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出国?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你为什么要出国?

周围人都在不断地谈出国留学,移民,然后自己突然想到这个问题,知乎进行搜索之后,并没有答案,再进行提问。
自己有那个经济实力出国,但是并没有那种想法,也许是周围人讨论的比较多,有些影响自己想法了吧,还希望大家分享下自己出国的原因~
已邀请:

贱贱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是个实在人,那些什么国外先进,开阔视野、人生观、世界观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
我只说实在的...

干俺们这行,是会被倒逼的...


这两个基本就给各大科研院所做好了抄袭的模版...






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好很多了,前几年是最猖獗的时候;好像去年被谁那么一呼吁,有些学校就加上了「原则上」三个字,有些学校就懒一点,懒得改模版了...
这是学术圈的情况,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我理解国家需要一批有国际化视野先进经验的人;但是在同样文章的情况下,甚至国内文章比国外情况更好的情况下,依然被海外经历卡死,这是很滑稽的;按照乃们的说法,国内更挫,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做出了比国外更好的成果,还不行?

非要说国外多好,那我觉得还是分领域吧;
就我这个领域来说,日本、荷兰、德国、西班牙的实验室我都去呆过,也就那样~



小馆家已分类收藏:
硬货······软货······飚车······观点······其他
已推出科普(pi yao)专栏 『Yao(谣)』
欢迎热心作者投稿,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关注它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国外的科研水平高,就这么简单。
当初出国的唯一理由就是能学到最顶尖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
要不是为了科研,真心不想出国。将来也不会找外国人成家,有机会肯定回国。

顾家北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留学在国内现在已经成了常态。
对于很多一线城市的家长,让孩子出国留学,提升英文和拿个洋大学的文凭,提升职途的胜算,比在国内苦读寒窗考个一本或者研究生来的更加直接和粗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吐槽的人也就多了。
留学的成本不菲,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投入,最后回国反而和国内文凭的同龄人拿着差不多一样的底薪,甚至海龟经常有不接地气的恶名。
很多家长不禁问:留学是否值得?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说自己去农村,看到那里的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的粮食刚够自己吃,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那个地方。看完后,他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创业,让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经历。
我们大部分中国人一辈子都是活成了套路:读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养子成人,退休,老死。
所谓的“30岁就死了,只是80岁才埋”。
我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小宇宙在哪里,追求什么。我们换个工作都要盘算半天,求个爱还要衡量自己有多大能耐,创个业要问遍了身边的人,就连搞个兴趣爱好,还要思考值不值,对工作有没有帮助。
为什么?因为我们身边的人也在套路化生活,战战兢兢行走世上,一点点变化都好像承担了极大的风险,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实人哪有千岁,就只有一辈子,怎么活都是80年。
我们决定不了人生的结局,不外乎睡在阴冷的盒子里,埋在荒凉的山上,与人不同的不外乎是石碑上的名字和生卒日子。
我们倒是可以决定人生的过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还是走别人的路,自己老了回首一生,无话可说。
如果我们出国,知道那里的年轻人喜欢背包走天下,那里的大学生不买房子也要创业,那里的人们哪怕是收入不高,也愿意在街角的小书屋呆一下午,那里的中年人甚至到了40岁还愿意进大学进修。
我们大脑会有变化:原来人生可以这么过。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你在一个套路里,只是行尸走肉。你换一个套路,人生就变得鲜活。
文章的最后,用马云的人生启发一下自己。马云英文是在国内学的,即便到了今天,英文也比很多海归说的溜。换句话说,真要学好英文,不出国也行。
马云也没有洋文凭,却是中国首富。洋文凭是否真能开山辟路,值得质疑。
他倒是时常说起自己年轻时候去澳洲和美国,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回到国内,扔掉了教书的铁饭碗,毅然创业,做一个那时候中国人并不看好的东西:因特网。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人当中,也有那么一个人,20年后,提起自己事业的起点,会这么说:
2017年,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个文章,我决定了出国,后来…..

留德华叫兽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专业和知识的进修是很大一方面,毕竟目前全球前100至少95%在国外。
但是,即使全球Top 100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后去到排名比之靠后的学校,我也强烈建议出国留学,特别地去欧美发达国家留学。
不同的文化、制度、思维、理念、宗教信仰给一个人带来的冲击,以及真正意义世界观的形成,才是出国最大的收益。

我呆过的几个国家一些小例子:

1,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
大学gap year(s),工作很多年回到学校继续甚至重新读书。
遇到过30几岁读本科的,40多岁回来读博的。
他们没有“家长”预设好的路线,没有社会固有的“偏见”--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人生完全是自己做决定的。
对于“正常“人生轨迹的人,他们反而觉得boring。
Gap year虽然专业知识上不见得多大帮助,但却丰富了人生经历--欣赏与众不同、不一样人生轨迹的人。

2,自由而有序
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言论的自由。
因为没有the great wall(防火墙),从而有了了解整个地球村的自由(Youtube,维基)。
自由多了便可能带来无序的威胁(例如美国枪支自由就多了枪杀案的概率),确实需要全民素质这个基础。在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术业有专攻
德国分职业技术学院(有点像国内的专科)和普通大学,但是丝毫没有区别对待,甚至前者更好就业,平均工资比后者偏文理的更高。
小学便开始分流,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适合研究科学,从小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拥有一技之长便是上天赐予的天赋,理应从小好好开发并赋予一份很好的职业。
厨子和技工和白领一样过着体面的生活拿着同样甚至更高的工资,社会各司其职、井然运作。

4,包容、奉献
欧洲很多国家教育免学费,针对地球村村民,不会因为非欧盟学生没有纳税而区别对待。
当地出生的孩子享受本国同样待遇--每月几百欧/美元的奶粉金。(听说中国有户籍制度?)
对于少数人群的包容-同性恋婚姻的合法。
性工作的合法,对性工作者的保护。

5,健全的法制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希望中国法制建设越来越好。

5.1,诚信
欧洲的公交、火车都没有售票员,大大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会查票,罚款)
加油站没有服务员,旁边就是刷卡机,加完油自行刷卡。
以上是建立在国民素质以及完善的信用体系上,诚信出了问题,会被“记录在案”,贷款、求职都会受到影响。

6,版权、知识的尊重
欧美一本教科书动辄100多欧元/美元,比一部kindle的价格要贵。
德国拿到博士学位,Dr.这个头衔会相伴终身 -- 家门口门牌上,填任何表格的title选项中,等等。

7,真正的素质教育
德国幼儿园小孩的任务就是玩玩玩,甚至冬天都是让小孩在室外玩耍,目的只有俩个,一是从小锻炼孩子的体魄,二是让小孩自己学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玩耍。
德国小学、初中、高中都是2点左右就放学了,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
相比而言,美国高中却是非常辛苦的(熬夜是家常便饭),俩者优劣有待商榷。

