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如何评价中国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2962221/index.html
很想了解一下这次央妈“QE”的监管尺度,针对对象和规模?
已邀请:

Sgt Pepper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中国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件事说新鲜也不新鲜,说不新鲜又挺新鲜的。

说不新鲜是因为,人民银行给商业银行和大机构「再贷款」这件事一直都有,但历来都是政策性的。这个意思就是,某个机构需要一笔补贴贷款,人民银行就给信用性质的再贷款,这算是释放流动性的一种方式,量不大,定点支援性质,如果机构还不了,就罢了,减免就得了。

本次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某种程度上信用再贷款的扩大化,机构用原有的信贷资产去人民银行做质押,人民银行按照比例发放贷款。除了有质押外,不同点还有适用再贷款的机构范围扩大了,利率可能会比再贷款低。

对银行来说,肯定是某种程度的利好,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可以根据资产负债结构主动加杠杆,特别是长期贷款做质押,对大行和国开行这种长期贷款比较多的银行可以盘活更多资产。但银行放贷受限的合意贷款规模一直是坎,一般都不够用;现在市场上资产价格低,抵押出去不一定能换到更好的资产。但起码多了一个自主选择的工具,总还是好的。

但对人民银行来说,这件事就比较奇怪了,就是新鲜之处,人民银行变成了抵押品集中营,这些抵押品几乎没有流动性,这在全世界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人民银行可以控制放贷的节奏和数量,如果非要扯上关系,算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化这种事推到临门一脚了,还强推一个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不知道是不是倒退。

另外这事到底算不算「QE」,一定是不算的,因为没有「量化」,放多少,全看银行特别是人民银行的意愿。宽松嘛,一定是的,市场上的钱会多。

但钱多是好事么?为什么要增加宽松的工具,还不是经济更不行了。增加的手段,无非是创造出来的「借口」,是行政化的盘活存量资产,而且盘的还不是最需要盘的那些资产。在国外,流动性低的存量资产可以通过各种市场进行交易,是市场化行为,受供求和利率影响,在国内,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化手段,所谓的,让你盘活吧。

如果没有解决利率市场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问题,往大了说,如果没有结构经济结构改革,盘出来的钱还是扎堆进之前进的地方,还是老思路老套路,所以得到一个老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张三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谢邀

你问的问题我基本上都回答不出来,俺搬砖工一个,身处江湖之远简直是远的不能再远了,这种“监管尺度,针对对象和规模?”之类的政策核心和关键那能知道了。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混金融业,如果你没有一个有钱有权的父母或者亲戚,那么你的头脑必须要比常人敏感和机智数倍。当别人只看到表面的时候,你必须想到表面背后的东西是什么?这样的表面变动未来又会怎样?导致怎样的联动变化?并且从中提炼出变化的规律。所以,没有人脉资源且头脑僵化的人在这个行业注定只会是肉鸡,即使他学富五车,曾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想要揣测到相关细节,那么你首先得明白这一举动的原因和目的。那么央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了?

实际上很简单,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中央层面来说,美联储天天叫嚷着加息,帝国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现状,那么未来了?如果美帝真发疯玩紧缩,并且带动了资本的持续外流,外汇储备的大幅减少,那么央行无疑将会被迫进入缩减资产负债表的窘境。失去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从地方层面来说,地方诸侯们前些年搞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锁死了银行一大部分资金。很多项目虽然向银行借钱时承诺项目周期三年五年就搞定了,但是实际上,想要最终回款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

这些项目很多现阶段只能勉强还息,有些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的。如果银行不继续给钱维系反而要抽贷,项目立马破产成坏账,而这种十几亿、几十亿、几百上千亿的锅谁都不敢背的。所以银行只能不断的给他们转贷、展期,造成一种事实上的资金错配,并且一味压缩那些没背景的中小贷款。

因此、造成目前这么一种诡异的现状——账面上看银行有大量的可贷余额、富裕资金但实际中大家都一个劲的收缩中小额贷款无比惜贷。其实,账面的富裕资金早就被锁死。



之后,问题的答案就很简单了。

注意看最后这段话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是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实际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1、完善央行抵押品框架;2、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灵活;3、解决地方银行抵押品不足的问题;4、支持实体经济。

