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何远超预期, 达到 10400 亿?如何理解?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2016 年 1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何远超预期, 达到 10400 亿?如何理解?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一边拼命灌水,一边拼命堵漏水,就不怕哪天堤坝崩,何止洪水滔天,堤坝也丸了?

对比2016年11月,多增了1.97万亿m2。
2016年房贷6.33万亿,比2015年3.87万亿,增长了63.5%。而2014年房贷是3.29万亿。
看到了么,中国2016年房价上涨,信贷因素非常明显。

企业贷款从2014年的6.48万亿,2015年的7.38万亿,直跳到2016年的6.1万亿,下降二成。而2016上半年企业贷款是4.53万亿,下半年是1.57万亿,半年减少65%,企业贷款急刹车!!!!
上半年房贷是2,85万亿,下半年是3.48万亿。房贷/企贷比从2011年的0.48,2012年的0.44,2013年的0.7,2014,2015的1/2,到2016年上半年的2/3,到下半年的2.2倍。2016年11月的时候是房贷6796,企业1656,4倍,4倍!!!
上半年贷款7.53万亿,下半年5,12万亿,房贷占比从38%涨到68%。
企业真的是用行动支持炒房兴邦,失业误国,都不开工了,让给买房的贷。大家都不玩,留给买房的玩。,

皮之不附,毛之焉存。

我相信,2017年这个数据会更咋舌。
现在支持房价往上的预期不是薪水收入增高,而是会有更多的人贷款咬牙接盘。
不是收入增加了,所以能支持的首付月供增加了,所以更多人买得起房子,而是能借的钱越来越多,所以买得起房子。不是你有能力买得起房子,而是借得起钱。
我相信,2017年,房贷占比从7成继续上涨到9成,房贷/企贷比会从4继续上涨到8,甚至10,什么时候房贷占比接近甚至超过100%的时候,不是单个月,而是一段时期,这场信贷游戏就会达到顶峰——

刘品杰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儿子幼儿园的同学家里半年前把房子卖掉,贷款三百多万在帝都的三环里买了一套房,每月还款三万来块。本来还好,两口子都在滴滴工作,待遇不错。不过滴滴被爆要裁员,儿子说他家里老吵架,没法找小伙伴一起玩了。
中国经济好不好本来对大多数人而言无所谓,但这样不断的印钞票实际上是对所有劳动者的剥削,国富民穷,或者有钱人更富劳动者更穷。然后逼着所有人倾家荡产跟政府一起赌中国经济永不衰退,显然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本来所有人都意识到中国始终用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是有风险的,像给猪催肥一样搞经济扩张本身是不可持续的。人民收入不提高,不想办法经济转型扩大内需是不行的。而很多短视者仍然认为应该压低人民收入,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经济危机这件事本身是一段时间后资源错配到难以调和时经济自我修正的环节。如果经济危机发生的范围适度可控,那么本身是危害可控的。但现在是落后产能没清理,新建产能更加高。国家一味通过投资催肥经济得到的是加剧经济的不平衡。需要钱进行创新的小企业得不到,不该花钱修的路却都修上了。

--------------------------------------------
关心人家贷款还款额的,我写的是三百多万,具体多多少没有好意思问过,两口子岁数稍大,都35+了,所以贷款25年,而且肯定是年轻的时候多还有点,如果是350万,按照等额本金计算,月还款26000。他家是刚来北京买了第一套房,第一套房的贷款还差点没还完,然后就卖了换房子。我用贷款计算器算了一下,这样还要还217万的利息,如果是贷款30年,按照等额本息还款,要还311万的利息。你要换的利息基本上就赶上你贷款总额了,这就意味着房价不再继续上涨50%,可能都没有收益。
评论里一堆我很多朋友都贷了三四百万,可以还30年,每个月一万多,当然你可以还1万多,你按照最低还款额来还还能一万出头。反正以后会通货膨胀,反正房价还会上涨。似乎从不用考虑你的收入是否赶得上通货膨胀,也不用考虑等你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还多少钱,更不用考虑以后遇到中年危机的可能。以后把房一卖还能赚一笔的心态,不知道这对于一般只有一套房子的大多数而言是否可行。我乎上富二代真多。
---------------------------------------
下面解释以下中国信贷持续扩张引发的债务问题。
中国的债务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 中国迫切需要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否则这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的主要障碍。企业债务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且在继续增加。在2009年至2015年,信贷增长迅猛,每年平均增长20%,远远超过名义GDP增长率。此外,非金融私人信贷与GDP的比率从约150%上升到超过200%,比历史趋势水平高出约20-25个百分点。这一“信贷缺口”堪比那些经历过痛苦的去杠杆化的国家,如西班牙、泰国和日本。

通俗的讲,过度信贷就是借了太多的钱,一起花而导致你明天没有足够的钱去消费。而GDP很大部分是由消费构成的。我前面举例里面,一个家庭将自己的主要收入全部用于还房贷,这样家庭里其他消费开支的可能就被急剧压缩。只能等到你把之前的贷款还完或者负担减轻才能再次消费。
根据世界银行、IMF的统计,在此类信贷缺口大于10%的情况下,3年中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为72%。同时,在5次预警(信贷缺口大于10%)中,会有一次失败。而这个信贷缺口中国已经持续到第7个年头了,相比之下之前的日本、泰国、西班牙基本都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经济危机。然后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去杠杆周期,要等到杠杆下降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当然也有其他方法,如过度通货膨胀,让之前的债务微不足道,但是这样会引发汇率崩盘;或者降低贷款利息到最低点。而今天中国的利益在新兴经济体中是最低的,低于印度、俄罗斯等一票国家。当美元加息的时候,中国没办法加息保汇率,因为这样会引发信贷市场崩盘。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基本没有信贷调控的手段。如果崩盘引发经济负增长(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而实际上,2015年到2016年的汇率下跌已经导致按照美元计价GDP下跌。
中国的企业信贷繁荣反映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主要通过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提供贷款来刺激经济。结果是过度建设和未售出物业积压(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以及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和煤炭)产能过剩。大量借款和利润下降共同导致债务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在国有企业最为严重,因为它们受益于优惠融资和隐性政府担保,这些均降低了其借款成本。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中国政府的各项措施并没有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而是将即将崩溃的大坝越筑越高。

