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三个典型的故事,我周围大部分朋友都是在 follow 这三个中的某一个。
A 君是个北京某985大学的毕业生,开始进入了某个互联网公司,工作一年以后认识在同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女生 W,两人坠入爱河。两人谈了一年恋爱以后决定买房,但是因为没有购房资格,只能等,期间凑个首付,没想到房价越长越快,反而发现凑首付越来越难,等到可以买房的时候,两人凑的那点钱连个首付的零头都不够,只能无奈求助双方父母。
双方父母也都是工薪阶层,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只能尽可能一起凑凑现金,然后两边一起卖房子,给孩子攒出来了一个首付,等选好房子以后没想到这才只是一个开始,之后每个月的月供至少耗掉两人一半的月收入,出去吃饭也开始算计了,生活质量一下子下降了一大截。
更可怕的是,两人有一天突然发现,如果要生一个孩子的话,根本养不起,另外一方面双方还都是独生子女,要面临着未来照顾四个老人的情况,而这四个老人一辈子攒的钱已经给他们的房子交首付了。
B 君是个上海某所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以后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一个月加上奖金六七千,工作了几年以后发现虽然工资在增长,反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主要的原因就是房租越来越高,随着房租提高所有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眼看着自己已经快到了30岁,这么漂下去也不是办法,就决定听父母的回来自己老家某个二线城市。
回来以后还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虽然一个月只有4000块钱,但是好在住在家里成本非常低,除了不用交房租以外,每天回家吃饭也很省钱,月底居然还能有结余。但是有一天 B 突然明白了,以后他的生活只能在这个二线城市里了,哪怕再换一个二线城市也是买不起房子的,至于重新去一线城市生活更是完全没可能的。
C 君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在某所985大学毕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硕士毕业以后进入了美国某个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工作了两年以后觉得国内大有可为,就决定回国创业,公司做了几年期间拿到了投资,又把公司卖给了某个知名互联网公司,成为了高管。其中卖公司的钱除去给投资人的优先赎回权的钱以外,算算自己能拿到的有1000多万人民币,想想也可以用这笔钱改善生活了。在北京赚了一圈以后发现,这1000多万人民币根本买不到什么正经的好房子,哪怕贷款自己的工资还贷款压力也很大。
想了想决定还是回了美国,重新在湾区找了个工作,这1000多万贷款买了套别墅,买了辆跑车,也没有了雾霾,生活质量一下子高了一截。
至于回国,再也没有考虑过了。
事实上我前面讲到的三个故事已经其中最理想的了,北漂里有多少人是985毕业在大互联网公司拿着一个月几万的工作?有多少人在二三线的老家里有房子住?有多少有机会留学然后回来创业?
房价根本不只是透支了未来几十年中国人的购买力,是同时做了三件事,一是消费完了之前一到两代人在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二是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购买力;三是彻底废掉了一代人的创造力。
推荐一个地图,可以看到全球主要城市最新和历史上的房价收入比,房租房价收益比,平均贷款利率以及房价可负担系数。不同于"官方统计局"数据,这个网站的数据类似于Glassdoor来自于个人信息,大多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负担得起房价的中产阶级。依据我对待过的几个国际城市的了解,还是很准确的。 Price to Income Ratio for 2018
简单一些就看看房价和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比这个系数在世界不同国家的情况,下面是2018年最新出炉的数据。
下面关于房价和人均收入比的定义如下:
Price to Income Ratio is the basic measure for apartment purchase affordability (lower is better). It is generally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of median apartment prices to median familial disposable income, expressed as years of income (although variations are used also elsewhere). Our formula assumes and uses:
1. Net disposable family income, as defined as 1.5 * the average net salary (50% is assumed percentage of women in the workforce)
2. Median apartment size is 90 square meters
3. Price per square meter (the formula uses) is the average price of square meter in the city center and outside of the city center
20 个回复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子吧,普通工薪家庭,十八线小城市。
15年在西安买房前,家里所有可动用现金是40万左右。买房后,家底掏空(包括我爸攒了十几年的公积金),除去首付,背上了40多万的贷款。
就按照我现在的收入来说,40w的贷款,用个几年就应该能还的差不多,后面的几十年在房子上面也不会有什么压力。
但是对于我父母来说,他们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三十年,却还没有怎么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少红利。
如果说非要说有,那可能就是用了个智能手机抢抢红包,买了个大屏液晶电视看一看肥皂剧。
