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王端端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扒皮 白米Ⅰ级
风雅颂 白米Ⅲ级
魔术师Charmer 白米Ⅲ级
笨虎 白米Ⅲ级
吴霁 白米Ⅲ级
李小翀 白米Ⅲ级
很爱很爱你 白米Ⅲ级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兰若寺 白米Ⅲ级
zhong ansne 白米Ⅲ级
杨勇 白米Ⅱ级
黄生 白米Ⅲ级
洪荣顺 白米Ⅲ级
Kaiser Li 白米Ⅲ级
多赚理财师 白米Ⅲ级
刘一鸣 白米Ⅲ级
全云峰 白米Ⅲ级
大黑妮 白米Ⅲ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0 个回复
王端端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以从业者的角度来看,P2P作为一个细分行业存在并发展下去ni已经是确定的事情,这个结论是考虑了行业发展,未来空间和监管态度得出的。
行业发展
P2P这一年多以来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一方面说明了理财端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贷款端对于资金的渴求。任何行业在发展之初都是野蛮生长的,乱象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行业吸引了诸多资本和资金的进入。参考团购当年的盛况,跑路的团购网站其实也不在少数,只是因为性质不同,大家不会有P2P跑路那么强烈的“肉痛感”。
现在的情况是小贷公司越来越广泛的与P2P合作,以P2P为主要资金来源,部分小贷已经完全是全盘对接了,大一些的小贷还是有些谨慎地部分合作;线下P2P们有自己开门店的,也有越来越深介入到终端借贷市场的;需要培育的是纯线上这部分,目前发展规模很有限。
未来空间
其实我专栏一直欠一篇展望未来的,但因为还没完全构思好,只能简单说说我自己的粗浅认识。
随着监管明晰和竞争加剧,缺乏完整团队的,风控不过关且后台不够硬的,缺乏有效推广手段的平台都将被淘汰。这种淘汰可能是经营不下去的跑路,也可能是 @黄席盛所预测的行业并购。但以我个人态度来看,大部分平台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值得收购的有几样东西:渠道,技术,数据和人。大部分平台没有自有渠道,技术很薄弱,数据积累差,团队就更别提了。像翼龙贷这种平台,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够高大上,但是能勤勤恳恳沉下去开出那么多家门店,是有自己价值的,也难怪联想愿意高价收购。
P2P从债权获取层面来说,不太可能变成几家独大的寡头局面,区域性小贷公司的资源能够支撑一些P2P平台获得债权(当然这会提高区域性风险),一些特色债权(比如车贷,学生消费贷)也能支持一部分特色平台活下去。
但是从理财端考虑,老平台,风投背景平台和国资平台,由于其隐性信用的作用,在吸引理财客户上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而新平台和小平台获客成本会逐渐提高。通过更高的利息或更高的推广费用吸引客户,本身就是饮鸩止渴的办法。P2P的利润率目前来看是不太高的,当然可以烧钱推广烧成行业前几名,但不挣钱的商业模式我自己是不看好的,P2P说到底是金融属性居多,你见过哪个金融机构是长期烧钱亏本运营的?
因此我认为未来首先会出现类似火球计划等P2P债权打包产品(这类模式目前有一定的法律瑕疵,也有一定风险,请慎重考虑),解决一部分中小平台的问题,但借贷市场的恶化,较高的政策要求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冲击,接下来中小平台会更加难以获得理财用户,最后要么完蛋,要么沦为单纯的债权提供者。
监管态度
一行三会加国务院都已经多次表态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互联网金融要支持创新,给予容忍度。目前的消息也是行业监管总则已报送国务院,细则可能由各地金融办制订。这基本可以确认P2P不会被叫停或禁止,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是问P2P会不会像比特币一样被封杀,这两者本质不同,不可能相提并论的。
多说一句,细则的制订必然是行业巨头深度参与的过程,对金融领域政策制订有了解你就会知道,这类政策制订时都是由主管部门召集行业中的主要企业征求意见,很多业务层面甚至都是由这些企业来起草初稿,主管部门汇总后再进行编辑的。行业地位决定了游戏规则对你是否有利,对于已经在行业中领先的巨头,门槛越高越有利,这一方面会让行业走向规范,另一方面也会印证我上面所说的,中小平台生存空间急剧缩小。
至于第二个问题,与其说P2P是否会成为潮流,不如说互联网理财会不会成为潮流,当P2P的监管明确,征信统一,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时,自然会成为互联网理财产品中的组成部分。
以上。
扒皮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随着投资人的理财意识觉醒,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P2P,
监管之下,使行业更加规范,跑路暴雷会越来越少。
从历年P2P成交量对比也能看出一二:
图片来自网贷之家
[h1]一、P2P是否值得投资?[/h1]
1.资金门槛低
很多平台都是1元起投,相比私募基金或者银行理财的高门槛,P2P资金门槛低多了。发了工资或者有点散碎银子都可以投资。
2.知识门槛低
不需要像股市那样掌握各种晦涩难懂的看盘技巧、宏观经济、公司报表。
P2P只需要选择实力强、模式优、业务真实的平台即可。
3.收益率高
P2P平均年化收益在10%左右,比余额宝、银行理财等投资品种高出不少。
4.行业风险在降低