中国非金融机构企业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万亿美元。而除中国外的二十三个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包括印度、巴西、印尼、南非、俄罗斯、越南、波兰、土耳其等)加起来也只有不到5万亿美元的债务。


这些债务在2015年底折合中国GDP的135%。全世界所有新兴市场国家中的最高值。


债务与企业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一种衡量企业利润的指标,主要衡量企业还款能力)的比例,中国已经超越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因为随着过度的投资,企业利润已经压低到不能再低的水平。

中国的企业利润从2010年的世界前列直接降低到2015年的全世界最低水平。
有人说,中国的居民承受危机的能力比较强,中国现在正在抑制企业贷款,而提高居民的贷款。在2016年多次出现企业贷款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但是居民的贷款增加的非常快。

但是如果将所有行业展开,你可以看到房地产(real estate)行业在所有行业中的债务风险是最高的。其次是制造业,零售消费、矿产、金属、交通、信息产业、建筑行业、材料。
关于解决企业债务,刚刚看到一个很好地回答,推荐给大家。
中国是否正在引爆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 - 金融 - 知乎

1 中国不良资产使用债转股的方式,是在给自己埋炸弹。
2 中国应该像刮骨疗毒一样,允许企业破产,让僵尸企业尽快死亡。

以前90年代就是这么做过,没有当时的阵痛,不会有后来的新生。

Creamy络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经济崩了就崩了吧,给老百姓一个交代”的居然一百赞?你易真是越来越牛叉了。

看来我得科普一下,经济崩溃,你的下场是:
1:所有积蓄被货币破产清零,对,是几乎清零,相当于所有钱都没有了。

2:如果你是程序员,对不起,没有大r养着你的工资了,老老实实失业回去当血汗工人。

3:因为大家货币纷纷清零,有点美元的也扛不起多少市场了(还基本100%被强制结汇)内需崩溃,大失业。如果你失业,估计是比不过关系户能抢刷厕所的铁饭碗了。

4:因为货币破产,再加上第三方计价债卷,政府财政也要破产了。给下岗群众发低保也快成了无源之水。你当小资吹社达的“本事”早就没用了,有用的是你们学校你们片大哥的那种“本事”。

5:你家有几亩地,你是饿不死?看运气。但是电力供应肯定扛不住了,农村肯定被牺牲,你也交不起网费买不起手机了。现在中国都是粮食净进口国,外汇没有了,根本养不活15亿人。估计到时候为了城市不崩溃,得搞粮票供销社,而且肯定还要饿死上亿人,但愿你能扛过去。
而且你知道流民么?丧尸一样的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的饥民,还有各种乡匪,山贼,zf都破产了都乱了你扛得住“民间自治”的土地兼并?你的地凭什么就是你的?

6:其实你更买不起房,因为没工作了,房价崩了,遍地便宜资产,收割的是外资老爷。你觉得机会均等?按照你乎大部分人的水平,估计是乞丐业都干不好。

7:政府财政破产,上亿的受教育过的城市人失业变成赤贫活不下去,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各种牛鬼蛇神天王地虎都会杀出来。但愿你能活着。

8:医药肯定也是没有了,外汇都不行了哪儿去买去?你要是病了就是听天由命。

9:货币变成废纸了,硬通货就是枪和刀子,你能拉起几人队伍?有人服你么?你去跟着军阀团练混,人家不是白养你,你要上战场,要去抢,要填沟渠的。

对,给你一个交代了。
你交代了

-------------------------------------------------

看看委内瑞拉呗。
货币变成废纸。
食物短缺的猎杀小猫小狗,药物也没有了病了只能等死,电力也天天断,还上网?

中国可没有委内瑞拉那种资源,经济崩了肯定得朝鲜那种苦难行军一波,石油农业一垮,到库存粮食吃完,饿死几亿是必然的。

还买房?遍地贫民窟,黑帮ak47模式才是那时候的房地产。

真以为经济崩盘你生活质量能提高,房子随便买?那叫蠢。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自己的工作就是对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前两天刚弄完一篇分析金融数据的报告,把自己的一些观点简述如下。由于目前手头上没有关于全国金融形势的详细数据,以下分析中将结合全国和我所在省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我所在省与全国在经济形势和金融形势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说一声现象和趋势与整个宏观经济基本相符)。




问题1:今年的信贷是不是远超去年?


答案是:YES。


从全国情况看,2016年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2.65万亿,同比多增9257亿元,但是请注意,这个数据并没有考虑到如下两项因素:债务置换和不良核销。


债务置换方面:债务置换由于把银行存款置换成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所以理所当然的会抵消部分贷款增长,压低贷款增量规模;同时,从社会融资规模的角度来看,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不属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范畴,所以说政府债务置换也会压降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从M2来看,财政性存款也不计入M2中,所以政府债务置换同样也会影响到M2的增长。从数量来看,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置换3.2万亿,2016年置换5万亿,2016比2015多置换1.8万亿,假如其中50%用来置换银行贷款,那就是0.9万亿,把这0.9万亿加入到贷款增量中,今年就同比多增1.8万亿了。


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具体的数据我也没有,但是2016年金融风险爆发形势如此严峻,在不良率考核压力之下,商业银行今年处置贷款的数量肯定远远多于去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今年的贷款增长。


考虑到上述两项因素之后,大概估计2016年贷款比去年多增了有2万亿左右。




问题2:多增了这么多贷款,都跑到哪去了?


