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O2O的疑惑?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外卖O2O的疑惑?

本人是一个外卖平台的地推,工作时间半年,对外卖O2O有几点疑惑!大家可以解答,也可以讨论!
1外卖行业一直宣称用补贴去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但我感觉用补贴去转化来的客户,流失率非常高,高补贴带来的客户反而让一直有外卖需求的客户有不好的外卖体验!
2外卖行业的未来,从高层到基层都一直在讲融资,好像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融资上市,可不可以这样,外卖平台自己组建餐饮公司,这样不仅可以控制餐品质量,而且可以更好的去优化客户的点餐体验,等真正铺开了之后,然后是不是可以做的就像租商铺一样,去租给个人形成竞争,然后收租金!
两点疑问,如果哪个大神能看到,就随意讨论下吧!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你的感觉基本是对的,这不光是O2O的问题,这是目前整个中国互联网的问题。

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人遵循的模式是:有了一个好创意(情怀)——找合伙人——完成初步框架——用创意(情怀)忽悠——融资——烧钱获客——用客户数(愿景)忽悠——继续融资——继续烧钱获客——用客户数再画饼——再融资…………IPO上市——小散接盘(?)

这个模式健不健康我不好评论,我们就谈谈盈利吧!

先上结论:“没有盈利预期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我有一个疯狂崇拜这套模式的朋友,有一次我们聊起了快的打车(现在已经与滴滴合并),他跟我描绘了打车平台无数的美好未来:大数据提高出行效率、巨量获客催生个性化服务、精准营销有助于精准广告投放……等等,我就问他一句:你给我一个清晰的盈利路径。他愣了,思索良久后只是喃喃:会盈利的,一定会盈利的。

我们的谈话到此告一段落,但我并没有停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互联网究竟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一种工具?客户数的多少有什么意义?如何看待客户的忠诚度?如何将庞大的客户基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我看来:互联网毫无疑问是一种工具,无论它怎样提高这个社会的效率,怎样对庞大的让人迷失的数据进行精准配置,它本身只是信息的交互,是信息流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助力,有时候这种助力还很强大,但互联网本身不生产实物,互联网也没办法把一个乘客从甲地直接瞬移到乙地,这些都需要实体经济。可以说,互联网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效率,但正如1后面的0一样,无论有多少0,前面的1才是最核心的。

小米为什么成功了?因为手机和智能布局;
京东为什么成功了?因为3C和物流;
百度为什么成功了?因为政策和广告;
阿里为什么成功了?因为产业多元化;
腾讯为什么成功了?因为社交和游戏;
……
哪一个不是靠的实体经济?玩虚的?玩蛋去吧!

当这个社会对互联网的崇拜到了盲目的程度时,泡沫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而泡沫……总有一天会破。

2014年我开始使用快的打车,之所以没用滴滴,是因为我已经有了支付宝,不想再在微信上绑卡,使用快的软件时,正赶上两家疯狂补贴烧钱的阶段,所以一度我打车的频率非常高(短短两周就冲到了至尊会员),相信在快的超1.5亿客户的数据库里,我一定是优质的一个。

然并卵。我有忠诚度吗?这个平台对我有黏性吗?还真没有。我该怎么用支付宝还是怎么用,该伸手叫车还是伸手叫车,之前的消费模式并没有因为我用了快的打车而有丝毫改变。

后来没有补贴了,用快的打车的次数越来越少,出门还是喜欢随手招。除非没有车,我才会掏出手机来用一下,突然发现软件打车的界面越来越花哨,但使用体验却越来越差,没有补贴了,接单的司机也很少,有时候十分钟也没有一个应答,与疯狂烧钱的时代比恍如隔世。

所以像我这样的客户,你培养了我什么消费习惯?说句不好听的:客户都是有奶便是娘,哪天再出来一个慢的,飞的,只要有补贴,大家会毫不犹豫的转投他家。

相信与我一样的客户很多,我们都是给投资人看的大数据中的一份子,但我们真没什么黏性,离开了谁日子不是照过?

去年底,媒体与滴滴CEO程维有过一个访谈,里面有这样两段话:

……

媒体:面对滴滴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下一步如何实现盈利?

程维:可能有一万个人问我们滴滴怎么赚钱,很少有人去问滴滴还能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滴滴这三年时间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说我们不赚钱,我们持续的在出行这个领域里面,用互联网的手段给用户提供方便好用的出行服务,这三年时间我们不会去盈利的。

但三年以后,我们相信滴滴打车,会是一个可能对整个中国出行做出改变的企业。

媒体:你能假设几种商业模式吗?

程维:有了海量的乘客和司机的数据之后,这些司机和乘客因为滴滴的服务好,黏在里面,那我们就可以给一部分需要更高服务的乘客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给一些司机提供增值服务,这样可以有一些收入。人们打车的时候,我们可以推荐一些周边更精准的广告,这样又会有一些广告的收入,所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干。

……


至少在这样的对话中,我看不出滴滴在短期内有盈利的可能性,滴滴的融资已经烧了好几十亿,还是美元,目前估值165亿美元显然又是给大众画的一个饼。

大家还记得暴风科技吗?7块多的股价被炒到300多,再看看现在呢?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最精明的是谁?最傻的又是谁?