2016年是P2P的监管元年,监管不断加码,对行业进行清理整顿。行业肃清之后,问题平台会越来越少,而整个P2P行业也会变得更加安全。
网贷发展至今,
经历过13-15年的野蛮生长,也经历过16年之后强监管,
带上紧箍咒之后的P2P会更加安全,行业肃清之后,大部分问题平台会被淘汰出局。
不可否认,暴雷平台时有发生,
投资人不免心惊胆战,一旦踩雷,本金全无,渣都不剩,
而股市至少还能剩点汤。
其实,P2P并没有那么可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那么几个平台坏了行业的名声。
暴雷的,大多是高反羊毛台子,
抵制住高息的诱惑,花点时间挑选平台,还是能稳稳的赚取年化10%左右的收益,
安全又有高收益。
据统计,投资网贷的人95%是赚钱的,相比股市7亏2平1赚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了。
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成立;
2013年,余额宝带动中国人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助推P2P被大众熟悉,同时也导致其野蛮发展;
2016年,P2P各种跑路暴雷之下,监管部门坐不住了,开启监管元年;
2017年,监管加码,一法三引体系的建议引来强力监管,年底57号文件更是一刀切死了备案截止日期。
有人说P2P是一个风险较高的投资品,但是数据显示,投资P2P的人95%都是赚钱的。
相比股市7亏2平1赚来说,P2P是一个先对简单,收益颇丰的投资种类。
[h1]二、各个主流投资品种对比[/h1]
01 市场上常见的投资品种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句话几年前还可以用来概括投资圈的规则,现在看来只能吓住初来乍到投资领域的“小白”理财者。
在如今多种理财产品竞争的时代,一味地“胆大妄为”,想用赌一把的心态大赚一笔,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明智。认清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比,选择安全靠谱的投资平台,理智投资才是当下最聪明的选择。
当然在投资理财领域,风险和收益是一对永恒的话题。不同的理财渠道收益率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常见理财方式的收益和风险。
1.银行存款:无风险低收益
银行存管风险基本为0,虽然银监会批准银行也可以申请破产,但是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特别是大型国有制商业银行。
2.银行定期理财:收益率5%左右,风险小
前提是一定要认清发行方是否是银行,不要傻傻的以为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就一定安全,银行也会销售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甚至有银行人员“飞单”销售一些风险极高的产品。今年上半年各种假的银行理财产品详细大家已经听过不少案例了。
3.货基产品:余额宝、理财通,收益率4%左右
货基产品,实际上购买的是一些低风险的国债、银行定期产品等风险较低的产品,因此风险较低,灵活性较高,尤其像余额宝这类货基宝宝,随存随取,将日常开支存在里面再好不过了。
4.保险公司理财:收益3%,风险低
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较低,加上今年金融会议,明确了保险姓保的方针,未来理财的性能可能会越来越低。
5.P2P:风险较高,收益高
P2P是近几年大热的投资理财方式,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享受高收益的同时必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但总体来讲,P2P还是相对简单的投资品种,不用掌握晦涩难懂的股市K线图,也不会被银行嫌弃是屌丝,生活中的散碎银子也可以投资于P2P,还能稳定获得不错的收益。
02 理财规划/资产配置
偏保守的投资人可以在银行理财中适当多投资一点,收益虽然在5%左右,但是安全性还是不错的。
前提是一定要避免买到假的银行产品。
如果对流动性要求较高,比如日常收支频繁的小店,同时又是维护日常经营的资金,对安全性要求也较高。那么可以在货币基金中适当多配置一点,灵活性和安全性都可兼得。
如果追求一定的高收益,则可以学习投资P2P,刚开始可以小额尝试,积累经验过后可以适当的加仓。
如果信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人生不搏不精彩,那么可以去股市搏一搏,但前提是一定要有时间去看盘,也要有精力去学习掌握股市相关知识、了解经济动态和国家政策。
但这里提醒一句,股市变幻莫测,7亏2平1赚,入市之前问问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10%赚钱的那部分人。
03 P2P资产配置
不管是部分资金投资P2P还是全部资金投资P2P,在P2P内也要注意分散投资。
所有资金投资于一个平台,一旦这个平台出现逾期或者恶意跑路,本金全无;
又或者所有资金投资于一种资产类型,一旦遇到该行业风险暴露或者被监管叫停,风险就会被无限扩大。
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2017年,监管接连一刀切金交所、现金贷这两种资产类型,如果在投平台的资产类型都是金交所,那么在监管之下,平台新的资产端难觅,加上投资人的敏感情况,很可能引发挤兑甚至跑路的风险。
所以,在投资P2P时,要分散到多个平台,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平台背后的底层资产是什么,避免到头来所有资金都在投向了同一个资产类型里。
另外,总体的P2P配置,可以在安全型平台和收益型平台中进行配置。