答案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房地产行业今年可谓赚足眼球,吸引了大量信贷资源,从我了解的我所在省份情况看,购房贷款大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40%左右。在金融风险不断爆发的情况之下,购房贷款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金融机构把大量的经历放在这一块,我一个同学在商业银行工作,本来是做后台的,结果也被搞到楼盘去天天弄房贷,特别是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看见形势不好,立马掉头转向,本来大力发展小微信贷、供应链金融全部暂停不做,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发放住房按揭贷款上。
第二个就是基础设施贷款。从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变化来看,对于政府背景项目的认识,其实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2008年四万亿之后,政府项目当时成了香饽饽,金融机构抢着投;之后随着金融风险爆发,到12、13年的时候,关于政府债务违约的声音很高,对于类平台的监管也比较严格了,这时候很多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类贷款就很谨慎,据我了解的很多银行对于政府类项目基本上是持一种退出的姿态,比如说,工商银行好像在这一阶段就转换了信贷政策,向制造业倾斜,控制政府类项目贷款规模;但是14年之后,随着实体经济风险不断暴露,金融机构这时候才发现,原来政府类贷款是最安全的,于是又都抢着发放政府类的基础设施贷款,工商银行由于前段时期的信贷政策没有把握准,于是风险暴露的相当严重。从贷款增速来看,对公的中长期贷款增长非常之快,增速在20%左右,而对公短期贷款增速很慢,几乎低于1%,说明大量的信贷都流向了基础设施项目,因为项目贷款主要是中长期的,而短期贷款主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在企业经营活力很差的背景下,无力带动信贷增长。根据我们统计,今年基础设施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30%左右,但是这里面并没有考虑到债务置换的因素(债务置换的贷款主要都集中在基础设施几个行业中),因此如果考虑这一因素之后,基础设施的新增占比会更高。
从上可见,2016年基础设施和购房贷款两项就占到全部新增贷款的70%左右,是今年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




问题3:十二月份的贷款激增,是不是因为房地产?


答案是:不全是。12月份全国新增人民币1.04万亿,同比多增4466亿元,从我所在的省份来看,12月贷款也呈现了大幅多增的态势。但是从贷款流向看,房地产却不是主要因素,10月份以来全国热点城市的限贷和限购,对房地产贷款的增长确实起到的一定作用,房贷增速确实出现了明显的放缓。本月贷款主要流向了基础设施,具体信息涉及保密,我就不再详述了。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唉,不出意料,这个问题下又是一片“药丸”的声音。那就针对目前排名第一的匿名答案,简单说几点吧:


1,外行们,请别再看M2数据了,不是我说你们,是你们真的看不懂。。。而且货币是否过度宽松,真心不是看这个指标的,而是看CPI、PPI、GDP平减指数、房价指数等等这些体现价格变化的参数的。目前这些数字反映出的中国经济,一只脚才刚刚走出通缩好吗,你见过谁家钱印多了还担心通缩的啊?

2,“2016年房贷6.33万亿,比2015年3.87万亿,增长了63.5%。而2014年房贷是3.29万亿。” —— 好大的新闻啊,增长63.5%!拜托,麻烦您加上“新增”二字好吗。。。中国目前的房贷存量,加上公积金也就18万亿,中国社会融资总量超过150亿啊,摔!这就次级债啦?药丸啦?再算抵押,中国13亿人,咱们就算50%城市化率吧,一人30平,一平米算6000块吧,乘一下,这些房子货值超过120万亿,18万亿除以120万亿,住房抵押贷款这块资产抵押率只有15%好吗?药丸在哪呀?

3,当然,结构化问题不可否认,一边是三四线去库存,一边是一线高房价赶人。但这种现象是“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政策带来的结果,跟土地供应逆着人口流动的趋势背道而驰的政策直接相关,跟M2、货币无关呀。怪“印钱”导致房价高的,能不能帮忙解释解释,为啥印了这么多钱,重庆房价就一直不高呢?为啥70个重点城市里,受高房价困扰的城市还不到20%?剩下那80%呢?没印钱?我们就更不要提70个重点之外的几百个县级市房价了。

4,2016年初就告诉大家了,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在这个政策指导下,去年新增贷款肯定不是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啊,人家去产能呢。三四线去库存,鼓励老百姓买房,自然要新增房贷啊。所以,目前的贷款数据正是对年初政策非常忠实的执行啊,何怪之有?


更新:


5,有人对房贷数据还是念念不忘,觉得我上面算的不对,就是马上要次债危机了,我看不出来不是装傻就是真傻。呵呵,那我再补充列一个数据。目前的房贷存量加公积金是18万亿,我上面也说了。中国居民目前的总储蓄余额是多少?答案是60万亿。房贷占比居民储蓄是30%。这个数字大吗,有风险吗?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对比一下美国,美国2007年,这个比值是140%,而到了2015年,这个比值降到了90%。相较之下,你还为中国的30%感到“药丸”吗?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我们这里一扶贫工程预算3000多万,计划可以将一个村子更新换代一遍。
而总投资买不到北京两座房子。或者说在北京有两套房子的人,就可以拉起中部地区一个贫困村。至少几百口人。

这是不是未来十年后二十年后最好笑的事?

