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H Howard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wong 白米Ⅰ级
信贷业务中有并不神秘的4个要点,即—— 谁借钱借钱干什么如何还钱还不了怎么办 这四件事,转换为信贷的标准语言,分别是借款人、用途、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也就是担保。 为了方便理解,说个最浅显的例子。借款人找到银行,表示无力还款,这一定就是还款能力的问题吗? 如果这个人贷款用于放高利贷,那就是我们把钱到底借给谁的问题;如果这个人借钱用于赌博导致倾家荡产,那就是用途的问题;而只有例如借款人失业导致没有收入来源,才是还款能力的问题。还款意愿同样会出问题——我做客户经理时遇到过房贷借款人打电话来通知银行:买房时开发商承诺的房屋增值不能兑现,他现在准备断供以示抗议。。。 所以说对于同一个违约结果,我们必须要追溯到他们背后不同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在未来新业务的一开始便去挖掘分析,这就是所谓所谓银行信贷的“风险穿透”。
信贷业务中有并不神秘的4个要点,即——
白米Ⅲ级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7 个回复
H Howard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什么叫看得见?那就得看透,产品透明度问题。现在的金融产品(包括信贷产品!),参与方很多,例如有好几家银行,券商,基金子公司,信托,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中介机构(评级、审计、律师、评估),跨行业,跨市场,异常复杂。往往是银行通过这些机构,将自有或理财资金通过特定目的载体(信托计划、基金、资管计划)进行投资,标的如信贷收益权、应收账款收益权、结构化配资、两融收益权、信用债等等。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最终资金流向哪里?央票?金融债?企业债?信贷收益权?这些信贷收益权背后又是哪些企业的贷款?贷款投向什么项目?“穿透”就是你要刨根问题,拆穿哪些拗口唬人的法律金融术语。
要理解一件事,务必从矛盾论的角度入手,否则永远是皮毛之论,这是毛主席的哲学。如何理解“穿透”?要从其反义词入手,那就是“包装”!
为何要穿透?因为有包装,在金融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包装工人!他们造就了形形色色的马甲、通道、产品、结构。有人说穿透术和包装术是金融人必备的两大技能,缺一不可!
银行为了给隔壁的开发商老王的烂尾楼放贷款,不合规啊?银行找来了好几家银行,券商,基金子公司,信托,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评级公司,会计师、律师、评估师,咨询公司,设计了产品,形式上完全合规,当然老王也找了好多身份证,成立了多个表面上互相没有联系的农业企业,小微企业。为何要成立各种法律主体(离岸公司、红筹架构、有限合伙、基金…………)?有利则欢聚一堂,大难临头各自飞,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这些都要拆开来看看。老王的烂苹果有几层包装,有的是自己打蜡的,有的是金融机构替他包装的,还有机构负责贴名优产品标签,有的负责增信,信得过产品,还要把老王包装成知名农业专家。
包装功夫哪家强?商行看投行,金融人,大多数就是干这些“粉刷匠”工作出身的,文字拿捏到位,Excel运用入神,PPT亮点纷呈,不管内容如何,门面功夫十足。金融机构的求职者,简历精美,西装革履,你包装功夫老板都不认可,怎么去忽悠同行?客户?监管部门?包装功夫往往与薪酬成正相关关系。做投行的鄙视做批发的,做批发的鄙视做小微贷款,小微鄙视零售,越高端越空,技巧性越来越高。
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次贷危机前夜,2007年左右各大投行贩卖的毒产品说明书,很有意思的表述。文字,我问你老王生意好不好?你报告载明“经国际大所审计,净利润为正,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啥意思?要读懂净利润,还得读懂准则。正面回答了吗?没有,简单问题复杂化!你就直接告诉我,这家公司有没有问题?“经名校金融硕士海龟分析,未发现问题”“经大数据分析,未发现问题”“经模型分析,未发现问题”。问你有风险没风险?他只会告诉你统计上显著不显著!就是不直截了当的回答。问你房价(股价)是涨还是跌?你给我一堆,“不明朗,观察”,“谨慎持有,审慎介入”。一大堆前提,方法假设,看的累!出现风险怎么办?一定是黑天鹅啰!“百年一遇”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这些细节都需要拆穿,穿透就是撕开各种华丽的辞藻,看透各种精美的PPT!打开层层精美礼盒包装,发现是一箱烂苹果(话说如何卖烂苹果?