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险的贷款企业都有哪些特征?在审查的时候有哪些迹象表明贷款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从这些贷款得到哪些警示?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出险的贷款企业都有哪些特征?在审查的时候有哪些迹象表明贷款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从这些贷款得到哪些警示?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王团结 邀请。占坑,慢慢答来。

————————分割线————————
现在开始回答。

这个问题很大,就以我们的实证分析为例吧。
1、出险的贷款都有哪些特征?
我们这些年一直来在做分析,其实前五大原因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每年的原因按触发风险的比例顺序排列):

2011年:
(一)投资
主要是对外跨行业投资巨大,例如投入房地产,也有少量是扩大再生产或者向上下游投资。一旦新项目无法及时产生有效的现金流入,即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二)高利贷
(三)领导者素质
包括吸毒、赌博、嫖幼女(判决如此)、包二奶、离婚、被诈骗、制假等。
(四)担保链
(五)经营亏损/长期净现金流出

2012年:
(一)高利贷
(二)担保链
(三)投资
(四)经营亏损/长期净现金流出
(五)领导者素质

2013年:
(一)担保链
(二)高利贷
(三)经营亏损/长期净现金流出
(四)领导者素质
多了违法排污
(五)投资

2014年:
(一)经营亏损/长期净现金流出
(二)担保链
(三)高利贷
(四)领导者素质
(五)投资

所以,从客户方面来说,就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引发的风险。而从内部原因来 说,都是调查不实未能及时发现风险,而非引发风险,所以不展开了。

2、在审查的时候有哪些迹象表明贷款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
(一)财务数据不实,或者企业有明显的经营风险和缺陷。例如,长期的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为负、存货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等。
(二)行业退潮,例如房地产行业低迷时的建筑业、建材业、家具业、软装产品制造销售业,目前的钢铁、煤炭等行业
(三)给多家企业保证、参加联保联贷、超过三家授信银行
(四)老板有不良嗜好、异地老板且当地私产不多、夫妻感情不佳等,老板对所有条件即使很苛刻也不假思索的全部答应,老板竭力证明自己的财力(例如拿出大量的存单、房产证等),严重夸大公司业绩或者有不切实际的的发展计划等
(五)巨额跨行业投资
(六)以P2P、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为中介介绍过来的

至于为什么不说高利贷呢,是因为你首先要能找得出线索。能一眼看出的高利贷,估计没人敢给他做贷款的,所以也到不了审查阶段。
O(∩_∩)O

3、从这些贷款得到哪些警示?

悲观一点没有坏处!

在云端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终于看见与自己工作相关的问题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回答一下。

第一个问题其他答主回答的都很到位,就不在多答了。

在审查的时候有哪些迹象表明贷款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从小贷公司信贷员的角度写一些尽职调查时经常会遇到的现象,都是大白话,想到什么写什么:

1、与客户经理称兄道弟,“大哥不是差事儿人”“事成之后少不了老弟/老妹的”。(面对这类借款人要学会说不)
2、申请金额,“1000万吧,啊,不行,那100万也行,还不行,那10万也行”。(他得有多缺钱啊)
3、借款用途,“哦,我想换设备,加大生产力”,到库房一看,堆满了结了蜘蛛网的货。(货都卖不动还生产个毛线啊)
4、经营状况,“我们最近投资拍了部电影,已经被电视台收购了”“我投资的公司马上就要上市啦,估值20多亿”“经营不方便告诉你,平时爱好就是做做天使投资什么的”。(看看,开始讲故事了)
5、信用报告上的逾期,“哎呀,我把信用卡借给那不争气的小舅子了,他就是不还呀”“你看,银行给我开的非恶意还款证明”“我就是忘了,小钱,你看看这不都结清了么”。(他能忘了别人就能忘了你)
6、客户是当地大牛,“我就能提供这些资料”“你们不做有的是人做”“啥时候能下款啊”。(放款之前他都这么牛了,想象一下要钱的时候得有多费劲啊)
7、抵押物,““那不能抵押给你”“有抵押物我就找银行了”。(一屁股债,屌毛都抵押出去了,还敢放款给他么)
8、还是抵押物,“我这房子一平能卖2万多呢,你就别打折了呗”(尼玛,要是按评估价不打折放款,小贷公司就成售楼处了)
从这些贷款得到哪些警示?参与过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清收,警示其实挺简单的:
1、要保持头脑清醒,营销确实不容易,但放款前该落实的一定要落实,要不真出事儿了哭都没处哭去。
2、要洁身自好,做聪明人很简单,做有原则的人难,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背后有的很可能就是刀尖舔血和命悬一线。
3、千万别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别人做不了的,通常自己也做不了。
4、要往下找客户,别往上找,找小的,自己能控制住的,最起码两家公司是对等的,否则要钱真的很费劲。
5、尽量让借款人多提供资料和信息,你了解的越多,你心里越有底,如果真出了逾期,那就是几家债权人间的斗智斗勇了,信息自然越多越好。
暂时就能想到这些,以后再补。

Tour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想了想,还是把之前写的一个完整的企业信用分析框架贴出来吧。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超长文预警!
转载和引用须经本人同意!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
公司基本情况:
1、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地、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报表中的实收资本、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及公司章程披露的注册资本应当一致,不一致的应追究原因)、出资方式(货币出资要优于实物出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业务资格资质(是否有从事无业务资质的业务);
2、公司主要股东及股权占比,股东背景,实际控制人。股东背景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向、经营效率等有重要影响。股东背景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有无外资分(外资控股企业要注意股东方撤资外逃风险和利润输送风险),2)按有无国有股份分(国有背景优于民营背景);3)按有无公开上市分(上市代表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表真是性高、具备再融资能力);4)按有无集团背景分(一方面反映股东方支持,另一方面反映关联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可能);5)按有无家族背景分(家族性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够健全,经营风格激进的特点)。对于一些资本运作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股东往往是隐藏比较深的,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不是实际控制者,有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并不是实际控制者,应注意挖掘。
3、公司组织架构,主要职能部门,经营团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关联企业及投资企业。形成对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一个框架性认识,看企业是集团核心生产主体,还是只是一个车间,或者是投融资平台等。并从根据公司整体的资本实力、资源配置、人员素质,分析其产业链的覆盖、产业的扩张是合理的还是激进的,分析其投资扩张的动机,分析其投资扩张行为是否会对其资金链带来相应的影响、经营管理水平能否覆盖其投资领域。必要时我们甚至要对整个关联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作相应的调查和反映。
4、关注公司管理者的风险,要重点考核客户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融资动机及其道德水准、教育程度,历史经营记录及从业经验。管理层、股东层面的稳定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性企业更要关注这一点。
公司经营情况:
1、行业背景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企业在这个行业的排名、在当地区域市场上的排名和占有率情况。企业行业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产品升级换代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行业壁垒(包括资金壁垒、技术壁垒、资源壁垒、政策壁垒)。对“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企业应结合行业产能和政策现状,重点分析行业未来格局变化和政策风险。这一块分析可以分为两部分:行业整体特征、行业格局和运行状况分析(行业整体风险),和企业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力、外在威胁、发展趋势等。在这个模块可以采用波特五力模型的框架来进行分析。

