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怎样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

深入浅出的意思是,你掌握了一个专业领域内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且可以让一个毫无专业基础的人可以阅读并且理解你的答案。
已邀请:

李靖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实际上,楼上很多答案本身都不“深入浅出”,怎么教别人深入浅出?
其实几乎所有“深入浅出”的奥秘都是:利用对方已有的认知基模。
怎么做呢?首先来看问题:
你可能经常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向别人解释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而且对方还缺乏理解这个概念的背景知识。
比如,
  • 过年回家向吴阿姨介绍“什么是产品经理”,向张大叔介绍大学专业“市场营销”;
  • 新电影上市,制作方让大众和新闻媒体了解这是什么风格的电影;
  • 创业家偶遇投资人,在电梯内1分钟解释自己的商业模式;
  • 公司宣讲会,HR向提问的应届生解释“我们的项目助理岗位实际上不是秘书,而是XX”;
  • 甚至,你向朋友推荐一个全新的智能硬件产品,或者他没有吃过的一个水果。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向0基础的人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这意味着你需要在相当简单的信息中装进去更多的内容。
但是文字本身的表现力总是有限的,你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装进去这么多内容呢?
实际上这是可以做到的,方法就是:利用对方已有的基模。
举个栗子!



假设你需要跟朋友介绍一种他没有见过的水果,第一种介绍方法是:

“这是一种水果,长在树上,长大约5厘米左右,款大约2厘米,外面有厚厚的绿色的皮。外面的皮是不能吃的,剥开之后是另一层褐色的皮,干干的,不是很厚。再剥开这个皮之后,就是可以吃的果仁了。果仁吃起来很脆很香,含有很多油脂……”


第二种介绍方法:

“这是一种类似核桃的果子,和核桃大小、口感等各方面都差不多,区别是外形更加细长,而且壳更薄,更容易剥开。吃起来比核桃更脆,而且没有苦味。”


同样是介绍“碧根果”,上面这两种方式那种更容易让人瞬间理解呢?显然是第二种。




因为第二种解释跟对方的已知概念(核桃)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知道,关于“核桃”这个概念,对方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印象(比如核桃是长在树上的、核桃仁是脆的等)。而这种一系列的印象就叫做一个“基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
对于一个人来说,建立一个全新的基模是非常难的—那意味着大量的未知信息,所以我们小时候花费了很大精力才认识了什么叫做“桌子”。
但是在现有的基模上加以修改是非常容易的,因为这仅仅意味着少量的新信息。(比如一旦你知道了什么是“会议桌”,继续理解什么是“电脑桌”就容易多了,甚至继续理解虚拟的电脑“windows桌面”都容易多了)
上面的第二种解释就是让对方在现有的基模“核桃”上进行修改,从而避免创建新基模的难度。



建立新的基模就好像你需要重新创作一篇完整的文章,而在已有基模上修改就好像在文档上改几个字一样简单。
比如请你记忆下面这一串数字,你看看需要多久:
1221084907985109
如果把这一串数字重新排一下序,你看看需要记忆多久:
1949197820082015
我想明显是后者记忆更加容易。因为前者你难以同头脑中已有的“基模”联系起来。
但是对于后者的数字,你就很容易跟大脑中已有的“基模”联系起来—你只需要记忆“建国”、“改革开放”、“北京奥运”、“今年”这4个基模就行了。
为什么人类需要这样的“基模”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而不是像电脑一样直接存储这些信息呢?
因为对复杂的世界来说,人的大脑容量和计算能力简直太小了,以至于不得不靠基模来简化信息。
人脑的CPU主频不到小米手机的千分之一,而且存储空间狭小—如果不对信息进行高效地压缩和整理,一部XX.avi的动作片可能都足够把你的大脑空间完全占满了。
但是我们仍然能记忆相当多的知识和无数的回忆,这是因为我们大脑具有强大的数据压缩整理能力。
就拿记忆照片为例,计算机存储1000张人脸照片需要1000倍的存储量,而人脑实际上只相当于存储了1张人脸照片(基模),然后看到新的人脸只需要在那个基模上做相应的改动—比如鼻子更高。
正是因为各种各样基模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方便、不费脑地理解复杂的信息:
  • 描述一个人的长相很麻烦?你会说她具有Angela Baby的脸型和舒淇的嘴型。
  • 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很麻烦?你会说他是一个典型的狮子座男生的性格,即使他是白羊座的。(虽然出生日期本身无法预测性格,但是星座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概括别人的方法,从而减少了脑力的使用)
  • 跟外国人描述《小苹果》很麻烦?你会说这是中国版的《江南style》
  • 跟投资人10s内讲清楚商业模式很困难?你会说“我是装修市场的小米模式”。


