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牛奶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行溅 白米Ⅲ级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大野Lisa 白米Ⅲ级
银行逗比者众 白米Ⅲ级
暗涌 白米Ⅲ级
没事瞎玩 白米Ⅲ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7 个回复
牛奶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是一个很专业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企业在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里,是一个死板的被一刀切的数据。
从评级开始,行业,营收,员工人数,资产规模把企业切成了大中小微;报表表现分出了ABCD。
调查过程,尽调报告也是标准规范的模板,基本情况,主营业务,上下游关系,财务分析,前景分析等等,几乎全都是数字化的信息。
因此,审批过程想灵活也灵活不起来。很多审批人员需要更多的企业信息时,在客户经理和企业眼里就变成了刁难,在国内充斥的各种人际关系的现实条件下,信审就模棱两可地根据同类企业的规模和表现,出了一份审查的批复,在这种情况下,这份审查批复也就变成了标准、刻板的批复。
以上说的是最普遍的状况。
然而,企业是灵活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一,资金使用情况不同,销售情况迥异,资产的获利能力不同,出质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就造成了同一标准下的信贷业务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问题,出在尽调。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源也是尽调。那尽调应该调查些什么?
题主问的是区域。
各地的经济环境是受国家政策约束,逃不出经济大环境的系统性风险;风俗习惯那是约定俗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欠债还钱还是天经地义的,无非是时间的问题。
那每个具体企业的特殊性会表现在哪?
企业要经营,首先要花钱,那就是上游;其次是收钱,那就是下游;最后是管理,少花钱,多收钱,利润最大化。
因此,同一行业内企业,他的特殊性还是从这个企业受到他主要上下游渠道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内部管理什么的,影响不到什么大局,除非老板自己作死,就算影响到了,也会在花钱和收钱上表现出来。
垄断性行业为什么好做?因为下游没得选,那这个企业收钱是妥妥的。就比如国家电网,上游的上网电价都是确定的,下游的各种电价也是确定的,如果国家电网要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撇开他的国家及垄断背景不谈,那审批是不是还是很简单,心里很有底。因为他的上下游渠道很标准,不管是在东北漠河还是西边喀什。
供应链融资的贷款也很好批,因为他有明确的上下游渠道,这时资金使用明确,有正规的合同发票或信用证或提单。
甚至房地产开发贷款,有一个清晰的项目,花钱的地方无非就是建材,机械,工资等,卖房子也就是按那些价格卖给那些人,需要审查的只是回笼周期,这些房子多久能卖出去而已。
如何判断?
那就需要准确到肉的上下游渠道,他们的结算方式以及金额。
为什么中小企业不好批,因为他们的上下游不给准确的,还有内外账的区分,因此金额也就不准确了,所以,麻烦!
而每个区域的企业表现,一般都是大龙头带动小虾米,这些小虾米的上下游渠道再有不同也差不到哪里去,因此给做统计分析的人一个每个区域的企业都表现很特别的感觉。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拙见,欢迎讨论,共同成长。
行溅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正如题主所言区域风险最大其实是反映在“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政府政令、金融环境”这些差异性上,个人觉得区域风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衡量或者估摸如下:
1.区域主要经济活动。最简单的分类, 当地主要是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为主。 当下工业企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波动很大,而农业这些几千年来得传统行业,虽然利润不见得多少,但是稳定性高;而第三产业 虽不比前几年,目前而言其实总体还是挺活跃。因此从当地主要经济活动我们可以有个大致判断这个区域的总体风险。总体工业为主的区域风险,应该是大于农业为主的区域。当然各个行业需要细分,其实也可以说,区域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是区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的行业风险的叠加。
2.区域当地民间借贷利率水平。这个本人深有体会,同样县级市的两个镇,民间借贷A镇年化至少12%,高则20%以上;另一个B镇一般也就是在10%以内,最高也就15%。我们做业务的时候,谈判也是根据民间利率差别对待,屡试不爽。。几年过去,我们回头总结发现民间借贷利率高的那个地方,经济活力其实越大,投融资活跃度高,但是目前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当地暴露的不良贷款也明显更高。
3、民风民俗。这个真的很难定性衡量,但是作为银行狗,我却能感到明显的不同。往往民风彪悍,大气的居民,他们能容忍的风险也更大,作为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举一个例子,答主上点提到的A镇就是海边的,B镇是靠近山边;A镇很多居民打渔为生,真的是大风大浪见多了,风险容忍度也潜移默化的更大了。
4、等我想到了再补充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所以我们有位分管行长说,审批是一种艺术。
大野Lisa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银行逗比者众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你的问题帮你明确下,即区域性风险,在审批时,缺乏一些定性或定量的标准来判断,然后难以把握。
或者说,经验主义,如何带给你实质性的感觉。
讲案例吧,然后给你总结。
- 2013 -2014年的钢贸危机。具体的详情,可以百度,也可以问问小企业主。当时沿海发达省份,多有涉及,或者波及。我的老领导,在一次吃饭中,和我说起。2013年的时候,他作为省分的对公一把手,在预备2014年的工作计划时,要求全年压退钢贸2/3额度。考虑到下面支行会有意见,省行内核心部门领导单独开会,研究政策。13人投票,12人反对,他作为召集者,唯一的1票。
会后,压缩计划否决。老领导开始反省,是否太过草率和激进。他打电话给其他银行的风控及业务老总,了解情况。他行态度一致,钢贸依旧为重点。老领导开始考虑,是否确实考虑有误。下一年,钢贸集中风险显现,退出已不可能。有一个以钢贸为主的一级支行,辖3个二三级支行,四个对公行长二周内全部免职,下岗清收。当年坏账都不知道多少了。
2. 2016 -2017年,某地区传统行业,化纤纺织,陷入困境。全年累计破产,申请破产,100余家,借款、担保、其他各类债务,案件上千起。当地政府强行动员全部银行,可以起诉,但延缓立案和处置时间,无论本市,外市,一视同仁。法院的未开庭的案件,汗牛充栋。法院执行局2个局,11个人,基本没停过。银行内部排查,确定逾期,担保圈企业,总金额400多个亿。当地18家银行,平均不良率6%,实际不良率,基本超15%。
1的例子中,有以下几点:
2的例子中,有以下几点:
那个400亿的区域性风险,我行同样涉及。之后,我在当地负责授信审批、不良清收方案。
然后我开始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把这个行业从08年到16年的全部研究资料,都看了一遍,特别是历年的价格,产销幅度,企业扩产能,其他地区市场竞争情况。然后,我把我掌握的知识,和提炼的概念,和一些关系好的老板,逐个请教。明白了,这个区域的衰落,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而每个涉及衰落的点,都有据可查,且逐年反映在各种资料里。
是一个分散,缓慢,长期的作用。
第二件事情,我把当地的经济发展历史,人口,政府债务,历年倒闭的企业,总体经济水平,和周边临市做了对比。在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融资方式,等,大概做了对比。
临市,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区域性逾期情况。
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结论是:我的方法,需要第一手感受、长时间、当事人、全局资料、不同对比,取得的一种模糊的感觉。
使用效果:很好。也改变了看事物的角度。
又写这么多没用的,给大家看看吧,睡觉前乱写的,也没组织过啥语言。
给赞,或者关注吧,或者哪位大神再开个贴发发研究,详细点的。
最后,谢谢大家!
暗涌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没事瞎玩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政府意志是正面的,担保圈出了事,能协调银行不抽贷共渡难关,政府意志是负面的,分分钟让一半企业关门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