但是,我时常在想,这40w,能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出去旅游多少次,能买多少他们喜欢的衣服鞋子,能去多少次平时舍不得下的馆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和我经历类似的80,90后,在你们大谈特谈各种购买力,生活质量,背上房贷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的时候,
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的节约每一分钱,即便忍受着飞速的通货膨胀,也不敢去多消费,而是一分一分地把钱都存进银行,把自己一辈子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都存给了下一代。
也许是Z家看准了父母这一辈人,对他们知根知底,才能从X万亿开始,用房地产洗劫了每一个任劳任怨的60,70后。毕竟,父母那一代人,几乎都经历过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知道存钱和余粮的重要性。
所以,当你刚从大学校园里面走出来,或是工作了两三年攒了几万块,然后拿着家里帮衬的几十上百万,终于上了车的时候,要明白自己未来几十年“牺牲的购买力”,真的比得上父母一辈对自己做出的“牺牲”么?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刚毕业那会儿是最有钱的。
后面无论工资涨到多少,都没有刚毕业单身一人租房时过得爽。
因为大家有家有室后都是这样算账的:
我们来看看一位典型的一线城市年轻有为高学历人才的生活轨迹:
round 0:
小明从普通地级市考到帝都知名985大学的热门专业,在大学里成绩优秀,年年奖学金,成功保送研究生。
小明25岁硕士毕业,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进入知名IT、金融、地产等高薪行业,刚毕业税前年薪20来万,税后到手1万出头,且奇迹般地拿到了北京户口。
这一轮小明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同龄人。
round 1:
小明27岁,仍然单身。
税前年薪30万,税后加公积金(年终奖折算到每个月)一个月2万2。
父母给力,给小明提供了100万首付,小明贷款200万,上车一套总价300万的六环外一居改两居。
上班单程40公里,每天往返路上花费3小时。
小明月供1w房贷,月基本开支控制在3k以内,一年攒约10万元。
小明的好友小刚,因为家境普通,拿不出100万首付,只能5年后再开始round 1。
小明成功通关round 1。
round 2:
5年后,小明32岁,get老婆一位,一年后get孩子一个。
房贷已经还了5年,总共还了60万,其中40万是利息,房贷还有180万。
因为工作努力涨薪快,小明工作头5年总共攒了80万,全部拿来提前还贷,房贷还剩100万。
此时32岁的小明夫妇,家庭年收入已达到税前80万,税后到手加公积金一年60万出头。
家庭资产为一套6环外一居改两居,价值300万,负债100万。月供5k,家庭基本生活开支6k。
此时小明夫妇一年能攒48万。
3年后,小明35岁时,小明夫妇还完贷款,此时家庭净资产300万,存款40万。
小明夫妇成功通关round2。
round 3:
35岁的小明夫妇受够了每天往返公司80公里的通勤距离,而且小孩长大了,需要考虑教育问题。
两口子决定买一套海淀区的房子,最好有学区。
于是他们卖掉6环外的一居改两居,get现金300万,加上存款40万,共获得340万首付。
小明夫妇假离婚,以小明媳妇的名义贷款600万(不离婚首付得8成)。入手海淀区五环外90平学区老房子一套,如下图所示:
注意: 这里并没有考虑小明27到35岁的房价涨幅,如果算上的话,要补的差价还不止600万。
35岁的小明夫妇,家庭年收入已达到税前100万,税后不到70万,加两人公积金共约一年80万。
负债600万,月供3万,孩子幼儿园5k一个月,家庭基本生活支出6k一个月(不买车少旅游少买衣服节约水电气)。
35岁的小明夫妇一年能攒下约30万。
35岁能达成上述成就的,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是大学生中的翘楚。
round 4:
小明夫妇的4个父母都已过了65岁,即将面临养老问题。
小明夫妇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能长期加班熬夜,事业进入瓶颈期,升职困难,收入难以大幅提升——参考刚跳楼的40岁北航毕业中兴员工。
由于两口子都是起早贪黑地上班,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轮流带。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一家三代5口人,老破两居室逐渐不够住了。
35-40岁的小明夫妇,负债600万,月供3万、持续30年,一年能攒30万。
小明算了算,如果自己的事业不再上个大台阶,按照现在的家庭收支情况,无论怎么节约,也很难再换个大房子。
很快的,小孩上小学了。小学说要给孩子减负、要搞素质教育,下午3点就放学。
其他家长都在给孩子报课外兴趣班。小明心想,如果报了兴趣班,一个月又是几千块,每年攒的钱就更少了,换房更加遥遥无期,不报的话又怕孩子吃亏。
年薪百万的小明夫妇陷入了沉思:
"还是刚毕业时过得爽,如今连买个优衣库都成了改善型消费。"
——————————
上面小明夫妇通关打怪的故事是如今新一代一线城市"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将要面对的现实。
他们如果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即使是普通城市中产家庭,也很难在一线城市混出个理想的生活状态。
哪怕如同小明一样努力和幸运,他们也难以在家庭年龄结构衰老之前、自己的事业黄金年龄结束之前打拼出一片天。
这也是如今大城市年轻人晚婚不婚、晚育不育的重要原因。
如果以上几点都不沾,那么结婚生娃之后大概率就是生活质量的大滑坡。
面对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灰暗人生,许多名校毕业生开始选择逃离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如今清北的留京率已经下降到50%。
但二三线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把上面的房价和收入都除以2、除以3,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现实中,考上985的是少数、热门专业的是少数、刚毕业月薪过万35岁年薪百万的也是少数。
连少数中的少数中的少数都过得不快乐,那还追求这条路作甚?