因此,如果你想让别人迅速地理解一个全新的概念,就一定要利用对方已有的基模—看看他过去的记忆中,有哪些跟这个概念类似的地方。
那我们如何利用“基模”来用简短的语言传达复杂的观点呢?
你只需要2步走!
1,避免偏见—避开不必要的基模
2,套用已有的基模
1,避免偏见—避开不必要的基模
看看这个最经常的例子:
过年回家,你可能会被亲戚阿姨问:
“小张啊,毕业有一年了吧,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是啊,阿姨,我去年毕业的,现在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

“这么牛啊,刚毕业1年就当了经理啊,我就说吧,我从小抱过的孩子将来都有出息!说说,现在手下管了了多少人?”
“阿姨,您搞错了,产品经理不是管人的,而是相当于管产品的,而且在我们公司也不是高级职位。”
“那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啊?”
你觉得实在词穷了,求救万能的百度百科,然后读给她:

“产品经理就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


“哎,小张,晚上在我这吃饭我给你煮羊肉饺子好不好?”——看来阿姨也放弃了。
为什么小张改掉他阿姨对产品经理的偏见这么难—不论小张多么努力地去解释,阿姨还是觉得“产品经理是高管级别职位,是管很多人的”?
因为阿姨过去已经形成了“经理”的基模,当小张说出“产品经理”这个头衔的时候,她就自动激活了自己关于“经理”的各种记忆—高级职位、管很多人、有经验的人才做的等。
因此在这个阿姨听到“产品经理”的时候,她就自动套用了“经理”这个基模,来帮助她理解“产品经理”这一新概念。而这样的理解却是于小张的概念是冲突的。



所以对小张来说,阿姨过去的基模让她形成了对产品经理的偏见,就很难再让她改正过来这一个观点了。
那么怎么办呢?
一种方法是直接告诉阿姨:“阿姨,你刚刚的大脑中自动套用了’经理’这个基模,从而扭曲了你对’产品经理’这个概念的理解。”(呃,前提是这个阿姨学习过认知心理学)
既然大部分阿姨并没有心理学博士学位,你往往就需要用第二种方法:避开不必要的基模。
假设你想向阿姨介绍“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那么“经理”这个基模对于阿姨理解的你的工作几乎毫无帮助,反而会导致她产生不必要的偏见。
如果你一开始像这样避开了“可能带来偏见”的基模,不提“经理”,就会好很多:
“小张,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做一些XXXXX……”
“原来是这样啊,那这个工作具体职位叫什么啊?”
“阿姨,根据我刚刚的描述,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合适?”
“我看吧,’产品策划师’?”阿姨疑惑的问。
“其实吧,它的名字叫’产品经理’,不过您刚才也看到了,和传统的经理其实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所以,当你给别人介绍一个陌生概念时,要先避开容易导致误解的基模。
2,套用已有的基模
如何让别人理解“碧根果”?你可以套用“核桃”这个定义,然后在核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比如皮更薄。
如何向美国人介绍“春节”?你可以说“中国人的圣诞节”。
如何介绍第一代iPhone?乔布斯说的是“一个大屏幕iPod+一个手机+一个上网设备”。
如何跟学物理的人解释“大企业被颠覆”?你可以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质量越大,改变其加速度就越难—需要更大的合外力。同样,企业越大,灵活顺应市场来调整其定位及策略也就越难。”