都是普罗大众!!!

前几天我叫饿了么的外卖,因为有补贴;
后来叫美团的外卖,因为有补贴;
估计以后我还会不断的叫不同商家的外卖,还是因为有补贴。

然后……听说饿了么要卖身自救了,美团也在为盈利模式发愁了……只有我依然逍遥,我怎么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更要紧的是:我不买任何纯互联网行业的股票,只要你没有盈利的能力,我就不看好你。我是不是很坏?好处尽占,吃亏的事不干——其实大家都跟我一样。

中国的互联网风暴已经震惊了全世界!以至于最高层也屡屡发声,可是那也只不过是将泡泡吹得更大而已。

当其他国家纷纷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研究无人驾驶,研究生物技术,研究材料技术,研究新能源,努力要将工业化带进4.0阶段的时候,我们的部分互联网人却集体开启了最高端的耍猴模式: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实体经济艰难是未来的大概率事件,投资人圈子也变得越来越理智和谨慎,烧钱模式的冬天即将到来,各位还在忽悠投资人的互联网业的兄弟姐妹们:天冷了,风小了,小心降落吧!记得脸别冲下!

--------------------------------2015年12月2日更新--------------------------------

今天看到一组很有意思的图片,不敢独享:





















(图片版权归原始创作者,如有冒犯请告知,见信即删)

相关回答:如何分析 2017 年初以来「滴滴出行」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 - 叶孤城的回答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昨晚,从地铁站到家几百米的距离,我关注了3个公众号,分别免费拿了一盒纸抽,一瓶脉动,一大瓶立白洗洁精,回家就把关注取消了。然后,以后买东西该去超市去超市,吃饭该到饭馆就去饭馆。
ps:其实我可以关注四个的,但当时手中没地儿放了。。。

---------------------------------
20161113
一年了,刚看到提醒有人评论,今个特的来补充几句。当年,我抖机灵回答的,情况确实如此。直到今年,我似乎才了解些事情的更深层次。就像淘宝刷单一样,多了给人能造成假象,但属于真实成交量。他们这样无非就是收集数据罢了。每家公司,几乎都会拿出百分之多少的预算来给这些人(羊毛党),虽然讲道理,看似这些公司是赔钱的,但从某方面对两者都是有益的。

Arthur Wang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第二点:好像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融资上市。

呵呵,不是好像,而就是如此——融资才是这些企业的根本目的。

由此也会明白,为何用补贴拉客户,因为用户数才是融资中最有利的数据。

至于你的设想,显然不是一个立志上市圈钱的“轻资产”公司要考虑的。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趁着有补贴多吃几顿……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反对楼上某 移动点评专家。。。。。。。

所有外卖软件 除了某些知名餐饮,都不会给你显示离你很远的店铺,如果离你很远,店家也不会给你配送。你等两个小时还是几个小时那是你自己脑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路远而黄花菜都凉了。。相反,理你很远的饭店有你十分想吃的菜,如果他们可以做好跟你送家里来,那是很舒服的一件事。你可以说为什么我不出去吃,就是不乐意动弹啊,天冷啊,下雨啊。如果不是约会,没有那么多人喜欢往出走,尤其是还有雾霾。。。

至于出去吃还是叫外卖:
不是很多屁股不能离开板凳,而是平时出去找吃的太难,要么饭店人多,要么天气不好,同样是吃饭,为什么就不能选择叫外卖?

至于是否改变了用户习惯:
大力度的补贴改变了消费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用户习惯。
如果说所有的新兴生活方式都能用传统方式都能反驳,那么请问移动支付有习惯吗? 交钱好了。 社交习惯呢?打电话发短信好了。。打车叫什么uber,直接招手好了。买点卫生纸用上淘宝吗?下楼买呗,难道打电话 交钱 打车 不和叫外卖一样吗?其他的都改变了传统的习惯, 为什么到了外卖,就有那么多人的屁股能离开板凳了。。对于习惯于叫外卖的,从电话叫外卖移动到了app,不用自己留那么多的菜单了。对于没叫过外卖的,恶劣天气叫几个,没时间出门叫几个,现在只要是时间不充裕,第一选择就是叫外卖,习惯早就产生了,只是有些人故意忽略而已。

对于外卖的需求:
外卖绝对是刚需,不要低估人的懒惰。
无论是对商家还是消费者,外卖都是刚需。
重点在与 信息 距离 舒适度 价格 口味 卫生 这几个方面
消费者关心的是:
哪里有吃的:信息
要走多远:距离
是不是很拥挤: 舒适度
贵不贵:价格
干不干净:卫生
好不好吃:口味
这也是为什么以往学校食堂完爆周边的饭店
因为食堂 在距离 信息 价格 卫生 方面都完爆别的饭店,

