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用来购买生产设备,贷款风险是否就一定相对流动资金贷款要小?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企业贷款用来购买生产设备,贷款风险是否就一定相对流动资金贷款要小?

如题,购买新生产设备这种发展性的贷款(区別于流贷或回租赁等补充企业流动性的贷款),是否风险就一定小呢?
……………………………………………
本题目的重点肯定不是在是与否上,而是在于当企业授信资金用途可以确定为扩产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认定企业处在一个健康的上升期?
举例:一个印刷企业购买新的胶印机,直观上感觉是因为订单增加产能不足,而做出企业经营蒸蒸日上的判断。基本逻辑是如果不赚钱的话老板不会再花钱买新设备。
而换个角度想,购买设备有可能是因为市场竞争太激烈,企业依靠原来的机器已经不能拿到优质订单,或者原先设备使用成本较高导致利润很低,虽然企业资金已经很紧张,但不购入设备企业会每况愈下,所以老板才做出融资购买设备的决定。
例子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从广大信贷人员的经验中得到更多高明的见解。
已邀请:

wong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随@tuye1234而来。
我的风险总监在评审中反复在强调这样一句话:“所有的企业都倒在扩张期”。虽然抛开背景与环境,这样的判断未免过于武断,但放在银行信贷的视角,又会变得非常有意义——
商业银行在授信客户的准入上通常是较为审慎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一定的资产与资本金规模、多期的经营及盈利成果、良好的过往融资纪录等。另一方面根据贷款新规的核心要求,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就要求授信客户必须有至少可以自圆其说的资金缺口。整理一下上面的条件,就会发现银行在引入客户的选择上本就青睐那些经营稳健又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客户偏好,所以说作为银行人一再看到企业因扩张而倒下,并不奇怪。
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扩大生产这件事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往往是被动的。而主动扩张是机遇,却更像是陷阱。说到这里举两个最近一两个月刚刚看过的业务做例子吧。
A. 一家民营复合板生产企业,为若干国内知名品牌做代工,老板名下按产品条线分立多个执照的销售加总在一起,规模接近10亿元,报表利润亿元以上。通过侧面了解,老板也的确具备一定的“个人实力”。企业申请2000万贷款新增设备,似乎不成问题。但是深入分析,首先受制于下游品牌客户的强势地位,企业每年都面临新增产能、更新技术的持续投入压力,账期也在不断延长,借款人承担着巨大的成本转嫁;另一方面中低端市场充满低质仿冒,这家企业不得不增设低端产品线以维持市场份额。结合其他原因,并没有通过这笔业务申请,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企业收入及利润足够以自有资金支持新增产能。
然而接下来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企业变换融资主体、压缩额度并提供专业机构担保,再次申请短期流贷。虽然纸面上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但是这样大幅提高成本的申请没办法不引起我的警觉。经过一系列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了解到企业资金链问题已不能用紧张来形容,一家月销售数千万的企业,账面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仅有百万上下!于是新的贷款申请同样被否掉了。现在这家企业仍然有大量的订单和热火朝天的生产,新的设备主体已经到位,据说配套和尾款还在想办法,但是我实在不敢期待他们的明天。
B. 如果说上面那家企业可堪危如累卵,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就已经是鸡飞蛋打了。这是一家做工业气体销售起家的企业,老板从业20多年,在前些年行业下行的时候果断转型天然气,完成了华丽转身。早期接触的时候规范的财会制度、颇具规模的运输团队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谓实实在在投了资产要做出一番事业。企业老板也颇具人格魅力,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一时成为政府、银行、国企央企的座上宾。在一两年前凭借其行业地位与个人实力,与“三桶油”之一达成了天然气项目的合作意向,美好明天指日可待。
诚然个人靠经营攒下数亿身价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但是要拿能源项目又谈何容易?在企业找到我们申请新增贷款的时候,就直言不讳的提示企业——首先垄断项目找民企来分一杯羹,看中的就是资金,个人拿不拿得动,自己要有数;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政策风险突出,其他不确定性也非常多,以他们的实力,不一定熬得过黑夜;最后,也是对于贷款最致命的一点,行业特点导致企业大量资金用于罐车、管道,这些都不是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在我们这里不好贷,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后来了解到客户经理为他们联系了信托,设计了股权回购式信托方案,这算得上非常可行的最优解了,但企业仍然不愿意把利润分出来。这样一拖再拖,至我们业务到期归还时,了解到企业的下游账期已经不能超过2天,收到的票据必须当日贴现。而上周的征信显示,这个企业存量业务已相继逾期,至于项目,更是无人再提。
上面两个例子,一个被动、一个主动,最终的问题都体现在现金流上。正如@瓜口所讲,中长期贷款,或者进一步说——最终投向为固定资产类的贷款,都存在着显著的流动性风险。回到业务本身。题主这里考察一笔业务的风险,核心还是还款,要的是到期时点借款人账面上有足够的现金保证偿债能力。因此上,除了那些建筑工程或房地产开发类按项目结算的企业,所有业务都应该充分的关注流动性风险,根据结算情况匹配合理的还款方式。企业在扩张期总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愿景,也会有自身的盈亏平衡,老板们总觉得加大先期投入理所应当,但是银行作为(潜在的)债权人,不能脱离企业实际经营的情况。尤其是民营企业,玩得越高级地位就越发不对等,没有政府信用做背景、没有集团爹供血,现金流都是很脆弱的。
回到开头我总监反复告诫的那句话,现在下行周期,所有人都在抱怨环境不好。但是趋于平稳的企业可以减产减贷,搞好节流照样有得赚。而前几年靠债务融资扩张的企业面临还款压力,会表现得更加进退维谷。这就是我对于“总监名言”的解读。并不是如火如荼的经营都是好企业,总监常说的另一句话是:“那些钢厂一直赔钱也不能停工,再怎么赔权益还够他亏的。一旦销售没了银行抽贷,那才真的会死。”