那就是把它变成水果雕花,这就是“投行”的技术)。piece of shit!银行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好苹果可以卖,烂苹果也可以卖,但是你不能以次充好,烂苹果卖个好价钱。关键是你一刀切,不准卖烂苹果,怎么办?不能烂地里啊,只能包装了。贴牌、包装、增信也没关系,关键是要让拿钱的人同时承担责任!穿透就是厘清权责利,对风险合理定价。但是,几百年的游戏规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金融市场,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玩的就是想象力,就是对不确定性进行定价,价格都透明了,就成了计划经济,可以想象,穿透是很难的。就算有了大数据,有了人工智能,还是存在不确定性,有不确定性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金融家的生存空间。
“穿透”主要是讲类信贷业务,当然运用到传统信贷也是可以的。任何一笔信贷业务,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谁承担信用风险?承担谁的信用风险?只有摸清楚了真正的交易对手,以及对手的底牌,你才敢参与交易。如果你看了半天,复杂的股权结构,关联关系,历史背景,借款人的盈利模式很绕,不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建议你不要轻易参与,八成是骗子。你一个银行信贷员都看不懂,更不要说其上下游了,借款人将来怎么去向普通消费者忽悠现金流?哪来的还款来源?比如:(1)你看到的借款申请书上的借款人是不是真正的对手?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马甲,实际控制人问题,隐名股东问题,顶冒名贷款问题。典型的就是民营企业某某系的问题。(2)申请书上的用途是否就是真的用途?生意靠谱吗?如资金池问题,短贷长用问题,典型的就是融资平台。
银行的资金就是唐僧肉,信贷员的成长,一路走来,遇到太多的穿着马甲的妖怪,不断打怪升级,有的不幸被妖怪吃了。有的妖怪还是领导的裙带关系。不仅考验智商,更考验情商。有时候需要火眼金睛,有时候你眼睛得太透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只好把你推荐去网点做柜员,识别假钞去吧。
坐而论道易,要能看透,靠的是尽调本领、眼界、阅历、推理、悟性。实务中,要做到“火眼金睛”很难!“实质重于形式”更像是免责条款,兜底条款,杀人是他、救人也是他。我们看不见实质,我们只能看到形式,通过形式去判断实质,他做了一系列好事,于是我们说他是好人,而不是一开始就断定他是好人,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
但凡出了问题都可以说,信贷员存在“贷前调查不深入,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俗套的问题,做了规定动作,还不够,没有落实“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考核办法工作边界要清晰,要有可操作性,谁也没有三头六臂,火眼金睛,我只要按照你规定的动作,没发现,就是尽职免责?还是说,“实质重于形式”,只要贷款出了问题,我都是没有做到位?如果是这样,运气不好怎么办啊。
什么叫透?什么叫调查到位?客户清户了,没有任何损失。但凡出现展期,借新还旧,就是用途、期限、现金流没搞透!经济下行?贷审会委员是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管理人才,年薪几十万上百万,高级人才嘛,行业研究,经济周期没看透也是失误,对吗?这就是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了。刑法学有个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行为与结果有没有因果联系?结果论罪,主观思想论罪,偏废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扯远了。
如何去拆马甲?妖怪有七十二变,并不是说悟空会了七十二招就万事大吉,七十二是形容妖怪变化多端,要小心应对,根本就没有“天下无敌宝典”“一招鲜秘籍”。魔鬼总在细节中,风险总在大意时,无论你之前有多少荣誉,多少成就,多少光环,降伏过多少妖魔鬼怪,明天摆在眼前的一笔新贷款,一不留神就会让你回到起点。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马甲形式,生有涯,学无涯,所以我们不要陷入无穷无尽的战术,套路。要思考为什么要建马甲?动力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形式。马甲的目的有的是规避政策,有的是为了做业绩,有的是为了利益分配,保障各方权益,美曰交易结构设计。设计马甲就要防止被拆穿?客户骗银行,贷前骗审查审批,支行骗分行,分行骗总行,总行骗监管部门?行长操刀设计的马甲能被信贷审查专员拆穿吗?