但是外卖的出现打破了这些:
想知道有什么吃的,只需要去app里面看一看
不用走路 等着就可以拿到饭
不用挤,边看电影边吃饭,舒适
口味可以选择,不必非得食堂
价格上有烧钱,不是很贵甚至便宜,卫生上 完全就是“眼不见心不烦”

这就是外卖的刚需
至于烧钱 下面再说。


对于用户粘性:
对于在校学生,大部分都养成了叫外卖的习惯。因为学生很懒,要打游戏。。要赖床。。
外卖用户粘度太大了,粘度低的只是各个外卖之间,当然是哪个便宜用哪个了。。你真的不要以为那么多人都是因为外卖便宜才叫外卖。。。能在容忍事件范围内送来的外卖,优点比去饭店吃多得多。

对于烧钱:
至于补贴,我更相信是各个平台之间的某种默契。补贴大战一直到现在,没发现哪个平台烧钱烧不起了。各个平台之间非常默契,该补贴就补贴,该不补贴就不补。在一个,补贴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无脑,满几减几 并不是都是平台拿钱,最开始是平台拿钱,后来是均摊,现在我附近的店家都说,你们看的哪些满几减几,都是我们自己减的。 对于红包,现在各家平台的默契是 满20 减一到两块,但是你知道,有很多人会在朋友那里获得很多这种红包,就因为要花掉这一块两块的红包,要多点很多次外卖,这种红包烧钱是有利的。

至于网站抽成商铺不干:
还有那位说网站一抽成马上就干不下去的老乡,
外卖app一兴起,学校周围的所有商家转的都比食堂里的窗口多多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最早人们获取信息的限制是举例,你只能选择离你近的地方吃饭,离你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你都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吃,外卖就取消了这个举例的限制,无论在哪里,手机中都能找到。而且把你出去吃饭的举例成本大大减少了,你可以用走出去吃饭走回来的时间干一点别的。。
如果某个老板选择离开外卖平台,那么不出几周他就会倒闭,因为出门的不会选择你这么远的店铺,不出门的不会选择你给留的传单和电话,因为你不是不可替代的。至于平台抽成,商家完全可以选择在原来的价格的基础上把抽出去的钱加上去。

至于平台:
至于满几减几,完全应该是商家自发的优惠活动,,一件商品打折引流,其他商品盈利,这种模式在淘宝上已经被证明是很成熟的了。平台的作用就是汇集商家,汇集卖家,至于商家自己怎么引流盈利,那就要靠自己发挥。把命都压在平台上是不明智的。前几天某了么有一个满六再减二的活动,我和某团外卖对比了一下,果然某了么的基础价格比某团高了两块。。。



至于说实体经济非实体经济:
对于互联网公司,就不要用传统企业的眼光来看了好吗?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蒸汽机来了,你还会说他没有马来拉车所以不靠谱吗?
互联网公司有实体的吗?强如facebook,实体的部分在哪??
互联网是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
改变的就是信息获取传播的方式,可以说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就是信息,信息本身就不是实体,为何要求互联网要有实体经济呢

互联网公司要做的就是改变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传播信息的方式。

腾讯 已经把社交的习惯改变的很好了。
淘宝 已经把购物的习惯改变的很好了
百度 已经把人们获取知识的习惯改变的很好了,
为什么 外卖不可以,为什么打车不可以?





长篇大论不如把马哲好好地学一学,不要用静止片面的眼光看问题,
你以为烧钱就会一直烧下去一直到死吗?你以为会一直靠补贴吸引用户吗?

难道你没发现 美团 大众血拼之后合并了吗?
你没发现美团和饿了么的爹都是同一个人红杉资本吗? 大众点评还有20%的股份。
难道你真以为两个公司会傻到烧的你死我活让别的公司坐收渔翁之利吗?
你不觉得培养出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再合并比一个第一简单多了吗?
接近垄断后,其他人再想进来就难了,老大们一个手指都就能弄死你。

看不懂 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你在一个低点去看高人,一个是高人看低人。。
至于谁高谁低,不绝对的说也有百分之90的可能是人家更高吧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真话难听!
你的感觉基本是对的,大部分O2O创业公司都不靠谱。创始人刚开始是因为蠢才开始做,做到后面就成了为融资而融资的骗子了!
你说的第一点没问题:靠补贴吸引的用户忠诚度低,流失率高,同样的道理在其他平台也适用,比如微博的红包大战涨的粉也容易流失。
第二点,也说得中肯。O2O创业公司为了融资追求用户数,往往忽略了商业的本质:满足用户需求以及盈利。商业模型越玩越复杂,数字越来越水,最终只能失败
实际上,绝大部分O2O创业都非常不靠谱。
为什么不靠谱呢,我觉得有五个问题,他们在创业前没有想清楚:

1.频次需求
要创业,首先你得找到对应的需求才行啊。各位看官,你们别觉得我说的是废话,好多创业者创业前是不做市场需求调研的,也不会算一下市场容量。有的细分行业几家打到最后发现,市场容量太小,几家份额加到一起也活不下去,听到这种情况我也是醉了。
除了市场需求之外,更容易被人忽略的是频次。频次太低很容易被其他高频次相关行业的巨头攻击。人家稍微扩大一点业务范围就把你灭掉,比如滴滴打车之于代驾行业。你要是聚焦战略、利基市场的营销书读多了多傻了,去选择那些频次低,没有护城河的行业,那么你很可能成为“跨界打击,降维攻击”的典型案例。
2.地面推广
地推这事儿真他娘的难!真的,不骗你,谁试过谁知道。业内地推凶猛的公司基本也就是阿里系那几个比较厉害。实力雄厚如腾讯,沾地面也痿,基本只有靠收购和入股地推牛的公司来应对这一局面。因为地推既是一个需要劳力苦力体力的辛苦活儿,同时也是考验团队管理、应变能力、执行力的技术活儿。
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以及从业人士,既缺乏这种挽起袖子泡到泥里来插秧的泥腿子精神,也缺乏那种全局管控、随机应变、讲求细节的专业水准。
3.重资本模式
现在稍微大一点的O2O行业基本都被BAT入股下注了,互联网的市场看起来风云变化群雄逐鹿,其实本质上还是寡头市场。大家伙们的钱砸下来,没有bat入股的公司基本就没有活路了。今年上半年,有一天我出差到某二线城市,恰巧在一个不算非常中心的shopping mall吃饭。
吃完饭我到前台去结账,有个人过来给我说,你扫一下大众点评的二维码吧,可以打9折。我问他:你是餐厅的人还是大众点评的人?
他说:我是大众点评的人。
我问:那这里有这么多店,你管得过来吗?
他说:这个商场里面每家餐厅都有我们的人,我们专门会派一个人守在餐厅结账台提醒大家扫大众点评的二维码打折。
当时我听了非常震惊,虽然我知道大众点评的地推很多也是外包并不是全招进来做这事儿,但是手笔如此之大,甚至在这么一个并不是很起眼的地方都有这么大的覆盖力度,资本的力量真是强大。
4.传统行业经验
不管是打车、洗衣服还是送外卖,沾到地面就涉及到传统行业。而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是严重缺乏对应的地面传统行业经验的。很多决策都比较想当然,以为降维攻击真能碾压一切,遇到具体问题了才知道尊重行业规律的重要性。
就说地推这事儿吧,你可能要很多时候跟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饭馆小老板等打交道,你既不懂如何激励他们加入你的体系,也不懂如何管理他们的行为实现你的目标、也不懂如何监控他们防止他们刷单和钻空子,那你多半只有挂了。
5.盈利模式
这个我不想多谈,反正是很让人绝望的。哪怕是滴滴打车、美团、大众点评这样的行业领导者,也不敢说他们就找到了最正确的盈利模式,更别提你们手上那些弱需求、窄人群、低频次的项目了。哎,大家好自为之吧。
说完这五个大坑,我真想长叹一声:O2O实在是难,不禁想起李白那首传颂千年的名诗《O2O难》:
O2O难,O2O难!多歧路,今安在!
融资破冰没希望,垂死挣扎还是死!
想要阅读更多的商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也可搜索whdkad)
http://weixin.qq.com/r/VkyRiUjEoxXcrQzq9xlE (二维码自动识别)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以前以为只有在社会问题上,才会出现大V不负责引导言论的现象,后来发现在互联网领域也如此。最近我已经看到很多黑互联网烧钱模式的回答了。

其实这一点都不陌生,两千年的时候,互联网几乎人人喊打,可能除了孙正义还自信满满地说要继续投资以外,很多人都号称这辈子不碰互联网。然而,接下去的十年,中国从事互联网的那一小批敏锐、年轻的“屌丝”变成了一股真正拥有财富和影响力的社会主流力量,同时,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保持100%以上的增长率,并且能够对社会产生如此持久深入的影响。

当前的O2O公司中,的确有很多不靠谱的,但一竿子打倒所有,恐怕只是暴露自己的无知,当然,可能是观众爱看的吧。

很多时候,互联网某个模式的兴起是顺应时代变化,找到机会。说到底,如果社会一潭死水,也根本没有机会。当前社会中,富者财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在中间这块,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也就是大前研一所谓的M型号社会。2014年中国大陆最富有的10%的人群,占据了全国财富的64%,更是典型。

伴随而来的,低价质优的产品自然获得消费者的芳心,这和互联网没有多大关系。利用互联网,优化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提高业务效率、压低产品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就是电子商务为什么具有价格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电商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而是阶层变化造就了电商。

所以,这也是用互联网取代中间环节的O2O为什么被追捧的根本原因,和烧钱无关。

对于黑互联网的人我只想说,等你的孩子长大了,不考虑个人兴趣和外部条件,两个选择,去互联网公司和餐馆,你愿意他去哪个?