tuye1234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不邀自来。

当企业授信资金用途可以确定为扩产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认定企业处在一个健康的上升期?

1、题主的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推论的结果有所差异,我认为只能说明企业现状不错,有余力也有余心去想更大的世界和未来。“健康”“上升”什么的都不确定。
一般的共识是,相对于补充流动资金的流贷而言,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扩大生产规模的固贷,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预期。而对于未来的分析和推论,简单而言会从企业实施能力、实施计划、实施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可行性解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产品市场走势等信息加以支持,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结论。
换而言之,仅仅从扩大生产一点入手,判断企业未来发展稍有些草率。
2、就自己的观察而言,企业的扩大生产决策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决定的,而是行业整体波动产生的。举个例子,还是印刷业,大部分企业在整体行业环境向上的情况下,当然能接到很多甚至供不应求的订单,a企业做不过来了,买了十台机器;b企业小赚一点,也跟风买了六台;c企业只是把前两年的亏损补平,忙不迭地买了四台;后面还有新入行的d,e,f等等。很快,在大家的作用下,市场很快从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在这方面,中国企业的能力非常非常强。也有很多企业就死在了扩张下,
所以,扩产,你认为是冲锋的集结号,很多时候也是企业的丧钟。
欢迎讨论,想到再补充。

瓜口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开宗明义地先说结论:不能认定风险就小,也不能认定企业处于上升期。
赞同 @tuye1234 的意见。
下面来细说说。
一、首先说说信号问题。贷款用于购买生产设备等并不一定是正面的反馈信号,只能说是中性的。有可能像问题所讲的企业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扩大生产,但至少还可能包括以下的各种情况:1、企业主的信心不能与未来市场发展的实际完全划等号,很可能买设备后市场不如预期;2、买设备未必是因为现在效益好,也可能是企业主觉得现有的普通胶印机利润不高,想渗透到宽幅胶印机的市场,但这块新市场可能风险很大;3、企业可能以买设备为由贷款,实际将资金挪用到其它用途;4、买设备可能只要50万,但申请了80万的贷款准备用于支付前面的贷款利息。
这里所讲的最后一种情况,在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中并不少见,在用经营现金流偿还存量融资利息存在困难的情况下,用新建项目虚增投资的形式套取银行资金,以贷养贷。往好的方面想是企业主想等几年行情好了可以缓过来,新账旧债一起结清,往坏了讲就是恶意骗贷,绑架银行。
二、再来说说业务本身的问题。暂且不论买设备是否符合“短期融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建设项目”的监管规定,通常的经验来说用于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贷款风险要大于短期周转用途的流动资金贷款,这里主要是还款来源和期限两方面的问题。前者的还款来源是新设备带来的新增盈利,而一套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往往达到数年甚至更久,这期间可能存在市场的重大变化,还款来源不实那么确定。后者理论上对应短期未来的一笔收入,在背景真实管理到位的情况下风险可控。所以一般老信贷都会强调“短贷长用”这类的风险,就是因为在短期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融资期限与实际用途和还款来源不匹配,容易造成企业流动性不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企业的流动性比是否赚钱更重要。
三、离开业务背景谈风险的都是耍流氓。一笔业务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融资情况、经济环境、业务自身的条件等密切相关,脱离了具体环境只谈单一的因素讲风险大小基本是没有意义的,过于理论化了。比如上面50万的设备,你贷8万和80万风险肯定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信贷员或者审查人员往往会总结出各种独到的体会和办法来判断风险,有些甚至非常奇葩。信贷业务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艺术。个人觉得难以像数学那样弄个公理出来,符合条件的信贷业务就没风险,不符合的就风险很大。
欢迎讨论。