8,鼓励家庭教育的政策
德国对于结婚家庭的税收政策 -- 父母双方同时工作,会对工资较少的那一方征收50%以上的“重税”(包含养老金、保险等),税后还拿不到税前工资的一半。
而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方工作,政府反而会减轻税率。
目的就是鼓励父母中一人在家“全职”教育小孩。
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这点我们这个小家庭是坚信不疑的。

9,城市和农村的概念
在美国和欧洲,有钱人反倒愿意住在郊区,平时开车去城市上班。
这些国家的城市完全没有中国城市这么现代化,以及各种资源的集中化。
美国很多名校建在农村,很多州政府设立在不起眼的小城市,目的就是将资源扩散化。
“农村“的各项基础建设完全不比城市差--德国每个小镇都有游泳池、足球场、邮局、连锁超市等生活必须设施。
更低的房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绿化,以及“采菊东篱下”这样美好的意境,吸引着大批人生活在城郊。

10,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会花较多时间观察和学习所在国家各种制度和体系。
专业的学习是建立在这个国家数百年该专业的积累,那么是怎样的制度为这个国家培养了如此多的专业人才,这应该是有关政府送有关人员“出国进修”时重点学习的。
所以大概也就知道为啥12亿中国人出不了11个上场踢球的人才?

11,扬长避短
从美国来到高福利的欧洲,惊叹欧洲舒适、适合养老的同时,也在思考近些年欧洲的“衰落”。
高福利带来的惰性是原因之一。
意大利、法国人商店下午有俩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如果周四是假期,学校默认周五也连着放假。
每年30天以上的带薪年假。
强力的工会组织,已然超高福利,时不时的罢工,争取员工更多的“权利”。。

以上所有的这些,道听途说,或许是不够的。
跨出国门,亲自体验。

更多海外留学生活、学习、工作经验分享,敬请关注:
[尖峰时刻]DIY全球留学申请、生活飞跃计划
[飞跃计划]DIY留学申请文章分类汇总+咨询形式+征稿+DIY咨询师招募

吐槽一下知乎手机版和网页版~
知乎回答的草稿只存在于手机版,某天我心血来潮用手机码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该问题的回答,最后知乎死机就啥也没了。。
NM!!

最后,是通往大洋彼岸世界名校,以及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家的传送门:
欧洲、北美、全球留学及数据科学深度私人定制咨询,从此DIY - 知乎专

vczh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又邀请我答这种题目啊,我记得我都说过好几遍了,就是因为微软的研发中心不肯开在广州,北京上海环境又糟糕,苏州工资又低,只能出国。
说来当时为了鼓励人们去苏州,承诺加20%的工资。但是我那个时候级别太低,加20%的工资没有用,以后promote上去也会慢慢变得跟别人一样,整体还是只有七八成。所以就直接放弃了。那会儿公司要是说以后一辈子都比别人多20%,那就另外一回事(逃

Laughing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有过两次出国的经历,第一次是在我三岁的时候,我们全家移民加拿大。那个时候出国的理由很简单,国内环境不好,想拿一个外国身份再回来。如愿以偿在枫叶国熬了3年的时间拿到了加拿大的国籍后果断回国,回国的原因在我之前的答案提到过,交不到朋友,孤独。
第二次出国是在我高中毕业,我一直上的是国际高中,我们那个高中基本所有人都是以出国为第一目标,在那个大环境下天天被洗脑自然认为出国是最好的出路。
我高中读的是上海中学,国际部。在我们那里只有最差的学生才会选择去清北复交,因为国外的学校不要他们。对,只要你有国外身份进清北复交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基本申了就给进。当时不知道,现在看来其实如果当时选择没有出国,我现在的人生可能是另一幅样子。
在加拿大住过好几年在美国住了也好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见识和阅历变宽了吧。祖国有祖国不好的地方,北美也有北美生活上的弊端。学会了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很圆,但是祖国的月亮也不见得就明亮。
其实在我之前求职的时候我一度很质疑我的选择为什么要选择出国,毕竟清北复交在国内的优势真的很大。但是路选了就选了。其实当时我们学校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出国,很多都是父母帮忙决定的,随波逐流吧。
再飘个几年后应该还是会回国,外面的佳肴再丰盛,也比不上回家一碗稀粥。

Qualia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是一个出生在日本的中国人,我经历过两次出国。
第一次出国是在我9岁的时候。与其说是出国,其实是回到我父母出身的地方,回到我真正的家乡。当时的理由很简单,父亲公司要在海外发展,于是派他来中国工作。我父母也希望我能学会中文,于是我们全家就搬到了上海。来上海之前上的日本幼儿园和小学,接受日本的文化教育,和周围日本人过着一摸一样的生活,父母也从不硬给我灌输“你是中国人”的思想,我也不会说一点中文。此时我还不明白国籍,血统和出生地的区别。此时我才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哪里人,是由出生地决定的吗?是护照?还是父母的血统?在上海生活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特殊性,并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属于哪里。
到了上海,在经历了各种学习上的困难,文化上的冲击后,我还是顺利地融入了这个环境。在刚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是保留着许多日本人独有的思维和习惯。比如说我会尽量不麻烦别人帮我做事,经常“客气”,即使经常被误解为我高冷或讨厌他。我也明白了每个国家媒体上播报的新闻很多都带有偏见性,还是要尽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证实,要自己去经历才会真正了解到真相。这经历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学会了客观理性,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后来高中读的是上海某国际高中。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和我有相似经历的人,大家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生文化背景。我也发现了长期在不同环境下生活。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接触一种新的文化不仅是增长见识,也是给自己的人生或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思考,新的可能。我还是不确定自己将来想在哪里发展。于是我和周围很多人一样,选择去了美国。我选择了远离大都市的大学,我想脱离熟悉的环境,退出舒适圈。我没有像一些人一样有明确的目的而出国。我期待在那里可以重新认识自我,找寻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美国读的不是常青藤那些名校,我也曾质疑过我自己的选择。前几天有人问我后不后悔出国留学,我想了很久回答了没有。也许当初待在国内上大学,我会过得更轻松惬意,也许现在要再工作好几年才能赚回大学四年的巨额学费。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9岁的时候我没有跟着来中国会怎么样,我会和那些没有出过国的日本人一样,看着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而跟着”无脑”黑中国吗?如果我没有来美国上大学,我的大学生活,朋友圈子又会是如何,我会不会认识更多的大牛。说实话,我现在给不出一个具体的理由说明我为什么选择了出国,也说不明白我真正收获了什么,但是我相信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我会庆幸自己出过国,亲身经历过不同文化。所以我不后悔出国。
我不知道将来会选择在那里久居,也许会因为另一半而选择一个地方,也许永远也不会做出选择,而是选择一直漂泊,直到在国内或是国外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地认知自我。
如果有实力出国的话,即使没有明确目标也是值得的。因为很多事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会明白。