2、经营范围,主要从事什么业务,拥有哪些业务的经营权(franchise);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形成完整规范的业务流程,是否有一定从业资历,经营状况是否保持稳定,近年有无重大违规行为。主要经营的产品有哪些,生产能力如何(如生产设备、生产线运转情况,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是否长期经营一些稳定产品(已形成一定的专业性)。这个模块的核心在于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即供给能力,其中又包括产能和质量两个方面。
3、产品的购销渠道,原材料供应和下游销售对象的稳定情况:上、下游的企业主要是哪些,资信及实力情况如何,与该司的业务关系如何,是否已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以往的交易记录如何,是否正常。对主要供应商和主要销售客户的依赖程度(采购和销售集中度),原材料等价格变动情况及企业对涨价的消化和转嫁能力。公司所经营的产品是价格相对稳定、市场波动较小,还是价格不稳定、市场波动较大的,公司的定价能力如何。企业营销能力,即如何把自已的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并实现经济效益。应该了解这个企业的产品有无自创品牌,产品的销售市场的分布(本地、国内还是国际)、产品销售方式(直接还是通过代理商)、物流能力等。这个模块反映的核心是公司对采购(采购成本、采购规模)和销售(销售量、销售价格)的控制力,而这两个方面也是决定公司盈利的核心。此外上下游客户的资信情况和相对地位也与公司的账款回收、资金运转有密切联系。
4、近期经营发展方向、业务重点,计划的生产经营、业务量,以及多元化投资情况等。主要看公司的产业发展方向,是专注主业还是想四处开花,主业产能扩张的速度以及预期的需求和效益情况,扩张的资金来源(股东投入还是对外融资),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预期会产生的负债规模和结构等。扩张中的企业对外融资多半是要上升,偿债压力增加,如果项目意外中断或者效益不达预期等情况出现,公司很容易陷入债务泥潭。这种情况在盲目扩张产能、推进多元化的民营企业中最多见。
5、有关政策面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例如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宏观调控,使得这几个行业的许多企业融资明显趋紧,一些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的项目得到了遏制,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些审批手续齐全、环保不过关的项目都被叫停。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中一般50-70%的资金都是依靠银行信贷支持的,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债权将难以保障。国家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其中明确了各行业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若企业生产工艺属于限制或淘汰类的,将很难获得银行借款。对列入限制类和淘汰类的工艺和产能需谨慎。
6、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企业的经营能力最终要体现在其经营业绩上,企业开业时间越长,其业绩记录越是系统连贯,其经营能力就比较真实可信。企业的业绩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增长率、产品市场份额及利润总额增长率等指标上。
7、企业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领导层的变更、大额投资、业务转型、资本运作、资产重组、涉诉案件或经济纠纷,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
8、对于集团性公司还应分别介绍集团本部的职能,对下属公司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模式,介绍整个集团的组织架构和集团下属主要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公司是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还可以分析它对集团业务和利润的贡献度。
9、关注公司的环保风险,对造纸、化工等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应关注企业的环保信息,包括排污许可证、以及环保处罚信息等。
公司财务状况:
  对企业合并报表和本部报表分别进行分析,财务报表需含近期财务报表和上两个年度会计报表(经审计)。
有本部报表和合并报表的,需分别对本部报表和合并报表进行分析,年报是否经审计,审计报告有无保留意见,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包括哪些。企业财务分析主要分为:
资产负债科目分析:
货币资金:分析货币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其中保证金占比多少,是否与其需要保证金的负债的规模匹配。可用货币资金为多少,是否能够应付日常支出。对于账面资金大幅增加的,或者账面资金很宽松的时候仍大量借入贷款的企业,应关注其是否有新的项目投资或其他预期大额支出。
应收账款:
(1)账龄分析,看其账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与其经营模式匹配。大部分企业一年以内的账款应占比在80%以上,若一年以上的账款占比偏高,则应分析是不是存在拖欠货款或者坏账情况。
(2)余额分析,看其余额与销售规模是否呈合理关系,周转次数是否正常,增长速度是否与销售同步。应收账款非正常增长则提示坏账风险,销售回款政策放松以刺激销售的可能,财务造假风险(提前确认销售收入),以及下游客户的强势地位。
(3)大额分析,看主要的应收账款方资质是否良好,是否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匹配。若主要客户资信情况良好,则坏账风险低,反之亦然。若大额应收账款对应的客户与企业主营业务不搭配,则提示公司可能有不正常的经营行为。
(4)关联交易,看应收账款中关联方交易的占比,若关联方款项占比高,一是反映坏账风险相对降低,下游销售有一定保障,二是反映企业经营独立性不强,对关联企业依赖性高,存在联动风险,三是结合关联交易的定价来看企业是否有转移利润的嫌疑。
(5)集中度分析,看主要的几个客户占比是否很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客户集中度情况。对于客户集中度很高的企业要看公司与客户之间业务往来是否稳定,下游客户有没有出现经营风险影响到公司的销售和回款等。
应收票据:要看其结构中银票和商票的占比,银票的信用风险更小。对于应收票据较大的,还要看公司票据贴现业务的规模,因为票据贴现实际上是以票据为质押物的融资行为,是会产生偿债压力的,如果票据到期未能兑付,公司就可能承担这部分损失。但在会计记账上面,票据贴现大多直接贷记应收票据借记货币资金,没有反映出票据贴现的融资本质,属于对公司融资规模的低估。
预付账款:一般来说企业的预付账款应小于应收账款,若预付账款余额高于应收账款,则应认真分析预付账款主要收款人情况。若用于正常原材料采购,则反映上游企业相对强势,对公司的营运资金要求会更高。若收款人主要为关联企业或者非正常原材料采购的企业,则应警惕关联资金转移以及销售造假同时以虚假贸易背景进行融资的情况。比如A企业和B企业关联,A与B进行保兑仓交易,A为买方B为卖方,A借记预付账款贷记应付票据,B借记应收票据贷记预收账款,发货的时候A借记存货贷记预付账款,B借记预收账款贷记存货,同时B可以将应收票据拿去贴现获取现金再做他用。但AB之间的货物销售可能只是倒手而已,甚至货都不用移库,而B虚增了收入,同时还利用虚假贸易背景获得了银行融资。采用这种操作方式的企业一般经营风格比较激进,资金链比较紧张,流动性风险会比较高。
其他应收款: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关联方借款、其他企业借款、各种保证金、财政补贴、退税等。前两者反映公司的资金管理结构,后面三者中财政补贴和退税反映企业获得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情况,保证金可提示企业的一些经营细节,如房地产企业的土地保证金提示尚有未付完的土地款,招标保证金反映公司的投标情况等。这个科目最重要的是对于企业借款的分析,对关联方占用要分析资金来源和流向,以及这种资金调配模式是否符合公司的资金管理政策。关联资金占用较多、复杂且流向难以明确的企业,提示资金面可能偏紧,资金管理较为混乱,且一般和多元化投资、短贷长用、挪用信贷资金和民间借贷相关联,这种企业常常将集团内部各融资渠道筹集的资金投入若干前景不明的项目上,若这些项目进展受阻或者回报不及预期,则公司资金面将出现较大风险。对于非关联企业借款,要看借款企业的资质和还款能力情况,对大额的非关联企业占用须关注借款企业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和业务往来情况,评估坏账损失对公司可能带来的风险。
存货:
(1)结构分析,存货一般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原材料占比大幅上升,应考虑其背后的经济意义,比如公司是否因原材料预期价格上升而提前大幅备货,若产成品比例大幅上升,是否有滞销情况等。
(2)余额分析,看其余额是否跟销售呈合理比率,周转次数是否复合行业正常水平。周转次数下降则对营运资金的要求就会增加。
(3)存货价值和变现能力分析,看存货是否价格波动较大,是否出现大额减值,变现能力强不强,比如10亿元的专用机械存货和10亿元的原油存货的性质就差别很大。
长期投资:非常重要的科目,反映企业的经营风格以及组织架构。分析企业的被投资公司明细,可以了解企业涉及的行业跨度,集团的整体组织架构,以及投资风格和战略方向。
主要看企业是多元化投资还是一体化投资,或者整体实现产业转型,其投资的行业前景是否看好,投资思路是否清晰,结合现金流量表来看企业投资支出规模是否与其自身资金面状况相匹配,以及投资回报如何。
研究表明,多元化投资多数情况下对提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和整体实力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但其引起的融资规模的上升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故对于多元化投资的企业,一般应提高警惕。
对于短贷长用,同时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更要重视其投资资金来源以及投资质量。此外结合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式,可以评估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的质量。成本法下收到子公司分红而产生的投资收益质量要高于权益法下参股子公司的权益增值产生的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是否与其经营模式和行业特点相匹配,是否有大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建,如果有则提示资金需求。
固定资产中有多少已用于抵押,如果大量资产用于抵押,一方面提示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认可度不高,因为一般来说以抵押作为主要融资担保方式的企业比以其他企业提供保证作为担保方式的企业资信水平要低。另一方面说明企业融资规模较高,偿债压力较大。
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以及固定资产的结构及内容也可以深入分析。固定资产占比越高,则对公司自身的资本实力要求更高,公司必须有较大的所有者权益或者长期负债才能与固定资产相匹配,否则就出现短贷长用等短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情况,会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而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企业,普遍杠杆较高,负债主要为流动负债,这种企业多数以贸易类企业为主,分析则以资产流动性、存货变现能力和跌价情况、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方面为主。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大幅上升,有可能存在公司通过虚增在建工程进行融资的情况。公司跟建筑商签订虚假工程施工合同,然后马上按金额计入在建工程,再以在建工程抵押进行贷款。
无形资产:一般为商誉、土地使用权、专利等。商誉余额较大,反映企业兼并收购的动作较大,应剔除商誉后再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土地使用权则可以分析是否与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匹配,是否有多余未使用土地,土地的获得成本高不高,若土地多数为划拨则反映政府对公司的支持。技术专利的余额则反映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竞争力。另外还应注意公司无形资产虚高以推高资产规模的情况。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1)余额分析,看债务总量与货币资金、销售收入、资产规模、盈利规模的比例情况,看其债务规模是否在自身承受范围内。
(2)结构分析,看长短期借款是否与其资产结构匹配,是否有短贷长用的情况。短贷长用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会比较大。
(3)到期日分析,看近期到期的贷款余额情况,估算企业是否在短期内是否有能力筹集资金还款。对一些短期借款余额较大,占比较高的企业,其经营对银行融资的依赖性较高。由于短贷在银行每年必须经审批后才能续贷,故存在不确定性。若两三家银行收贷,则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使得公司资金链极度紧张甚至崩溃。
(4)授信方案和筹资费用分析,有的企业会披露公司获得的银行授信规模以及费率情况,可以侧面反映出公司在银行的信用认可度,一般来说,获得对外基本授信的公司信用水平相对较高,授信额度越高,利率水平基准或者下浮的公司信用越好。
应付票据:
(1)企业处理上游采购货款的方式主要分为现金、银票、商票和赊账(公司的支付成本由高到低),因而可以根据企业短贷、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和应付账款的余额结构情况,来判断公司与上游企业之间的相对强弱势情况。
(2)根据应付银票的规模和货币资金中银票保证金的余额可以看出银行对企业银票保证金的要求比例,比例越低则反映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越认可。
应付账款:分析架构类似于应收账款,其中要重视上游厂商集中度以及相对地位分析,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采购成本。
预收账款:在这个科目上房地产企业与普通制造业区别较为明显。由于行业特点决定房地产企业负债中预收账款占到较大比重,其余额应结合其主要项目预售情况来分析。有的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与其总资产和销售规模相比偏小,则有可能是公司的销售收入确认政策不够严谨和合理,存在将预售款提前确认收入的可能。对制造业企业来讲,预收账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相对强势水平。预收账款高的,反映企业产品竞争力较强,需求相对旺盛。但同时也应警惕公司通过预付账款科目进行关联资金调配,甚至虚构贸易背景虚增销售等。
其他应付款:一般以企业间资金拆借为主,一方面可以结合其他应收款来分析集团的资金调配情况和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应付母公司的款项可以反映母公司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应付各子公司的款项可以反映企业对子公司的资金调配能力。此外还有一些应付罚款、诉讼案件赔款、担保代偿款等也反映出企业的非主营业务负债情况。
所有者权益科目分析:
实收资本/股本:反映公司的股东投入,是公司资本实力最直接的体现之一。结合验资报告核实其注册资本到位情况以及出资质量,以现金出资一般来说要优于以资产或股权出资。看公司近几年是否增资或减资,增资一方面反映公司资本实力上升,另一方面反映股东方对公司经营前景的看好。减资则相反。此外应核实报表中实收资本和公司注册资本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应追究原因。有可能公司提供的是汇总报表而非合并报表。
资本公积:属于权益科目中容易出现水分的科目,若资本公积在权益中占比很高则应提起注意。资本公积来源主要分为超额募资、资产增值等。应分析其对应的来源,若主要对应商誉等无形资产,或者股东借款计入资本公积,则应对公司整体资本实力打个折扣来考虑。