闫寒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外卖行业一直宣称用补贴去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但我感觉用补贴去转化来的客户,流失率非常高,高补贴带来的客户反而让一直有外卖需求的客户有不好的外卖体验!


培养客户消费习惯是真的,不过不能认同后半句话。并不是高补贴引发了不好的外卖体验,而是外卖行业一直以来的服务体验都是不够好的。不过现在外卖平台起码做到了点餐界面的统一,点餐的交互体验相比以前的电话订餐或者业余网站订餐的体验,做到了专业,人性化,这些都是外卖平台对行业的贡献。至于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不好,其中的因素太复杂,水太深,与现在的从业者素质、产业链完善程度、中国用户消费观念息息相关,这些都是外卖平台所无法解决的或者说暂时手没有办法够到的地方,需要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共同努力去改善,任重而道远。

2外卖行业的未来,从高层到基层都一直在讲融资,好像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融资上市,可不可以这样,外卖平台自己组建餐饮公司,这样不仅可以控制餐品质量,而且可以更好的去优化客户的点餐体验,等真正铺开了之后,然后是不是可以做的就像租商铺一样,去租给个人形成竞争,然后收租金!


也许有一些三观不正的外卖平台以及背后的投资机构是以融资上市为目标的,不过我敢说现在背后有BAT做干爹的几个巨头外卖平台眼中绝不仅仅是『外卖』那点事儿。对比一下滴滴打车的发迹史,我们就会发现,当初大家不理解烧钱补贴做出租车这件事,明明出租车行业明显没有获利空间,为何还要搏杀得如此血腥,现在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垄断用户之后,滴滴立刻借势霸占了专车行业,迅速颠覆了昔日的专车老大,凭空打造了一个叫做『专车司机』的社会阶层,现在还把触手伸向了班车等领域!这场由『出行服务』大类中的最高频次类别『出租车』为突破口,进而在两三年内几乎垄断整个出行领域的战役堪称O2O教科书一般的案例。