无忧无怖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又到了一年一度报税的时候了,让你们感受一下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率有多低。去年新加坡人的月收入中位数大约4500新币(中位数即把所有人的收入从高到低排序,排最中间的那个人的收入),约2.2万人民币。按这个梯级税率算起来,有一半新加坡人的个税率低于2.83%。如果考虑各种减税优惠,比如和年长的父母同住,有孩子要抚养之类,实际税率会更低。


———————————————


我来说说为什么我选新加坡吧。总结的话说在最前面,新加坡最大的好处是适合那些守秩序讲规则,同时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秩序,规则环境的人。比如说: 不管在哪都按顺序排队而且不用担心会有人插队。公共场所大家自觉保持干净整洁,说话轻声细语不打扰别人。不能抽烟的地方没人抽烟,你不用担心吸到二手烟。
---------------------------------------------
有知友在评论谈到歧视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个很吊诡的话题。歧视难道只有在国外才有么?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视吧,否则又何来的地图炮?而且有时候你也该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卑产生了被歧视感?毕竟觉得自己被歧视了多少也有主观成分。我去过的国家也不少了,如果说香港歧视大陆人有五分的话,新加坡最多两分。

我觉得我应该声明自己以下的观点比较适用于受过良好教育打算在新加坡找一份decent job然后移民的人,打算在新加坡政府学校留学然后移民的同学,打算来新加坡旅游的朋友。比较不适用低技术出国务工人员。没有歧视的意思,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了他的个人素质,同时也影响了他在社会活动中所接触到的人的平均素质。作为一个在写字楼工作的普通白领,或者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来说接触到人的普遍素质会有保障得多。不管在学校或者职场大家都各凭本事挣来别人的尊重,其他的背景倒是被淡化了。无论在哪,尤其是在国外,别人对你的尊重是要靠自己挣来的。
-------------------------------------------------
1. 治安完爆欧美啊,半夜出门完全不用担心生命财产安全。小偷什么的完全没有,差不多是夜不闭户的大环境。
2. 挣得不少,个人所得税还很低啊。月工资中位数2万多人民币, 一年交的税加起来还不到1万。
3. 文化接近,人家不排华啊。那些说新加坡反中的真该来新加坡住一段时间,新加坡应该是对中国大陆人最友好的城市,不信你去香港对比下香港人对大陆人的那个态度?后来再去香港我只说英文。
4. 房子便宜啊,入籍以后买个政府组屋使用面积100平米的房子也就200至300万人民币吧,政府还给你一堆补助贴钱给你付首付。居住环境不比国内的小区差,而且是99年产权。
5. 新加坡护照真心好用啊,基本上去哪里旅游都不用签证了,说走就走。最重要的是拿它入境中国也可以免签两个礼拜。
6. 新加坡不是人情社会,大家公平竞争,对一般人来说,有多大本事,有多努力就能取得多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上升通道一直都在,只看你愿不愿意多读书提升自己。
7. 吃得好啊,中餐真的好吃又不贵。其他国家比的了?还有一年四季的各种水果,对,一年四季都有西瓜吃!
8. 空气好啊,大部分时间只要隔壁印尼不烧芭,新加坡的天永远是蓝的。
9. 父母过来住不会不适应啊,他们每年来住一两个月我完全放心让他们自己出去转,全中文环境,新加坡人的素质也普遍算高。
10. 新加坡属于城市国家,公共交通四通八达且完全没有香港的拥挤感觉。
11. 作为花园国家,新加坡地理位置绝佳,我不是指马六甲海峡,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真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大。她被马来西亚和印尼包围,又不在地震带上,所以完全没有台风,海啸,地震这种天灾。
12. 新加坡的教育质量在亚洲绝对属于第一梯队,国大,南大在亚洲也还是拿得出手的。
13. 政府的高效,廉洁也很赞。毕竟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张选票,有困难找政府就对了。小区楼下的地板太滑?拍照反映给政府部门,地板换成防滑瓷砖。下雨的时候从地铁站/巴士站走到小区会淋雨?反映给政府,给你全程搭建雨棚。地铁经过小区太吵?反映给政府,给你修隔音墙。家里有大件家具要扔又不想自己搬走?打电话给政府要他们派人来帮你搬走啊,免费。每年会有议员一家家敲门问你过的好不好,政府怎么才能做的让你更满意。
14. 说件小事吧,新加坡人回国的时候可以走快速入关通道,扫描护照和指纹就能入境了,整个过程不超过半分钟。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最暖心的是完成整个过程之后电子屏会显示"欢迎回家"。这个国家会从小地方增加你对她的归属感,尤其是当你去国外浪了半个月,回国看到这句话时真的会被暖到。
15. 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发达国家,新加坡该保护的海滩,湿地,森林,蓄水池一个不少。去树林里徒步,沿海岸线骑车统统都没问题。有不少适合一家人一起出游的地方,而且免费。想看猴子,孔雀一类的动物不用去动物园,去这些地方就能找到。当然也会有野猪之类的。