所以,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而利用对方已经理解的事物(基模),再在这个事物上修修补补就容易多了。
(比如当你在解释碧根果前先解释“核桃”时,对方脑中立马浮现出了核桃的形象,这时候你再说“皮变薄一边”,他就容易想象多了。)
总之,不要跟养羊人说“1+1=2”,而要说“一只羊+一只羊=两只羊”。
而至于具体套用什么“基模”,是需要慎重选择的,因为使用的“基模”不同,最后产生的理解和感知是天壤之别。
比如这样一个新闻“美国对非洲的援助每年仅有10亿美元”。一个普通人看过之后,可能会疑问“10亿美元很多啊,美国真土豪,这还少!”
这时他潜意识中使用的“基模”是“金钱”,他自己过去对金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印象(也就是基模),在他的基模中,可能“100块”是小钱,“10000块”是大钱,而10亿美元是绝对的巨款了。
所以,如果使用“金钱”作为基模,激活别人过去对“金钱”的记忆,别人自然不会感觉10亿美元的援助不够。
但是如果说“美国每年用于援助非洲的钱只相当于其中一架B-2轰炸机的造价,也就是区区10亿美元。
这时所有人就会觉得“天啊!美国真是太缺乏人道了!”这是因为大家此时理解“非洲援助”这个事件时,使用地是“轰炸机的价格”这个基模。
这样的技巧也常常使用于诉讼中,比如有人被肯德基的水烫伤了,如果诉讼时要求赔偿几百万美元,陪审团肯定觉得太多太不合理的了。
但是如果说“对于这样的无良企业,我们要求他拿出当天销售额的千分之一来赔偿消费者,是一个绝对合理的诉求!”这样听起来就更合理了,即使金额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介绍你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又想装得一手好逼,与其拿“小区门口的湖南菜馆”做基模来类比,不如说:

“阿姨,我看到您经常关注军事内容啊,昨天你还跟我说美国的最新电磁轨道炮呢!你知道吗,美国的军工企业在研制轨道炮时,需要有一个人去协调整个过程,其中包括—跟政府军队沟通调查潜在的战争需求,根据战争需求来跟研发工程师沟通设计轨道炮,并且协调产品交付时间等等,他不管人,他管的是轨道炮这个产品。而我在互联网公司做的工作就是类似这种,协调我们的APP整个过程。”


使用“基模”可以加快别人的理解,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专业人士”很不喜欢用?因为这种“加快理解”是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的。
为了跟初中生解释原子的结构,你可以说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就好像地球围着太阳转。但是实际上这是不争取的—电子在原子内是以概率云的形式运动,远远比单纯的“绕着转”要复杂得多。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可能并不需要也不想要理解准确而严谨的知识,这时候你就需要找一个对方已经理解过的事物,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
更多“深入浅出”的商业分析,可以搜索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李叫兽(ID:Professor-Li)
或者扫描二维码:
http://weixin.qq.com/r/bEMIEKTElvnpreBz9xZ_ (二维码自动识别)

霍老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知乎上对于高大上有种偏执的追求,很多人的答案里喜欢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把里面几个简单的名词,通过引用文献、反复解释,反而造成隔阂,这样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别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所以,但不明觉厉,还是点赞,一种是别人虽然看懂了,但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一个人如果把话说得通俗明白,立刻会有人评论,答主不懂不要乱说。

知乎不是学术平台,知乎最多是个科普平台,更多是个交流平台。把话说得明白晓畅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能够把事情研究透是一个本领,把事情讲明白是另一个本领,而通常真正把事情讲得很明白的人,他对事物的理解会更上一个台阶。也就是说,深入浅出是更高的技能

知乎上主张多读书,但读书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拿来用的。如果书读了,还能拿来用,那么讲出来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能深入浅出地讲一个道理不在形式,功夫在写作之外。一是理解,二是运用。

不鳥萬如一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深入淺出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詞。太多人會因爲某個答案裏有幾個他不認識的術語或概念,就斥之爲「賣弄」「故作高深」,殊不知這就好比你不認識五線譜就根本沒法跟你解釋對位法一樣。也有太多人因爲某個答案裏有幾個他不認識的術語或概念,就捧之爲「乾貨」,殊不知這就像在課堂上或圖書館裏抄了很多筆記之後就獲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覺,好像那些知識都被他內化成了自己的似的。
讓一個人看了覺得「的確好有道理哦」完全不等於深入淺出,它只說明了一件事:這個答案讓這個人看了之後覺得好有道理。大部分人說一個答案深入淺出的時候,他們的意思只是淺出,而沒有深入。換言之,他們的意思是「這個答案(我自以爲)我看得懂」。僅此而已。閱讀從來就是一件對寫作者和閱讀者都有要求的事,大部分的深入淺出根本就是一個 myth(被普遍認爲正確,但其實是錯誤的事)。

ze ran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不用术语。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不用术语,用合适的比喻。

Audery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一针见血,直指核心。

题主的问题是深入浅出,但是我觉得光深入浅出还不够,你还要足够简捷。
能深入浅出的讲问题的,往往都是大家,原因就在于讲述者是彻底分析透彻了知识内部的架构,牢牢抓住了核心内容和关键逻辑