前两点针对的是中央层面,后两点针对的是地方层面。


更简单的说,从中央层面来看,这个举动可以完善央行抵押品的框架制度,如果未来资本大规模外流真的出现了,央行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时,央行可以迅速出手购买这些框架下合格的抵押品,从而不会手忙脚乱像四万亿时一样被地方政府的很多无收益的政绩工程坑了。并且通过帝国版的QE够债来弥补外储减少的资金,从而保证不会被因外汇储备减少而被被动的拖入缩减资产负债表的局面中,失去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从地方层面来说,这一举动可以接手了商业银行手中大量资金错配的投资项目和一部分烂账,让商业银行从而把账面上所谓的富裕资金变现成真正的可贷资金,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然后,弄明白央行的目的,那么接下来了?细节方面了?监管尺度,针对对象和规模?

也很简单,注意先期的试点是那两个省,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广东,而山东列在广东的前面。这说明央行在设计之初根据地域经济特点搞了两套制度,山东的特点是大型集团都有地方政治背景,而广东么、基本都是民资和海外背景。从央行官员来看,更青睐于山东这套方案。不单单是因为山东的方案更符合政策所要达成的目的,更因为只要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世界有一种提案叫“陪案”。

所以,针对对象就很简单了:无非是有地方背景的大型企业和融资性企业平台。监管尺度那就是绝逼的严了,因为这些东东未来将会直接变现为大家手中的钞票,不严能行么。至于规模么?请允许我做一个哀伤的表情,规模一定会出乎很多分析人士的预料,很小很小,因为目前时机不到。




那么最后,央行此举对目前来说有什么影响?草民应该如何对待了?

看懂我上面说的人也都应该清楚了最后的问题了。简单的说,央行此举是对未来布局的,不是现在立马用的东东,不要听风就是雨,看个AV就高潮。草民们应该审慎对待。

啥,你不懂啥叫审慎。。额、审慎就是,小心被再次忽悠成韭菜。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次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可以理解为央行允许银行加杠杆融资放钱出来。
欠条往桌子拍 你看那人欠我钱
大哥先拿给钱我周转下。
以前央行也提供再贷款,基本上为信用贷款,即没有抵押物和质押物
也就是说,银行就凭自身的信用去找央行借钱。
现在引入了质押物,再贷款风险降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成本降低,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中的利率。
工具本身是中性属性,甚至不能直接推断央行会增加贷款。
利好政府支持的行业。
比如央行说,拿高端制造业信贷资产做质押,我要求的是质押率低,给你们贷款的利息低,那自然利好这个行业。
这个工具今年初就开始在广东试行了,额度也不大,商业按揭贷款也并不是央妈最喜欢、最想支持、最优质的质押物,如今扩大使用范围,对深圳楼市影响很小(主要是心理和舆论影响)

对银行的影响:
现在缺资产的矛盾比缺负债大,而这个再贷款是解决负债问题的。 所以完善工具体系的象征意义更大,实质去做的量不会太大。
而此工具的好处是,在发生流动性紧缺的时候,可以用这个输入流动性。
如果用的话,就是临时注水。不用就只是预防流动性收缩
就好比平时我要留30万的流动资金应对不时之需,现在银行给我一个质押贷款的额度,那我就不留30万了,需要钱临时借一下就好了。
但是,现在银行都是缺资产,并不缺负债。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实际的放松信贷效果短期并不会很大。