16. 说到免费我又想到一个。新加坡人全民爱运动,一到晚上满大街都是路跑的,当然每个区都会有自己的体育场可以健身游泳跑步。你在这种环境里都会不自觉地爱上运动。政府还给每个居民的运动账户充值,鼓励你去健身房,去游泳,也可以用这笔钱租场地打球。无论大人小孩都会自动拿到这笔运动基金。
17. 新加坡不是福利国家,因为建国之初老李就不希望国家养懒人。不过政府在公共医疗和养老上真的是绞尽脑汁了。公积金的医保那是最基本的,在新加坡只要有工作,雇主就会给你买商业医保,顺便把你老婆孩子都保了,所以看小病不用钱,看大病基本上也能报销。政府还鼓励每个人早为养老做准备,随便去银行开一个养老账户,每年往里面存钱,存多少扣多少征税收入,自愿存钱去公积金账户也能免税。你还可以帮自己的老婆孩子存养老钱。这些钱存进去以后可以自由投资,就是老了之前不能随便取出来。
18. 在新加坡工作年假多啊,像我一年24天年假,再加上十几天的公共假期,基本上每年一 两个多月不用工作可以周游各国。
19. 城市国家生活便利有人气啊。家附近走路十分钟地铁站,商场,邮局,银行,电影院什么都有。晚上九点以后想吃宵夜没问题,半夜想逛超市也有24小时的大型超市给你逛。这是你去欧美做梦都办不到的啊,晚上除了酒吧都关了,周末除了餐馆都关了。当然你大半夜的也应该不敢在外面走。
20. 再补充点政府给的小福利吧,每年财政预算一出来,基本上都会有差不多价值一两千块人民币的消费税返现,还会根据你的居住情况给每个家庭每年几千块水电费和物业费的减免。
21. 在新加坡生的孩子越多,政府给你的各种奖金补助也越多。政府学校的学费真心便宜,也是各种政府补助。最重要的一点是,只要你考得上,学校永远会有办法给你找出钱来让你去读,政府奖学金,助学金,社区自己的各种基金,还有校友捐献的基金,实在不行银行还可以提供无息助学贷款。新加坡完全不存在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精英教育为每个人敞开逆袭的大门,只要你够勤奋,够努力。
22. 新加坡全年恒温26到31度,喜欢夏天的来这里就对了,买衣服方便,家里也不用那么多衣柜放四季的衣服。北方人可能受不了31度的热,对于我这个从小在火炉里长大的人来说,在家我都不用开风扇。还有,新加坡防蚊工作做得不错,在家基本没被蚊子咬过。
23. 新加坡虽然是华人占绝对多数的国家,很多华人传统保留的也很到位,比如很多新加坡人三字经,弟子规背的都很6,华人的传统节日也很重视。可是他们的想法还是很西式的,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隐私,在公司也不会像国内那样整天问你为什么还不结婚,还不生孩子。他们把工作关系和私生活区分的很开。
24. 新加坡的书卖的挺贵的,不过每个区域都会有公共图书馆,环境舒适,借阅图书,CD, DVD统统免费。支持异地还书,所以你应该再找不到不读书的理由了吧?
25. 移民以后可以帮配偶,父母申请五年制的长期居住准证方便他们过来长住,也可以随时出入境。这个是没有移民监的,五年到期后可以续签。
26. 写写新加坡的大学吧,在中新两国都读的是top2,新加坡大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每个学院都有专门的部门帮每个学生改简历,教你面试技巧,餐桌礼仪。从入学第一年就开始把你推到各大公司实习。我当初想休学全职实习,学校准了。实习回来不想耽误毕业,就申请一个学期修一年的课,学校也准了。为了以后职业发展我有朋友想去别的学院修minor 也准了。新加坡虽然严刑厉法,可是一点也不死板。最后基本上大家毕业后都有了不错的发展。
27. 在新加坡看电影还是很爽的,新片上的很快,基本和北美同步。而且全部都有中文字幕。带父母去看电影完全没问题。
28. 新加坡是没有遗产税的,如果你很有钱还有孩子要继承遗产,赶紧来新加坡就对了。
29. 新加坡的淘宝代购公司已经做的很成熟了,在新加坡网购淘宝超级方便。花99新币买一年的会员,大件商品,家具随便买,统统给你运到家门口。国际运费只要2.99新。
30. 新加坡虽然小,不过周围好玩的地方不少,星期五拿一天假,坐两小时廉航飞去普吉岛,巴厘岛,各种岛过个长周末放松一下完全不是问题。远一点去澳洲也很方便。
31. 新加坡机场软硬件条件都属于世界一流,吃喝玩乐睡,全部可以满足你,而且比市区还要便宜,因为整个机场都是免消费税的,还有很多服务是免费的,比如看电影,玩游戏。重点是它免税店的价格真心便宜,有些欧洲牌子化妆品比我在巴黎,罗马的免税店看到的价格还要低。不过买皮具还是建议去欧洲买便宜。
32. 新加坡的猎头行业很成熟,对于有学历和工作背景的求职者来说,找工作,跳槽的整个过程都会很流畅。他们甚至会帮你打印好辞职信。
33. 如果你没有孩子或者不打算靠孩子养老,新加坡有个以房养老的政策不错。到一定年纪以后你可以把房子产权转给政府,你只保留居住权,政府会在你有生之年付给你养老金,然后在你死后收回房产。
34. 早上七点前坐地铁去市区是免费的,因为政府希望大家上班早点出门避开早高峰。
35. 新加坡的街道非常干净,回国每天都需要擦的鞋,在新加坡穿半年擦一次没问题。下雨的时候完全没有泥泞,裤脚和鞋子可能会湿可绝不会脏。
36. 说个过马路的细节,新加坡的司机在斑马线和拐弯的时候绝对是车等人。这一点我每次回国过马路时都很不习惯,明明行人现在是绿灯,为什么要转弯的车一辆接着一辆就是不让我好好过个马路呢?
37. 新加坡禁枪,而且新加坡有死刑。即便如此,他们全国的反恐意识也非常强,举个例子,去年有个中国同胞把一个行李箱忘在地铁站台,箱子被乘客发现以后马上向官方反应,然后政府立刻封锁整个地铁站几个小时,确认不是爆炸物以后才重新开放,当然了,最后那个箱子的主人也被抓起来严惩了。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在新加坡你完全不用担心演唱会听一半被自动步枪扫射,也不会走在街上被货车碾压。