部分本金投资于稳健型的平台,虽然收益偏低,但却可以作为安全的堡垒;
另外一部分资金则可以投资偏收益型的平台,用于拉升整个投资的收益,这类平台的选择并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是挑选那些知名度不高,但是安全性很好收益也不错台子,这类平台往往存在一定的红利期,趁此进入锁定收益。
04 总结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作为家庭资产配置,银行、股市、基金等都可以适当配置一点,
而P2P作为近几年大火的理财种类,也受到小白和老司机的追捧。即使投资P2P,也需要在多个平台多种资产类型中进行分散投资。
存款,收益太低;
银行理财,门槛太高,收益又低;
货币基金,收益太低;
股市、基金,不稳定,看“天”吃饭;
信托,门槛太高;
在众多的投资品种中,似乎P2P还算一个较为简单,收益颇丰的理财品种。
写在最后:
1.P2P投资中遇到问题可以扫码关注我的公号(扒皮挖互金)留言,扒姐会尽快解答。
2.公号整理了近500家平台的测评,投资前可以查看详细测评,以作参考。
3.把这纷繁的P2P读得更简单,为大家带来更多投资有用的信息。
作者介绍:扒皮,6年P2P理财社会姐。
犀利、勇敢的女汉子。出道于网贷之家,骂过不少平台,熬过不少通宵。正宗川妹子,头发短见识长。关注扒姐,微信公号:扒皮挖互金(ID:bapiwahujin)
风雅颂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关于本息保障的问题,首先,我们知道,中国征信系统是不完善的,其实如果我们把P2P网贷当作投资品的话,而不是一种普惠金融模式,我们要搞清楚,像拍拍贷这样的纯线上模式,在目前中国不是主流,为什么,我觉得有两个原因,1、投资人在P2P网贷平台上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是赚点小钱,而不是大钱,借款方,是小微企业主、学生、购物者、初始的创业者,这些人都缺乏资金,但是投资方何尝不是如此,我曾经说过,绝大多数参与到P2P网贷的投资人,他们的社会阶层,最高也不过是大城市的中下层中产阶级,实际上,这里牵涉到一个客户来源问题了,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现状的?他们如何是看待自己的未来的?他们又如何看待社会的未来的。这些都不能忽视。很多人说要去担保、而从来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生存环境,更为搞笑的是,很多人貌似具有这样一种倾向,他们总是喜欢把我们和西方对比,比如,P2P网贷,喜欢和英美对比,认为英美是无担保、只提供信用评级的纯线上模式(以前是,但现在不是了,现在越来越走向风险准备金模式了)我说的不仅仅针对P2P,而是所有问题。所以我觉得,担保才是王道,这个可能与许多人的观点向左了,老百姓投资P2P网贷是为了什么?慈善?搞慈善可以去众筹。现在国内的绝大多数众筹,更像慈善,否则会被扣上非法集资的帽子。给投资者的回馈也多为象征性的或实物。普惠金融本身就是个笑话。普惠谁?为什么借你钱,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收回本息,难道是为了资助你?你是我什么人?我亲人?我朋友?我亲人或我朋友的什么人?哪怕你和我有一点关系吧,有吗?你和我本来就是陌生人,我可没这么高思想觉悟(我相信你也没有),说露骨一点,借款人和投资人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而且也只有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通过P2P网贷平台得以结成。要知道,除非有平台敢声明无审核、无信用,只要有借款标就全部发到平台上,盈亏全部由投资人自负,如果有平台敢这样宣称,那才真的可以做到去担保、去赔付。(但这样的平台你敢碰吗?拍拍贷在业界这么有名,但为什么大多数借款标都是1万以下信用贷款?)因为这等于完全把风险交给投资人自己评定了。只要有风控,无论是自己做还是交给别人做,都是等于必须承担风险。既然上的标都是经过筛选的,那么一旦逾期就需要追责。投资人追平台的责,平台追逾期人的责(如果有第三方担保的话,另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目前中国在网贷平台上借款违约的风险有多少?如果这个借款人在西方那种征信系统完善的环境中的借款违约的话,风险又有多少?西方P2P网贷最发达的英美国家,拥有如此完善的征信系统,和高额的违约成本,但都开始施行风险准备金了,中国却要去担保、去刚兑?那等于是堵死了中国P2P的前进道路。所以中国征信系统不完善,容易给人一种误解,认为是征信系统不完善,所以中国目前暂时需要刚兑,问题并非如此,征信系统完善问题可以通过让更多的P2P平台加入行业联盟,然后共享征信数据,如果持续时间长了,相信海量的数据会是一个解决途径,但关键问题是投资人的心理,他是如何看待P2P网贷的,P2P网贷对于他的作用是什么?西方如此,中国也如此,应该说,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别,中国的投资人会比西方的投资人对P2P网贷平台的要求更为苛刻。所以想对逾期赔付松绑,那是不可能的。难度大小是次要,主要是你必须做到,无论难度多大。
2、如果监管的话,确实会消灭一部分不合规的平台,这样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形象,不然会影响投资人对P2P网贷行业的信心,现在倒闭的平台,携款跑路的平台高管这么多,如果依然任由其发展下去,而不加规范和约束,不设定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长期以往,比如会对行业的信誉造成毁灭性打击,让一些认认真真办事、正正经经干活的平台成为殉葬品。应该说P2P网贷平台目前的利率的确是非常高的,个人觉得20%都是高了、有些达到了30%(至于为什么这么高,我之前的短文有说明这个问题),监管这东西,本质上是一个“体制化”的过程,正式纳入了官方的许可范围内,到时候,虽然平台的利率会趋于下降,但依然会高于传统理财产品,大概能达到10--1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中国几千年来国家主义传统早已深入人们的骨髓,那些通过官方审核,存活下来的平台,将会因为有了官方的背书,而在未来的P2P网贷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到广大老百姓的信任,P2P网贷平台目前相对于一些投资人就是狂欢节,这也反证了,P2P网贷行业还没有走向正轨。