同日韩港台年轻人一样,大城市的年轻人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就只能转入二次元、流行"丧"文化,结婚率、生育率进一步下滑。
毕竟,不婚不育一辈子租房,找个二次元完美女朋友或者网络小说完美男朋友,或者哪怕撸一辈子猫,真花不了多少钱。
有图更形象:
塞冬:哪个时刻开始,你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残酷无情?
塞冬:早两年买房的和现在买房的人,生活有怎样的不同?
王亚晖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A 君是个北京某985大学的毕业生,开始进入了某个互联网公司,工作一年以后认识在同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女生 W,两人坠入爱河。两人谈了一年恋爱以后决定买房,但是因为没有购房资格,只能等,期间凑个首付,没想到房价越长越快,反而发现凑首付越来越难,等到可以买房的时候,两人凑的那点钱连个首付的零头都不够,只能无奈求助双方父母。
双方父母也都是工薪阶层,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只能尽可能一起凑凑现金,然后两边一起卖房子,给孩子攒出来了一个首付,等选好房子以后没想到这才只是一个开始,之后每个月的月供至少耗掉两人一半的月收入,出去吃饭也开始算计了,生活质量一下子下降了一大截。
更可怕的是,两人有一天突然发现,如果要生一个孩子的话,根本养不起,另外一方面双方还都是独生子女,要面临着未来照顾四个老人的情况,而这四个老人一辈子攒的钱已经给他们的房子交首付了。
B 君是个上海某所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以后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一个月加上奖金六七千,工作了几年以后发现虽然工资在增长,反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主要的原因就是房租越来越高,随着房租提高所有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眼看着自己已经快到了30岁,这么漂下去也不是办法,就决定听父母的回来自己老家某个二线城市。
回来以后还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虽然一个月只有4000块钱,但是好在住在家里成本非常低,除了不用交房租以外,每天回家吃饭也很省钱,月底居然还能有结余。但是有一天 B 突然明白了,以后他的生活只能在这个二线城市里了,哪怕再换一个二线城市也是买不起房子的,至于重新去一线城市生活更是完全没可能的。
C 君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在某所985大学毕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硕士毕业以后进入了美国某个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工作了两年以后觉得国内大有可为,就决定回国创业,公司做了几年期间拿到了投资,又把公司卖给了某个知名互联网公司,成为了高管。其中卖公司的钱除去给投资人的优先赎回权的钱以外,算算自己能拿到的有1000多万人民币,想想也可以用这笔钱改善生活了。在北京赚了一圈以后发现,这1000多万人民币根本买不到什么正经的好房子,哪怕贷款自己的工资还贷款压力也很大。
想了想决定还是回了美国,重新在湾区找了个工作,这1000多万贷款买了套别墅,买了辆跑车,也没有了雾霾,生活质量一下子高了一截。
至于回国,再也没有考虑过了。
事实上我前面讲到的三个故事已经其中最理想的了,北漂里有多少人是985毕业在大互联网公司拿着一个月几万的工作?有多少人在二三线的老家里有房子住?有多少有机会留学然后回来创业?
房价根本不只是透支了未来几十年中国人的购买力,是同时做了三件事,一是消费完了之前一到两代人在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二是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购买力;三是彻底废掉了一代人的创造力。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但是走在香港中环,金钟,尖沙咀的街上,你会有一种置身世界中心秀场的感觉,人人都穿着非常体面有设计感的衣服,拎着的包基本上是从fendi起步。
但是新加坡呢?基本上乌节路逛街的也都是以t-shirt,短裤,拖鞋为主,拿的包基本上是什么小ck,MK。奢侈品店里几乎没几个人,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购买力。加上新加坡的拥车成本很高,马路上也很少能见到豪车。我的同事里从大老板到实习生,没有一个人用Lv之类的。
所以房价释放出的消费力去了哪呢?