崔寅涛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只讲故事,不讲道理!少抖机灵,多用朴实的词汇。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足够深 满触G点 深到直指本质

一点一点慢慢的浅 让对方回味的时间足够长

BigMoyan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嗯,谢谢 @琪琪邀啦~
同学曾有言,说“我们会10分的东西,能讲出来5分就不错。你会1分的东西,能讲出10分来。”
MB我也不知道这是在夸我还是在黑我,大家同窗四年为毛我就会1分的东西!
不过总而言之,似乎还蛮合适回答这问题,我稍微整理一下把自己的方法写出来,还请各位参考。
--------------------------------------------------------------
深入浅出这事儿,要求实在是太高,高票回答说的不错,一般只能浅出,深入不了,回答的结果也只是让听者自认为自己懂了(其实还不太懂)而已。别的行业不说,IT这个行当,离了数学和代码,不要说什么深入,压根深入不了。所谓“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是也。
我们认识一件事,向来都是先框架后细节,先感性后理性,这就是浅出的意义所在。把一个抽象的概念用比喻、类比等方法讲清楚,有利于在“深入”过程中把握主题,不至于迷失在数学公式和代码中,对非专业人士,这种描述可以让他知道你大致在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意义,不至于在和你的交互中茫然无措。尽管这种描述常常充斥着很多不准确的成分,但没有模糊,无以精确,框架搭好了才能提细节问题,这里为什么是这样?那个模块是干什么用的?如是而已。
深入浅出我不敢谈,而且私以为深入浅出只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适用,我只说如何把事情讲浅。总体思路就一个,先框架,后细节,慢慢深入,能深入多少是多少。
一、把背景讲好
首先要把问题抛出来,除去纯数学纯物理那种渺然在云端的存在,我们搞具体实在的科研的人,凡有一个算法、一个理论,必然是要解决现存或存在过的某个问题。背景讲清楚,等于把要解决的目标问题拿出来了,那以后的所有算法、理论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听者至少有个大方向了。举个栗子,我本来是想搞机器学习的,当然现在这块也没放下,但是因为实验室的一些原因,现在转去搞视频编码了。譬如我要跟别人讲视频编码,那我一定会首先把问题抛出来——为什么要视频编码?用一些简单的计算表明,如果不对视频进行编码,你那1T的硬盘可能也存不了两部爱情动作片,你那4M网速,上youku看个视频就是白日做梦——当然没有视频编码youku本身也是个白日梦。听者现在就知道了,原来视频编码的目的是要把海量的数据压缩到我们可以忍受的范围,还要保证一定的视觉质量。再往后讲这个技术,大家就知道一切手段都是为了完成这件事情,大方向把握住了。
二、多谈基础,少谈高精尖
这世上没有天外飞来的高精尖技术,所有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都是在一些很naive的基本想法上一层层垒起来的。而那些最初的想法,基本上都非常的朴素,朴素到你不由自主的会想“老子要是早生50年,这理论老子也能提出来”。
再进一步,在朴素基础上往上一层层垒起来的的东西,也不一定很有技巧,大多数情况下其基本想法也很朴素,只不过它们的朴素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外行人一下子get不到而已。
要讲的浅,就要把那些“老子早生50年也能提出来”的东西讲出来,这玩意儿不分内行外行,有点基本思考能力的都能明白。还说视频编码。刚才提到视频编码是为了把海量的数据压缩到我们能忍受的程度,那么,怎么搞?我只说一个想法,一秒钟播放25帧图像,每两幅图像之间的差别肯定特别小,大家想一想,应该是这样的吧?除去少部分场景切换的情况,绝大多数时候相邻两帧的相似度都很高,高到人眼都看不出来这两张图是不一样的。
那几乎一样的两个图,为毛我要保存两回呢?可不可以这样,我只保存第一张图,然后做一个判断,如果这张图和后一张图相差很小,那就不保存后一张图,需要播放的时候只需要把前图同样再播一次就可以了。
起个名字,这种模式叫skip,也就是跳过该图不进行压缩只保留一个“此处应有上一张图”的标记。出于计算考虑,现在的视频编码不是以图为单位,而是以块为单位。所谓块,就是一张图的一个部分,块的大小很小,例如可以取8*8,也就是长宽都是8个像素的正方形,我这台电脑的分辨率是1920*1080,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块大概有多大。块可以更灵活的skip,这幅图和上图只有一小部分不一样,其他地方都一样,那么一样的部分的块就可以skip掉,不一样的再保存,这是不是更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呢?
三、抓大放小,抓主要放细节
上面的图像编码的例子事实上已经体现这个方法了,事实上搞图像编码的人都明白,分块编码方式是一开始就定了的,至少我还没有看到哪个标准提“以图像为单位”skip,但这重要吗?不重要,听众要掌握的是你这行工作的大致技术,他们不在乎细节,细节也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只要把“两张图大致一样,就只要保存一次”这种朴素到没救的想法传递过去,就可以了。这个概念有了以后,再谈进一步细节,比如两个图只有一小部分不一样,大部分都一样怎么办?分块skip呀。不一样的那些块内部也很相似,只是某些点偏移了一些位置,全部保存是不是有些浪费?帧间预测,运动补偿呀。框架搞好,再谈细节。
记住你是在对一个外行人,或者是一个刚入行的新手讲东西,精确性固然能体现你的科学素养,但在搞科普建立概念的时候,还是不要太追求精确,得其大意,足矣。
四、关于术语
很多楼说不用术语,须知术语也分很多种,基础的术语其实把生活中的一些词拿进来用而已。譬如信号与系统,你说信号是术语还是系统是术语?生活词汇而已。只要加以适当的解释,术语用一用也无妨,比如上文的skip模式,尽管是术语,可是把它背后的意思解释清楚,我相信听者也不认为它能有多么高大上。
术语的使用应该以浅显清楚为要,在使用一个术语之前,务必讲清楚它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讲清楚skip这件事儿具体是干什么,最后给它起个名字叫skip,在理解上应该就不成问题了。
——————————————————
先写这么多,完了有想到的再添加。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如果提问者是为了解决实际困难,那就直接给一个解决方案,不要解释为什么这个解决方案会是这样。就是直接给“鱼”而不是“渔”。