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的利润留存,其余额大小和变动情况一方面反映企业近年来的盈利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企业的利润分配力度。有的企业每年实现利润就大额分配,未分配利润留存很少,如果这个企业同时优质有形资产不高,多年未增资,也无新的资产投入,则应提高警惕,反映其股东方可能对其前景不看好,或者被当作提款机。对未分配利润在权益中占比高的企业,应核实其来源真实性,是否真正通过前期销售盈利积累起来的,警惕企业通过此科目虚增净资产。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静态结构分析:
1、看负债率、净负债率,反映公司的整体负债情况,与同行业横向对比,看是否属于正常水平。
2、看公司资产固化率,即固定资产及非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固化率高的一般是生产型企业,厂房、土地、设备在资产总额中占到较高规模,这种企业对资本实力要求较高,要看公司权益及长期负债规模是否与长期资产匹配,对长期借款的依赖性是否较大。资产固化率低,则资产流动性相对较高,一般为高科技企业或贸易类企业,则要看流动资产的结构情况,应收账款质量、存货周转速度、变现能力和跌价情况,负债中商业负债的占比。
3、看流动比、速动比,流动比大于1则反映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反之则意味着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也就是说流动负债将有一部分对应长期资产,甚至短贷长用,这种长短期资产负债不匹配的情况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尤其是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规模大幅扩张期间大量借入项目贷款,几年后大量长期借款到期后难以归还,就借入大量短期借款进行周转,但短期借款实际对应的是长期资产,到期后没有相应的流动资产变现还款,只能继续以贷还贷,流动性风险较大。
4、资产结构分析,看其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构成,是否符合其行业特征。流动资产中应收、预付账款和存货的占比是否合理。若某单一科目占比偏高,应分析其原因,比如应收账款很高,是不是因为下游企业过于强势;存货很高,是否因为原材料大量备货等。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应关注其规模和结构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现状,有无大规模扩张,资产变现能力等。无形资产应关注其来源和经济意义,关注无形资产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实质的效益,大额的商誉和其他不能变现的无形资产应关注其产生的来源以及剔除这部分资产后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5、负债结构分析,看应付、预收账款以及长短期借款占比情况,看企业主要的营运资金来源是商业负债还是银行融资。一般来说,商业负债的兑付压力要低于银行融资,商业负债占比高的企业面对下游企业的地位相对强势一些。对银行融资应分析其到期日,品种结构等,具体见前面对长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科目的分析。
6、权益结构分析,看权益中各科目余额占比情况。若注册资本占比高,反映股东投入较大,对企业前景较为看好,且注册资本一般对应的是相对较为优质的资产。若资本公积占比高,则应关注其产生原因及对应的资产,具体见资本公积科目分析。若未分配利润占比高,反映公司前期盈利积累良好,再结合其货币资金余额及资产负债结构可以分析其留存收益的使用方向。比如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法转公允价值法计量,评估增值后调增留存收益
动态结构分析:
1、结构比率变动分析,看负债率,流动速动比等结构指标的变化趋势。对于有明显不良变动趋势的指标应深入分析引起该变化的科目变动以及其原因。
2、大额变动科目分析。对于变动较为明显的额科目要分析其变动原因,具体分析思路见前面的科目明细分析,并分析与其同步变动的科目情况以及背后的经济意义。例如固定资产和短期借款同 步大幅上升,则提示公司可能大额借入银行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利润表分析:
1、 静态分析:
(1)
收入:看公司销售收入的结构,其中主营收入多少,其他业务收入多少,主营收入分行业分产品及分地区的情况。从侧面验证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及业务区域分布。销售收入中各产品未来预期的销售占比变化,主要产品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对利润的贡献度以及可持续性。结合附注中披露的关联交易情况,分析公司销售收入中关联方交易占比情况,这些交易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是否有虚增收入的嫌疑。
(2)
成本: 看成本的构成情况,分析其中的变动空间和波动幅度。比如以原材料为主要成本的,需关注该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固定资产需求高的产业如液晶面板行业,折旧在成本中占很高比例,应关注企业的折旧政策,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及预计折旧年限等。
(3)
费用:看三项费用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若达到能够明显影响营业利润的水平,则应关注其变动趋势,并分析费用结构是否符合公司的经营特征。若三项费用水平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则应分析原因,并判断企业是否有藏利润的倾向。藏利润可能带来税务机关的调税及罚款等后果。此外应着重关注财务费用,一方面看其财务费用是否跟融资规模相匹配,并大概匡算其融资成本。根据二是看财务费用是否快速上升,结合债务融资规模分析公司的偿债压力变化以及财务费用的变化对盈利的影响。
(4)
投资收益:一般来讲投资收益来自几个方面:(1)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2)转让股权的收益;(3)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其中前两者都不稳定,在对公司的持续性盈利能力分析中应剔除此部分。而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应结合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式来分析,若成本法计量时收到子公司分红确认的投资收益质量较高,而权益法计量时子公司权益增值而确认的投资收益,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在分析公司的盈利时 应对其保守考虑。
(5)
营业外收入:一般来源包括:(1)资产处置收益,(2)政府补助;(3)其他。应着重分析该收入的稳定性。其中资产处置收益一般都是不可持续的,政府补助相对稳定一点,但也取决于公司所处行业及当地政策变动情况,应观察近几年公司政府补助的变动情况,以及其在利润中的占比。政府补助的金额一方面也侧面印证了公司是否是当地支持产业,所具备的技术水平等。对政府补助在利润中占比高的企业应了解当地补贴政策的变化趋势。
(6)
营业外支出:一般来讲这个科目数额不会很大。当出现大额的营业外支出时,应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公司的影响。
2、 动态分析:
(1)
余额变动分析,看利润表的各科目变动情况。看销售增长幅度如何,是否跟经营性资产的增长速度匹配,近几年的增长是否稳定,各项费用的增长是否同步等。对异常的变动应分析原因。
(2)
比率变动分析:看毛利率、净利率、费用率等比率的变动,对波动较大的和变动较异常的,应进行分析和解释。此外还要结合行业整体运行趋势和水平来判断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否符合行业变化趋势,以及在行业中的盈利水平定位等。
现金流量分析:
1、 静态分析:
经营性现金流:
(1)
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跟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匹配,若差额较大,再看公司的应收、预收账款有无相应的变化可以解释这个差额。若这两个科目有相应的变化,则提示公司的赊销政策和回款情况有所变化。若无对应的解释,则表明公司财务信息可能有不真实的地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也可按类似思路分析。
(2)
收到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差额以及当年流量的分析。这两个科目一般反映的是与经营相关的保证金、罚款、往来款等现金流。在没有关联资金占用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很大。如果这两个科目当年的流量很大,或者流入流出的差额很大,则反映公司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联资金占用情况,应结合其他应收应付款的余额和变动,来分析公司的关联资金占用情况。
(3)
经营性净现金流的方向以及稳定性。看公司近两年的经营性现金流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流量金额大不大,是否稳定。经营稳健的企业,一般经营性现金流都保持在稳定的净流入。若公司在保持盈利的情况下经营性净现金流出现大幅波动,则说明公司存货或经营性应收应付款出现大幅变动,或者大额的关联资金流动也可能引起经营性现金流的波动,这些都提示了相应的风险。此外对于固定资产占比很高,折旧费用高的企业,常常因为大额的折旧费用而出现账面上亏损,但经营性现金流良好,这时候应重点结合公司的经营毛利和现金流来分析偿债能力。
投资性现金流:
(1)
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的变化来确认公司处置资产收到的现金和购置资产支出的现金是否真实合理。此外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现金流的大小也反映了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销售快速上升,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大幅流出反映公司处在快速产能扩张期,此时要关注行业运行状况以及投资的项目预期产能、销售和收益情况。若在产能饱和甚至过剩的行业企业出现大额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同时销售和盈利增长预期不强的话,很可能把公司拖入债务泥潭。
(2)
结合公司长期投资的变化来分析公司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是否真实。同时结合公司未来几年的资本运作方向判断其股权转让收入现金流是否可持续。一般来讲,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是不稳定的。
(3)
结合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来确认公司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反过来也可以通过这个科目的流入金额来判断公司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质量。并纵向对比几年内的流量,看公司收到的分红现金流是否稳定。
(4)
对收到和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保持关注,若有大额流进流出,应分析原因。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对外委托贷款,以及有息的资金拆借等。但也有的企业把资金拆借计入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这个要结合不同企业的情况具体分析。
筹资性现金流:
(1)
结合银行借款的余额变化分析其取得和归还银行借款产生的现金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来讲,取得和归还借款产生的现金流的差额等于银行借款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如果对不上则应分析原因。此外有时候公司期初期末的银行借款余额不大,但期间发生的借款流量很大,反映公司实际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量比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要大,而在期末故意把银行负债余额做低而已。
(2)
结合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判断公司取得投资收到的现金是否真实准确。并根据该现金流的金额和近几年的变化情况,判断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股东对其的支持力度。若公司收到注资明显大于其原有注册资本,则反映其可能处于投资期或快速扩张期。母公司的增资一方面反映其对公司的资金支持,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公司经营前景的看好。
(3)
结合货币资金余额的变动,分析公司支付股利的现金流出的真实性以及其对公司资金面的影响。同时根据其与母公司的股权结构来判断母公司对其的控制力和资金调配能力。对于账面留存收益较大,且同时近几年分红额较大的企业,应关注母公司通过要求子公司分红而占有子公司资金的风险。
2、 动态分析
(1)
分析各个现金流量子科目的纵向变化,对波动较大的科目,应分析其变动原因。比如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变动较大,则反映其可能关联资金占用情况变动明显。
(2)
根据公司经营、投资、筹资的现金流分布情况,判断公司的经营特征和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讲,在初始扩张期,由于做大销售的需求,公司销售政策普遍宽松,导致应收账款和存货上升较快,常常使得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同时大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使得投资性现金流为负,筹资性现金流大额流入。稳定经营期的公司普遍经营性现金流为稳定的净流入,投资性现金流和筹资性现金流净流量都不会太大。
(3)
结合公司的销售前景、账期变化、成本波动、投资规划等来分析公司经营、投资和筹资性现金流的变动方向。分析未来一两年内公司的现金流分布,是否能够产生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是否会有大额投资现金流出,以及是否需要借入大量银行借款等,以判断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贷款卡:
(1)
看贷款卡状态是否正常,过显示过期则表明公司贷款卡年检未按时完成,须追究原因。
(2)
根据企业未结清银行信用总额,分析其偿债压力,并与报表中的相应科目对应,若有较大差额应分析其原因。
(3)
根据公司与银行主要往来的业务品种及其余额,分析公司的经营特点以及银行信用水平。比如保函余额大的,一般是施工、招标企业或造船企业等。信用证余额大说明其国际贸易金额占比高。而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支付方式,是有一定替代性和重叠性的,一般来讲企业支付上游采购资金,有部分通过现金,部分通过银票。若公司银票余额小,贷款余额大,则反映可能上游供应商较为强势,不接受银票。
(4)
根据被担保、被抵押的余额,来判断公司贷款中担保和抵押的比率,若大部分均为抵押贷款,则反映其信用水平不高。反之若大部分为信用贷款,则企业信用水平较高。
(5)
根据贷款卡披露的公司对外担保余额,结合公司披露的或有负债情况,判断其或有负债水平和潜在偿付风险。但应注意的是,贷款卡披露的对外担保余额有时候会偏高,主要原因一是有时候公司签订了最高额担保合同,则贷款卡中录入的是最高担保金额,比实际发生的金额偏高,另一方面贷款卡对外担保余额有时候更新不够及时。
(6)
关注贷款卡中企业的不良记录,包括分类为关注或不良的贷款,以及已发生过的不良记录,均需要提供合理的解释,最好有银行的相关说明。此外对公司发生过的欠息和垫款记录,若发生时间较近,也要企业提供合理的解释。在贷款卡出现许多不良记录时,除向贷款行征信外,还可以查询企业的贷款合同、还贷凭证等。
(7)
对贷款卡中披露的公司股权结构信息和财务信息应关注。一般来讲,贷款卡上反映的信息真实性更高一些,若其与公司提供的报表或者股权结构对不上,则应追究其原因。
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在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网站上,可以查到公司以及其自然人股东的过往的被执行情况。对查出来的金额较大的被执行信息,均应关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影响。此外对于民营企业,更应关注其被执行信息,曾经有发现过民营企业参与民间借贷产生诉讼纠纷,而导致大额的被执行信息的情况。