魔术师Charmer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和 @黄席盛 的观点有些不一样,我认为未来1年发展的速度不会减缓,反过来极有可能发展速度会加快,简单的来讲,这个行业离进入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就目前来看13、14年的P2P网贷就像15-18的少年青春期。13年成交1000亿,14年成交量或许会突破2500亿,而这相对民间借贷好几万亿、中国的居民存款上百万亿的一个存量来说,还是非常小的一个规模。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金融改革专门作了清晰地表达。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P2P将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2. 2015年监管政策肯定会出台,监管可能会集中在资金池、自融虚假标、资金监管和去担保化。对行业进行一次整顿,可能会给网贷平台增加运营成本,导致投资人收益下降,风险下降,但收益方面仍然会比银行高,这会吸引一部分高端的银行理财用户过来投资。
3. 中国中小企业一直得不到金融体系的支持,融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08年开始试点小额贷款机构,发展迅速,部分的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小额贷款要求用自有资金放贷,不得吸收公共存款,这大大限制了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原因是长期隐秘而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和影子银行市场使得监管者十分头疼,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规模一直没法准确统计,资金去向,整体金融风险一直没法估计。二作为P2P可以使金融监管更容易更方便。
P2P网贷会不会成为未来理财的潮流?
不说未来,就14年来看,P2P在各个大的平台的大力宣传下,已经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当然P2P的普及力度及速度都远远比不上宝宝,为什么?因为某宝宝有阿里爸爸的支持当然能迅速的在市场进行扩张。P2P网贷理财是否会成为理财潮流这个不清楚,但P2P在未来网络理财这个大浪潮上肯定会占上一席。
当然即使P2P成为未来理财的潮流,但目前来说仍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用户对P2P平台的评论都各有个的看法,这其实和投资的投资喜好、平台的规则做法都有很大的关联,以下是我从76676这家专注于网贷的点评平台摘几句评论,用于了解投资者对平台的看法,以下几个评论均是对同一平台进行评论,以删除平台相关字眼。但很明显,同一平台有好评也有坏评。
“利息超低,而且要不停续投才能达到宣称的收益。
创始人之一是个富二代,主要是靠老爸的关系创业的,当年在某高大上金融机构任职也是因为家里的关系,所以拉风投能力超强。
公司发展的不错,业务模式在P2P行业数一比较独特的,就是他们家自己不参与放贷,而是把一些小贷公司集合起来,打包成自己的产品,从中收取中介费用。所以他们风控主要是审核小贷公司自身的实力,估计不会参与到每个项目的审核中去。安全上说法不一,这里不做点评。
这种模式的确不常见,但是反过来想,资质良好的小贷公司,都自己开P2P去了,干嘛还要走个第三方让别人赚一笔中介费?
公司的打包成理财产品的模式,也有资金池的嫌疑,感觉有点不靠谱。不过公司不愁小白客户,钱大把的赚,靠关系估计也能搞定政府监管吧。反正我是不投。”
“从收益方面看:投资净收益年化12%以上,属于网贷中的中下级梯队,相比银行理财,企业债券有一定优势,与信托产品收益相当,属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中高收益类型。 从风险方面看:产品以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为核心,在小贷公司放款风控的前提下,又引入担保机构增加信用,双重风控的创新,安全度较高,值得关注。由于对于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这样的操作政策层面尚在不允许的范围,且不允许小贷公司从银行之外的其他渠道融资,故有利网借用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存在一定政策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综合评析:获得风投青睐,创新性互联网金融的典范之一,收益在固定收益市场及具竞争力,风控尚可,靠谱,值得菜鸟级理财投资者重仓!”
“在平均利率超过20%的P2P网贷行业,有利网只有12%的投资收益让人不敢恭维,听说债权转让费达1.5%,实在高得太离谱,而且投资期限好像最少半年,这点也是太不靠谱了。更让人鄙视的是,竟然公开与余额宝比收益率,称收益率是余额宝的3倍,打着安全的旗号在吸金,可谓彻头彻尾不靠谱的流氓平台。”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
谢谢,与君共勉!