是中部地区太穷,还是一线房价在天上飘着?



看了部分评语,感觉,可能描述的不太准确,所谓三千万把村子更新换代只是指基础设施和部分服务楼房这一部分,并不是全村房子,土地都算进去。但是以此来看,一线的房价也是太可怕了,可以服务几百口人的基础投资,在大城市只是服务两户六个人的生存居住。恐怖的前景。

壹周周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花了一丢丢时间,把央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的一部分内容整了个表格。

我去年8月份分析过2016年7月的央行报告,想看的戳这里2016 年中国的经济状况很差吗?真实状况是怎样的?
照葫芦画瓢,再来解读一次报告,不过这次我们可以看到整年的数据,所以这么多数据用图表形式看更直观。

↑↑ M1-M0。分析7月的那个答案具体解释过,简单点可以直接理解为中国人的活期存款。
2015年末结算的M1-M0是33.78万亿。所以2016年大家手里的活期存款总额比2015年增长了23.83%,而且这还是在GDP明显下行的现状下发生的,这么多的活钱,既不投资,也不消费,又不转为长期存款;好比你去年赚了10万,存了5万,今年你赚了9万,存了6万,这种此消彼长,放到宏观上再来看,细思极恐有没有?

↑↑ 住户贷款。简单点可以直接理解为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占所有品种贷款的比例。
可以看到7月已经接近100%,这也是我之前单独写了一个关于7月的答案的原因。整体来看,2016房地产的贷款持续火热。因为2015年全年,这一数字只是33.02%。看看指数,2016年排除年初的熔断,房地产指数毛估估也有40%左右的增长。

↑↑ 住户贷款里的中长期贷款。简单点可以直接理解为长期按揭贷款占房地产贷款的比例。
有看到7月和10月直接超过100%吧?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住户贷款是由短期和中长期组成,这两个月的短期房贷在减少,所以总额的数值比中长期的小了。这一比例告诉我们,长期住房按揭是多么火热啊,个人在大量的上杠杆,机构却不上杠杆了。
-----------解说完毕的分割线----------
其实上面有个点没说,因为我要拎出来单独写。就是住户贷款占比。除了房地产贷款,工农业三产,国私企业,各大机构都可以贷款,但是这些部门加在一起的贷款总量才和住户一个部门相当。非房地产行业是多么的萧条啊。不过,危机中也留存着一些希望之光,12月的住户贷款总额比11月下降了0.18万亿(4成),占比只有47%,非房地产的的贷款总额比11月提高了0.33万亿(2倍)。实体经济的活力似乎在恢复。观察是否有可持续性。
有朋友如是说:

中国目前的房贷存量,加上公积金也就18万亿,中国社会融资总量超过150亿啊,摔!这就次级债啦?药丸啦?再算抵押,中国13亿人,咱们就算50%城市化率吧,一人30平,一平米算6000块吧,乘一下,这些房子货值超过120万亿,18万亿除以120万亿,住房抵押贷款这块资产抵押率只有15%好吗?药丸在哪呀?

作者:Rovas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698161/answer/1409781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乍一听这话有点道理,那让我们来推敲一下:首先房地产是长久期资产,变现难,你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房子都卖掉,所以以房地产的总货值做基数是不切实际;在市场里,价格变动是需要交易行为进行确认的,以一个固定的价格做基数,属于刻舟求剑。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估算方法与股市债市完全不同;假如上海有50套房子以腰斩的价格成交了,我相信整个上海的房价都会剧震。即使只有15%抵押率也能爆仓给你看,因为房子要变现太困难了。
至于他还说三四线去库存是房贷总量上升的主因,我没有可以拿出来反对的数据,但是从逻辑上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首先今年一波一线二线的量价齐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一二线的房价高,贷款额也高,反观三四线,虽然城市数量多,但太便宜了,还有政府发放的房票和开发商的隐形降价(全装全配,送车,送车库等等),贷款量绝对比不上:
比如,三线一套100平,40多万,首付20万,贷款20万。二线一套70平,150万,首付50万,贷款100万。一套二线房子比的上5套三线,如果是一线城市就更加多了。
他还提到企业停贷是因为供给侧改革,企业不再扩大再生产,这话对了一半,因为供给侧改革除了剪除落后产能,还有产业升级,难道产业升级不花钱的么?其实企业的长期贷款已经在12月回温,如果能够持续下去,这就是实体经济企稳的信号。
房地产的杠杆在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因为M2在长期指数型扩张。而这种指数型增长是人都知道不可持续。如果放任不管,正反馈逆转,一定会断崖式下跌,这个可以参考15年的股灾整个过程。
但是中国房市并没有那么危险,三四线该崩的已经崩完了,一线二线目前还崩不掉,但是以现在这种玩法如果不加管制,要不了2年肯定要崩溃。
总结,2016年-2017年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年份。因为这个年份,房价真正的拐点要出现了(其实不是我一个人这么预测,这个观点很多人都说出来了,不过这个拐点可不一定在2017年出现)。同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内发的产业革命开始了,这意味着,旧有的社会资源分配的方式将要彻底改变,未来十年的中国从底层到高层都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伴随着老龄化加剧,自然环境状况探底回升,美国转右,亚洲新格局等等内外因。
所以,一起做多中国吧。
----------
你们太年轻了,党国现在正在经历的这一点点小风雨小考验,跟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相比算的了什么?远的不讲,90年代哄抢物资---天要塌,国要亡的想法就是当时最恐怖的精神瘟疫。而现在至少还有大量的人是不悲观的。
这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的背后从成因到发展到问题核心,学界早就达成了基本共识,庙堂其实也早就形成了解决方案和路线方针,你当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这些长期霸占头条是念经么?为何强化反腐力度?为何改革军队,发展军力?为何提高环保的权重?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提供全方位保障。
所以不论软件---人民大众的意志,还是硬件---国家的各方面政经实力,中国都必将成为发达国家。
这届政府提出了很多短小精悍的口号,比如“壮士断腕”,“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等,当然绝对不能忘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仔细看看党国近几年的举措,这些口号都是空谈么?
最后我还有一句,做多中国是紧密跟随发展方向,你长期做多类似钢铁水泥煤炭这些过剩产能这不是傻么?