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的共同特征:
1、
股权结构复杂、资本运作频繁的企业。曾经碰到过一家报表情况良好的公司,但其股东中有三个企业是相互循环控股,且资本运作频繁。对这种类型的企业,很难摸清其脉络,且喜欢资本运作的企业,常常对主业的专注度不够,经营风格激进,各种潜在的风险不明。
2、
大量的银行借款支持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企业。这种企业普遍对银行融资依赖性高,常常有短贷长用的情况,长短期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大。
3、
竞争激烈且极不稳定的行业企业,包括软件、手机、信息等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太快,行业竞争激烈,行业格局日新月异,淘汰率高,公司平均持续经营能力不如传统行业。
4、
两头在外的企业,两头指的是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这种企业多为IT代工企业,由于上下游客户均在海外,现金流难以控制,且定价能力差,成本波动影响大,而且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5、 大量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民间借贷往往是压垮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6、
行业自盈能力不强,过度依赖政府补助和政策支持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光伏行业。由于太阳能发电的效率明显低于火电,故光伏产业不可避免的必然要依赖于消费方国家政策补贴。当欧洲各国因债务危机纷纷取消光伏补贴的时候,行业需求就骤然下降,产生的影响是连锁性的。
7、
多元化投资,产业变更战略不明,主业专注度不高的企业。什么都做一点,什么都做的不专,多通过股权收购介入新产业,但又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数情况下会被多元化拖入泥潭。
8、
资本投入高,而核心技术被国外掌握的行业企业。最具代表性的是液晶面板行业。一条生产线的投入动辄在百亿,但更新换代快,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国内的投资总是慢一步,等我们生产磨合好了开始盈利的时候,国外已经开始生产更高世代的产品,现有产品盈利空间下降,甚至大幅亏损。而由于固定资产投入过高,折旧成本高,盈利压力大,转型又困难,一步步被国外牵着鼻子走。
9、
挪用营运资金甚至银行借款进行股票、期货投资的企业。这种投机行为风险很大,若产生大额亏损则直接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所以公司资金流向的分析很重要。
10、
区域性或行业性大额互保的企业。公司与当地其他企业之间的大额互保,使得这些企业形成了一个风险共同体,一损俱损,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我总结的21个信用风险关键词:

维拉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先思考一个问题吧:
借钱是为了什么?
产品研发?拓展渠道?流动资金?盖厂房扩产能?投机需要?

为什么需要这么大量的负债呢?赚来的钱都去哪里呢?

怎么保证企业能还款、会还款呢?

所谓的安全措施、监管方法确实简便、易行能落实么?

思考来思考去也只是得出了一个偏理想化的简单结论吧~现实,实在是太复杂了。

所以简单说下个人感受吧。
放观点:
通过"特征"、"迹象"这么单一的标准来分析复杂的经济、社会、人性问题实在太片面了。

因此对于每一个出风险的贷款企业,都要深入分析。
稍微解释一下,出险和不出险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不少风险项目所爆发出的问题,在正常项目中也普遍存在。

所以,到底是因为出了这些问题,才导致项目出了风险,还是因为出了风险,加重了这些问题~有时候根本无法判断。

项目出险,最主要的就是想方设法去化解风险,然后,对所有的环节反复总结,一定是反复总结,反反复复的总结!!!!!!!!!!!!过一段时间,就要再想一想!!!!!

下面稍作补充。
请勿对号入座!请勿对号入座!请勿对号入座!
先从宏观入手

第一条:
企业为什么出风险?很简单,因为没钱。企业为什么要贷款?很简单,也因为缺钱。
贷款的本质是提前预支未来的收益,但不可能对未来了如指掌,当下就必须根据仅有的历史数据做出贷款决策,这个决策还必须有较高的时效性。

这就好比,让你先闪婚,再慢慢去了解对方。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不对称,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某些信息的重要性。
所以,风险项目的第一个共性就是对信息掌握不到位、信息解读有误差。
但这也是一句废话,全知全能并不属于人类的范畴。


第二条:
根据曼昆的经济学假设: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也就是生产效率)

分析:为什么企业借了那么多的贷款,已经颇具规模了,但还是缺钱?
大而不强的原因就在于,劳动生产率过低。有多低呢?
根据下面这两篇文章,中美收入差距是10倍左右,而“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就表示目前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中国进行生产贵4%。”
全球各国民众收入
报告: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已微乎其微
简单暴力一点,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基本就跟收入差距相等了。

在简单生产加工的项目上大量的重复投入是目前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为什么企业会选择从事这些简单重复的过剩行业呢?
因为缺乏原始积累,技术、法律、服务、信息、经验、组织架构、文化、习惯,包含社会、经济、人文、资金多层次的积累缺失。
投入大,产出低,需要长期依赖大量的负债经营,自身造血能力差。
越缺钱,就越需要借钱,越借钱就越还不上钱。
制造业已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和长尾化趋势。


风险项目很多都有这个特点,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盈利模式严重依赖粗放式增长,一个不留神,资金链就断裂了。


所以说,稳健型企业现在很多都在控制扩张速度,慢慢压缩负债规模,逐步降低财务成本,拉长债务周期,降低投资回报周期。

大量的企业借钱并不是为了扩销路、搞研发,而是简单粗暴的增产能,盖厂房、买设备,期望被风吹起来,比如等着固定资产升值。

第三条:
引用"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如一个家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的生活。“

对于经济主体来说,人、财、物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都跟稀缺性有关。
专业人才极度稀缺!专业人才极度稀缺!专业人才极度稀缺!人才之痛,痛彻心扉。
没钱!没钱!没钱!利润是依靠疯狂扩张产能实现增长~而扩张就是鲸吞资金的过程。


所以,资源严重错配,这是结构性的难题,难以短期内解决。
就好比,剩男找不到对象,剩女又看不上剩男。


风险项目大部分还是经营团队出现了问题,方向错误、管理不善、资金结构不合理。


因为优质资源稀缺、错配,想干的事很多,但可用之才不足,资金欠缺,所以只能赶鸭子上架,先把眼前的问题对付过去再说,情况一旦出现不利变化,根本就没有应对措施。俗称的只会打好牌,对于未来方向的把握几乎靠赌。


说白了,人穷志短,这又怎么解决呢~


换教练能救国足么?

鸡肋也得当成宝既是实体经济的悲哀,也是金融业的隐患。

再从微观入手:
请勿对号入座!请勿对号入座!请勿对号入座!

盲目进入不熟悉的领域。

过分依赖于政策。

盲目扩张。

为了维持业务关系,轻易对外提供担保。

管理不善,缺乏经验,没有流程意识,过分讲究人情关系,自我膨胀,过于高调。

整体违约成本低,于是根据理性博弈,故意违约就成了最佳策略。

总体来说,信贷是跟各方利益密切相关的。因此,很多共性的东西,其实就是人性。

各种因素共同参与博弈,最终产生了现在的结果~

顺着“经济→社会→历史(沿革、传承)→人性”这个大循环摸索,总会有所得的。

最后,其实,找出某个行业里优秀的企业,去跟那些风险项目比对一下,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不过,找到差距有用么?没有用么?
有些事,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啊。
能吃得起肉糜,干嘛还要找树皮类的企业呢。

如果只做60分以上的企业,很多干金融的都得下岗。
退而求其次,59分,58分,甚至……

在这个过程中,出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君子固穷。不做次贷,难不成靠西北风充饥么?