如果提问者是为了解决困惑,那就讲一个他/她能听懂的故事——大部分的专业讨论,其表述被精简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变成故事。

如果提问者想要了解解决方案背后的成因,或者不满足于听一个故事,
那就收咨询费。


部分情况下只是给解决方案也应该收费。


ps. 回答完以后我已经有点明白为啥陆琪的微博会有那么多的前后矛盾了……

采明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能否深入浅出,靠的是倒行逆施,
让本真的内核可以套用任何皮相。

比如说,红楼梦是一部科幻作品,
你能自然的套进去就可以浅出了。

只是深入,
是各自完整的,也是没有彼此的。
只是浅出,
是天生残缺的,也是完好无损的。

深入浅出,
是缺少完整的,却能联系成圆满。

如大泼墨山水,只剪影而知其形。
如断臂维纳斯,万般法相在心中。

把缺陷的记录者权利交给阅读者,
阅读者本身的作用就是那段缺陷。

那段缺陷可起生山中罗汉降龙虎,
那段缺陷可造化千手观音维纳斯。

慢叔叔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能举例就举例,不能举例直接说结论。

能和日常生活结合就结合,不能结合基本就没人看了。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猜猜看,题主想成为一只大牛?呃,让先我想想在知乎都看过何种回答,给你一点市场调研数据,然后再说深入浅出。在下赞过并且赞数过千,大致有以下这些答案类型。

一般回答,中入中出:

第一步:答案是什么,是否需要抨击题主,黑化之类。
第二步: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表述观点。例如12345,所以应该上山打老虎。

深入深出回答:

第一步:定义问题与答案涉及的名词和语义。
第二步:给出答案需要的所有可能,举例或举证,拿出数据或实验、引用文献,言简意赅。

浅入浅出回答:

就一步:五十字内直接给出结论,不解释或只解释一句,看了后感觉无法反驳。

还有拐弯进,拐弯出:

第一步:放答案咬你,振聋发聩,黑体。
第二步:用辩证法证明答案的合理性,or举例。
第三步:深度总结,角度新颖,三观奇特而不歪,黑体。

其他进也不进,看了就像点五百反对秒射的答案就不列举了。

呃,我看看以上总结,再一想如何深入浅出。

逆天的难啊!