笨虎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模式清晰
巴菲特有句名言是“投资你懂的金融产品”,反过来说就是不要投资你无法理解的产品。越是层层包装的复杂金融衍生品,风险链条拉的越长,原始风险也隐藏的越深。
P2P平台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但笨虎觉得,要判断平台的原始风险最关键的是辨别平台的债权来源。以债权来源做分类的话,大体可以分为纯线上P2P(借款者通过平台线上或线下审核后在线上发标),O2O型P2P(平台通过门店或合作的小贷公司、典当行等机构先放款,再把债权转让给线上投资者),产品型P2N(投资者不直接投标的而是投资产品,产品对接N个资产端)。
对于P2P平台来说,每一种债权获取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也都有其独特的风险;但作为投资人的你,投资前一定要先理解其模式;笨虎认为,某个产品的原始收益来自于哪里,原始风险也必定在那里;所以不要轻易投资你无法看懂的平台。
2.风险分散
在笨虎(微信号:pinjinrong)的平台监测中,一直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前10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这是衡量一个平台借款分散度的重要标准。而且笨虎把标准定的很高:低于5%为优,低于10%为良,低于20%为中,如果高于20%那就危险了。
有平台宣称其有银行级别的风控。但现实中,即便银行也不能做到零坏账,就不要说P2P平台了,因此风险分散度至关重要。假如平台的借款风险很集中,一旦一两家借款大户出现坏账就可能是灭顶之灾;这时即便平台有担保、有风险准备金也是不管用的。
当然,如果平台的资金杠杆(算法为贷款余额/资本金+风险准备金)低于1,平台若未卷款跑路就还有能力偿还;前提是,注册资金和风险准备金都是真实的数字。但现实中,注册资金的数字难以查证,大多数平台的资金杠杆也远远高于1。
3.股东实力
上市公司和银行对P2P这块蛋糕垂涎已久,但此前监管层的意见不明;现在,随着P2P行业的合法地位得到肯定,不少大资本会进入P2P领域。
P2P平台一旦受到上市公司、银行机构的青睐,除了得到资金支持,背后的股东还可能给平台背书、增信,提高知名度,这种平台有的还没上线就已经引起外界关注。
有的股东还会给平台带来资产等方面的资源,这样平台借助股东的资源优势,发展依托于上下游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这样能够更好地找到资产端且方便控制风险。
(小知识:供应链金融简单来说就是给一家核心企业贷款的同时,也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就可以系统性的控制风险。)
4.资金托管
根据传统金融学定义,资金托管模式下托管方有义务监控资金流向,根据指令交易,定时发布托管报告证明资金未被挪用;而存管方不具备上述义务。所以,即便监管意见没有强制平台进行资金托管,而仅要求存管;投资者也应优先选择有托管的平台。
据笨虎了解,资金托管至少包括4种情况:风险准备金账户托管,投资者资金托管,借款人资金托管,平台自有资金托管。有些平台仅完成了风险准备金托管,可以保证平台不把风险准备金挪为它用,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时,这些风险准备金才会专款专用派上用场。然而,只有投资者和借款者都在银行开立了独立的托管账户,才能真正做到资金与平台的隔离;只有当满标时,银行才会接到指令将投资者账户的钱划入到借款者账户中,不经过平台之手。
有些平台只是将部分自有资金存入了银行账户,就宣称完成了资金托管;还有的平台宣传进行了“银行资金保管”,大玩文字游戏。这都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
小结:目前天朝有几千家P2P平台,能完全符合上面4个标准的屈指可数。但是,笨虎觉得至少应该符合其中2个标准吧;若2个标准都没达到,最好就不要投啦。
更多信息请关注笨虎微信公众号pinjinrong,投票你想监测的P2P平台吧~
吴霁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首先说:风投纷纷投P2P并不是因为P2P有多NB,而是因为风投愿意投互联网概念的商业模式,偏巧P2P也属于互联网新兴行业之一,随便举个例子:泡面吧的事儿不少人知道一些吧,做在线编程方面的教育,2014年2月拿到天使投资,数月后A轮融资的估值已经1亿。不是P2P前景火,实在是风投太饥渴。
关于P2P快速发展的问题,先看一下监管的态度吧:P2P和众筹融资要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
如果参考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不搞期限错配,不许担保,估计很多P2P将面临生存困境。
假如明年各种监管到位,包括资金托管等等严格执行。P2P快速发展的趋势将会明显减缓并且发生洗牌。
当前火爆的P2P行情和较高的收益是建立在缺少行业规范,投资者对P2P的风险认识不清的基础上的。而监管机构之所以采取比较宽松的态度,是因为P2P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非为公众提供了低门槛高收益的福利。写给P2P投资者,我见过很多投资者,你们以为P2P很好,很适合你们,是因为你们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风险,连一半都没看到。
想象一下,在银行贷不到款,贷款成本15%-20%甚至更多的不知名的小企业,可能没有经营风险么?摘抄一段美国对P2P行业监管的内容: P2P公司必须详细地披露贷款相关的具体条款,向投资者无保留地揭露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也符合美国强调信息披露的监管思维。美国的监管机构认为,只要金融机构提供了全面、真实、无偏差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经衡量后,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Prosper和Lending Club在SEC登记之后,就必须不断地发行说明书补充说明出售的收益权凭证和贷款的具体细节。消费者可以在SEC的数据系统或者P2P公司网站中获得这些数据。国内的监管体制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并没有那么的严格,P2P公司促成的贷款也很少对外公布准确的数字或者具体细节。纵观整个金融业,提高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是完善监管的主要方向之一。
今天的中国,连信用社会都还算不上,更无从谈起以信用为基础的P2P业务了。今天看起来火爆的国内P2P行业只不过是猖獗的民间借贷,经济衰退期旺盛的借贷需求以及推波助澜的风投共同作用下的产物。P2P会长期存在,甚至进一步发展,但是P2P理财,绝对不会成为潮流。
尤其是某个声称自己是国内最大的P2P公司,获得了XXXXX等风投的融资,累计促成P2P交易额500亿,采取线下模式拓展业务的公司。我真的好奇有那么多人愿意用那么高的借款成本去借款么?虽然每个出借人都得到了有着借款人内容的合同。但是我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期限匹配,借款人信息更新,你们是怎么做到的。25000人的队伍,严苛的业绩压力下,风控又从何谈起。
只要在风口,猪都能飞翔。
