只能采集债务信息,很多征信机构都不为所动,不断打政策的擦边球。”田杰进一步指出。“所以,监管层对征信牌照的发放肯定是慎之又慎。”
下面附两个关于腾讯征信的链接,供大家参考。
http://mp.weixin.qq.com/s/-D_xJXKSTjR5CwblnG9vdQ

http://mp.weixin.qq.com/s/h8iAagswCikilpSY4iCoXg

http://epaper.bjbusiness.com.cn/site1/bjsb/html/2017-08/14/content_378251.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如何看待腾讯推出的个人征信产品「腾讯信用」?它的信用分与芝麻信用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优势或劣势?

更新:从去年8月底以来,腾讯信用分在小范围开放测试的进展不时传出,今日(2018年1月30日)确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公测。在此之前,广州、深圳、江苏省皆已开通信用...

LaughingMan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20 个回复 • 27973 次浏览 • 2017-08-06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