王团结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对于融资租赁来说,购买新设备的风险肯定要低于旧设备售后回租的风险。但是对于银行授信来说,贷款买设备和贷款作为其他用途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买设备是为了扩大经营,进货也是为了扩大经营,但二者都没有解决一个现金流的问题。即使是购买设备,他的风险也要全面审查。
1、购买设备,还要看流动资金是否匹配,否则会出现产能闲置
有一个客户是加工棉花的,有一年投入1000多万更换了全部设备,换成了济南天鹅棉机全套设备,比原来的机器产能要高出很多,原来一天加工500吨棉花的话,这套设备能加工1500吨。当时这套设备在国内是最先进的,厂家经常领着其他企业来参观,作为一个展示的样板。但是设备调试好之后却一直吃不饱,因为他的资金一大部分投到设备上了,没有了流动资金购棉花。一家棉厂一个收购季至少需要2000万流动资金,但是他己经有1000多万资金压到固定资金上了。后来为了将设备开起来又四处举债,同行业的平均负债是1000万,他连银行的带小贷公司的借了3000万。后来出了一个乌龙,被他炒掉的会计跑到银行去交待,将老板的家底曝光,外面欠着多少钱,这家银行收贷700万。有一家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是最后到期,眼看家老板要完,就先下手为强,赶紧逼债,他就顺势倒闭了。
2、购买设备,还要看市场状况,是否会产能过剩
有一年一个客户上了一套200#溶剂油加工装置,投资了400多万,其实在当时整个地区的溶剂油开工状态就不行,也是吃不饱——市面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原料油,平均一个加工厂一年开工4个月,也就是开工率只有30%。这个企业建成之后,基本没有开工。现有的老厂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一个新兵的饭。这属于典型的重复建设。所以看企业上项目,还要看他上的是什么项目,市场前景如何,有没有竞争力。同样的加工溶剂油,有的企业上的是深加工项目,切割更细,产品供不应求,200#溶剂油装置己经被淘汰了。
3、购买设备,还要看管理情况如何
一家造纸企业,从德国购买了一套浆纸设备,花了好几亿,安装完之后一直不行,虽说有国外工程师现场指导,但开车好几次都不成功,一次开车就要花费700多万。设备总体的方面是操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傻瓜式,但也有的设备是性能上去了,但操作难度加大了,很多企业买了新设备就在那放着不用,喜欢用10年前的老设备,因为工人用着熟,坏了之后也容易修。这些反而造成了资产闲置。企业的最大资产是人才,而不是设备,如果管理水平不行,投资越大浪费越大。前一段时间公布的山东日照石大科技炼油厂爆炸,设备可以说是最先进的,石油大学的校办企业,但是因为一个非常低级的操作失误,导致球罐爆炸,直接损失2000多万。