我个人的推断是教育,旅游,电子产品和食物这些非炫耀性消费上。基本上我的那些同事们经常会说走就走的旅行,家里孩子要么大价钱补习班去nus,ntu,要么就出国读大学。吃饭什么的越贵的餐厅越难订。手机基本上一年一换。因为内心有底,所以不需要外在的奢侈品来强撑面子。
如果中国的房价继续这么发展(现在还没到这个程度),就会成为大家在勒紧裤腰带供房之余还会从牙缝里抠出钱来买几个奢侈品,来维持表面的虚荣。自我麻痹一下我其实还是很有钱的。
我没想说新加坡是人间天堂,这也有很多不好我不喜欢的地方,但是住房政策来说,新加坡世界第一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评论区里有的人真的玻璃心加小粉红,我这个自干五都看不下去了,我说新加坡和香港对比就是吹新加坡?一口一个你们新加坡人,我去你大爷的。我第一没吹,只是分析客观事实。摆事实讲道理。第二我是中国人,将来也要回国的,国家的崛起不能依靠你们这些就会蒙起眼睛来自high的喷子。
自己还欠着几百万的贷款,住个城郊破房子,就一屁股坐到了赵家人的凳子上,说涨的好!哪天被人一脚踹下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姓什么吧?我无所谓,房子就算明天涨到100w一平米,我也不怕。你们呢?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Price to Income Ratio for 2018
简单一些就看看房价和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比这个系数在世界不同国家的情况,下面是2018年最新出炉的数据。
下面关于房价和人均收入比的定义如下:
即中位数的房价除以中位数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中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按照人均纯收入的1.5倍来估算,中位数的房价对应的是面积90平米左右的公寓。
这个系数越高则房价越难以被普通家庭承担,下面图片中颜色从绿到红系数越来越高。
先看看亚洲,东亚大城市普遍房价远远高于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数倍,东京(13.78倍),首尔(18.12倍),新加坡(22.2倍),台北(17.8倍),但是绝大部分城市还是在10几倍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则统统超过40倍的比率,尤其是北京达到将近50倍,以当前的收入水平做计算,需要花掉一般中产家庭将近50年的净收入。
再看看欧洲,从北欧,西欧,东欧,俄罗斯,到南欧。房价最难负担的伦敦这个系数是(22.19倍),巴黎(17.68倍),罗马(20.48倍),以及莫斯科(19.89倍)
再看看美洲,北美最难负担的是温哥华(16倍),纽约和旧金山是12倍左右,同为发展中国家且贫富差距巨大的巴西圣保罗这个比率是20.74倍。
具体城市的计算数据细节可以在下面的页面查询,还可以对比不同的城市以及查询当地消费水平等等其他信息:
https://www.numbeo.com/property-investment/
伦敦的详细数据不考虑收入增长等等其他因素,全球范围内除了我大天朝外最昂贵的国际大都市的平均房产需要花掉一个中产家庭目前10到20年的纯收入。
而这个数字在我们最昂贵的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是最贵的伦敦巴黎莫斯科圣保罗的两倍左右,也就是目前当地中产家庭40年以上的纯收入。
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我们已然成为宇宙中心,北京房产已然成为全球最为抢手的不动产。
虽然未来收入会大幅增加,但是同样你的家庭支出也会随着孩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而大幅上升,所以这个40年的纯收入对于很多普通家庭其实就是意味着父母半生的积蓄,加上透支你半生所有的剩余购买力。
这样奇葩的消费方式在欧美难以出现的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么无私地惯着自己独生子女的中国好父母。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八零九零这代人,用了十几年去读书,学过了文史政,也算是略微的知古通今,考过了数理化,也算是了解过现代科学的浩瀚无垠。憧憬过,热血过,豪情过,文艺过。
那么阳春白雪的一群年轻人,最后的青春梦想都竟变成了买房,在生活的空隙里喘息时,难道没有人有那么一点可怜自己吗?
每一个人最终变成了市侩、油腻、沧桑、沉默的中年人。
用“逼良为娼”形容这个世道,一点不夸张。
…………………补充…………………
每当我看空楼市的时候,吐槽房价的时候,总有人质疑我是不是因为买不起房,才如此愤世嫉俗,我真的很想把房本狠狠摔到你们脸上。
我告诉你我为什么会愤怒,因为读书无用论盛行。作为一个曾经读书多年的人,我真的不想承认,曾经付出的那些苦读的日日夜夜,曾经对于文化的敬重,对于学术的理想,最终是个屁!竟抵不过一纸房产证!
当大学里的学生和教授都在谈论房子,把一个人拥有几套房作为成功的标准,这世界真的对吗?
如评论所说,我们曾经的理想是当科学家、老师、画家,而如今的孩子理想也许是拥有20套房收房租,这世界真的对吗?
对于这些,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自己不发声,难道要半百的父母去发声吗?难道要尚在襁褓的婴儿去发声吗?还是要沉迷于王者荣耀的孩子去发声?