所以回过头来看,『外卖』正是『上门服务』大类中的最高频次的类别,对于巨头来说,得外卖者得天下,赚钱不是在『外卖』这个先头阵地考虑的事情。不过好消息是,与出租车相比,外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非常低,并且存在服务半径限制,巨头就算砸再多的钱,要想把这个市场吃透也不可能像滴滴一样势如破竹,并且,你说的『控制餐品质量』、『优化客户体验』这两件事,目前看来离巨头之手还非常非常遥远,这里正是我们中小创业者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空间和机会。相比之下,标准化程度极高的『出行服务』领域,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创业机会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十年前我就做过外卖网站,当时我就认为这个行业永远(注意是永远)不可能有有效的盈利模式。除了烧钱,烧完钱大家分钱回家以外,没别的前途。
互联网思维,只能干那些机构臃肿,成本高昂的传统行业。
餐饮业,特别是外卖行业针对的餐饮业,都是每份十几二十元售价的产品,从业人员都是些小老板,都是为自己打工的,他们会为了多赚一块钱反过来革了你的命。而且重要的一点,每家小餐饮的规模和容量是有限的。
烧钱烧完了,要走盈利模式了,请问外卖o2o该怎么办?接单要抽成吧?你敢抽1元,小老板就敢想办法跳单。
你骗他们说接入你的平台可以有更大的业务?呵呵,这句话对他们没有用,因为他们如果生意好,基本每天都满产能运作,不稀罕你的引流。他们如果生意不好,加了你的加盟店也依然不会好。餐饮行业内是强马太效应的。餐饮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规模的扩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想扩大规模。
前面还有人很搞笑的说可以占用资金,比如占用60天,这是很大的现金流呢。这个想法更加搞笑了,你不是当天结款的话,鬼才来给你加盟,即使能骗到几家加盟的,也都是些没人选的人气很差的店。人家大都是给自己打工的小老板,为了一分钱要拼命的人,精的很呢,不是和你们这种今天杠杆,明天金融,坐在空调办公室满嘴洋话的白领一样傻的人。
楼主的想法是很不错的,第一点很有道理,第二点你却想错了,你所设想的那种盈利模式,干不过刺刀见红的小饭店老板的。马云的成功,是因为他和传统行业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和延伸的关系。而你的第二点的想法,就是和传统行业直接面对面的兵戎相见了,面对杀红眼的一个个小老板们,你司派出去的地推小伙伴们有哪个有杀气干过他们吗?没有。因为你是要赚钱,别人是要活命。
互联网要和传统行业,更多是合作和延伸,比如酒店预订,taxi订车,新闻的传播等,互联网都是一种渠道扩展导致的思路变化。而餐饮业,受限于规模和从业人员的特性,合作---很难,延伸和渠道的扩展---产能和人气限制导致大都不需要你的延伸。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所谓外卖O2O,其实就是一个被炒上天的概念。你说外卖O2O,肯德基网上订餐+宅急送从08年就开始做起,移动兴起的时代还跟风做了APP,最后呢?现在挂靠了美团和支付宝开始“正式联姻”O2O,这不是糊弄自己玩呢?
为什么要外卖?用户人群在哪里?你说我住在上海闵行,我在外卖APP里搜到虹口一家小吃店看上去不错,我会买吗?等两个小时黄花菜都凉了。传统观念里的外卖,基本都是半小时左右能送到嘴边趁热吃的,既然半个小时能送到嘴边吃了,有多少人是屁股离不开板凳的呢?哦,对,上海嘛,大都市,大家都是上班族没时间出来吃个饭。有点消费量也正常,换到2线、3线城市呢?用补贴强行改变用户的消费方式,也就改变了个方式,并没有改变习惯,没有改变习惯就没有粘度。所以说,那些大忽悠用钱把人引过来之后就说用户有了粘度的都是骗人的,你取消补贴试试,最终你平台有没有竞争力还是商家跟给多少折扣说了算。
假设一夜之间国内所有外卖平台全部销声匿迹,我相信,用户不会有什么不适,最多站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屁股坐久了还真有点痛。
总结一句话:用补贴营造出来的伪需求注定不能天长地久。
==============================================================
为什么又补充了一下?因为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外卖O2O是伪需求。
首先,补贴这种特技很厉害,你可以说它是催化肥会发挥,也可以说它是杀鸡取卵(取出来的卵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我先来分析这两点。
首先,补贴,是需求吧?是,是大需求,补贴是天,补贴是地,补贴是久旱逢甘霖,补贴是他乡遇故知....看,这就是补贴的地位。看到知乎上有人说首次用美团外卖的时候通过组合各种补贴,结果免费点了个外卖。这就是补贴的魅力。补贴的技能点有两点:
其一:催化肥会发挥
外卖(没有O2O)这是个硬需求,餐饮行业的外卖自古就有,从来没断过,不管是peace or war,但O2O不是,谁说O2O是用户需求我跟谁急。所以,当外卖联姻O2O,你说它有需求吧,有,是伪需求吧,不是!这不是打脸,且看下去。
前几年地方社区火的时候,我相信现在从业互联网的肯定了解过一种类似“外卖电话黄页”的玩意儿,不算新鲜,但是“便民”内容。没有人会排斥,大家用的挺欢。后来,团购把大家从家里带出来,带到商家店里去,而现在外卖O2O又把用户从店里赶回家里,你真当用户闲的啊?从做团购可以看出来,只要便宜,用户无所谓跑一趟你懂吗?所以,你祭出补贴神器,哟,比团购还便宜,还跑个P,直接坐家里算了。于是不管是原本打算出去吃的还是不出去吃的,都来点外卖了,反正便宜嘛。然后……用户X100....0。
原本有外卖需求的,如果你作为工具,不仅可以点,还能看图点,好玩意儿,这是硬需求,来个补贴,用户翻几番,这是吃了玮哥变成了更“硬”的需求。
其二:杀鸡取卵
这里就简单说了,杀的是谁?杀的是资本。取卵,卵是什么?是用户。当用户因为补贴而聚拢到你大旗之下的时候,你开心了。资本用光了,(插一句,有谁知道美团新一轮融资的进度?算是内幕了吧?)补贴补不出来了!(我打车的时候听说现在两个打车软件都没补贴了,司机抱怨挣得有没以前多了)好嘛,这卵立马鸟兽散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嘛。
长期吃玮哥有什么后遗症有人了解吗?杀鸡取卵是好是坏总有人知道吧?
还用多说什么吗?
我能说,本来外卖O2O是个好需求,全让补贴给毁了。我不知道王兴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当你家孩子有点挑食的时候,你是顺着他呢?还是以他的健康成长为准则让他营养均衡的好?
> 总是说着说着楼就歪了,请叫我歪楼大师。
=========================================
再补充一点:评论中仅仅针对“伪需求”提出异议的,一定没看我上面补充的内容。不再解释。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第一点,你说的很对
第二点,你有没有做过餐饮?有没有自己炒过菜?
餐饮公司要做大都很困难,更何况做强。
中餐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标准化难度太大,导致不能像美式快餐一样一套标准全球通用。
即便你能作出一套全国通用的标准,怎么去控制厨师的质量?中餐质量的控制者在厨师,一道最简单的青椒肉丝,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口感、色泽、香气、味道都不同。
现在能够大规模推广加盟的,基本就是火锅店。因为火锅的质量主要在锅底,通过控制底料质量,就可以控制最终质量。
此前的俏江南,我试过成都的一家店,除了装修和服务质量不错,味道连街边小店都比不上。。。
如果说类似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之类的简单餐饮,当然可以引入O2O外卖。可是,这些店本身价低利薄,怎么支撑起高昂的递送费用?