择校、择偶是否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但,请记住:水清无鱼,水脏鱼死。退而求其次也是有限度的。

wong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谢题主和@王团结邀请。
最近工作太忙,问题又很大,先占个坑想想结构,慢慢答。
=========================================
7月13日第一段
(最近工作中连续被要求写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加上日常各项繁杂工作,颇有点脑袋转不过来的感觉。关于题目拉拉杂杂写了一些文字草稿,条理尚不清晰,先整理了一段文字出来期待与大家讨论,顺便为后续启发思路。)

说在前面——题主在这里说的贷款“出险”范围应该还是限定在经营还款方面,因此在下面的叙述中自动忽略掉诸如案件、合规等方面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是不重要的,事实上任何小概率、低权重的风险真正爆发时都足以摧毁一笔业务的质量。在这里提醒大家也提醒自己在考察业务中应尽量全面客观,根据每个业务的实际情况抓住关键点。
将问题简化后,答案就会变得简单直接,出问题企业的共性当然就是不还钱了!追溯不还钱的原因又可以分为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这些是我们在贷前阶段就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首先说说个人认为最危险的一类业务——以新贷款置换到期融资。每一笔融资的金额、期限以及还款方式的设计,都是有着资金和技术方面的考量,哪怕只是形式或编造。产生置换到期债务的需求,无异于直言宣告借款人偏离了原融资申请时的美丽规划,于实质违约,不过是时间问题。进一步看,对于贸易链或项目融资,这可能意味着原设定的还款来源或已不复存在,那么置换融资到期后又要靠什么资金支撑还款?退一步讲,如果置换业务呈献给我们的借款人资质与融资还款方案看上去还合情入理,那么就更要问一句为什么原有合作机构不再提供续贷?如果对借款人了如指掌、也曾亲如一家的银行选择了抛弃,请切勿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与运气,也不要以过高的觉悟勇当接盘侠。当还款能力真正出现问题时,任何技术手段都难以挽救。


发现这样的借款人,其实并不难。过往的财务报表中银行借款与财务费用的变化、抵押物权证上过往的登载信息以及人行征信等资料,都会将各种线索清晰呈现。对这类业务的认识,关键是要守住自己的底线,面对困境的企业为了续命可以不计成本、不择手段,银行奉陪不起、个人的职业生涯更加奉陪不起。除非有着明确可行的外部资金来源或资产处置计划、并已开始启动程序,否则是不建议介入此类业务的。

kmatom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来说(感谢@少少指正)看信用报告:不管是贷后还是贷前,申请人在一个时段有密集的不同金融机构授信审批查询却没有获批或者已经发放贷款却仍然申请贷款的,同时客户经营规模与负债不匹配的,很大可能是挪用贷款。该特征在涉嫌金朝阳金融传销客户上非常明显。看银行交易记录与客户经营规模是否匹配,是否存在流水严重偏离经营规模现象。看客户消费水平与经营规模是否匹配,尤其是豪车豪宅客户,如果从事行业非特殊存在,一定要测算好客户利润能否支撑消费(地域客户要面子因素需考虑)

王团结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企业不是一天倒闭的,就像人不是一晚上说完说完了,都是一个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这中间会有无数个方面显现出征兆,出现大量预警信号。当然也有企业猝死的情况,比如老板出了车祸、被公安抓了、公司发生火灾爆炸了,但这些小概率事件很难完全预防,不是我们分析的重点,我们需要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病情恶化直到死的过程。
对企业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一样,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分别是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是一个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我们以无锡尚德为例,分析在施正荣经营期间,企业怎样一步步走到破产重组的境地。


一、早期
早期没有症状,而且感觉很好。老年的病都是年轻时种下的,企业最后陷入财务危机往往也是在高速扩张的时候就埋下了。早期的失误都是投资决策失误,伴随着融资手段上一些失误。早期的主要病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板对市场判断失误,盲目扩产,提高产能。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法”,光伏行业进入不再是在大雾奔跑,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2005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共募集资金3.96亿美元,施正荣也戴上了首富的光环。但是施对光伏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价格走势两度判断失误,2006年,无锡尚德与美国多晶硅公司MEMC签订了十年长期订单,但随后多晶硅价格从300美元/公斤下滑到了2011年的近40美元/公斤,无锡尚德被迫取消该长单,并赔付了2亿美元以上。
2、进行多元化扩张,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无锡尚德的产品是晶硅电池,但由于施当初所学专业实为薄膜电池,所以他始终对薄膜情有独钟。2007年施正荣力排众议在上海投入3亿美元建造传统薄膜电池工厂,其理由是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上涨会使成本同样高昂的薄膜电池有利可图,但后来多晶硅价格暴跌,结果该项目工程至半却被改建为晶硅电池工厂,前期投入的数亿资金就此灰飞烟灭。
有人说施正荣是被政府捧杀的,尚德是在政府一手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一段时间内被视作“无锡名片”。其实这样讲没有道理,命苦不能怨政府。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周围所有人讲的都是奉承话,这时候企业负责人有要清醒的头脑。史玉柱的巨大大厦从一开始设计的38层,上升到后来的54层、64层、78层,也有有大领导鼓劲的。
对于处于病情早期的企业,银行的态度和外界一样,也是十分乐观、十分支持的。到2007年底,尚德产量达到36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2008年,随着欧美市场需求增加和政府补贴增加,光伏行业达到顶峰,尚德电力股价一度逼近90美元。
二、中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从当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国际市场对光伏组件的需求大幅下降。国内大批企业进入这个领域,需求又发生萎缩,导致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
到了中期之后,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紊乱了,就像人的各项指标都不正常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环境的原因,行业原因、政策原因。
首先是利润表先出现问题,销售收入下滑、利润下滑。接着传染到了资产负债表,存货和应收款激增,负债也随之增加。其实银行的信贷资金大部分是这个时间进入的,因为这时候企业最缺钱。正如巴菲特所说:“当企业遇到可以克服的困难时,这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巴大神一路寻找价值低估的股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肯定是股价低的时候,但是这时候投资,要看企业能否走出困境。


2011年无锡尚德的销售收入为202.6亿元,净利润为-6.14亿元,因为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以及部分项目拖延付款期限、海外银行借债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无锡尚德的应收账款已积累了76.14亿元;此外,该企业的负债为197.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67.5亿元,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00%。而当时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只有27.46亿元,比2010年的36.46亿元大幅下降;未分配利润也从2010年的16亿元猛降至10.34亿元。即便如此,该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不到7%的情况下,其公司管理费用居然还是2010年同期的2.83倍。

从上面这张表来看,在2011年光伏组件价格下跌、欧美提起反倾销的背景下,尚德的销售收入居然是增长的。销售收入很好操纵,我们先姑且认为报表是真的,但是一分析结构也差不多明白了:销售收入202亿,应收款居然达到了76亿,不要钱的东西谁不要!
银行的很多授信企业都处于中期阶段,销售下滑,资产流动性在不断降低。但是有的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来走出困境,但是大多数企业不可避免地从中期走向晚期。
三、晚期
到了晚期,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出现了问题,现金越来越萎缩。企业己无心经营,专心融资,甚至依靠变卖家产来过日子。企业的支付能力出现了问题,长期拖欠供应商货款、拖欠员工工资。这种场面不会长久,很快高管、员工出现大量离职,企业己经岌岌可危了。
为了增加现金流,尚德打算出售自己旗下的将GSF基金的股权(该基金旗下有多个海外电站项目),可是2012年7月底,该基金爆发了一场“反担保骗局”,该基金在意大利投资一个电站,由国开行提供贷款5.5亿欧元贷款,由尚德电力提供担保,基金又以自己持有的债券向尚德提供了反担保。后来被人发现这笔担保居然是伪造的。尚德的股权不得不终止出售,且GSF基金相关资产被全部冻结,尚德电力资金链告急。8月1日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下调尚德目标价至0美元。
2012年8月15日,施正荣将CEO职位让给了CFO金纬(董事之一)。
2012年9月28日,无锡市时任市长朱克江亲自带队,协调落实明确相关银行对无锡尚德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多家银行也在政府指导下,试图让尚德度过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有银行甚至拿出2亿元为其“续贷”。
2012年10月10日尚德首席财务官丁怀安辞职,尚德高管离职潮爆发。

在这个阶段,企业会想尽办法融资,如果运作的好,也有可能度过危机。在TCL最困难的时候,李东升四处借钱,把家里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人都瘦了一圈。但是施正荣是一个只能走顺境、不能走逆境的人,有了困难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想着怎么先撤。为了救助尚德,地方政府和银行给了施正荣两种选择,一是政府和国开行注资救援尚德,但施正荣需要将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二是上市公司退市,其子公司无锡尚德国有化。这两个方案均被施正荣拒绝,好不容易到了个人腰包里的钱怎么能拿出来担这么大的风险。