写到结尾,顺手看了眼全部132支普通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年初至今,第一名22.81%,第100名9.77%。如果折合年化收益,数字还会再高一些。
我们更愿意为会员选择基金这样有监管的金融产品,承担合理的市场风险。并不建议贸然投资无监管的P2P行业。
诺润理财提供中立的理财建议与意见,并收取费用。
希望了解更多理财知识?关注微信号:nuorunlicai
李小翀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很爱很爱你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不会。2.会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P2P网贷。这种模式简单地理解,就是直接的债权融资。金融的本质,就是把一部分人手中过剩的流动性,转移到现在流动性紧张,但是未来具备偿还能力 的人的手里,借出的人获得资金收益,贷入的人付出成本。过去信息交流不发达,谁有多的钱,谁需要现金,大家相互之间不知道也不了解,就需要有一个中介机构,来起媒介作用,这就是银行。银行借助其强大的渠道能力和专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将前者的流动性集中起来,再分配给需要流动性的人。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赚取一定的差价, 由于国内非自由的金融环境,银行这个差价赚的非常高,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国银行的财务报表不要太好看。
这种模式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促进了过去几百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也会继续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们低成本的获得大量信息,使得银行不再独享信息,融资方和投资方直接面对面成为可能。通过这种直接的投融资模式,告别了银行从中赚取渠道利润的时代,一方面让投资方获得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让融资方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别说网贷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些企业如果能以银行利率贷款,傻子才会来融更贵的钱)
除此之外,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电子化的支付渠道普及,民间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是P2P网贷兴起的重要前提条件。这些条件的具备,使得P2P网贷既能让投融资双方获得更大的利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失去银行这个中介机构带来的弊端,比如效率低下、风险不可控等等。
由此可见,P2P网贷是一个非常符合市场潮流的东西,属于马列哲学里面里的说的有生命力的新事物的范畴,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回到题主说网贷在未来降低发展速度,可能是说现在很多网贷平台纷纷关闭,跑路,平台数量减少。我想这不能说明网贷要减速发展,而是说明要规范发展。就跟团购网站,瞬间从几千家减少到屈指可数一样,不代表交易规模小了,只是更规范更集中了。同样地,中国地网贷,从规模上讲,仍然发展的飞快。
另外,网贷远远没有到达其发展的极限,从目前中国地资本市场来看,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仍然是最主要的,可能占整体的80%,投行的方式可能占20%,没错,两者加起来约等于100%,网贷几乎可以忽略,千万分之几吧。所以如果这就减速发展,这东西也没啥值得讨论的了。
半个月前参加深圳汇丰商学院办的一个活动,中科智董事长预测,未来商行、投行和互联网金融规模比例,可能是5-10年后,可能是5:3:2,再过5-10年,肯那个是3:3:4,再过5-10年,可能是1:3:6,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反正就是商行规模会越来越小,互联网金融会越来越大。如果他预测正确,也就二三十年时间,互联网金融代表的直接投融资方式,将会成为主流,现在这点规模才哪跟哪?
上面的预测不是我说的,如果大家不同意,请不要打我脸。
还有一刻钟就要下班了~
兰若寺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只想说,我是一个P2P平台的运营,因为我相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许中国大陆现在的金融体系还不太完善,导致我们的发展会遇到国外不一样的阻碍,同时也正因为这一点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在中国掀起高潮而不是西方国家。
zhong ansne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杨勇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P2P要成为理财主流需要有完善的监管政策,良好的社会印象,行业自律 ,强大风控体系。说到风控这里讲一下征信,最近征信在网上聊得沸沸扬扬,征信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借贷信息、消费信息、公共信息等四大方面。其中,基本信息包含职业、证书、收入、工作稳定性、街区、房价、居住稳定性;借贷信息包含房贷、车贷、信用卡、学生贷等历史及使用情况;消费信息包括商场和网络消费频次、额度;公共信息包括法院判决、税务拖欠、地铁逃票、交通违章、亲友款……不过网站服务对象中缺乏借贷记录的人群约占15%,国外已经诞生了可以补充传统征信机构把握不到的数据。数据模式是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FICO只有结构化数据);数据类型不仅是信贷数据,还包括网络数据、行为数据;理论基础在于成千上万个变量的机器学习(类似于大数据分析);而且这些变量特征区别于传统的还款记录、金融、贷款类别等,而是房租缴纳记录、典当行记录、甚至是网站停留时间、填表习惯;这也意味着数据来源除了传统的银行提交给第三方数据和银行当地数据,还有借贷者自己。“FICO”这套信用打分机制之所有在美国好用,是由于他背后有三大互相独立的数据来源作支撑。换到仍然缺乏个人信用数据来源的中国,如果不下功夫寻找靠谱的数据源,专靠“FICO”这个打分适用性依然不大。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未来P2P各方面建设发展成熟以后将真正逆袭银行贷款业务,成为融资贷款重要工具和主流理财模式之一。
黄生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洪荣顺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运营成本高。按照中国目前P2P平台日常的运营,一个年交易规模在50亿的平台,运营成本在1500-2000万一个月,这样的运营成本,目前大部分平台是不能承受及正常运作的。大部分平台由于没有P2P运营经验,之后发现运营成本过高,支出远大于收入,于是开始走向自融、发虚假标的犯罪毁灭之路。