公子无名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先区分几个概念:
(1)传统的再贷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将自身拥有的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以获取流动资金。
区别在于向央行获取流动性时有没有质押物。
(2)在这里需要提到另一个工具——公开市场逆回购。简单来说就是中央银行允许银行通过将合格债券质押给央行以获取流动性。
由此可知,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与公开市场逆回购的区别在于质押品种的区别:前者是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后者主要是利率债。
因此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推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善“放水”渠道。你没有很多利率债?不是一级交易商?有贷款吧?
(2)增加货币政策“隐权力”。因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质押品种是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标准又是央行设定的。所以,央行要扶植哪个行业就可以说那个行业的贷款符合标准。是不是支持房地产还要看合格信贷资产的认定。
(3)随时“掉节操”。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能放多少水主要取决于两点:合格信贷资产种类和质押率。如果央行严格其种类缩小其质押率,则政策意义大于放水意义;如果央行设定所有信贷资产为合格品中,质押率100%甚至更大,这时候就可以泄洪了。
总之,进可以泄洪,退可以邀功,中可以定向放水,美哉美哉!因此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能不能称之为QE这个问题本身没有意义,不管内裤什么颜色什么花式,掩盖的都是放水的欲望。
欢迎斧正。
以上。

冯翊庭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发布消息后的媒体/公众号文章铺天盖地的喊着大量的中国QE 大放水,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博眼球。分析这个问题要看两方面:什么可以定义为放水、QE与其的不同。

1.如何定义放水:
  • 我认为,放水是指再原来的池子中再灌水,令水平面“永久”“大量”上升,在货币上就体现为基础货币的大量永久投放。
  • 而假如一池子水有一大半冻起来流不动了,我浇点热水融化一点,让水流动起来,然后再把多出来的水抽走,这并不是放水,这是释放流动性。
2.QE与其不同:
  • 根据放水的概念,QE是长期的资金投放,是将银行的政府债券、金融资产变为现金,例如美国QE3每月400亿,买到认为不需要买为止,主导权在央行,也就是货币的发行方,想放多少放多少,这是放水。
  • 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首先这笔基础货币的投放并不是永久的,贷款是要还得。要有利息,再算上质押率,银行获得的资金也就是当个流动性周转。其次,是商业银行去主动质押获取资金,并不是货币发行方的主动动作。第三,央行可以控制质押品种、可以评级、可以设定质押率,并不是无限制的想质押就质押,合格的质押品不会很多。
所以说,这个措施主要目的是增加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更多流动性工具,弥补质押贷款缺失部分。并不是“放水”“QE”

十年一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有无可能是央行收各地方城投公司的死账,实际就是中央为地方融资平台的烂账背书。

Father TwoKids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买房向银行贷款了100万,银行拿着我的贷款合同向央行借了100万,现在我没钱还贷了,直接给国家造成了200万的损失!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过去的许多年,我们的央行一直对外宣扬:我们没有印钱,我们只是货币的搬运工。外汇增加1美元,央行就印6.5人民币给商业银行。然后这6.5在借助金融机构的杠杆膨胀4到5倍进入市场,各种投资红红火火。

现在进入新常态,外汇储备不增反减,每流失1美元,央行就要从市场收回6.5人民币,这个过程大家都很痛苦,外贸不振加上银行抽贷,这日子没法过了。

所以现在央行发明了新武器,利用自己的信誉做保,收资产,继续放钱。

我第一个比较担心的是如果发生抵押物跌价,央行会不会追着商业银行的屁股后边要求增加抵押物?到时候银行如果发生流动性不足该如何面对?

我的第二个担心是新增出来的人民币实际上是没有美元资产与之对应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币值必须走贬才能维持货币平衡,否则有人拿着这新多出来的人民币购买美元,是卖还是不卖?

未来这一切估计都要通过通胀来解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百分之十几的通胀率,还有多久到这一天?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9月底曾预测说央妈会再次降准。但是迎来的不是降准消息,而是这个“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什么就不解释了,大家都看懂了,会有什么风险,也不必多言了,最初的贷款方如果还不上钱,也就意味着基础信用发生危机,那么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有人说这个堪比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玩法。事实上次贷危机的最初源头并不是信贷资产的再贷款。信贷资产再贷款只是后来发生的“看起来不得不发生”的事,源头是美国政府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后,允许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业造成的恶性竞争,产生了民用级信贷产品的交叉衍生。