有些人,被强奸久了,扔了一块钱给他,他还以为自己赚了。更有些人,明明同样是被强奸了还互相看不起,鲁迅先生复活也救不了你。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强权政府四大财政收入来源:1.税收。2.通胀。3.土地垄断,4.国营。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创举,积累了巨量的财富,但是藏富于民不利于政权,所以要想办法拿回来。税负再加会被骂死,通胀也有一个限度,国营不能覆盖所有的经济,房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你爷爷那辈从解放时候开始积攒的积蓄到你未来三十年的收入全部套走可以换一套房子。厉害不厉害。
很多人会觉得很开心,自己的房子升值了啊。
这叫韭菜的幻觉。
对于只有一套房子而且根本没有卖的打算的人来说,升值不升值没有意义,而房价抬升地租带来的物价增长则是实打实的实锤。
扛起民族复兴伟大旗帜的,从来不是乌合之众的亿万底层屌丝,这些人没钱却市井流氓,对社会来说是负资产,是需要国家投入巨大的物质维稳的。抗起重担的永远是中产阶级。过去是国企的员工,现在是背房贷和教育的白领。没有这些人的辛勤付出、任劳任怨和不求回报(送你国企的工人光荣身份和送你房价翻番身价暴涨不算哦),哪来的奇迹啊?
民实穷而自以为富,乃是治国至高的境界。
怕就怕,这些人的价值观粉碎了,不再努力劳作了,所有人都去搞虚拟的东西,就麻烦了。正资产缩减的比负资产还小,社会的秩序就崩坏了。
———————-
DS们和小学文凭都没有的WM早点洗洗睡吧,真是够丢人的,CHUN到家。
————————
本回答就挂一个人吧,每条回答都要秀存在感,一路跟着咬,撒谎吹牛逼的水平连小学生都不如,愤怒的韭菜最可恨也最可怜。鲁迅笔下那些人为什么21世纪还有?
请求各位不要举报这人,仔细找出这类人所有的评论多读几遍,非常利于理解DS韭菜的内心那种自卑愤怒,既满怀不切实际的幻想又充斥着绝望的复杂矛盾无助,这是经典的现成案例。
===================================
忍不住再挂一个:对于不懂的东西,一般人会百度看点现成的说明,高知人群会去寻找理论的源头从而独立思考,低知人口则会要你撬开他那草履虫一样的单细胞大脑把所有的知识灌输进去让他瞬间能领悟。脑袋里面1+1=2就是最高认知水平非要哭闹着大喊“依据我三十年来对1+1=2的理解,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偏微分方程或者普朗克常量”。
强烈以自我为中心,绳子挂个饼在脖子上都懒得低头咬一口,饿死了还要怪社会不仁爱。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多少父母改革开放近40年用血汗一点一滴积攒的财富,被一个水泥壳子一朝化为乌有,多少青年透支未来的血汗,多少情侣因此分离!
吃人,吃人,吃人!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然后前两年,我村里一起长大的朋友大学毕业,他家里说在后面盖个房子,意思是到时候出去工作回来结婚什么的使用。村里说没办法给批地了,理由是政府从今以后不会批宅基地,因为要保障耕地面积,必须县里同意才可以。最后没有批准,不过房子还是盖了,然而那怎么说也是违章建筑,我朋友家里心里一点也不踏实,
说:“这不是摆明了把我们村里人往城里撵吗?”