2013年3月18日,尚德电力宣布5.41亿美元可转债违约,成为内地第一家在美上市的违约公司。看到尚德无心还债,当天,债权银行联合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尚德共欠银行71元贷款。
用这个三阶段预警法来分析江苏省另一家明星企业—熔盛重工—也是完全准确的。
早期:2005年,张志熔从外高桥造船挖来陈强,成立熔盛重工,陈强赴熔盛重工任总裁时,带来了49艘船舶制造合约,总值32.37亿美元。有此基础,加上如皋、南通、江苏三级政府的支持,熔盛重工迅速脱颖而出,次年即成为手持订单最多的民营船厂。
2007年10月,高盛、新天域等5家著名私募股权基金入股,以3亿美元取得熔盛重工母公司熔盛控股约20%股份。

中期:2008年,公司净亏损5.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百分之百。在2009年实现扭亏为盈后,熔盛重工于2010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当年在港上市市值最高的内地民营企业。
上市后,熔盛重工的接单量持续上升,即使在2011年全国造船厂行业严重不景气、全行业新增订单下滑近50%的情况下,依然逆势接获39艘新船订单,合同总价18.1亿美元。熔盛重工手持订单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事后的情况表明,此时熔盛重工已经危机重重,许多所谓订单,不过是自买自卖充充门面而已。熔盛重工需要以持续发展的假象,源源不断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再一次说明利润表不可信,完全可以操纵)
晚期: 在资金压力下,张志熔不惜铤而走险。2012年7月,张志熔深陷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内幕交易案,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后缴纳1400万美元罚金并辞去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职务。2012年8月,熔盛重工又因在关键时刻放弃收购来自安徽全椒的全柴动力而遭到投资机构起诉。此后,熔盛重工每况愈下,弃单、欠薪等情况接连发生。
从2013年开始,南京银行、渤海银行等一些小行就收贷退出,国开行则是大行中第一个抽贷的。银行的抽贷,让熔盛重工彻底陷入绝境。
2013年7月2日网曝熔盛重工发生大规模讨薪,南通警察城管百余人现场维护治安。

2014年4月,江苏省金融办发文,明确由中国银行江苏分行、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牵头,成立债务优化银团,帮助熔盛走出流动困境。

2015年2月,熔盛重工被15家供应商起诉,追讨1110万元货款。
2016年3年,熔盛重工债转股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涉及银行债权125.98亿元。标志着各家银行己经被深深地套住了。

杨森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未能调查到真实的资金需求,这里的需求是链条和深度的,不是简单的补充流动资金等等。高利贷的抽血也会导致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所以真正把握企业的需求,才能从源头洞察风险,了解动机。
因此,第一条特征就是需求不明确,借款人怎么解释都无法理解,从企业拿到的数据或其他一手资料也无法佐证,有时候关于需求甚至前后矛盾,是出险案子最大特征之一。
比如处理过的一个案子,企业需求讲购买了设备需要付尾款,但实际发现所谓的尾款已经拖了一年未付,而老板和企业帐户最近有大额现金交易(注意是现金)等等,最后发现企业已经再考高利贷度日,再追溯发现高利贷主要由于银行抽贷(信用报告是滞后的和可操作的,贷款情况要逐笔核对合同和水单),而银行抽贷的原因呢?这里就很难继续推进,有股东的变动、有核心主管的离开、有股东的抽资等等,其中对现金流影响最大的是股东抽资,那为什么另外的股东会退出呢?可能要涉及行业、企业战略,比如这个案例另外两个股东感觉该企业已经错过上市时机所以退出。
上面的案例,整个追溯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的线索去发现去验证推理,而这些推理的素材就是尽调当中获取的。因为信息不对称,这个案例在贷款卡显示正常的情况下不通过尽调很难发现需求的虚假。
占位待更

米斯特 汤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题目有些大,不好下手,那就简单粗暴,抓主要矛盾:
一、出险贷款的主要特征:
1、行业不对。下降趋势的行业尽量不要碰,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三四线城市以下的房地产、涉及环保、产能过剩的其他行业等等,以及他们的上下游;
2、战略风险。盈利能力下降,经营出现瓶颈时,最容易引发多元化经营的冲动,乱投资会在短期内给主业带来灭顶之灾;
3、挪用贷款。提供虚假的项目报告或财务资料,将贷款用于银行无法监控的地方,十有八几会形成风险;
4、高利贷缠身。本身已经有现金流紧张的风险,短期贷款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二、审查时的迹象:
1、资金需要急切,不在乎利率。天天催促,暗示贷款能批下来会不计成本;
2、现金流紧张,流水显示往来频繁,与经营无关的资金交易过多;
3、管理层信心不足,重要岗位员工离职率高,人心不稳;
4、近期征信查询记录多,但是没有或很少有成功放款的记录;
5、担保人或抵押人过于热心,异常表现可能是担保人或抵押人才是真实的借款人。
三、警示:
1、没把握的坚决不放;
2、宁可少赚,也不能为了业务去冒险;
3、当感觉客户表现得过于完美的时候,先抽自己一个大嘴巴,或者当自己有冲动的感觉时先洗个冷水澡。
抛砖引玉哈。

星时姬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行业大势,所在地方法规不扶持你,卒
2.投资过度,融资渠道收窄,杠杆过高,卒
3.上下游比你狠,大企业账期拖死小企业,卒
4.老板触犯红线,卒
5.融资过度,或被某行抽贷,多米诺骨牌效应,卒
6.轻易进入新兴行业,不懂潜规则,卒

信号:
看老板,看财务,看开工。
老板吹破天际,避谈风险,呵呵哒
财务要是神色游离,避重就轻,呵呵哒
非淡季开工状况差,员工懒散,存货堆积,呵呵哒

谈话时要注意对方眼神,肢体动作,有老法师还看面相的,我认为可以认做是面部肌肉协调性。一定要学会识别谎言和真实。
有些精明的老板会特意说些银行爱听的,找机会套话,不要直接挑战。
关注各类社会公告,拖社保,欠工资。那就是已经一只脚在鬼门关,去吧清收小组!

张少白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个问题的确很大,因为一口气问了3个问题!一个一个问题占坑慢慢作答。

出险的贷款企业都有哪些特征?
出险企业按照我的理解通常都是资金链已经断裂或者现金流已经紧绷到极限的企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只从企业本身的角度上来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处于下行行业之中。经济环境的疲软理所当然地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中每个实实在在的个体,但如果企业处于最先接触到下行面的行业,那么此时企业难以为继的现金流就会直接地反映在账面上,而这个时候也是企业最缺钱,寻找贷款最积极的时候。比如前几年的钢贸、水泥以及煤矿,近几年的房地产以及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比如建材、装修和家具等行业。因为贷款的本质就是以未来的现金流作担保向现在融资,而你的行业已经看不到未来了,那么贷款到期后拿什么来还银行的钱?
2、企业及其股东的征信记录异常。个人征信报告记录的主要数据包括个人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对外担保信息、诉讼记录以及查询次数。逾期这些信息当然很重要,我只说两个小细节。一是信用卡透支额度与授信额度的比例,这个可以对借款人最近的资金紧张程度的判断作个例证。二是查询次数不同时间段的密集程度,对贷款的频繁需求也是企业出现问题的前兆。当然征信报告反映的都是客观表象,通过外在表象剖析真正的内在原因才是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3、企业盲目地异业投资。我见过本地最大批发市场里面做副食批发代理好几个国内一线副食品牌的经销商,一年流水3000万以上,听信亲戚介绍抽了流动资金贷款买了4台225的挖掘机在工地上出租,一年不到开发商房子不好卖自然不能按时结款,油钱驾驶员工资不说,光是贷款都还不起了,厂家GPS定位直接让挖掘机停摆然后派人来收回机器。他自己由于征信问题也无法获得贷款了,而没了流动资金又背上200多万的负债导致存货不足无法完成销售任务,几个副食厂家又在本地找了其他人作代理商。当时我去看这笔贷款时这个老板两眼放光地给我讲他这个投资计划,拿出小本本给我算一天能挣多少,还了贷款每月还能多挣多少,卖个雪饼鸡爪的都是赚毛毛钱诸如云云。当然,故事以悲剧收场。
4、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以及销售收入等指标异常。对于SME来说,我从没见过真的财务报表长什么样,每次都是自己去监盘、统计欠款、销售收入等数据。收一麻袋的原始单据统计一天的数据也是常有的事。当你发现企业现有的流动资产与Working Capital相差不多时,就需要考虑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真正用途了。应收账款的质量与账期也很重要,可观的write off以及那种360天的账期是会吃掉企业太多利润的,况且SME的定价能力、盈利能力都处于底端。