2、资金获取成本高,优质资产端少。P2P平台只是充当一个渠道,而没有在产品端、业务端实际去改变现有金融结构,并不具有实体意义。目前P2P的资金成本在7%-12%左右,获客成本在更是高达几百元每人,而优质资产端稀缺,并不足以支撑高利息的回报。尤其在十部委的意见出台后,禁止设立资金池,明确P2P平台只能做信息中介平台。如果严格按照指导意见合规经营,P2P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堪忧,市场并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后期将导致整个市场交易量萎缩。
3、专业人才匮乏。绝大部分P2P缺乏专业互联网金融人才,多数P2P最高决策者均非互联网金融出身,懂金融的不懂互联网技术,懂互联网技术的不懂金融。
4、风控体系不健全,从业者心态不正,犯罪与被犯罪随时可能发生。目前P2P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控标准,很多平台声称有自己特有的风控指标,但外界无从获知,我们所知道的是很多平台都没有严格意义的风控,因此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存在隐患,随时可能塌陷。另外行业很多P2P平台都是小贷、高利贷、民间金融转型而来,而这一类群体由于经常游走在灰暗边缘,自己对于平台未来格局的认识是有所欠缺的。很多掌权者抱着赚热钱、快钱的想法加入这个行业,因此诞生了一群创业投机者,很少有掌想把企业做长久。
虽然P2P毁灭论不绝于耳,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议后,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家认可发展。中国实体经济正趋向完善,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电子金融、虚拟货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7月份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出台,11月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五年规划,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过去的发展受到认可,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P2P行业再迎发展良机。业内预测监管细则年底或将出台,一旦监管细则出台,将大力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2、P2P已经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监管会日趋严格,风控能力差、资产获得能力差的平台会被逐渐淘汰。剩下的将是实力强大,信用好的大平台或者在细分领域有着优质资产端平台,现在正是P2P行业健康发展的好时机。
3、P2P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定位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身就是一个契合市场需求、填补金融市场空白的创新事物。截止10月底,数据显示P2P行业交易已经突破万亿大关,发展势头迅猛,也反映出P2P在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上逐步显现出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P2P已成为小微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
我们认为,任何行业、企业乃至世间万物,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互联网金融既不会因“毁灭论”而消失,也不可能仅凭“十三五”规划而涅槃重生,生有生的道,灭有灭的理。
最后给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句忠告:“信用”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核心灵魂,任何企业概莫能外。《P2P不会因“毁灭论”而消失 也不凭“十三五”而重生》
Kaiser Li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多赚理财师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中国从来不缺少唱衰者,这个可以沿袭到很多个世纪,为什么唱衰者能够兴起?主要还是国家的动向伤害了其切身利益,而这种本源的东西源于个人自身的贪和欲望无止尽。
相较于八九十年代,万元户都是土豪的年代,现今的更多的人在丰衣足食的前提下,还想鲸吞天下,人们并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而感到满足,反而会因为自己无休止的追求而感到空虚和孤独,当追求和能力不能匹及或者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实现的时候,所有的怒火都会延伸到国家层面,宏观角度,自思者甚少。
很多都是基于宏观,从实体经济,从国家体制,从金融行业的运营机制,从大环境等大范围角度切入,殊不知于P2P个体平台而言,宏观是很重要,但真有那么重要么?
实体确实很烂,这是最烂的时代!
从多方数据调研样本显示,目前中国的经济不存在“企稳的说法”一直处于动荡和下滑的死循环里面。自2011年末草根调研以来,仅出现的只有2012下半年基出建设行业的回升和2013年中的地产因为政策松懈的“局部、间歇性”反弹,经济整体下滑大格局一直未变。2015年,连续多月的PMI指数低于枯荣值,实体继续延续下滑,其主要体现在工业润滑油、出口物流、石材、乘用车、饮料消费。
2015上半年的下滑,主要体现在三驾马车的弱化:
一是出口锐减。虽然中国出口自2008年以来一直面临内外压力,但2015年感觉最为猛烈,这与外币大幅贬值,中国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首先在过去的7年当中,平均每年增长16%,如果你用1.16的6次方或者7次方去乘一下的话,大概这个人力资源翻了3倍或者2倍多,其次是劳动力随着教育的进步在缓步减少,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劳动人群不愿意从事生产活动。
二是消费弱化。在生活当中,我们理想中一直认为稳定的消费,在现今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不稳”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基本消费的饮料,和可选消费的汽车的例子。同时消费还呈现分化,即高端、低端消费好一些,中端最差。
三是投资被动。从今年开始,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的就是企业暂停、缓建投资项目,虽然我们从数据上开业明显的看到有不少的投资额,但其本质基本不是今年的主动新增投资,或者新增很少,而是大多数的投资额都是过去2、3年,甚至5年前的投资计划的滞后落实,比如油化工行业。而这些遗留问题将会加重了后期经济的担忧。
因为最烂,不能再烂我们只能慢慢变好!