剩下的我再慢慢补充吧

---------------------------
以下是我觉得新加坡的缺点

1. 买车贵,养车贵。应该可以算是全球最贵了吧。因为新加坡寸土寸金,道路要留给公共交通,而且为了环保,政府根本就不鼓励私人拥车。拥车证只给十年,一张证都能再买一辆车了。不过你钱太多还是可以去买私家车的,不限购,不用摇号,有钱就行。
2. 烟酒都非常贵,而且很多场所全面禁烟, 晚上九十点以后也不让在公共场所喝酒。酒吧除外。同样是因为政府不鼓励影响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
3.口香糖可以在新加坡吃,可是不让卖。因为吐的到处都是影响市容。
4. 严刑厉法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守规矩就会被惩罚。比如,随地扔垃圾,在地铁吃东西,公共厕所忘记冲水统统要被罚款。诈骗,偷窃统统要坐牢,更严重的犯罪好像非礼,性侵就是鞭刑了。
5. 精英教育升学压力大,从小学就开始分流,中学再分,高中还会分,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分配给他适合的教育。当然,你要是努力学最后都能进国大,南大。新加坡的本科教育不像中国那样扩招,所以大学生毕业以后一般都能过上中产生活。
6. 新加坡太小了啊,只要是休超过一周的年假就一定要出国啊,一周左右去日本韩国澳洲或者邮轮去公海都行,两周就去欧美了。新加坡家庭基本上每年一次远途 几次近程旅行。
7. 中餐的味道跟中国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丢丢,日餐比日本吃的味道也差了那么一点。就一点,也不多。
8.环球影城没有哈利波特园区,差评。不过有变形金刚。
9. 7 8月到出能闻到的榴莲味道,不喜欢的人估计会被臭死。
10. 农历七月一整个月新加坡华人都爱烧纸钱,味道不好闻。
11. 护照每五年要更新一次,很麻烦。
12. 新加坡人吃饭爱喝饮料,非常不健康,建议不要被他们带坏了。
13. 新加坡人非常爱排队,再难吃的餐馆都有人愿意排队。买新iphone肯定也是要排队的。
14. 新加坡人很怕死,胆子小的很。稍微违规一点的事情他们都不敢做,比如说在没车的时候横穿马路。
15. 新加坡本地的电视台非常难看,我觉得看多了会降智商。所以一般在家只用电视看youtube。
16. 每次议员来家访我都觉得神烦,像我这么内向的人有不爽也不会说出来的。
17. 地铁开的太慢了,说是为了安全起见。新加坡的地铁行驶速度绝对是全球最慢,而且还偶尔故障开开停停。
18. 天气热,不注意防晒容易长痘。
19. 电影院里面真的很冷,不要穿短裤去看电影。
20. 没有四季,每天都是七点天亮七点天黑,有人觉得一尘不变很闷。
21. 我居然忘了吐槽新加坡式英语了,刚来应该不容易适应,时间久了就习惯了。其实跟外国人打交道多了,不管是欧美的,还是澳洲的都有各自的口音。慢慢适应呗。
22. 新加坡的地铁会报站,可是坐bus不会,而且需要提前按铃司机才会停车。喜欢在车上玩手机的别坐过站了。
23. 新加坡人的素质还是低了些,偶尔会在地铁听到有人打电话说个不停。这种情况在日本几乎没遇到过。即使说话声音不大,可是一直说真的很影响周围的人。
24. 新加坡的医生死都不愿意给你吃抗生素,什么小病都恨不得让你自己好。如果你想吃抗生素记得认真严肃的跟医生要求。
25. 新加坡人对不守规矩的人容忍度很低,如果你乱穿马路又正好碰到一辆车,那个司机会毫不犹豫的长按喇叭怼到你怀疑人生。在电影院你要是在那窃窃私语,会引来周围嘘声一片。

Abby Deng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见 @gaga salamer 邀请了我~~
顺手吐槽下知乎的邀请不能直接回答 挺麻烦的。
我很简单 我一直英语很好 高考 143 四级 625 六级 608
刚考完雅思 7.5 听力阅读 8.5 口语写作 6.5
父母也一直希望我能出国去上学 他们可能觉得我是浪费了自己的英语。
大学四年 软件工程 没有好好学 纯粹凭运气进了一线互联网公司。
沉浮几年 越发不满足 产品经理行业浮躁且焦虑 自己也做的不好。
我一直都有一种深深的「产品经理无用感」国外的产品经理和国内的很不一样。
我在进公司第一年就后悔想做码农了并且我都尝试给国外的公司投过 offer
种种命运的机缘巧合让我再一次走上了这条路 正在申请中
运气好明年春天入学 运气差也就明年秋天入学 挺好的。
投了个好拿绿卡的国家 不想回来了。
我一个女生 毕业后一直单身在北京打拼
做产品经理加班到半夜 周末加班很正常。
我这人比较极端 要么喜欢像纽约那样超级繁华的大城市 要么喜欢偏僻的小海岛还因为这个成了潜水员。
但我偏偏不喜欢住在北京这样超级繁华的大城市的郊区里 感受恶劣的环境 恶毒的房价。
出国找个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存存钱 接我爸妈去国外享享清福 有生之年有可能的话多走一些地方 考个潜水教练 挺不错的。
我不是没有追求 高考之前的模拟考试也曾经考出过 682 的高分 也曾经梦想清华
可现实就是 你哪怕就是进了清华 进了百度 也无法给父母给自己买一套没有污染的大房子 不如另辟蹊径。

三好小白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因为国内读研总是会给老师做免费劳动力。。。- -
当年决定出国的时候就是这个很单纯的想法。

后来自己发生很严重的交通事故重新回学校复读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索性就自愿放弃学位回来了。
回来后目前一直在家休养,慢下来反而让自己想清想通很多事情:
1.读研读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件事本身不是错,错就错在国内的社会氛围让众人误以为有个高学历,就肯定会有高收入一样。
学历和颜值这些一样,通通是标签,只能给你带来始,能走多远多宽依旧是看一个人的实力。
读书不是错,但更好更优的目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追求。
如果本身并不喜欢热爱自己的专业,那么为什么一直读书就不是一种变相的啃老呢?
盲目的持续读书一方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一方面浪费了不必要的家庭开支。

2.不要那么急,慢一点没关系
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的情况下,不如花点时间问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什么相关,多花点时间精力进行摸索学习。
从来就不存在这样的一条规定:不读书了就必须在工作。
有这样的规定吗?没有吧?如果有的话,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触犯法律而关进牢房了。
中国人就是太着急了,急着读研,急着工作,过了25岁就急着结婚,急着挣钱,急着升上高位。
大多中国人都在看着别人过日子,明明谁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
真的这么着急的话,为什么从来没见到哪个中国人急着去投胎呢?

3.出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我从美国转了一圈回来啦,用我妈的话说是“书没读到,人还去了半条命- - ”
但是我不后悔,出国读书是我当时能做的最好选择,是最优解。自己的选择责任也得自己承担。
人生境遇千变万化,遇上了就勇敢面对,逃避抱怨后悔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妈和我说过”即使你现在因为事故而掉眼泪掉到明年这个时候,你的事故会不发生吗?“
想了想,不会,泼出去的水是不能收回来的,历史也无法改变。
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总在烂事上纠结?
出国读书固然好,国外很多领域的研究都比国内发达了许多,如果你是抱着精深自己的学术研究的目的,那很好。
我鼓励你出国,在自己家庭条件、个人独立性等各个方面都能满足的情况下,你应该去继续学习。
如果你单纯是想出国见世面或者镀个金……
……没有然后了……
国外的月亮并没有更圆也没有更亮,不管在哪里都更该落实到自己个人的发展。
如果你觉得前人的话是狗屁,不听劝,那也是很正常的。很多事情非得自己经历一下才会知道前人说的没错。

自己现在回来后反而觉得国内挺好的,饭菜有更多选择、生活成本也更低,最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心里会有一种石头落地的踏实感。

【写在最后】
独自留学在外千万一定小心得多多注意个人人身安全,不该去的地方就别去了,前人的惨状就在这里躺着呢~ 引以为鉴啊 引以为鉴!
背景详情可参考:
三好小白:关于Umich 留学生小白