说到底,组建一家餐饮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以形成强大的O2O外卖服务能力,本身不靠谱。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原创照片,摄于2017年5月18日16:00左右)也许两位师傅也在疑惑,为什么美团的人要叫他们两家的外卖。
饿了么:咱送进去么?
百度:还是等ta出来拿吧。
保安:咋一个黄衣服的都没有,打起来很吃亏呀。
订餐员工:送到门口是楼门口。。。不是公司门口。。。
——————————
王莆中1 天前
本人也偶尔用饿了么,百度外卖,知己知彼,取长补短


威武!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外卖o2o,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高频低价是流量源口。做流量做用户做商家,一旦时机成熟,纵向延伸业务链、横向扩充品类。你看,京东主业不赚钱,但金融就做的挺嗨。一个道理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从用户的角度讲一讲吧。
最初饿了吗和美团拼补贴,最高能到满20减8减7,补了好一阵子,把口味都养刁了。有一阵子饿了吗没补贴了,马上去下美团,美团给补的少了又用回饿了吗。最后两家都折腾的够呛,补贴优惠都消耗的差不多了,跳出来一个百度外卖,重新开启20减8时代,大家又纷纷转投百度。于是乎另外两家也不能示弱,继续烧钱烧血补贴,仿佛之前铺垫的补贴,积累的用户一夜间就消失了。


毫无用户粘性可言。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外卖O2O争夺的是用户,围绕用户成立的平台才是最终价值。。。。
如果每天有100万个客户在你的平台订餐。你就算每天补贴500万,你每年也就是补贴180个亿。。。
但是你平台模式成立之后,你随时能塑造一个商城,一个新的广告模式等等~~~~~你还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啦。你先把饭钱收了,把饭卡给用户,这他妈不是银行是什么~~~~还有比银行更赚钱的吗。。。。
当然这个游戏,只有百度腾讯他们玩的下去,其他人只能流口水。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说这个外卖困惑的,来来来我们复盘一下团购。
本来团购的诉求是盘活已有店铺的空余产能,以及给新开店铺以更广阔的营销空间,毕竟低价是最好的广告。初衷是好的,只是切入方式是永远的低价吸引以及强力地推。

然后开始百团千团大战,大家开始疯狂流向有团购的商家,国外的高朋也过来想要抢占中国市场。烧钱烧得很是欢快,大众也获得享受优惠的乐趣,虽然也带来了服务下降的抱怨。

然后大风吹过,剩下美团以及大众点评(那些说美团是下一个BAT的,我怎么不觉得,身边人的习惯都是打开大众点评,难道是南北差异?)烧过钱后惨烈建立了规模壁垒。

现在我们为什么还会打开美团或者大众点评?有谁真的为满100减10打开一个APP?还不是因为真的有寻找下一个美味的需求,或者是出差人生地不熟造成的需求,以及可以直接用手机买单的便捷性。所以最终团购的落点,除了给新开店铺做PR(当然比较弱,还是需要依托微信或者微博平台),目前来看还是落到了生活便捷性的需求上。别扯什么流量入口,没需求谁给你流量,自己给自己刷流量吗?

所以外卖O2O最终看重的还是没有食堂的写字楼的午饭生意以及加班狗出差狗的日常生意,以及夏天太热,下雨很烦,冬天太冷的生意。烧钱的风过去之后,大家交外卖还是会想起这些APP的,只是没有宣传的这么有未来而已,是刚需是高频但是有客户群体限制。

补贴实属无奈之举,或者说是拔苗助长,花钱培育市场,让市场的繁荣提早了两三年而已。这不能算是商业模式,比商业模式更为壮烈的消费者唤醒计划。资本冬天来了,拔苗助长的时代过去了。保八时代过去了,抄袭时代过去了,天朝到底这几十年教育有没有成功的考验来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题主的想法是对的,外卖 O2O 确实有点跑偏了。
最高票答案不回答问题上来就批判一番,大部分都是在胡扯。

先回答楼主的问题
1. 外卖行业用补贴培养的不光是消费者的习惯,培养的还是商家的习惯,虽然高补贴带来的用户流失率很高,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外卖市场繁荣,做外卖的饭店多了,真正喜欢外卖的用户选择也多了。

2. 外卖行业之所以陷入这种融资攀比的困境,主要是因为现在有BAT 这种巨头入局,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身后都有BAT 的身影。而且不断融资怎么了?有人愿意投说明有盈利或者战略预期啊,难道投资人都是傻到会被 PPT 忽悠?那他们用来投资的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下面开始批判最高票答案

没有盈利预期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印象里,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最开始都没有明晰的盈利预期吧。