曌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信贷最大风险源于信息不对称
--------------------------------------------------------------------------------------------------------------------------------------------
题主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可能是固定资产贷款用途的确定性,打消了题主对贷款用途的顾虑。
其实不同的信贷产品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固定资产贷款也有属于它的特定风险。
固定资产贷款,那么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属于企业扩大产能还是多元化发展;
扩大产能:a.行业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潜力也就是所谓的行业生命周期,做信贷一定要明白大势不可 违,面对身处衰退期行业的公司一定要慎重,切记不可去赌小概率事件。如果现在有 家摩托车配件公司来找我做固定资产贷款,用途是想开两条生产线,我想不会毫不犹豫 的拒绝掉,毕竟都是已经快入土的行业,我没必要陪着你去送死。
b.可持续风险
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中,中小企业的业务一部分就是依托于关系维护得来,很多中小 企业主与政府领导、企业高管混得比较熟能拿到订单,在我们外人乍一看来挺不错, 但是这种订单是否可持续,订单所产生的利润是否能覆盖掉新增设备的价值,如果不 确定性很高,那么这未必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c.流动性风险
扩大产能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投资,那就是营运资本投资。
举个栗子:
企业现新承接一订单,需每月向客户提交价值100万的商品,这是购买新设备需500万 元,设备购置款就向银行或者租赁公司申请贷款解决,此时除了设备款我们还需要根 据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例如公司与供货商结算周期为1 2个月,与客户结算周期为4个月,在这种结算周期下公司就需要垫付2个月的原材料 款、工人成本等,同时考虑到原材料不可能随需随到,故还应该考虑至少1-2个月的备料。
简单汇总下企业新业务实际资金需求量=设备款+3-4个月原材料款+1-2个月工人成本 +不可预见的成本,这才是企业扩大产能时真实的资金需求量。
到了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告诉我除了设备款,其他的资金他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
--------------------------------------------------------------------------------------------------------------------------------------------
以上三点,我对固定资产贷款最基本的三点考虑,上述三点都是考虑项目自身的风险,在考虑项目风险时,我们同样应该关注企业的经营风险。
暂时先写到这里吧,有人看再往下写。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当然不是了。设备用于经营,采购原材料难道不是用于经营?
行业这么多,设备类型千千万价格千差万别不说,企业经营情况你看不看?
用途和还款能力有关系,比如炒股和治病就是不那么靠谱的用途,但固定资产贷款并不比流贷安全,这就是个品种不同,风险点不同,总体风险度没法比。
(这里补一个扶额的表情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刚看了回答并跟朋友交流了下,表示购买设备这种企业贷款用途可以视同为资产固化。我们固然可以把企业看成处在扩张期,但是他的资金明确用在设备购买时我们不可避免的考虑一个问题,这一笔资金变成设备,企业在通过生产销售维持日常运营的同时必然多背负一份利息支出,假如他是因为订单太多(有利润的订单)不得不去增加设备的话,那么相对来说风险尚可,但如果是因为盲目跟风扩张规模的话,其风险较一般流贷而言其实是更大。因为企业一旦把钱变成设备后设备的变现能力其实非常有限,且设备投资回本创利这个过程只有在卖方优势市场的时候才会比较顺利,如果是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很多企业的扩张只是为了不被同业排挤出核心区域,他们的实际盈利能力其实都很一般。。个人的一点拙见 见笑

方顺昌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了知呼里面相关从业人员的答案,举的例子都较为典型甚至夸张,会给行外人及新的从业者一定的错觉,事实上,我相信大家遇到的更多的是以下的情况:1、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被上下游挤占了现金流,需要资金 2、有项目投放,或者购置入固定资产等,一定时间内无法产生现金流。相信企业作出以上选择,无论被动、主动与否,主观上企业主都是希望能够稳定经营,获得收益的。企业主经验丰富,难道他比你这个不懂半点生意经的人还不如吗?其他人举的例子都很夸张,以最后成败来论得失,但你焉知当时的那个决策不是最优解呢?我们不应该去评判该企业的资金投向是否正确,而应该归结于该企业借款的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可靠,第二还款来源是否充足。
首先,先评判一个企业的经营实力,根据企业情况核定适合的额度,注意,“根据企业情况”和“适合”,核算上下游资金,企业需要的资金是多少;项目投入,剔除自有资金部分,企业成本、回报期如何。很多小银行,就是“锦上添花”上,一个企业在原有贷款支持已经足够了,偏要跟进,让其有钱飘飘然,盲目投资,忽略其贷款的合理性和还贷的可行性,且抽贷可能性大,一些企业就是这样子晚死的。例如,年销售1亿元,利润1000万,难道年利息和分期还款还能超过利润吗?你还敢介入亏本经营的企业吗?
然后,锁定还款来源,企业经营就要货款直接回笼,项目投入就要锁定租金、设定监管账号等等行内熟知的手段。这也是做好贷后监管所需要的,企业、项目行不行,你事前怎么知道,你也不可能知道,落实该措施,企业情况不好了,就通过压缩、增加第二还款来源或者其他手段压降风险。一般来说,正常的企业不会一下子因为那些项目和经营情况突然就垮掉的,相信在前面你已经核定该企业的贷款承受度了,根据企业情况适时调整就好。在我们平时信贷实务上,出现不良和风险迹象,就总归结于企业突然的实际控制人变化、突然的项目失败、突然的应收账款延长甚至收不回、突然的政治风险,突然的他行收贷,其实企业就像一个人,不会因为一个病就突然垮掉,只是银行出于业绩表现考虑,事前尽职调查人员掩盖事实,不提示风险,才可能给中后台一种企业突然死亡的错觉。时至今天这种经济下行期,企业风险大幅显现的时期,某些小银行出于业绩考虑,依然存在着给某些企业胡乱发放贷款的情况。
企业经营过程中有风险,借贷过程中也有风险,而我们银行信贷从业者就需要把握好风险与收益的问题,我们不是为了做成一笔业务而做,这样才避免“晴天送伞,雨天收衣”的情况,谁不想企业做大做强?