如果你有美国留学的欲望,可以关注公号:小白大道,或知乎专栏:小白大道-美国留学
毕竟我曾独立完成大部分申请事宜,回来后纵观中美教育的差别,觉得也不过尔尔。
或许会给你更多更适合的建议,帮你更加理智地考虑自己的留学欲望。

张维波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20年前,大部分出国是为了打工赚钱。(比如日本20年前打工就是一个小时60RMB!!)
10年前,大部分人出国是为了边学习边赚钱。(比如日本10年前就是一个小时60RMB!)
现在,大部分人出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赚钱。(比如日本现在还是一个小时60RMB。。)
谈谈去日本,到现在的变化吧(在东京圈待了10年)
1.2004年赴日 当时在日本的中国人虽然也很多,但比现在还是少很多。 东京圈的日本人自然是见惯了中国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来日本就是为了打工挣钱。连我一个考上日大的,他们都说:頭いいね!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他们并不是说日大很好,而是我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能上过得去的私立大学他们觉得很惊讶。。。
2.2006年进大学 进大学后,因为班上就我一个外国人。虽然是中国人,并不那么起眼,但很快大家都知道我是中国留学生了。比较熟悉的同学,都会问我这个问题:你们家应该很有钱吧?。。。我只能呵呵表示并没有哦。。当时在日本来看人,中国这么穷的国家除非很有钱才能来日本留学。
3.2010年大学毕业 读完了4年的本科,刚进大学院,我要搬家。 搬到了新小岩的一出住处,因为新小岩中国人很多,日本的普通居民已经习以为常。但警察却保持着时刻的警惕。 我跟朋友刚把东西卸下,还没往家里搬呢,突然过来2个警察,我说我是中国留学生,就要看我的登陆证。我说在楼上,他就跟我上去了,把登陆证给他了,满脸的怀疑问我:说你在读大学院?我说是的,顺便把学生证给他了。他拿过学生证眼睛都大了,估计是把博士前期课程看成了博士。。立刻用很尊敬的口气说:博士ですね!すごいです!お邪魔しました。
4.2012年就职 其实就被警察问过那一次。 大学院修士毕业后,我进的是建筑公司的土木建部门,负责施工管理。当我去的时候,他们得知我大三就自考通过准土木工程师考试的时候,都非常的吃惊。因为有的前辈都40了,还没通过。。。
5.2017年的现在 2013年年底回国后,自己工作2年后2015年创业成立引路留学。 去年一个新成立的语言学校的校长来我们办公室访问。接待完他,他下楼的时候佩服的用日语跟我说:真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年轻,就在这样大的写字楼里(华润大厦)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虽然是一套的寒暄话,但能听出他的震撼。其实这只是一家分公司。。


通过这13年的变化,可以这样的总结下: 能拿个好文凭固然好,留学过程中的 所见、所感、所练、所得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希望在外的留学生们,不要给中国人丢脸,好好努力,自强不息。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被前女友甩了,说我太苛责,我不忿,她GMAT考到一半放弃了,我为了证明她是错的,于是开始考GRE,然后我出国了… 然而,这是一场没有喜悦的胜利,因为出国后,我才发现,我还是喜欢她…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出国的原因简直草率天真too naive。

从一个二流初中到一流高中以后被狂虐自信心,成绩差学习糟糕,五百多个人年级倒数前五十。

恰逢那段时间父母周围都是孩子出国的家长们,轮番来找我们轰炸:
“孩子学习不好出国就好了”
“孩子英语不好出国有环境”
“孩子在家不懂事出国会锻炼出来”
“孩子身体不好国外空气好”
“我们家孩子以前也调皮,出国就懂事了”
“我们家孩子在国内也不学习,国外老师特别会鼓励孩子”
……
再加上我那时天真的相信国外高中比国内轻松,又有言说高中出国,考美国大学有优势很容易。
于是在懵懂无知中果断被洗脑了。就是这么简单且迅速。
在我和我爸的坚持下顺便说服了我妈妈。

后来学校定了机票买好了什么都准备好就差背包走人的时候我突然后悔了。
大概是一直没出过国,在家养尊处优依赖父母,周围环绕着朋友亲人的我,面对未知的时候恐惧害怕吧。有次和妈从寺庙出来时候,突然就是抑制不住我不想走了的想法。
我妈带我又回到寺院转塔,说如果转完决定不走了,我们就退机票。
转塔中遇到一个藏地的师父,聊天是说出了纠结疑惑,他用蹩脚的汉语说别担心,会很好的。
安慰之后莫名定了心,义无反顾地就这么出国了。

出国之后发现自己果然太天真。从刚开始各种懵逼到好不容易勉强适应,学习生活各方面难度值有增无减。眼界越大,周围大神越多,压力也越大。
申请大学确实多少有一点优势,但是比起多出来的挑战,并不比国内轻松。

如果当初没有走,我也会成长,也许更好,也许更差。然而都没关系了。


虽然从做出这个草率的决定至今各种懵懂懵逼,机缘巧合全靠运气,
虽然周围朋友都很惊讶,说我是最不像会出国的,最像应该在国内学文史哲做研究。
但现在,各种抉择之后,选了工业设计,做无数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掘很多国内不会接触的东西,视野更大,性格也变了不少,这些所有的改变都无不得益于出国这个选择。
可以说,毫不后悔。

王听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因为考不上985……

脚猫三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次的出国,是我自己选择的。
作为双语专业的毕业生,总觉得出了国就是自己的天下,我就可以高大上。
所以公司人事问我要不要去德国常驻的时候,我一口就答应了。
要直接说理由的话,就以下几点吧:
1、我本身是个喜欢到处浪的人,在国内呆着习惯了,想要多看看世界
2、为了锻炼自己,不仅是外语,还有在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
3、德国更低的生活成本(指的是独居以及超市日用品),更高的工资
4、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虚荣心
到德国已有一个月,发现,出国还是和想象的一样,没有那么美好,特别是常驻,孤独、压力、抑郁各种都让人透不过气来,生活就是这样,so ist das Leben
乐不思蜀?你一定是在逗我,我满脑子就想着两个字:回国!!!!
以上!!