蓝天骑士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外汇储备降到30000亿心理线,汇率快要跌破7,去年外汇储备下降了几千亿美金却又印了十几万亿人民纸的钞票,这些钞票又大部分放给了基建和房地产,高涨的成本又冲击实体经济外资撤资民企生存艰难,国家限制跨国企业汇出外汇,限制个人换汇。 种种的数据没一个能让人乐观的,这预示着2017年实际上从政治维稳已经进入了经济维稳。中国经济进入维稳阶段之后,就不是什么短期行为伤及长期健康繁荣的二选一问题,而是必须熬过今天才有明天的问题。虽然限制外汇短期可能降低外汇流出,解燃眉之急,然而作为跨国企业美元只能进不能出,以后谁还敢来投资?岂不是断送了未来的国运?然而还是这么做了足以说明形式的严峻。拭目以待最后以何种结局收场。
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最悲惨的了,一是越印越多的人民纸带来物价飞涨生活成本上升房价上升,二是低价房价飞涨打压实业工作机会减少,三是限制换汇走都走不了,真是一幕悲剧。要说对策其实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毫无办法,只能被抢劫。如果稍有资产的还是建议配置一部分美元或港币资产避险。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如图,其实媒体都是一帮毫无经济金融基本常识而每天就知道夸大事实吸引眼球的辣鸡,增速同比反应的是蓝色线M2的斜率。很容易看出来,11.3%的增速这种斜率,中国保持了不是一年两年了好么?什么叫远超预期麻烦你告诉我同花顺财经的编辑们?是不是之前因为场外配资罚的还不够,还想搞个大新闻?财经媒体人麻烦多去读一读如何提高职业水平而不是总想赚人眼球好不好?

那么辟谣完了之后呢,总要来点干货的:其实货币“断顿”的风险一直存在,只是央行已上了这条快车,想下车就得跳车,就得硬着陆,这是领导层最不想看到的。

先来看看房价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简单明了对不对?小学的时候经常会做一道应用题:一个池子,每小时流入多少水,每小时流出多少水,问多久后池子会灌满(或排干)?价格作为资产或者商品的价值表征,只是个表象,所谓水涨船高。池子的入水口常年保持一定增量(13%)的水流速度的情况下,出水口却被堵住了,通过什么政策呢?如下:
1.限制境外消费
财政部:个人出境购超出5000元部分按新规征税_国内新闻_环球网
关税新政将实施 海淘500元以下商品涨价压力大

2.限制个人购汇、换汇用于海外置业、投资。
中国官方持有90%外储 央行行长解释“藏汇于民”含义-2011年

2011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新浪金麒麟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未来可能将更多的资源分配转向民间。“所谓‘藏汇于民’并不是老百姓把外汇藏到自己手里,而是有自行决定运用外汇包括投资外汇等机会”周小川如是说。


(记住他们曾经如是说
机构:央行回避外汇占款数据掩盖实际汇市干预规模-2016年3月
中国暂停公布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数据-2016年3月
重磅!央妈放大招,这种钱不得用于境外买房和投资了,否则...-搜狐-2017年1月
外管局:个人换汇不得境外购房非新政 完善监管并非惜汇如金-2017年1月

3.继续打击资金非法流出的渠道
公安部部署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集中统一行动--时政--人民网-2015年
央行旗下媒体:外管局打击地下钱庄 涉案金额逾万亿元 -2016年

凡此种种....
所以现在的状况就是:让肉 (钱) 烂在锅里、水涨船高。相信不只是房价,各种资产的价格在2016年都经历了一轮报复性的上涨:
南方周末 - 原材料价格暴涨中的经济密码
原材料价格暴涨是谁才是幕后黑手?-搜狐
当去产能遭遇流动性过剩,涨价就就成了必然。

曾几何时,我们的GDP还保持这百分之十几的增速,河山一片大好,现在再来看,GDP增速(斜率)早已和货币增速分了家。

然而我们似乎还沉浸在“保增长”的呼声中,却忘记了如何保命才是最重要的的。因为相应的,贷款增加了,债务增加了,坏账也就增加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IMF警示中国企业债务风险 国企尤为严重

据IMF测算,中国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225%左右。其中,政府债务和家庭债务分别占GDP的约40%。利普顿说,按照国际标准来看,这两者都不是特别高。
企业债务问题则是另一番景象:约占GDP的145%。“不管以何种标准来衡量都非常高。”
根据IMF计算,中国国有企业约占企业债务的55%。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其占经济产出的比例——22%。利普顿说,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远远不及私营企业。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盈利下降加上债务上升,严重削弱了这些企业在支付供应商以及偿还其贷款方面的能力。银行持有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多。去年的信贷热潮又进一步加重了这个问题。IMF在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保守估计,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的潜在损失可能相当于GDP的7%左右。

下图是14年的数据: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债务置换成了必然趋势。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债转股就成了必然趋势(对了,还有ppp)。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ABS就成了必然趋势。