刘修娟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在@wong下的回复是针对信贷业务的自己一点看法。针对题主的问题回复如下。


不管是谋发展,还是求生存,贷款动机都是合理的,风险的大小显然不能光看贷款动机,得看企业状况能不能支撑它度过这经济下行期。

可巧,我接触到的第二笔业务就是一个印刷厂,同样也是年初刚从国外引进一台设备,八百多万,尚在调试,申请短期流贷。这笔业务是倾向于不批的,除了现场调看税控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没有他们描述的那么好以外,还有一点:印刷行业本身不景气,特别是盗版横行的情况下,一个民营的印刷厂扩大规模,是否有足够的利润支撑?
具体来说,针对题主的问题,我觉得看两点:
1看行业特别是客户所处的细分行业情况,整个市场都在萎缩或者集中化你扩大生产几个意思?于是就得看第二点。
2看企业,首先是动机是否合理,企业必然要生存要发展,老板如果决定关门不做了也就没我们什么事了。二看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实际上也是看现金流,看还款能力。企业为什么怕银行抽贷,因为一抽它资金链很有可能就断了,就做不下去了,所以看企业未来收入能否覆盖成本,是否有利可图可持续经营。
现在什么都能造假,所以还得各种辅助手段查企业的经营情况真实性啦,有没有民间借贷啦什么的,技术手段上核实的方法太多了。
手机打字,思绪上多有遗漏,等到年末估计就可以更好地总结了。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你的问题本身就不清楚。

购置设备一般属于项目贷款,项目贷款一般时间比较长,都在一年以上,一般3到5年的比较多,还有10年的等等。项目贷款关键是期限长,还款压力小,前提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否则生产经营、市场空间、发展前景、成本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就是再长的期限你也还不了款。使用项目贷款主要是不像流动资金贷款,年年月月要考虑不停的还款。

你贷款的风险,来源于你还款的能力,这里面考虑的因素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以外,还有政策变化、经济下滑、市场环境恶化以及自然的因素。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短贷长用,就是用流贷短期贷款用在长期的项目建设上,由于项目建设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利润,资金长期占用,企业的收入难以覆盖财务成本,就陷入亏损状态,企业破产倒闭。

所以,你要算好账,就是使用资金的财务成本与本金能够承受得了,也就是说生产的主营业务收入不仅完全覆盖所有成本费用,而且必须有利润足以覆盖本金。

Jasonbai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一个企业拿流贷做什么,无非是还应付账款,买存货,购进设备,增加固定资产。再差点的发工资,再差点的,跑路。。。

买生产设备相对来说小于流贷,因为出风险了设备还能折价变现。
但是如果企业盲目扩张,无异于增加风险。

判断一笔贷款的风险,不是从简单的用途来决定,而是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多方因素决定的。

Flower Lin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现在给实体企业的流贷,只能用来购买原材料,且必须受托支付。灵活点的股份制银行还允许发工资,付水电费等。至于购买固定资产、支付在建工程等等和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用途,都不允许用贷款资金来支付。