TestDaily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h1]选择这条路,生命有了更多可能[/h1]又到一年盛夏,轰轰烈烈的高考又占领了一切社交媒体,如同一场盛大的仪式牵动着一些人的神经——2014年怀着懵懂的憧憬和不可一世的高傲走入高中,信誓旦旦地将名校制作成这条路上遥远的里程碑,今年的主角便是我们。
在初中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掉头发,最严重的时候一块硬币大小的头皮光秃秃的,父亲当即对我说:“我们尝试以后不上课外班,10点就睡觉。生活不是只有学习这一件事,还有更重要的,比如看书,比如整理家务,比如出门放风筝……”虽然这些我没有真的去实践,但父亲的这段对话对我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我发现自己正是这样一个比较喜欢折腾的人:上课可以认真听讲,布置的作业能够认真完成,但从此之外向来“懒惰”,不愿屈服于题海战术,周围的人拿着龙门专题刷刷刷,我却恨不得多买两本米兰·昆德拉来读。
很多人把出国理解成“逃避”,对我来讲,出国确实是一种逃避——用那些要求耐心和巨大精力的刷题时间去拼一个金属拼图,走访一所残疾儿童的学校,学一门新的语言,漂洋过海遇到一个难相处的外国室友,被一些大学接受,又被另一些大学拒绝,甚至是找一份工作、在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几个月——我没法想象被高考禁锢的我会比现在的自己少拥有多少五彩缤纷的故事,是选择出国这条路才让我三年的高中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经济学中说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取舍,三年来,孤军奋战的我遗憾失去的,是几十位同侪并肩作战的归属感,但也因此获得了属于我的不一样的人生。我的高考准考证和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放在书架的同一层,它们代表着我的两种不同的经历,让我在成长中慢慢明白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悬梁刺股、埋头苦读——向往窗外景色的人,也更感谢生活慷慨地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门。祝愿明天我的所有伙伴们也能如愿触碰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们选了不同的路,但希望我们一样幸福。
——Jennifer
[h1]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h1]2014年夏天,我实现了人生中第一个“小目标”,以非常靠前的成绩进入了我们小县城最好的高中。那个时候的我觉得高考对我来说不过就是另一个中考。为了这场考试,我主动地放弃休闲转而充电,得空就刷题;放弃睡前冥想,每天都是躺在被窝里回忆着背过的政史睡去的;一向喜欢的体育运动也被我变成了每天急哄哄地去操场跑几圈解决的事。
那时候的每天都很满,每天和同学们一起,接受压力、狠狠努力,充实到我没有去想我是不是真的适应这种模式,也没有意识到不知不觉我高考的信心和爱(最开始真的是爱啊!)已经渐渐淡褪。直到我在有意自己成立社团时收到了老师“我们学校没有这种先例”以及周围人“集中精力学习”的忠告,才渐渐心灰意冷,开始思考我是不是适合这样的模式。
巧的是,高一暑假,我参加一个美国夏令营。本意是长长见识,顺便增进英语。可是正是那段和国际学生以及美高生混在一起讨论、做项目、展示的日子,让我看到了另一条路。在血脉偾张心跳加速(悄悄地)开始关注这方面信息后,我最终选择了这条不曾想过的路。
从此,回到学校,学照样上,充实自己、接受压力、狠狠努力,只是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拿出更多的时间做让我有兴趣的事的契机。同样需要努力到达的终点,我只是选择了一条我认为更适合我的路。现在我知道它是适合我的。我真的知道。
——豆豆
[h1]睁眼看世界[/h1]为什么出国?缘起普通的家庭对话。
“大学出国吧。”
“哦。”
然后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当时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孩,我根本不知道出国和高考选哪个,纯粹是父母觉得你应该出去看看,我就出去看看。直到我高二到了美国一所当地的国际学校做交流生,我才感叹,我这个选择真的太对了。

我的同学来自全世界一共16个国家,其中两个,是来自阿富汗和叙利亚。我当时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这两个国家当时的局势有个模糊的概念。战争,混乱,宗教的冲突。当时阿富汗小哥和我一起上English B,学I am Malala。当时我们正好提到Taliban,就问阿富汗小哥关于Taliban的背景,他们真的就随手屠杀吗?
他笑着和我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他们很少来我们这里。”
我当时是懵逼的。我不知道一个恐怖组织很少来光顾你们家乡,为啥能笑着说出来。大概是因为麻木,还是因为与其他地方比他的生活已经足够幸福了。他说他很幸运,还能来美国读书,他有一个哥哥在明尼苏达。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离这些纷争是那么的近,一个活生生的幸存者就在和我一起讨论着中东文化。又是那么的远,我不明白他为什么笑,又不知道这18年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平时和他在一起上课,就是个普通的男孩子啊。他过的很开心,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只有在社交软件上那些战乱图片搭配上奇异的阿富汗文字,你才会知道他和我们并不一样。他远在异国,只得依靠现代科技来关注自己的祖国。他远在异国,只能在屏幕的那一端无能为力。我对他其实了解不多,但是我只记得他的笑容和他想能早日回到自己和平的祖国的梦想。
第二个是叙利亚小哥。学校senior speech那天,我就坐在第二排,能看到他长长的睫毛和清澈的眼眸。(讲道理很帅)他带着和平时一样爽朗的笑容走上演讲台,他讲他的故事。
讲年少任性的他是如何拿着AK和士兵一起对着天上狂扫,讲他的童年。讲他后来加入反政府军,被抓进监狱折磨,原话是torture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讲政府军如何拿waterbomb镇压群众,讲他爸爸怎么把他从监狱里保释出来。他越讲越激动,用手比划着子弹的大小,蹲下身子给我们演示政府军所用的武器。讲他的母亲现在在英国,是一个难民。家道中落。
当时的我托福听力只有24分,我也不知道这么长的演讲我是如何听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我听完怎么就哭了。和阿富汗小哥聊天的时候感觉一样,叙利亚人怎么离我这么近,又那么远。
说回来,出国的意义。能出去看啊,就出去看看。我不出国,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见到来自这两个国家的人,听他们讲故事,听他们讲他们的世界。世界那么大,我应该出去看看,应该懂得不同的世界观,懂得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一样幸福地无忧无虑,同时也懂得不是每个人出国的初衷都是“出去看看”,理解那些渴望学成回国效力,亦或是不得不出国避难的人们。
说起来我也是出了国才真正明白出国的意义,每个人想看的东西感悟的人生都不一样,希望所有的出国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由吧。
——晒米
[h1]经历了不同的生活,才明白我真正想要的[/h1]出国是我在初中第一次接触到的。那时,急于从各种活动中解脱出去的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一所真·专注于学习的高中,那时候的我一定不知道,在未来我会打开出国这扇门。
从本质上来说,我是个十分害怕孤独的人,这就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对环境对同伴的极度依赖感。初中时最要好的同学很不巧的分散在了不同的区,而高中的同学却难以和我达成共鸣。为什么他们可以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为什么学校的社团如此稀缺?为什么学校的公众号推文如此空洞?在迷茫之际,我自然不会切断于初中好基友们的联系,也是在那时发现……有好大一波人开始准备托福了。那时候就是出国想法的萌芽阶段。
我是被出国的schedule给推着走的(除了成绩永远推不动)。冥思苦想写学生会提案,参加学校零散的志愿者服务,去参加物理实验的邀请赛,我尽力在远比初中荒芜的多的环境里开垦出一条属于留学党的泥泞小道。没有我心心念念的模拟联合国(当年模联不允许初中的宝宝参加,结果到了高中居然没有这个社团,啊很伤很伤)那就自己去打申请啊(结果最后还是失败了);没有逗比版公众号就和同学一起咯~在之前被我一次次吐槽的初中生活反而成了我最憧憬的状态。
3年前的我向出国伸出了手,而出国在这3年里锻炼了我。在我吐槽高考所必备的机械刷题的时候遭遇了就那么几套样卷的新SAT(#゚Д゚);在我将粗心全部归咎于过长的数学卷子的时候遇到了背景知识更加长的SAT数学;在我气愤于屡禁不止的作弊的时候了解到了honor code;在我还对自己一无所知的时候遇到了我why essay(不愿承认那个把我整疯的why essay如此有用)......
如果我在这个岔路口走上了高考,在大学里我可能发现学校的风格和我不和,可能发现专业实在不适合我,可能感觉社团活动等等和学习难以兼容……而现在呢?我选择了这条路,选择在高中把这些经历了一遍。
——匿名