因此把央妈本次使出的大杀器跟次贷危机比,有点小巫见大巫。在民用层面,容易产生次贷危机,那是因为个体的不稳定性和普遍性双重因素造成的指数式风险。但在商用或资本层面,这种危机对于银行来说是可控的。群体相对小、信用级别远高于个体用户,如果这项政策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在商业资本层面,那么我认为完全不必担忧未来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现在动辄有人称此为中国式QE,我认为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更像是哗众取宠,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结果是直接投放货币,其购买各类债券、金融资产的过程,其实本质上是无选择性的,所谓的选择性,是指“安全、可靠的选择”,其唯一目的是通过资金流动的链路,使更多美元能够流向市场。这基本上是“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组合下的唯一做法。

本次“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我认为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它指定了行使范围(地域试点)、目标群体(三农、小微),有人说这是学美国,我并不认为是完全学美国,这项政策体现出来的思路,是“抓什么”、“放什么”、“扶持什么”、“打压什么”,并且要注意是有试点的。当然,政策一定也有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所说的央妈的“倾向性”,但从本朝中央集权式的政府+金融管理来看,这种倾向性在决策层面会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所谓的民主政治做不到的(美国式的民主不允许其自身决策具有主观倾向性,此处做了修改)。

此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其实目前不用重点分析,需要重点分析的是,哪些行业会表现出政策之下的流动性改善(我认为只要基本分析一下政策面最近在打压和扶持哪些行业即可),地区优势自然不必多言了。政策的方向,相信在下一阶段会越来越明朗。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来说,在试点地区中,那些目前最受扶持、现金流通常比较容易紧张、基本面良好的企业,应该是获益最大的,可以考虑对其做中长期的投资。

wu wu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本来商业银行有100万,贷给你按揭买了房,现在你隔壁王叔叔要贷款买车,银行已经没钱了,这叫流动性不足。现在央行出了个政策,商业银行把你的房子抵押给央行,再贷款100万,你隔壁王叔就能贷到钱买车了。
那要是所有银行都把手里的抵押拿到央行再贷款,那岂不是超级洪水了?大可不必担心。
1.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银行一查,你王叔也是负债百万,不能贷!明白了吗?由于前期信用扩张的太厉害,现在银行不缺钱,缺好的贷款人。当然也有,就是你这样的还没买房的上班族,手里有点余钱,来来来,买买买。现在钱多,但是信用少。
2.第二个问题是央行手里拿着你的房子怎么办?证券化。证券化的目的是什么?又是一波好韭菜。
央行说目的是引导资金往中小企业流。怎么流?没地产没股票,拿个发明专利过来贷款?哪凉快哪待着去。金融不改革,怎么放水钱都到不了中小企业手上。
央行不是万能的,有且只有改革才能发展。

申静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 从前两次的降息降准,到这次的信贷资产再抵押,根本目的还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扶持实体经济。国内实体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社会融资成本过高,在我所处的行业很多企业在银行根本拿不到钱,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或者其它渠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是异常高的。这次推行的信贷资产再抵押,无疑再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市场上的钱更多,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并不是某些人所称的7万亿大放水。信贷资产再抵押,并不一定说你所有的信贷资产抵押都能获得批复。也就是说,放多放少还是央行决定的。
  • 那么,因为我所处行业行业局限性,我就简单说说对网贷行业的影响。
  • 首先,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贯穿起来解读,从央行两次双降,到这次信贷资产再抵押,无疑,使得市场上的钱更多,这就必然使得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对于P2P企业来说,接下来放出去的钱的利息就更低了。这就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

1.更多的优质资产向银行靠拢,加速P2P平台优质资产竞争。
  • 原因其实很简单,优质资产更多的寻求的是成本最优,谁的融资成本低,就找谁。无疑,银行在这方面有巨大优势。P2P平台的资金成本会远远高于银行的资金成本,很多P2P企业给投资人的收益年化都在10%以上。

2.P2P平台降息迫在眉睫,高息平台难以为继

  • 前面也说到了,高息平台无法吸引优质资产,特别又是受到这次政策影响,网贷行业优质资产流失是必然。网贷行业降息迫在眉睫。

3.受政策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通货膨胀,对网贷或是利好?
  • 两次双降再到这次的信贷资产再抵押,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的央行放水,流通的货币增加,会一定程度上导致通货膨胀。这也就意味着普通人钱放银行,收益实际上是会越来越低。这就会导致部分资金脱离银行,寻求更优的理财方式,对于P2P平台来说,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一部分资金。