银行是强势,但是银行中的个人未必,各种任务和考核,累成狗。一个小老板,一年也有个百八十万,信贷员在他面前,无论是生活圈,信息圈都有一定劣势。所以要“穿透”没那么容易,不是说股权或人事关联关系判断那么简单。真实用途?什么是真实?很多公司投资电影目的是什么?避税,买保险干嘛?洗钱,信吗?天津港瑞海公司的幕后老板是谁?保利俱乐部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多少媒体记者,查个底朝天,还是众说纷纭!不在核心圈内根本看不出来,如何尽职调查?你有没有比财经记者更高明的挖掘方法?实务中,还有很多信贷人员为了业绩,是“能看透而不去看透”,“能拆穿而不去拆穿”,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是替客户“包装”,为的是逃避各种各样的“合规审查”。
说道妖精,其实众生本无差别,有了神仙,有了标准,于是有了妖精。有了规定,就有合规和违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繁琐的监管往往造就了更加繁琐的创新。开正门、堵邪门,数堵结合、才能标本兼治。
很多朋友留言,未能一一回复,本人近期将出版一本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小书,系统全面梳理一下,敬请关注。
…更多文章请到信贷风控手记-知乎专栏
…更多回答请看H-Howard
wong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说来惭愧,这个问题我是在7月初的live中专门讲过的,即“信贷业务最重要的四件事”,请允许我在此无耻的放个广告:https://www.zhihu.com/lives/732915542477774848
惭愧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来live至今半年时间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更新的内容可讲,二来把live内容照搬过来终究是对所有付费参与知友们的不尊重。左右权衡,考虑到参与知乎的初心单纯是经验分享与交流,还是把live中关于穿透原则的简要提纲放在这里。
搞明白这4件事——贷前能看得清,贷后能抓得牢,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银行信贷当之无愧的风控专家。
以上。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某公司为了杜绝员工利用网络传小电影,胡乱发车的现象,下令即日起,公司内网不得传输*.rmvb,*.avi,*.mp4等视频文件,并设置了程序进行拦截。
于是,老司机们纷纷把以上文件打包,形成了*.rar文件,这样拦截程序无法识别,照样传输。
在那以后,公司决定,凡是*.rar文件,必须列清压缩包内的具体内容,程序会依据提交的清单一一核对,如有不符,或涉及rmvb,mp4,avi等格式文件的,直接拦截。若存在压缩包套压缩包的情况,则需逐层核对,直到所有文件被检查一遍。
最后那段就是穿透原则。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 公司穿透到个人:
“穿透”可能最普遍用于美国的LLC的tax look through税务看透。LLC本身公司无联邦税,由LLC的member成员(可以对应为公司的股东)个人申报公司税务。
2. 公司穿透到公司:
在其他属地,Look through也常用于一个结构中,某些公司没有商业实质,在经营地无纳税,不可享受双边税务协定,会被税局看透,在税务上视为没有这层公司。比如,A—B—BVI—C,在这样一个结构中,BVI可能会被看透,视为结构为A—B—C。其目的主要用于确认适用于哪两地的双边税务协定,或是否有适用的双边税务协定。
3. 穿透型公司:
2011年1月新西兰正式生效一类叫做Look Through Company,公司实体的收入可以转移到公司的所有人身上,在公司层面上免税,与LLC类似。
4. 银行业务中的穿透原则,可能用Commercial Substance商业实质来描述更加符合国际通用的描述: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借给谁了,借款人是否真的自己用钱,还是替他人出面,还是替好几个人出面),具体做什么用途,贷款如何回款。审核部门需要透过客户递交的文件看商业运营的本质,了解真实情况,减少不良贷款率。
5. 为什么有穿透原则,或要审查客户的商业实质?因为银行受监管,有合规的压力,要风控。多数时候,都是希望审查尽快通过,望客户能配合准备好相关文件能说清楚整个故事,好让项目继续。谁不想轻松挣钱呢。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