还有前几年所谓的“城镇化”的闹剧:要求在村外划出一片空地建上小区,然后村里人根据自己现在的住房面积,再补交上几万块钱搬进去,把以前的村里的老房子全拆掉。当时村里人没有一个愿意的:“我们都是农民,住进楼房,家里的牛羊猪怎么办?拖拉机怎么办?”“我们都60多岁了,爬不了楼梯。”我那年暑假回家时,镇里的人已经开始测量每家房子的面积了,弄得人心惶惶。当然,最后我们村的这个事也无疾而终了,但是镇里其他地方还真有这么干的,每次回家看见那些小区总觉得和这里格格不入。
所以,我感觉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真的是竭泽而渔。
呃,貌似偏题了……
——————————————
农村的地价也要涨了么?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爸问我要不要买房,这位农村老汉一辈子风吹雨打,攒了20W,我在上海。。。。老人家一颗真心,不明白形式啊,我让他自己把家里的破平方刨了,然后按照他老泥水匠的期望自己盖了栋小楼房,内外奢华装修,家电一应俱全,现在老人家舒服得不要不要的,我回家也开心得不得了,家里亲戚朋友都喜欢来,住宿无压力,吃饭上大桌。虽然我在上海买不起,但是我很高兴,也丝毫不遗憾。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房地产自诞生以来被称为永不日落的朝阳行业,因为房地产永远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传统工农业到高新技术产业,永远都伴随着对房地产的需求。衣食住行,房子是仅次于食物的刚性需求。
这就意味着,社会对房地产供给量的需求弹性极小,甚至可以与食物相比。这就导致市场价格将更多地被供应端主导。而政府就是供应的源头。
在没有控制的自由市场中,房地产的进入门槛不高,因而偏向于充分竞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但供求比例失衡,就会有大量外界资本介入市场,重新平衡供求比例。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公司的盈利空间都较为有限。
然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被国家全面控制,国家以高价出售商业,住宅用地。人为抬高房价。而苦于几乎没有需求弹性的需求群体,比如结婚女方要求买房,进入好学区需要买房,户口挂靠需要买房。大部分要买房的人,没法说因为房价升高就失去买房的需求。可怜的需求端只能继续以高昂的成本购入房产。
而与此同时,高昂的土地价格同样摧毁了大量的房地产公司。
根据这个简单的税收模型,绿线为税前供应价格,红线为税后供应价格。在加入中国水平的高昂税收后,房地产行业规模缩水,房价抬升,购房者不得不用更多的钱去购买房子,而房地产的真实税前售价却反而下降到了自由市场更低的位置。
可以说,如果没有如此高昂的土地赋税,今天的房地产行业会更加繁荣。
国家用土地税抢走了人民两代人的存款,挤垮了大量的房地产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所有人都筋疲力竭,人民没有余力去其他市场消费,供应的缩水也导致所有相关产业一同遭受损失。
换来的是数量可观的国库收入。
管理中国的政治贵族们,希望他们能珍惜这些带着国民血汗的一笔笔税金。
讨论欢迎加入枪毙名单QQ群725551251
蔺且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衣食住行,是人的最根本需求,如果这些最根本的需求的满足,居然变得异常艰难,说明这个世界太反常了。这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内卷生态的后果,让一套房耗尽几代人的积蓄。国民经济的内卷生态是什么?这里详细讲一讲。
作者:白云先生
链接:房价疯涨背后:山雨欲来风满楼
来源:至道学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勤劳致富,屁哩!勤劳不再有致富的希望。
埋头苦干,鬼话!你做人不活络点,加薪永远没你份。
努力奋斗,扯淡!当你见多了富二代拆二代的精彩生活,才明白自己只是在生存。
当身边人不再羡慕高学历而眼红拆迁户。
当创业的朋友风里来雨里去,赚的钱还不如有“眼光”的前辈,在房市里倒腾一把。
当炒房人在你面前吹嘘自己倒卖一套房子挣了三千万,你打一辈子移液枪也挣不到这么多。
这一刻,真的抽光了我所有工作的力气。有点后悔为什么不早早毕业,早早买房。对工作-攒钱-买房-定居路线的希望渐渐熄灭。
实业误国,炒房兴邦。是错的!
实业误人,炒房兴家。倒是有几分先见之明。
明天周末还得来加班,为什么?我愿意用双手去护住对未来美好生活希望的烛光!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现在情况不一样,有几个没贷款的,贷款和你的工资收入紧密相关的。这要是失业了,岁数又大,一时半会找不到,找到以后也收入大幅减少,另一边贷款还每个月需要还一些。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什么限都不管用了,会形成一个一个不受管制的黑市,黑市的交易就不需要登记,两个人碰面合同一签,连担保都不用。想一房两卖?看看你有没有那个胆子,看看黑市里买东西都是什么人,你敢弄,他就陪你弄,弄到你生活不能自理为止,那才叫买方市场。政府不给登记过户?好办啊,先登记好再付款,反正卖房的肯定不是你一个人了,谁登记得快,谁先拿钱回家。政府敢不给你登记,你就得敢把房管局的工作人员的脖子拿过来,架上刀子,你看他给你登记不。你不敢拿刀,那就先饿着呗。
一边是收入减少,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另一边,已有资产的市值(只有黑市能成交了,合法交易已经关闭)在不断缩水,黑市能带来充足的正现金流,你说你是去黑市上卖房?还是节衣缩食还房贷?
房子够了的,就别买房了吧。要是自己有靠谱的投资项目,房子作为投资品,增值率虽然可观,但是成交速度太差。有一套住着,家庭没有大变化,房也就没必要天天换着玩儿,更没必要买很多存着。
至于丈母娘用结婚来做条件的胁迫你如何,可以选择不结婚,连丈母娘都省了。
没有人想故意掏空父母积蓄。很多人想结婚,甚至是父母逼着结婚,收入不高,自己这点积蓄又可以忽略不计,不找父母要找谁要呢?