4.加速P2P行业的优胜劣汰
  • 前面也提到了,优质资产将是未来P2P平台竞争的核心,平台降息已成必然趋势,不降必然导致部分优质资产脱离。降息,也必然导致部分理财用户脱离。对于中小型平台来说,未来将会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当然,就算降息,也不一定就能够吸引优质资产,特别是一些中小平台,就算降息也很难保证降到国内一线平台的水平。所以,就算降息也不一定能够吸引优质资产。但是,同时这些平台还得承受次级贷市场的高风险。未来随着政策影响,或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

米斯特SHEN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要把围绕房地产的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从五大银行手里剥离出去,要阻止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形成的抵押品链条系统性断裂,降低合格抵押品在三方面(质量,数量,和流通速度)恶化的速度。通过中房金融和“自有房产租赁”这样的代理服务器,人民银行不再局限于只为银行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而是积极参到资产市场(抵押品)的价格形成过程,不但能操控融资流动性还可以操控抵押品的流通速度,只有这样把房地产硬着陆的破坏性最小化。
再有就是央行要革自己的命,应该从最后贷款人转型成最后的雇主。经济下行对中国最大的打击不是GDP增速下滑,而是造成就业形势恶化。西方金融为了牟利可以搞资产债券化,我们为了确保就业,可以搞就业证卷化。首先根据产业调整和就业密集的需要,确定央行需要支持的行业,鼓励银行向这些行业里的经审核合格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把偿贷条件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表现挂钩,然后把这些信贷资产(简称就业支持信贷)打包成就业支持证卷(employment backed security,简称EBS),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贴现窗口等公开市场工具为银行的就业支持信贷部门提供长期的低息融资,并且在必要时刻大量购买EBS,以及为EBS提供担保。这样做可以使就业支持证卷这种时间长流动性差的银行资产转换成流动性极高的EBS,背靠央行的低息融资为就业支持信贷排除利率风险,最小化经济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就业支持信贷推向资本市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下独特的金融产品。最终要为中国符合产业调整和就业密度要求的企业提供全球化,长期的,利息波动小的,成本低廉的融资环境。
除了上面两个对策,还有一个对策就是在给经济去杠杆化的高度上对人民币进行贬值,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取美联储最大的政策协调支持,在美联储退市和加息的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中国的困难,二是要求德国,韩国,日本这些以邻为壑政策的贸易大国在货币及汇率政策上和中国共同承担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责任。
通过中房金融和“自有房产租赁”这样的代理服务器,央行的货币政策要投行化,要积极参到资产市场(抵押品)的价格形成过程去;通过就业证卷化,央行要从最后的贷款人转型成最后的雇主,并和产业政策部门密切配合;在给经济去杠杆化的高度上对人民币进行贬值。此三策可助中国经济从容面对眼前的危机。

摘自《中国去杠杆下央行的角色革命》
原创 2015-10-09 吴裕彬 公民经济学家吴迪
原文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c4MTY1MQ==&mid=212044997&idx=1&sn=3e2f400471b990c3736c2478e3802495&scene=0#rd

李二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首先,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一项制度创新。最近几年,人民银行加快了货币市场工具的创新步伐,SLF、SLO、PSL等工具都被开发出来,有效地配合了定向调控的政策思路。
2.既然是一项制度创新,则它的推出其实更在意的长期目的,而不在于QE,当然短期内,流动性会进一步宽松。
3.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推出不是中国版的QE,更不必惊呼“七万亿”来了。大家都知道,央行虽然对货币供给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但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货币总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及居民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实体经济低迷、不良资产高企,银行“惜贷”且伴随着企业信贷需求的不足故货币供给绝不会急剧扩张。 就算中国搞QE,中国经济也绝不会变得更好,这一点政府是非常清楚的。
4.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绝对不会通过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而转移到央行手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再贷款时,对担保资产具有严格的要求,也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因此,再贷款的主导权还是在央行手上。当然,审查权落在央行分支机构身上,不排除也有一定的合谋风险,导致审查流于形式。因为央行出现坏账,意味着全民为之买单,所以政府对此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所以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受制于这种制度约束,不能及时注资或提供担保,也没能挽救不少金融机构。
5.对商业银行来说,存量的信贷资产得以盘活,情况至少不会变差。至少放贷所受到的限制减少,这对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也是有利的。