据知情人士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长期以来对企业债务增加的风险提出警告。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发“权威人士”文章称,债务水平飙升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方案,旨在削减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贷款。具体措施就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
利普顿也介绍了应对企业债务问题的国际经验和教训。他总结说,首先应迅速采取有效行动,其次要确保同时应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第三是应从根源上解决企业和银行部门治理问题。
针对“债转股”的做法,利普顿认为这在一些国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一些国家还不可能做到。原因要么是互相持股、利益冲突,要么是政治因素。

财政部:我国政府债务仍有一定举债空间-新华网 -2016年5月
首批不良ABS被指保守 农行建行已启动发行计划 -2016年5月
新一轮债转股规模可达1.7万亿 银行钱从哪里来?-2017年1月
唯独没有居民部门的去杠杆方式....然而,以上的债转股的股份、ABS的债券份额,最终都要上市流通,最终的持有人会是谁呢? Bingo!老百姓。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还不到真正让你一下变为穷光蛋的时候而已,因为你还没买我们国企的债转股股票呢兄弟,因为你还没买我们行的资产抵押债券呢大姐!那些没事炒股票炒债券炒期货的朋友们,记住这句话:侠之大者,为国接盘。

如果现在宣布提高利率,那么百姓的房贷还款压力就上来了,很多年轻人甚至还不起总额高于他年薪(不吃不喝不花不扣税前提下的年薪)的几十倍的房贷,他们拿哪儿的钱炒股票买债券呢你说对不对...

国内楼市食物链如同A股。
处于食物链最上层的是富人A,他可能是个老实业家、职业炒房人或者老干部。为了移民,他决定趁着一线楼市火爆,以1000万元的价格“甩卖”上海某处的房子。
接盘的B可能是一位外企高管,刚刚升职加薪,去年在股市上也赚了不少钱,因此决定换一个更加体面的房子。于是,他以600万的价格卖掉了原来的房子,又从股市套现400万元,凑了1000万接了富人A的高档楼房。
为高管B接盘的可能是一位个体户C,在上海打拼多年终于小有成就,但是房价的涨速让他感到做实业还不如买房等升值来钱快。于是,他以400万的价格卖掉了中环的小公寓,又从银行贷了200万元,凑了600万接了高管B位于内环某处的房子。
最低层的是一对毕业没多久的职场新人D,父母帮买筹措了200万,两人一起又贷了200万,以400万的价格买了个体户C的小公寓作婚房。
他们的梦想会否实现、职场新人会否把终身幸福套牢在一套房子上,不得而知。


信心是个很玄妙的东西。所有人包括专家的逼逼也许不重要,有多少人相信,然后朝着预期运动或许更重要。现在我们会慢慢发现:至于他们信不信,反正老百姓是在慢慢逼着自己去相信的,因为不信你就更买不起房结婚了,还是硬着头皮贷款吧、买房吧...要死大家一起死,再说国家不会不管我们哒!

呵呵哒。

=============================================================================
补充一下:
2015国家资产负债表:经济杠杆率6年升65% - 中研财经 - 中国行业研究网
国家资产负债表,社科院负责编撰,数据有可能掺水。

2008-2014年,居民部门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8.2%提高到36%,上升17.8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从98%提高到123.1%,上升25.1个百分点;金融部门从13.3%提高到18.4%,上升5.1个百分点;政府部门从40.6%提高到58%,上升17.4个百分点。

中国居民杠杆率在过去几年增长较快。截至到2014年末,居民部门未偿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4%。从2008年到2014年间约上升了18个百分点。家庭债务的增长部分伴随着住宅按揭贷款的高速增长,另一部分原因是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等新型消费贷款产品的增长。
  
报告也指出,即便如此,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也还是要大大低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住户部门平均杠杆率水平,2012年为112%,因此总的判断是风险不大。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居民部门杠杆率偏低,政府部门杠杆率适中,而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则过高,构成了中国债务结构的突出特点。

其实我很反感的一点就是,数据真假撇开不谈,很多研究都喜欢拿中国的数据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什么信贷占比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啦、人均观影次数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啦、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啦.....太多太多,难道你们这些研究人员也是西方的那个国家都去过?都是身经百战?见得多啦? 单纯的数字比较有意义吗请问?全球你能找出那个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整体....(分项太多了没法列)比如,光是经济一项下就有恐怕100个分项了: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历史、经济主要参与者....光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化国家”就能代表了大概1亿个不同了吧?请问你们的数据哪来的可比性?

唯一的结果,就是给大众造成种种假象:我*原来我们贷款率这么低啊?那还不得使劲贷款啊?
我*原来每年我国人看电影这么少啊?那以后万达院线股价还不得蹭蹭涨啊?我*原来我们人均汽车买的这么少啊?那以后国产汽车包括乐视那个几百万的坦克车还不得卖得火啊?......

一个角度出发:你想想你贷款买房也好,贷款买车也好,贷同样的款项,在中国和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能买到什么样的产品?你还会觉得贷款几百万在北方某核心城市中心50公里开外买一套100平米向阳雾霾房真的划算过在外国买一套3层大house吗?(抛开移民政策与换汇政策不说)同样的,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人民币要对美元贬值了,因为同样的钱数,外国人能买到的是kfc甜筒而我们买到的是装在蛋筒里的屎。

其实我们普罗大众的功能多啦,除了接盘买房接盘买股接盘买债接盘买大宗之外,我们还承担着接盘吸收流动性、接盘创造就业、接盘创新创业、接盘吸霾、接盘消耗过剩产能等等功效。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等到我们老了,先别指望儿女双全身体倍儿棒有多少钱养老了,先想想怎么能拿到养老保险吧,因为我们现在是在为上一代人甚至上上代人交社保,而我们老了以后,恐怕连为我们交社保的人都不够吧?不然你以为二胎放宽是为了什么?

