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审制贷款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空档求诸高利贷,突发事件资金链断裂,企业死企业家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
先还后贷成压垮企业的最后稻草 还贷方式需革新
看上去很美的年审制贷款是不是一条明路?具有实际操作性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没有其他路子?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推年审制小微贷款业务
先还后贷成压垮企业的最后稻草 还贷方式需革新
看上去很美的年审制贷款是不是一条明路?具有实际操作性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没有其他路子?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推年审制小微贷款业务
9 个回复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贷款的用途本来就是银行需要控制的,银监会三法一指引尽管很令人蛋疼但是其目的也是为了要求银行控制贷款流向。了解贷款用途是银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即使没有三法一指引,银行仍然会监控资金流向。
年审贷款是在“金融创新支持小微企业”这面大旗下做出的政策性产品,类似的还有2011年的“文化产业”政策,要银行信贷支持影视、动画这些贷款应该慎之又慎的领域,一时间各种战略合作,几十上百亿的授信意向遍地开花,而实际上实现的又有多少。有很多银行出影视制作贷款,这样的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东西,比如中行的影视通宝。有的银行将影视作品的版权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电影卖的好自然会还钱,电影卖的不好,版权还值钱乜…不是银行人纯傻,而是你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这叫政治任务,年审贷款也是一项。支持小微企业可以写一篇信息,创新年审贷款还能写一篇信息,同一件事可能获得两次领导批示,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全部。你以为他们真的想支持小微企业么?
年审应该审授信,而不是贷款,比如循环贷款,银行在基于包括抵押物、保证人等各方面因素得出的循环贷款授信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大的资金使用自由度,但是更大的自由度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比如抵押物、比如报表。
其实文章中举出的事例很可笑,文章认为一家企业如果要还了再贷就要长时间影响生产。这只能说明企业财务规划能力低下,银行给出了超过企业支配能力的流贷,这就是江浙最近不良潮的根源。不是钱给的少,而是钱给得太多,不是钱难借,而是钱太容易借。一个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小老板都觉得自己能处理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借款,例如文中那个3000万元的龙游企业,死那是应该的,财务管理有时候甚至比生产经营更重要,难道财务水平低的企业不该死么?
—————————————————
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植标坦率地称:“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而言,单笔贷款额度一般在几百万元到千万元内。如果要先还后贷,意味着我们往往要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收缩产能,准备现金,为到期贷款做准备。这样的话,我们的生产就要全部停下来。”
这种企业就特么的应该抽贷,还了就不贷了,显然没有还款意愿,完全没有财务管理能力,为了还本就要停产,可见偿债能力很有问题,流动性风险已经很明确了,要求相关支行加强该司贷后管理,严格监控资金流向,加强报表和贸易背景真实性检查,按时对抵押物进行重评对存在风险敞口部分要求追加足值有效抵质押物,要求实际控制人及配偶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核减2014年度流动资金项下非专项授信。
tuye1234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首先利益申报,本人为原icbc员工,可能会有推销该行产品的情况。
开始正题:
1、纠正@许先杰老师的一个错误,大行已经在跟进了,最起码icbc去年初已推出该项业务。不过老师不了解也很正常,因为我们没有实际操作过,也不提倡,更谈不上宣传。可见该业务的推出确实有它的现实意义所在,但仅仅是理论上,各家银行的产品更多是在宣传和跟随国家政策的层面上。
2、不看好该类业务的推广。原因有二,其一在于老调重弹的金融体制。由于小微企业业务不是各家银行的业务重点(请忽略广告宣传),各项小微业务的推出只是为了贴金和附和上峰风向,没有很强的业务维持冲动,各项业务的朝令夕改即是明证,icbc的同仁呵呵就好。针对小微企业,更多的精力目前在于控制风险,业务内部推广空间很小。其二在于转贷的寻租空间。如果一项业务是实际有效,且对基层有利的,在上级态度暧昧的情况下,利用政策窗口期大肆推广的例子不是没有,但非常需要基层的积极性。但对一项只有付出(年审的手续不会比转贷简单,只会更复杂),没有收益的业务来说,操作层和基层管理层很难提起兴趣。这里不细说,你懂的。