当时我女朋友也跟我闹着要新房结婚,其他一切临时的替代性延缓性的措施都不行,说住着别人房子心里别扭,且岁数不小了,马上结婚。我家有个小买卖,买房就不可避免的消耗掉所有流动资金,会出问题。我家的房被拆迁,回迁房也开工了,还想选个大点的回迁房,多了的面积也要准备点钱。家里老人也都健在,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房,那可都是潜在的遗产。最后僵持不下,散了就拉倒呗。现在连女朋友都不想找了。
我父母对我是真好,他们下岗那么困难的时候也没耽误我上学,生活质量也没下降太多,营养也足够。我是绝做不出来这种掏空家底投到房里的事儿。
说到底,对买房这个重大投资议题,女朋友也只是女朋友,没有很多话语权的,媳妇才有话语权。我这个人不接受胁迫,也不会妥协,玩儿就是玩儿,谈朋友嘛,该花的该用的该有的礼数,我一分都不会少。不愿意结婚,fine,你我分手两不相欠。
生活如此艰难,资金永远会紧张,连总理都缺钱。家庭是风险的承载体,结了婚就要俩人相互扶持度过难关,不能自己给自己加码加戏。其实提要求这个动作很简单,有嘴就能提,实现都是有硬性指标的。没达到你的标准,不代表达不到别人的标准。
再说,我结婚的意愿又不高,其实活着的意愿也不太高,也就凑合活着而已。弄那么多房子,收房租能弄来几个钱,只是避免房屋的闲置的权宜之计,万一再把人待废了更麻烦。炒楼,二手房成交一笔需要前后个把月,不顺利搞出将近一年也是可以的,心不累吗。我名下没房,有住处就行了。后代子孙什么的,太远。
果然跑题了。
云掌财经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国GDP的增长模式单一:央企国企、地方政府、房地产三大块相互运作。
政府卖地给开发商,开发商贷款买地建房,卖给个人。
个人贷款买房。开发商赚了,银行赚了,政府有钱了,GDP上去了。房产泡沫却也摇摇欲坠。
在不断的加印钞票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必须有产业吸收,
超市的东西一年涨2倍,还是房价翻2倍?
国家为了社会安定,为了GDP稳定增长。选择了后者。
楼市乱象层出不穷
如今,一线城市的房价,成为无法言说的痛;
“冷冰冰”的强二线,楼市也被打得火热;
三四线有了棚户区改造、和“消费升级”神话的加持,房价一年翻倍再也不是梦。
涨涨涨,人民越穷,房价越涨!
高房价之下,掏空的是整个家
大城市的房价增速已远远超过了劳动报酬的增长,
你的踏实努力,等来的,却是房价的高不可及。
年轻人可以不靠父母在大城市买房吗?
对于70后而言,这样的想法叫志气;
对于80后而言,想要实现靠机遇;
对于90后而言,如果还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是学生气。
我们无一例外是把父母的所有积蓄以及亲戚朋友的借款拿来支付首期,
耗费了父母几十年的储蓄,透支了父母的养老金。
自己更是债务缠身,从此沦为“房奴”一族。
压力之下,已然没有年轻人
消费大幅度增加时,增量消费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大幅度减少,则人们的痛苦程度会递增。
年轻人花完所有积蓄,负债几十年,透支未来的财富与幸福,支撑一个大家都喜爱的房子。
从此他们起早摸黑加班加点都只有一个目标:还贷!
他们不敢再轻易跳槽,不敢对老板说不。
他们害怕生病,不敢任性,生活过得小心翼翼。
装修精致的住宅像一个鸟笼,圈住了不安份的心。
他们本是应该诗酒趁年华的一代,
他们本应该有梦,
他们应该谈论的是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他们碰到一起,谈论的都是如何省钱买房!
恐怖的家庭债务,被收割的普通阶层
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7年底,中国的住户贷款余额达到了40.45万亿;
居民家庭的杠杆率(债务占当年GDP的比重)超过了60%;
债务收入比(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时的18.5%暴涨至2017年8月的77.1%。
我们可支配收入的近8成都被套牢在房贷上,剩下的20%才能用来支撑全家的衣食用行。
居民杠杆已经接近极限,老百姓棺材本脱手而出,未来十年消费需求被透支。
全民债务扩张 ,破灭是唯一归宿!