知乎问题大致分为理工专业类,体验类,脑洞类,文史类,社科类,娱乐时尚,时政,感情,知乎类,求喷约架群嘲类等等。

不论哪个类型,深入浅出的超赞答案应该都是难以做到的。

深的定义应该是有深度,很深,要求答案本身专精,并不是包含的知识点越多便越深,否则大百科全书可以干掉知乎许多问题,也不是答案正确就是深,文笔流畅的表达一个观点应该说是正,不叫深。单单角度新颖应该也不叫深,除非是建立在专精之上的新颖(例如抖机灵就不是深吧),三观正确应该也不算(例如劝离婚)。

浅的定义就是浅显易懂,是个人就能看懂。实话说做到这点写故事就行,例如体验类,其余情况很容易做到,却不能讲深,例如单片机相关问题,例如中国古音律的音阶,宫商角徵羽,这玩意解释起来很绕,浅显易懂的可以比喻为五官和五线谱,深度解读就复杂了,堪称逆天,很多词都不能用比喻让人理解,不信就搜索一下变徽,看看能不能。要是只回一个五线谱,估计会被喷死……反正我的古音律这门课基本当年第二节开始注定死掉,也许是我太low。

故,如非一行业的顶级大牛同时兼高级写手,例如艾尔伯特这位,不要想着浅显易懂这四个字啦。写故事要切题也有挺难的,先做到别的也不错呢!

呃,我猜艾尔伯特同学估计来答题,也够呛能深入浅出,可想想易中天和明月,我还是很喜欢的看看热闹的,嘿嘿。

例如本题,可深可浅,针对个人,我想是无解的,无法学习。



























以下非答案,请无视。

题外话,偷偷列举我最讨厌的知乎回答类型,个人见解 。
a,非文学及开脑洞及求体验问题,答案长度足以拉到手疼,无限墨迹堪比无限恐怖,比博硕士论文都长,我真的佩服耐心,但不喜。
b,违背常识性和逻辑性,对专业问题直接开脑洞。
c,可搜索到的答案,随便粘贴一下。
d,文字隽永,下笔优美写意如饮茶,图片堪称逆天多,实际上八成字数可以删掉,求赞意图明显。

目目老湿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谢邀
除了讲故事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多数情况都是浅入深出
或者不自觉地深入深出
因为很多题主,在提问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特别周详,而我在回答我擅长的问题的时候
会想很多,就像最近一个问题
为什么知乎的健身科普员在不了解提问者审美观的情况下就敢于给出健身塑性建议? - 运动
我起码会想,题主你怎么不说说自己的情况呢?这样我就要把全部要素考虑进去再回答啊
这样的答案不可能浅出了,答案甚至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
因为问的人想的太简单,但是我的回答过程就是把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句式延伸
复杂化,再简化,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就短不了了
当然我心情不好不想认真说的情况除外

这也是我的专业(唱歌)的答案里面往往不是特别多赞的原因吧
实际上要谈这个问题,很复杂
首先,提问的是否足够精准就是一个问题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深入,就是解释你不知道的东西。
浅出,就是用你能理解的概念说。

土示尘者是命也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对于数据,减大于加,按以下步骤进行深入浅出:
1.搜集你能搜集的所有相关数据;
2.去除你能去除的所有数据;
3.将剩下的数据打撒成最小元素;
4.将最小元素重新组合成最小基本单元;
5.梳理各基本单元之间的关系;
6.得出大道至简的规律性结论。

Abby Chau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不用比喻,只用術語。別以為閱讀不用成本。也別以為你可以用手法把深入理解的成本降低。

看看人家是怎麼解釋C++ 的dynamic cast 的

dynamic_cast的「運行時型態的轉換匹配」,是通過維護一棵由type_info型態對象作為節點的型態繼承關係的樹,遍歷這棵繼承樹來確定一個待轉換的對象的型態和目標型態之間是否存在is-a關係。

黑门山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为什么要让没有专业背景的人读懂你的专业答案呢?
专业答案根本就不应该迎合非专业的人。
即使深入浅出了,也不过是似懂非懂而已,自欺欺人罢了。

当然对于浅显的专业来讲,也无所谓深入浅出。
例如:厨师专业,汽修专业,挖掘机专业,洗剪吹专业...
这些专业上怎么讲,你就跟我怎么讲。
不存在你说的我完全听不懂的节奏。
好歹爷也是接受过9年义务基础教育的。

[已重置]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别人有问题,你知道得就写下来告诉提问者就行了。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