Google 有吗?20年前大多数人连搜索引擎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Facebook 有吗?印象里扎克伯格可是明确拒绝了过早铺广告的想法
Android 有吗?给 Google 带来直接经济利益了吗?
Youtube 有吗?Google 收购的时候也没有直接盈利模式吧?
腾讯有吗?腾讯现在绝大多数收入并不是来自QQ 和微信,而是游戏
阿里有吗?当初为了打败 ebay,淘宝放弃了可行的盈利模式,选择了免费开店

而楼主说的

小米为什么成功了?因为手机和智能布局;
京东为什么成功了?因为3C和物流;
百度为什么成功了?因为政策和广告;
阿里为什么成功了?因为产业多元化;
腾讯为什么成功了?因为社交和游戏;

都成立吗?一个也不成立好不好。。
小米还在布局,没有盈利
京东成功了吗?也还在烧钱吧,而且京东不靠融资的钱包邮,使用京东的会有这么多?
百度,嗯,主要靠Google 被墙,但是和 Google 一样,百度最开始也没有盈利模式吧
阿里,产业多元化那是有了盈利之后才干的好不好
腾讯,同理,有了不盈利的 QQ,才有了盈利的游戏

哪一个是靠实体经济的创新了?哪一个又没有反过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大家还记得暴风科技吗?7块多的股价被炒到300多

暴风和乐视这种没有科技含量整天炒概念的笑话也就是 A股实在没啥可投资的才会有人买。互联网新闻里暴风曝光率低的可怜,行业内的人不把暴风看做一个科技公司。

当其他国家纷纷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研究无人驾驶,研究生物技术,研究材料技术,研究新能源,努力要将工业化带进4.0阶段的时候,我们的部分互联网人却集体开启了最高端的耍猴模式

懒得评价了,国内的科研院所和大公司合着都是骗钱的是吧,举个栗子吧,三星怎么不弄个全面屏的 MIX;德国的KUKA 是被谁收购了?是美国的 GE 吗?是中国的美的。。

最后,劝楼主别做地推了,互联网行业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可重复的人力劳动,趁早转行吧。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以前做外卖的都想着去上平台。因为有补贴,有流量,有资源。这样看起来吃亏的是平台,受益的是客人和商家。但其实是三方都是受益者,因为平台,它要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抢占市场规模。而客户和商家都得到了实惠。但是现在平台烧钱烧到一定规模了,接下来就是割肉的时候了。他现在想的是怎么样赚客人和收商家的钱了。高额的抽成导致了商家的成本急剧上升。成本上去了,商家就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怎么降低呢?他只能在食品上做文章了,比如说把食品材料搞少点。包装用低档一点。把一些贵的材料换成比较便宜的材料替代。然后她们终于相信了,平台都是骗人的,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商家都在考虑去平台化了,比如说自己做微信的公众号,发传单打广告啊!尽量的引导客人用电话以及其他方式来订单,而不是通过平台去订餐。所以大家做餐饮的话,切记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平台,它只是一个渠道。他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能不能做好还是要看你的内在你的其他推广,说的比较乱,有空我再整理一下。

姜超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是美团外卖基层BD,谈一下我的看法
1.为什么要补贴
外卖是刚需!!!外卖APP是未来趋势,手机点单完虐传统电话点单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块蛋糕肯定有人要吃,目前各平台一直在补贴拼市场份额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还是大家都在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是一个很慢长的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补贴低价来刺激了,(我的辖区补贴率每月都在降低但是交易额月月上升),国内外卖一线平台目前三足鼎立美团、饿了么、百度3家差距都不大,二线平台有口碑外卖、零号线、我有外卖、外卖超人,食派士、点我吧、生活半径、到家美食会、等等经营模式风格各不相同。


2:外卖平台如何赢利
圈钱上市?生活服务是个万亿级的市场,长远看外卖将是O2O上门服务的奠基石高频带动低频把外卖做好再做其他什么上门按摩、上门美容、上门XX,都不是问题一夜之间啥都可以上门。


3:中央厨房的优缺点
优缺点参照淘宝C2C、B2C和京东自营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现在的外卖做的是『淘宝』,你说的是『京东』。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外卖平台有没用?
1、带来外卖效率的提升:外卖商家更好管理需求。
2、成本的降低:用户不用打电话,节省用户成本,外卖商家不用外送团队,节省商户成本。
3、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商户的集中展示,交易带来的评价可以做为后来者的消费决策项。

答案:
1、通过补贴带来的会员,很容易流失;补贴会员基本不会对原有外卖会员形成体验层的冲击。
2、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做法普遍是先补贴获取用户,成规模后,用户流量可以为广告,盈利产品带来机会,参考京东,滴滴快滴。至于自营餐饮目前的难题在于餐饮行业不同于商品,标准化程度低,人力影响大,但也已经有先驱者在拓展,如黄太吉,也许哪天餐饮可以流水化生产加工,想来会出现自营的外卖公司。

补充一点,投资行业聚集了各个领域的行业精英,或多或少,都要比在座的各位对行业有更深的理解。15年我看到好几家投资机构都把O2O领域做为投资重点,各位可以多往这块想想。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