然而,债务不会凭空消失,杠杆也不会凭空没有,只能转移。
一旦房地产资金短缺,价格下降,抵押贷款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去杠杆的输家最终还是那些借贷买房的居民。
这就是玩法。
碌碌无为的打工一辈子。
透支了未来的消费,最终还是沦为接盘侠。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所以很多人说要孝道,要孝顺,中国人讲亲情,可是剥离开这些温情的外衣,你会发现我国子女养老就是一个赤裸裸,红通通的交易。
什么交易?一是住房,而是带孙子,父母给孩子补贴住房,给孩子带孙辈,去换取一个儿女在养老和医疗的反哺,“你给我带孩子,给我买房子,我就给你养老”这些话在知乎很多群体说恐怕是说不出来,但是其实大多数人就是这么干的~城市还有个退休金,现在很多农村老人还没有养老金,他们老了下不了地了不找孩子找谁?
拿我一亲戚举例子,亲戚的孩子今年也订婚了,两家张罗着买房子,在哪呢?深圳!小两口加起来的收入也不过是30K一个月,随便看一房子,怎么也要4万一平吧?硕士毕业就业才几年,指着自己这点工资,不可能吧?
所以实际上这个首付是两家人,甚至是搜刮到爷爷奶奶那辈给付得,男方多拿,女方少出,两家三代人就折腾一个深圳的首付!等再过几年亲戚家孩子结婚了,两边父母还要轮流去深圳带孙子,这是不是很多知乎用户现在甚至是未来的真实写照?
你们嫌房价高,可你们别忘了,中国单单地价这一项就占房屋总成本的50%,还不包括其他税费,国外为什么有贫民窟,一是市民自己的地你正负拆不了,另外一个是正负拆着没动力,拆了它也挣不到多少钱,它就不积极!
但是我们就不同了,一拆土地先卖出去了,再一盖楼,税也有了,GDP也有了,关键是我们还有使用年限住房还好一点,商品房只有40年,等于一家三代就为了40-70年的首付忙活,而且我这一代就这一个娃,几十年之后假设一个人有孩子,就要面对一对小两口上面四个父母,底下还有一两个孩子,而且再下去几年我们80,90这一代的父母肯定基本都要退休了,养老金缺口又那么大,父母给买房子带孩子棺材本都被掏空了,你到时候说不养老说得过去吗?
这房屋产权说是70年,实际上后半截那几十年你还要把它转租出去,搞“以房养老”,假设一个人25岁全家三代给他买一房子,65岁退休,这期间你还要重蹈自己父母的覆辙,因为你的儿子女儿又该买房,带孩子了!
75岁用最后的一点积蓄去买一个20年产权的那么大一点地儿,把自己埋了,然后这房子孩子继承到手还有20年~这还是别有什么大病的情况下你能75岁一头竖在那里,几个月就走了的前提下,你要是在病床上躺个三年五载,唯心的说这就是你上辈子作孽还连累自己孩子~
而且那天居然还有人和我说德国“牧民如猪”我都快笑死了,德国最富裕阶层70%的收入基本上纳税了,全国GDP总量的30%投入了福利建设,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女性生孩子有钱,孩子从出生一直到15岁都有钱,上公办大学免费,公立医院除了非处方药和看牙都免费,人家从来也没有孩子结婚父母给买房带孩子那一说,你说人家是猪我无所谓,你自己看看,你自己比得上糠吗?!
前一阵群里有人吵架,有人就指责一个要求女权主义的女网友,那意思,“男女平等,为什么男的买房,不是咱们一块出钱”我插了句,“其实是咱父母买的”各自唏嘘一阵就散了聊别的....你们要真的硬气,到时候就和自己的女朋友和准丈母娘说“结婚不用买房,孩子到时候我们自己带,你在家看孩子,我上班养你,咱俩租房!”你女朋友也同意,你丈母娘也没意见,那你是厉害!经济独立,人格自由!不然你说的再好听你自己想想不都挺可笑的吗?你拉一个外国人过来,你和他说“中国人重视亲情,特别孝顺,因为孝顺父母给你买房带孩子...”说的出口吗?
还觉得日本老人很惨吗?别笑话人家,不觉得很吓人吗?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你们看看以太坊就是看准那些炒比特币和发行虚拟货币的人的钱好赚才搞了现在的商业模式。
跟风狗就是被用来当韭菜的,我们这些创业者到处路演的时候哪里知道自己就是韭菜啊……
你我皆韭菜,还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电视上总说谁谁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把孩子拉扯大,大哥,这些人只是养个孩子哎,更别说有闲钱去旅游什么的,这是谁造成的?凭什么这些人辛勤劳动都只能满足温饱更别提精神追求了。
有问题,太有问题了,不眼红美国修理工挣得比教授都多,也不眼红日本农民住独栋别墅,只是看不懂。人人都在说是现代化建设落后的问题,我看是体制的问题。老百姓挣得都是血汗钱,听着多讽刺,拿血和汗换来的钱啊!抵不过两根钢筋混凝土。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王二顺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cpi11个月不过2,同时ppi往cpi的传导目前来看并不顺畅。
社会没有现金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