============================================================================
那些犹豫要不要买房的,过来看看,地产商的“业界良心”又发话了:
任志强最新内部演讲:这种城市将来一定暴涨! 昨晚新出的文章,重点总结如下:
1.不许任志强说“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
2.领导不让他讲房地产,他就拿统计局的数字来说话。
3.房地产不管怎么调也不能让它掉下去,不能让它没了。
4.我们15年6.9%的gdp,你要是扣除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剩多少呢,4.8%了。
5.去年房价涨的多,很多人说是因为我们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我个人觉得是瞎说,房价上涨和货币政策没有任何关系。前面我们说了,前两年土地负增长,凡是土地负增长,下一轮就是一个高峰。房地产和土地和政策产生直接关系,和货币不产生直接关系
6.1992-2015年大学毕业生工资¥80→¥3750、房价¥996→¥6472。中国2010年房价收入比大概是7.49,2015年6.29,呈下降趋势。香港36.8、德国9.94。
7.15-16年房贷杠杆率不高,还有所下降,15年个贷在一手房是23%,16年是下降的。去年23%今年21%你凭什么说是货币政策导致杠杆率上升。
8.所以小学生增长的城市一定是将来房价暴涨的城市,因为它延续十几年,而这一定是供求关系恶化的过程。
...
...
看完什么感觉?我来替大家总结总结:
1.我(哔),任总果真业界良心,敢说实话,敢跟领导对着干!
2.我(哔),原来统计局的数字也是可以引用的,看来是真的!
3.我(哔),原来房价上涨是因为土地限供而不是货币放水导致的啊!
4.我(哔),看来房地产要是掉了,那GDP就完了,看来房地产肯定不会完!
5.我(哔),原来和工资上涨幅度相比,房价涨幅真心不算多嘛!
6.我(哔),原来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和香(xi)港(fang)、德(guo)国(jia)比起来,真低啊!
7.我(哔),原来我国房贷杠杆率真的很低,而且还是下降趋势!
8.我(哔),以后买房还是要紧着学区房买啊!必然涨啊!
...
...
56个重点,汇成一句话:买房子吧,买房子吧,买房子吧...

现在我都开始质疑我计己了,之前写了那么多怎么感觉都被任总推翻了呢...对上面每条就不一一点评了,直说几个重点的吧:

1.他说的没错,gdp中房地产贡献了很大一块,产业链延长范围很广,影响很深。确实不可能让房地产没了或者自由落体。

2.货币供给之于地产价格谁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但也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什么意思?就是货币供给增长不一定绝对带动房价上涨,但是房价要想涨,没有货币支持也是不可能的,至于土地供给,只是这个回归方程中目前暂时影响比较大的变量,同样也为必要非充分条件。说房价与货币无关,那是睁眼说瞎话。

3.工资与房价相对涨幅(为什么不考虑货币购买力?)、房价收入比的横向对比(为什么只看大学毕业生?)、杠杆率的纵向对比(为什么不横向对比?),都只能谨慎参考,数据可比性有限。

4.用统一的预期统一推高中心城市学区房价格,未来再用什么教育政策平均化教育资源(举个例子),是最好的消灭学区房价的方式。因为大多1/2线城市年轻人买婚房的刚需浪潮快要过去,接下来就该为自己的两个孩子考虑教育了吧?炒教育资源概念浪潮即将到来,这得多大的需求与多少市场...

所以你要问我任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不让说实话还要说实话?未来真的房价还会涨吗?我只能打出56个问号,56个问号,汇成一句话:他玩的6,他玩的6,他玩的6。

========================2017年2月6日=========================================
刘煜辉:找回人民币丢失的“锚”|界面新闻
谈到了人民币汇率问题,刘的观点我一直在关注,说的还是相对公允的。其中谈到了人民币贬值问题,也谈了看空房产的逻辑,其实这种逻辑几乎每年都会有学者专家投资人什么的提出来不止一两次,那么可能看得多了大家也就麻木了:尼玛说了这么多年房价跌,今年又涨了这么多,还是人家任志强说得准,说涨就涨,还是任总业界良心。

呵呵,那这样,什么时候全世界人都说房价会跌了,你再去相信好了。

低端叫兽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谢邀,
1.其实我朝M2的高增长持续几十年了,今年的增幅相比过去其实是下降的,不到12%。99年时,M2才十万亿左右,现在一百多万亿。四到五年翻一倍吧。
2.资金出逃已经影响到基础货币的数额了,这个自己去看央行资产负债表去吧不解释了,但通过非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又会影响汇率,因此未来估计会通过降准来增加广义货币乘数,继续续命。
3.新增的这部分钱,有不少是拿去给那些欠债大户续命(支付利息,展期或者借新还旧),同时维持资产(没央妈续命债市房市全得完蛋)价格或者搞基建维稳去了(其它答案已证实这一点)。别忘了,我国的负债率已经不比米国低了,更糟糕的是债务还集中在企业部门。来来来,给你们看张图,看了就明白,为啥房贷余额可以涨这么多,因为15年前家庭部门负债率低啊,你不加杠杠谁加杠杠?