从三驾马车看来4万亿和30年的系统累积,已经逼迫国家自动形成现在这个最烂的局面。所以我们可以反思的事情就是,在历史上没有比这个局面更烂的了,既然不能更烂,那么只能慢慢变好了。
中国人口的红利在慢慢流失,人力成本逐渐加重,这一点从二胎出台就能够有所感受。但是就业一直都是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民生问题。从产业格局来看,让绝大多数的人去从事第三产业是不现实的。为什么?
其一、第三产业的从业者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和当代大学毕业生,自08年为了解决农民就业而发展的基础建设之后,大学生就业一直成为当下的一个痛点和难点,每年的大学生难就业人群成比例上升。其二、离开了与时俱进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何来发展空间,因此第二产业产能升级,技术升级才是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其三、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你的根离不开第一产业的支持,你的身离不开第二产业的与时俱进,最后才是你的型需要第三产业的完美包装。因此就业人群应该合理有序的分配。
所以遗留给我们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帮助实体产业在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减少和利润空间薄弱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产业升级。而中国式的第二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告诉我们,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不是自主研发。用从业者的人来说,研发耗时耗力,更多的是面临失败的风险,于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还是抄袭和人际关系。
当抄袭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而难以复制,人际关系因为大环境下行而难以维续的时候,产业创新造血升级势在必行,所以这也是这个最烂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好机遇,一批新的有创新力的敢于蜕变的企业会在这个最坏的时代蝶变升级。而在其成长过程中,既需要好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好的呵护,而呵护更多的是来源于融资。
为什么会是P2P?
从银行角度看: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首先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可是银行基于风险和成本考虑,一般不会给予小微企业足够的奶水。其原因大概就是: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高,资产变资本能力比较薄弱,所以银行也会以高利率给予小微企业融资,比如前段时间接触的一个企业去银行融资,银行答应放款,但是答应的前提条件就是公司所有的资产全部抵押给银行,并且银行还会打4折再给予贷款。
其次就是难以提供足额担保,即使有足额担保也难以满足银行标准;最后形成的问题就是体制和现实的不对称,实现难度较大。
从民间金融角度看:如果银行不行,就选择小贷融担吧,事实却是由于其自有资金在5000-20000这个区间内,首先其本身不能承受太高的风险,因为其能够成立的前提就是它背负的责任就是银行风险的再次转移;其次其整体容量即使加上杠杆也难以满足天朝以每年15%左右的融资增长需求,目前我国的融资需求在15万亿左右。所以在当下这个面临国家资本市场升级和第二产业升级同步进行的档口,其对金融的助力基本杯水车薪。
从P2P角度看:那么互联网金融呢?首先其本质有小、快、轻、灵服务实体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发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拥有创新性的企业。这是最坏的时代,对于实体而言,为了存活下去,控制力的流失必不可免。因此这也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相对核心或者次核心企业的时代,这个时机将会赋予行业很大的操作空间和对于企业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充裕的流动性资金进入面向创新的新生代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当中去,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需求。
其次其背上有改变融投格局,提升直融比例的责任,中国现在的整个融资结构当中,中国需要极大发展直接融资。目前直接融资的占比相对于合理的社会资本结构来讲占比太低,目前中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只有15%,正常来说发达国家有60%,美国有80%,因此国家还有巨大的需求,同时去除杠杆降低企业负债率,减少企业负债成本等问题都指向了要用直接融资替换间接融资。而且在间接融资过程中还会增加非常多的成本。
再者互金资金成本已经慢慢回归理性,未来几年对于有竞争力的小企业的发展将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据相关机构统计利率已经在逐渐靠近正常水平。
因此以前专家口中所说的高利率压死小微企业的言论将在行业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被证伪。
最后互联网时代是众筹万物的时代,所有的金融不管你是加上互联网还是加上移动互联网最后的格局基本都是基于实体+互联网为基础工具而缔造的连接万物的格局。这也是这一次产业升级所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从未来10年的角度来看现在,也许这不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时代的朦胧摸索期。
总结一下:升级改革创新的前半夜是痛苦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21世纪的经济已经逐渐互联万物化,临产前的阵痛是必须忍耐的。所以真有洗牌论99%要死亡的话,我认为得有限制条件,比如:高利贷的,抄底实体的,做资本泡沫的,资金盘的,旁氏的,自融的等,这种别说99%,我相信你说100%都没人有异议。
而因为大环境的不行,将整个行业集体抹杀,用互联网马太效应来规避大规模所带来的风险累积,明显具有不理智性,深冬已经来临,就看谁能够找到春天的出路!
刘一鸣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在行定飞速发展的前提之下,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大,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包括模式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才能经受住行业的洗礼。而且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未来平台的收益率也会相对下降至合理的水平。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全云峰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大黑妮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