杰森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用来购买设备与流动资金贷款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明确了资金用途,规避了一些风险,当然还要具体看整个投资是否合理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以下都是个人看法:
先说结论,不一定风险较小。
再说为什么:
因为具体行业、市场的变数很大,没有什么一定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现实中影响到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国家信贷政策、行业走势、具体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等,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所以这种扩产买设备的贷款,不一定比流贷风险小。
举个例子,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扩产,其中的调试阶段,可能顺利也可能不顺利,顺利的话,能早日投产,形成收入现金流,覆盖本息之余说不定还有盈余;调试不顺利,生产型企业遇到这样的也不少见,一旦到一个季度左右未正常投产,整体生产销售计划被打乱,应收账款回收也会有影响,势必可能威胁到贷款的顺利收回。
而且这是说的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现实中,很多企业是觉得市场会好,扩产,等都准备好以后(大半年)行情过去了,反而成了产能过剩,但是贷款要还,应收账款又催不回,整体不景气,就很可能流动性不足,产生风险了。

大魔王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最近接触过很多企业,给我的感觉就是,你只管授信就行,企业贷款用途你想咋说就咋说,只要能贷下款就行了。
经济下行期,企业的好坏已经不能单纯从它的主营业务看出来了,企业的隐形负债容易爆发,题主说的几个情况确实风险不同,但是感觉没多大差距,对于企业来说,无非是多走几次弯路,增加了几点财务成本,只要贷款能下来,多绕几个弯真没啥。
可能我个人所在的地区,和所接触的企业有限,从当地看,还能从银行获得授信的企业就是好企业,还能获得授信的企业风险就不会很大。

HyPO哥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要看看新增加的产品市场认可度,产品的及格率,新增机器的技术成不成熟、更新换代快不快!
某液晶企业,新增了产品线,出来的面板的及格率一直不达标,一直亏钱!等及格了,就快换代了!
你说晕不晕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公司从事传统印刷多年,这两年印刷设备上的投资很谨慎。目前印刷的工价现在持续下滑,生产严重过剩,包装企业日子难过的很。至于贷款融资买设备,干的好的话,几年把融资款还完,剩下的设备能卖多少钱就是所赚的钱。真不如炒房啊,呵呵!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了几位大神的回答,觉得受益匪浅,小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题主在设计两种情况的时候,违背了审查程序,企业的设备是否过时,产能是否不足,行业情况都需要提前进行了解,从而进行判断企业购买设备的真实目的。投资长期资产带来的风险必然超过短期贷款,因为年限过长,带来的不可知风险也就越大。好比最近两年经济下行,前几年贷款买设备,建厂房的企业过的都很痛苦,对于银行的贷款也是无力偿还。以前老师讲过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万事都是这个道理。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了排名靠前几位的回答,感觉水平都很高,再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来限定一下讨论的范围,既然问题的重点是讨论两种需求对应的融资风险,那就先假定:
A融资方式都是匹配的,购买设备采用固贷或者融资租赁直租赁的方式,补充流动资金采用流动贷款或者回租赁的方式。
B融资目的是真实的,如果企业打着购买设备的幌子来进行别有目的的融资,那这个业务从一开始就有着较大的风险或者说是瑕疵。其中的可能性有很多,比如说想掩盖自己流动性变差的现状,更有甚者想借此圈钱等。


限定了讨论范围,我们来分析一下产生这两种融资需求的原因。
1流动性资金贷款需求
投入方向为—
投入经营性负债 (支付货款,应付工资,水电等维持公司正常运营的开销)或者置换其他刚性负债。
1.1投入经营性负债
一个企业的日常开支应当是相对稳定的,除非遇到了外部条件的变化,比如产量变大,账期变长等造成的资金占用加大。
1.2投入刚性负债
企业的存量刚性负债如果不遇到银行地区性或行业性抽贷应当是可以继续维持的,如果企业需要新增贷款来偿还刚性负债可能是发生或即将发生了原有贷款的紧缩或者出现了代偿—不管哪一种都是负面的信息。

2,固定资产购入带来的贷款需求(待补充)
投入方向为一
机器设备,厂房的购买。
2.1更新现有设备
2.2同种产品扩产
2.3新产品生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