这就是为啥M2持续高增长但没出现严重通胀反而屡屡闹钱荒的原因。整个金融体系庞氏化,让央行当最后借款人维持局面人为阻止minsky time的到来。终极原因在于:当前政权并没有实力承担泡沫破灭的后果,政治上这事放其他国家无非是换个班子继续干,但在本国不行。
倘若这局面持续下去,崩溃倒是不会,但结果是市场无法出清,僵尸企业遍地。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高度恶化。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以前对这句话将信将疑,现在是心悦诚服。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就没有人关注一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货币目标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着M2增长到13%,截止到11月底才增长多少?

最近有个高票答案写着“中国经济崩就崩了吧,还中国人民一个公道”,“何不食肉糜”吗?给某些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负责领域的童鞋们科普一下,经济是一个循环的整体,一产、二产、三产互相促进,倒下之时绝没有任何人能够独善其身,不是说铁公基房地产完蛋了,你所从事的制造业或IT业还可以活的很好,那是梦!

回复了一下评论区,感觉房地产带来的阶层分化痛苦越来越严重,对不起,答主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说一线城市买不起就去二线吧,至少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这几个强二线城市无论宜居还是就业都不差。当然了,如果还有人抱怨说这些城市也买不起,对不起,答主只能说你不努力,因为像答主这么资质平庸的都买得起。

最后,对于中国经济在未来5到10年之内是崩溃,还是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希望是后者,也应该是后者。对于崩溃论者,你们继续颓废下去就好了,你们的屁股会一直决定你们的脑袋。

本回答下所有涉及人身攻击的回复一个不留。

zc-brant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没有超预期,现在的新闻编辑太没节操

又高又瘦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体制内工作者表示单位内聊天时已经把革委会组织架构都想好了╮( ̄▽ ̄"")╭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以一个大经济体或者一个大经济区的献身来解决。

先通缩的那个会越缩越快,先大家落地摔得血肉模糊成为安全气囊保护大家。

过去十年,是中东国家用经济崩溃续了全世界的命,但体量太小,没有达到全世界债务重置的程度。

中国的目标是等日本或者欧洲先扑街,而其他国家的目标是中国。

中国已经被锁定,接下来会在中东和南海拼命地挣扎,希望促进日本或者欧洲更大的颓势,转移大家施加的压力。

撑吧,看谁先撑不住。

浩王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崩了就崩了,反正我也没钱损失少” 和
“假如我偷渡到外国一定能做大老板” 又及
“如果天下大乱,那我必有一番作为” 其实精神内核是一模一样的。
学过博弈论的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假如崩溃的收益是负的,不崩溃收益为0,那么理性人肯定会选择收益为0(不崩溃)的策略。所以,除开一部分真的哔,“崩了就崩了”这套理论暗含的假设是,当事人能在崩溃之后的秩序里面成为受益者,过的会比崩溃之前好,收益为正。

ps.知乎的经济和政治板块真是不堪入目,前者民科太多,后者戾气太重。
比如说,某个高赞提供的解决中国经济危机的办法居然是普世价值。。。

老马的背包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养马MLF和PSL玩的很溜吗,继续不要停。根据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对金融机构债权推算,这部分的存量已经接近8万亿基础货币,差不多弥补了外汇占款的减少,所以尽管外汇占款不断减少,市场依然能愉快的加杠杆。



最后一列的第7行和第8行就是央行借给金融机构的基础货币。



再来一张2014年的图片做对照,区别很明显。

hao Alex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债务是最近几年一下子增加的,国内外需求市场短期内不会快速扭转颓势,所以未来几年是一个很好的不良资产处置和特殊机会投资的机遇期

Adobeeee Ma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了诸位答案从贷款结构,尤其是房贷占12月贷款结构给出的答案,深以为然。
我再从考核(政策传导)角度分析一下12月份贷款余额激增

一、12月贷款余额
本次数据最令人震惊的是:
2016年12月份的贷款余额增量比11月的增加了33.3%。这是一个很反常的情况,事实上,抽取前三年的数据对比,我们能够发现:2013-2016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量高峰往往出现在11月



但2016年的12月贷款余额竟然成了三个月的最高值。这个问题在于是因为市场原因导致了12月贷款余额增量增加呢?还是外在因素需要12月贷款余额增加。
这是第一个疑点。

二、全年贷款余额
如果仅仅是因为房贷推高,那么房贷就应该是因,从而推动全年贷款余额增速增加。但当我们再次观察前三年的数据时,我们依旧能够发现:2013-2016年的年度贷款余额增速基本稳定


基本上连续四年的贷款余额增速都在14%徘徊(即本届政府以来)。
回头看看,2016年12月贷款余额有了反常的增加,但全年贷款余额增速并没有显著提高,反而是四年内新低。假如12月份贷款余额与前三年情况类似,取三年平均值为5925,则2016年的贷款余额增速将下降到13%。
这是第二个疑点。


三、业界情况
根据本人不少业内朋友透露(北京居多),2016年年底,很多银行都面临着考核指标完成不了的情况。三季度末,一直期望都是考核方会下调考核指标,但到了四季度,考核指标并没有松口。因为刚迈入2017年,多数银行有无完成考核指标,我还不知道,所以只好点出上述情况。

四、结论
有理由相信,由于货币政策需要,有形的手为保证贷款余额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内,通过对于银行全系统的考核传导了压力,促使2016年12月贷款余额“神龙摆尾”以保证全年贷款增速的目标。
而房贷结构变化只是上方考核压力下,下方为满足考核要求,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的最优路径选择。

即,考核压力(政策传导)是12月贷款余额激增的因,贷款结构(房贷)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但并非根本原因。

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币新增贷款(月度)-数据-中国金融信息网

水木山城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其中之一,各类债务的还贷压力就不小。
据说仅一年各类债务的利息即达十万多亿。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