3、既然此路不通,那明路何在?治本的话只能静静等候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别无他法,因为你根本不入别人的法眼;治标的话我倒是有一条途径,利用网络循环贷款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产品的原理就在于通过网银自助的方式,操作贷款资金的借入和归还金额及时间,尽量缩短资金使用时间,从而达到降低财务成本的问题。对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少频快的特点,不失为良好的解决方式,在理论上,短期周转资金不被长期需求占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外部高额过桥资金实现。
总结,一句话,所谓年审制贷款看上去很美而已。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2013年比较积极做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的确实是中小银行。华夏的“年审制”是其中之一,也有其他中小银行做,细节上有出入。比如华夏这款是最长24个月,第一年只付息,第二年按期还本付息,别家银行有些没有规定“续贷无需还本”的次数,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一直只付息,比华夏更“激进”一点。实践中不同中小银行的同类产品也形成了竞争,同一地区相似产品的推广情况可能相差悬殊,有的无人问津,有的每个月都有新突破。
2.目前这一还款方式创新应用范围仍然不大,门槛较高。例如对象限定为与该行有一定时期业务往来、过往资信记录良好、有一定业务结算量的优质小微企业,授信额度一般在500万以下,已使用该创新还款方式的授信额度、用信余额和企业户数在小微业务中总体占比也仍然不高等等。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说,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不用还本金,银行要承担的风险比一般流动资金贷款更大,风险管理能力要在实践中慢慢提升。不过,政策导向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产品服务创新力度,所以哪怕只是为了赚吆喝,2014年可能会有更多中小银行跟进,已经积累一定经验的银行则可能放低门槛以保持竞争力,而这个“普及推广”的过程中银行的风控能力和这一还款方式的生命力将受到考验,而它对实体经济的意义也才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类似地,之前基于流水账的“流水贷”、供应链融资等产品,也是这么一步步各行都做起来。
3.@tuye1234 提到的基层的积极性问题,有些银行会在绩效考核中考虑对创新业务的推广情况。这一创新还款方式目前应用还不够广泛,对已经开办这业务的中小银行来说,算是个独特卖点,从吸引客户的角度来说,基层倒也不至于不积极,至少会应企业要求去做。不过这一块我没有亲自做过,比较多是猜测。
4..赞同@tuye1234 提到的“此路不通”。目前中小银行宣传自己“服务小微”,一是符合政策导向,二是大客户资源相对集中在大型银行,抢不到。如果有机会,风险收益一算,绝大多数中小银行也会想去垒大户的。当然,即使不是那么心甘情愿,有点形势所迫,但至少精力放在这里,多少能出点成绩,不是坏事。
5.我注意到题主给的新闻报道中提到了贷款新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贷款用途的严格限制。相比还款方式创新,我倒觉得怎么在信贷资金去向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松这一方面监管要求(例如把重点转移到借款人资信和还款来源等其他方面),可能会对小微企业更有帮助。当然,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就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这个业务还是很受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欢迎的,实际操作性方面不用质疑,已经做了不少了。这种业务要求企业有很好的成长性和信用状况,并且额度一般不高,比较适宜小微企业,是个很不错的产品,可以直接缓解企业的转贷压力,降低融资成本。
这种产品是否明路不好说,要看未来的发展情况,我个人是比较看好的。
Lyodi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风险问题不解决,如前面所说的过度授信、现金流期限错配等等,无还本续贷很大程度上就是个风险延期的工具(可以用来掩盖不良)
long toby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李永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有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被忽略:银行的贷款利率并不等于企业的实际资金成本。除去那些借完钱就挪用投资的企业,真实地投入项目运作的贷款资金使用周期和贷款周期通常都不匹配,如果银行只愿意放固定期限的流贷,那么就会存在资金站岗期,这部分额外的资金成本会诱惑企业将资金投入收益更高的领域,也是很多坏账的源头。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每年收回贷款再审核的模式企业都可以包装好材料申请到下一笔,年审制的审核难道会更难通过吗?银行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提供更符合企业运营规律的信贷产品,想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在实际操作层面早晚会走样。
贷款小助手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