[h1]我愿去探索那未知的路[/h1]当年犹豫出国,自己偷偷的想了大概一年。对我来说,留在国内高考,虽然可以去到家乡最好的大学,但是去不了北上广特别好的学校。我所看到的事实就是,在我考区,想要去到清华北大,需要考到大概全省前15左右,全省可能前100能去到人大这样的学校,而我是绝对没有这个实力的。我权衡了自己的能力,觉得我出国能去到的学校,绝对不会比我自己高考能考上的学校差。这之后我才跟我父母,老师开始谈我的想法。
一开始所有大人都挺震惊的,他们觉得我努力准备高考,读什么样的大学,以后大概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条很明了,很安全的路了。可是我不满意,我不想我自己的人生,在18岁之前,就被安排的这么清晰,甚至都不需要我怎么去探路。出国,也是我把我自己踹出comfort zone的一个方式,我给我自己更多的选择。我不想自己一直都呆在comfort zone里,那样的话,我害怕自己一辈子就这么碌碌无为的过去了。
但高考和出国,其实是殊途同归。我们都需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只不过出国党已经提前奋斗完了,接下来的,看你们了。希望考前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有最好的成绩。
——匿名
[h1]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h1]其实选择走上出国这条路的原因有两点,不够强的抗压力以及渴望更多选择的心。
中考的时候,我发挥的很不好。从中考前几天开始就一直觉得紧张到爆炸,再到考试前夜整夜难眠。不出我所料,中考发挥比平时差很多。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我自己的抗压能力是如此之弱,所以我没有勇气把我未来人生的走向赌在那两天的考试上。
然而出国这条路就给了我很多的机会,从各项作业到每一次小考,这些考评项目使得分摊到每一次考试上的压力变小了很多。对于我这种大考总是没有平时发挥的好的人,这样的评价体系使得我在学业上有了更好的表现,让我可以向身边人以及大学证明我依然是一个优秀的人。
另一方面,我记得之前一个高考的学姐高考完告诉我说她大学要去学经济了。我很诧异,因为她一直是一个热爱文学并一直把考入中文系作为大学目标的人。后来她告诉我说:“没办法高考没太发挥好,考不进那些比较好的中文系毕业太没出路了,只能选一个差不多的分还够的学校的好就业专业了。”
在高考面前,我很怕到时候因为那简单的一个分数,我被迫走上那条我不喜欢的路。选择了国际教育,我可以不再用在高三的时候埋头学习备考,而是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做乐队,演话剧,做各种活动。我不知道如果我选择高考我的高中生活会怎样,但至少我会说选择了出国这条路的三年很精彩。
所以我很敬佩这些高考的同伴们,愿你们在未来两天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好运。
——Andia
本文出自TD创作计划系列,欢迎关注微信号Testdaily获取更多信息。

冯东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个也不算我出国的原因,不过决定出国前后刚好看到了这本书。也忘了是怎么知道的,有点天意。Hegemony eBook: Mark Kalina: Kindle Store
书里的好多设定特别有意思。宇宙战斗有很多硬科幻元素。抛开那些不讲,对意识的设定是软科幻的,但是似乎能直击每个在异乡挣扎的人的灵魂。
有条件的人最好能买一本读读。有时间我会摘抄一些。

When she had become a daemon, leaving her old body and her old life irretrievably behind, she had been afraid that nothing would ever feel right again. She was seeing with new eyes, hearing with artificial ears; every sense was ... a bit off, at first. They had explained it to her; there would be an adjustment time to the new avatar, but in her own mind, which was no longer housed in what had been her brain, there was a terrible fear that this was the way it would always be. There no going back. She would go mad, she thought. After all, not every daemon managed to survive the change.

当她抛弃本来的身体无可逆转地成为「异类」时,曾经惧怕再不会有任何正常的感受。新的眼睛、耳朵、所有新感官起初都不太对劲。他们解释过这是对新形体的调整期。但她的内心深深恐惧,离开了最初容纳自己意识的大脑,这种感觉会一直下去。无路可回。也许自己会失去理智。每个「异类」只有想法熬过才能生存下去。

Baoyi Cai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gaga salamer 邀。无视了这货的邀请很久,今天终于想起来答了。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自身的条件找不到自己想要找的工作,又不想在国内读研,然后出国又刚好有学校的奖学金,于是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说,走在出国这条路上,遇到了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生导师,看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未来,觉得这样下去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概率更大,所以就继续了。毕竟读的是一个被本行业的大牛说是“could bring you everywhere”的学位呢。

以上。

木已成藤若水成恒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一句滥俗,但确实真实的话→_→
世界辣莫大
我想去看看

于是,我就去看看。

以上

Peter Tam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根据你介绍的情况,我觉得你还是应该考虑出国去读书。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国内是否有顶尖的教授。出国除了学习,还需要多学至少一门外语。而每多学一门外语,你就多接触到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会给你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更宽的思路。自己更多不同的历史经验的传承。

就跟学语言类似,你对这个世界不同地区的了解也会随着你去过的国家数量增加而更丰富。最重要的、也最多的是你去过的第一个外国国家,而第二个外国的影响就少一些,第三个更少,越往后越少。但总是在增加。

开阔眼界,打开思路,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出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还会为你的人生增加很多有益的作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