笨虎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周末传遍朋友圈的一个新闻是这样的:央行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

立刻有人对这段晦涩难懂的话做了如下解读:“央行又要开始大规模印钱啦!中国式量化宽松来了!”。而这一次放水的货币总量,将达到7万亿元!
这种业余的说法,是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比如,立刻有专家出来说了,7万亿元是银行存贷比取消导致的,根本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无关好不好?
没错,这两天刷屏的7万亿这一数字,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无关,而是由于银行75%的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了。就是说,原来银行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只能贷出去75元,现在这个指标没有了,所以理论上可以最多释放出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
但是,由于目前银行可投放的优质信贷项目较少,7万亿只是理论数字;而且这不属于基础货币的增加;同时,银行存贷比取消是早在今年6月就已经确定的事情,当时笨虎也写过一篇解读文章,回复数字10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
那么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到底是个什么鬼?说白了就是商业银行可以拿着符合央行要求的信贷资产到央行去质押换取资金,其中重要的一项质押物就是地方债:商业银行接盘地方政府未还的地方债,质押到央行换取再贷款。这也是早已在操作的事情。
但偏偏有人说这是QE(量化宽松),这又被专家抓住了把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主动权是商业银行不是央行;美国QE是美联储主动购买商业银行的次级资产,而不是国债地方债这样的“优质资产”,所以中国此举和美国QE在逻辑上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负责任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这并不是美国样式的量化宽松,金额也不是7万亿;但是,本质上都是基础货币投放的突然大量增加但并未对应社会财富的相应增长,所以,和美国QE一样,都属于货币放水。
但是,由于当前经济环境中银行的优质投放项目有限,这些基础货币不一定能形成商业银行的实质信贷投放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未知;但要注意避免重蹈2009年四万亿时的覆辙,以免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继续加大,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
详见我的知乎专栏 七万亿货币放水是真是假? - 煮历史品金融(P2P平台监测) - 知乎专栏

捉鸡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对于媒体为了捕捉所谓的“大新闻”没有下限的做法实在无语。
这根本不是QE,货币供应量完全是掌握在央行的严格控制之内的,无论是再贷款的利率还是合格信贷资产的标准,都在央行的掌握之中。
简单点来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其实丰富完整了再贷款的品种,是和“信用再贷款”、再贴现互为补充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进一步丰富央行对商业银行经营方向和信贷投放行业的宏观调控范围。
相比信用方式的再贷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可以有更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比如央行可以直接规定时投放到某个制造业的信贷资产等等;同时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也将比票据资产范围更大的信贷资产囊括在内,操作起来也更灵活。

简单总结,这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放出来,在当前时期有以下两个作用:
一是可以更灵活的调控商业银行扶持实体经济,如直接指定某个制造业的信贷资产。
二是前期盘活存量、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实施效果不好,现在央行直接出手变相信用背书,推动金融改革进程。

上面扯什么“放水”的不知道是基于什么心理。当然,所有货币政策工具,都可以说是“放水”,就看怎么运用了。

田隆涛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从市场中传播谣言的速度和力度来看,不少旁氏的人该是急了,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只怕是快到了

cloudzhu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简单说就是蒙代尔三角换支点了,为了下一步做准备

王斌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在国外这个已经很普遍了,不能单纯的理解为QE吧。 媒体上大放水感觉有点误导舆论(虽然确实会有可能放水)

恩赐解脱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很多答案分析的很好了,我补充一个个人看法,其实是不是QE,问题不大,为什么,因为现在市场上压根不缺钱,缺的是项目,投资人对未来不看好,市场又没拿出什么真的值得投资的东西,所以,现在其实是有钱没处花的节奏。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