(土鳖扛铁牛)

——————————————————我是分割线————————————————————

之乎者也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企业是在不断变化的,贷审的时候好不代表后面一年还是很好。
1.营销人员要确保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确保拿到资料的真实性。其实作为尽职调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贷前翻阅客户记账传票,着重看发票,一方面能看到企业上下游,一方面能看到企业利润以及盈利模式。查看企业税控机,确保你看到的发票的真实性。对于出现率较高地上下游记下名字,去任意的工商局档案馆,查机读档案,排除关联交易。对企业经营情况记录下来,便于后续贷后跟踪。
2.贷审还是通过公开信息和行业判断等。比如现在人行关联查询非常强大,好好利用。比如审批项目贷款房产项目时,上公开网站查询建筑材料均价等等,确定成本偏差。对于行业判断,要看风险审查员的经验了。此外,在报表审查上,对于审计报表偏差度和往年较大的科目,必须搞清差异原因。
3.回到信贷营销岗。对于企业法人以及实际经营者的判定非常重要。了解他的喜好,特别了解他是否设计黄赌毒或者有别的不良嗜好,私生活是否紊乱,身体是否健康。他的经营思路,对市场的判断,他个人业绩,他的学历知识面,甚至于他的圈子。这是个非常长久的过程。注意和他身边人搞好关系,他地配偶,司机,员工都是你很好的“眼线”。
等等还有很多,不一一列数。
关键有几个原则
1.想要了解的东西,贷前永远比贷后有主动性。贷前都不了解的别指望贷后能了解。
2.贷后一年至少上企业翻两次传票。
3.发现问题及时尽责报预警。
4.存量更应该小心。
5.合同的签字一定要保证亲自看见。
6.永远记住用眼睛看,耳朵听到的东西永远都是打折的。
7.信息一定要对称,一定要更新。

KyrieTatumTung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是信贷经理,说个我经历过的一个真实案例
济南某县城知名企业,法人人大代表。我上门尽职调查时候发现,常给他的对公流水汇款的企业,和他的企业在同一个楼层(而该楼是他的企业办公楼,不是有多家企业的写字楼),我立刻查了天眼查,原来该汇款企业的法人是他企业的财务总监。疑似对公流水造假。上门调研该法人房产,不让调研。打听企业周围的人知道,原来企业最近频繁更换财务总监,而且不少银行来催债。最终该企业没有从我单位获得贷款。
启示:核查每个对公流水汇款人的身份是否是申请者的亲属、朋友,可以分辨流水真伪
多问问企业周围的人,企业是否能发出工资,效益如何可以推断客户是否具备还款能力

郭鹏亮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这里有一些浅薄的资料,针对企业而言,容易出风险一般都有一些宏观层面的因素,涉及到企业本身而言,如果一个企业可以正常运转那么就要了解是否有骨干抽离资金,员工工资拖延以及政府层面的一些对话问题,企业出风险更主要的还是与直接经营管理人有关,如果他想打退堂鼓,这笔贷款无论企业经营的再怎么好,也不一定还的上,如果他想是一辈子的事业,他会克服万难,与客户经理打好交道。
如果是小微企业或者小微贷款,这种整体行业风险大的,金额比较小,更主要是家庭的稳定性和经营者个人的素质有关。以后在做补充,希望多多交流!

司马老夫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中国企业普遍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很大,企业扩张很大依靠银行负债。首先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挣的是辛苦钱,有规模才有效益(没有规模就挣不了钱),被迫负债扩张。同时,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周期的上升过程,快速规模扩张也被证明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有效途径。其次地方政府GDP崇拜,只注重产值(GDP)、就业、税收,不重视效益(利润),鼓励企业外延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及过度竞争。两者共同作用,造成规模扩张、产能过剩与利润过低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好的时候要借钱,因为要扩张;经济不好的时候变着法子借钱,因为还不了钱。过度扩张、利润薄和债务重差不多是我国制造业的共同特点。
过度负债有什么危害?
一旦经济下行,东西卖不出去,企业的收入利润大幅下降,但融资依然高企,以前年度的利润要么投入进企业成为固定资产要么转化进入股东口袋,企业不一定没有资产,但往往变不了现金。此时如果有银行收贷款,那么拜拜。过度负债形成过剩产能,低效资产对应高额债务,两者矛盾仍在激化。
债务过重是造成企业破产的最主要原因。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首先过不了冬的可能是债务负担很重的企业。
过去几年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增加债务的方式来化解债务危机,积累了更大的金融风险。这种手段跟玩火自焚没有什么区别。


债务轻的企业需要承担的财务成本少,关联指标看财务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但不绝对。

冯骞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个问题有点大,谈点个人观点吧:1、行业准入,有些行业眼看着就不行了,比如前几年的钛白粉、光伏、造船。对行业大环境要有个判断。2、企业治理,包括股权结构,也包括实际控制人的人品,不一定人品好就不出问题,到处给人担保的老好人也不行。3、一定注重带着问题的现场查访,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可劳斯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先说一点占个坑,楼上的略略看了, @维拉 说的警示很好 @在云端 回答的比较接地气,确实是从事微小贷款行业的前驱者们啊~
但是如果那些客户都不借款的话,我们的客户范围其实是很窄的,有时候,在收入和不良率中找到一个趋向最佳的点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完美的客户。
随便谈几点感受
1。 做纯信用贷款,风险特别高,收益也高,尽量做到客户标准化审批,节省人力,单个客户分析人力成本太高,用一些政策门槛规避掉一些风险,一般采用评分制度。
2。做抵押贷款,处理后的总风险确实也比较低,但是我们的目的要控制逾期率,客户主要特征是催放款急,特别好说话要啥给啥,要不就要啥没啥,如有提供虚假资料基本是一个必杀点了,爱吹嘘,说不出款项的具体用途,提供的还款来源不匹配(太少不足以支撑每月还款)负债偏高每月卡债刷爆且还最低额,流水忽大忽小不稳定资金一进账就转出,借款用于以往未涉足或熟悉的行业且风险较大,还有尽量规避高风险行业,不是不能碰,是出事概率高(出口为主,餐饮美容院等预售款或其它收现款企业,行业价格波动大的企业)
3。我们常说,借钱是借给这个人,不是企业也不是抵押物,个人品质最重要,遇到过有钱死赖帐不还款的客户,也遇到过倒闭但还是尽力协商解决还款的客户,遇到了太多打肿脸的客户,遇到好多烂赌的客户(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二都是妻离子散颓废不堪,在这里真的呼吁大家不能滥赌!!!再无聊也不要去赌博!!!),还有丢下六个孩子(其中一个是私生子)夫妻俩跑路的,



-------------未完待更新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老板都是精的
所以小企业大部分走流水的。
贷款资金无非固化为固定资产,要么变成应收账款。
看流水很重要。有些企业贷1000万 一年流水都不超过100万 这肯定不正常 好歹日均也要在贷款金额的百分之20。


老板一半都会藏流水,平时瞎问问,最近女儿读书啊,买房啊,一般都是父母买单,平时看不见那么多的留存,突然会出现一笔巨大的首付,要么在理财资金,要么在股市,逼老板提供

月影格瑞丝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你想着利息…他想着你的本金

大卫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两个关键,还款意愿跟还款能力
一个把控。 企业现金流
不同的行业不同城市的经济市场是不同的,单靠文字的东西很难表述,多请教,突然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